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64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17篇
中国医学   6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7 毫秒
31.
过量氟和适量硒对新西兰兔血脂及血液流变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过量氟对新西兰兔血脂及血液流变的影响及硒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20只健康清洁级雄性新西兰 兔分为对照组、加氟组(含氟100mg/L)、加硒组(含硒1 ms/L)、加氟加硒组(含硒1 ms/L,氟100mg/L),以饮水途径自由染毒6个月后检测全血流变、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血清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加氟组新西兰兔血流变各指标异常.与对照组比较,加氟组血清TC、HDL-C、LDL-C水平升高,血清SOD、全血GSH-Px活力降低,血清MDA含量升高.加氟加硒组与加氟组比较上述指标明显改善.结论 氟中毒导致血流变异常,脂质代谢紊乱,抗氧化酶活力降低.适量硒可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2.
目的 分析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EHT)患者应对方式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三峡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2018年4月至2020年12月就诊的100例中青年EHT患者,采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评估患者应对方式,设计基线资料填写表,询问并记录患者相关基线资料,经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影响中青年EHT患者应对方式的相关...  相似文献   
33.
目的 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心肌酶谱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入院1、3、7、14 d测定心肌酶,总结脑梗死后心肌酶谱的动态变化规律;伴随心肌酶谱升高者分别再按照是否再梗死、有无意识障碍进行分组.统计病死率判断预后.结果 60例脑梗死患者在入院1、3、7、14 d,心肌酶谱水平升高异常率分别为65.0%(39/60)、51.8%(29/56)、25.9%(14/54)、7.4% (4/54);与未再梗死患者相比,再梗死患者心肌酶谱肌酸激酶(CK)[(425 ±130) U/L与(308±125) U/L,t=-1.337,P<0.05]、乳酸脱氢酶(LDH)[(377±98) U/L与(244 ±85) U/L,t=-2.544,P<0.05]、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426±138) U/L与(280±135) U/L,t=-2.871,P<0.05]较高;脑梗死后心肌酶谱生化指标入院1d内开始升高,3d达到高峰,以后逐渐恢复正常;与无意识障碍患者相比,有意识障碍患者CK[(430±109) U/L与(297 ±95) U/L,t=2.212,P<0.05]、CK-MB[(41±16) U/L与(23 ±12) U/L,t=2.667,P<0.05]、LDH[(312±88) U/L与(230±87) U/L,t=1.782,P<0.05]、α-HBD[(414±132) U/L与(255±110) U/L,t=2.430,P<0.05]显著升高;脑梗死后心肌酶谱水平升高患者病死率为25.6%(10/39),高于未伴随心肌酶谱水平升高患者的4.7%(1/21)(x2=3.9744,P<0.05).结论 脑梗死后心肌酶谱水平有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入院3d达峰值,以后逐渐恢复正常;心肌酶谱升高水平与患者脑梗死后是否再梗死、有无意识障碍及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目视管理在导管室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1~6月医院导管室进行介入治疗的24例患者为实施前,随机选取2017年7~12月的24例患者为实施后,评估实施目视管理前后院内质控检查评分、患者感染发生率和导管室内细菌菌落数。结果:实施目视管理后,院内质控检查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患者感染发生率由33.33%降至4.17%(P0.05),空气、地面、物体表面和手部的细菌菌落数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目视管理能够降低导管室的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35.
目的:研究补阳还五汤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血管生成和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诱导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缺血90min后再灌,缺血后24h开始灌胃补阳还五汤,1天1次,连续14天,在缺血后第1、3、7、14天分别采用肢体放置实验、错步实验和粘胶揭除实验评价感觉运动功能;采用免疫组化检测缺血周边区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s density,MV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补阳还五汤不仅能显著提高肢体放置实验成绩,减少错步次数和缩短粘胶揭除潜伏期(P<0.05或P<0.01),而且能显著增加缺血周边区vWF阳性血管和VEGF阳性细胞数量(P<0.01)。结论:补阳还五汤能促进脑缺血后神经功能恢复,机制可能与其促进缺血周边区血管生成和VEGF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6.
目的 通过对比分析在偏头痛模型下,制备物及其纯成分的不同药物形式在大鼠体内红景天苷、酪醇成分药物动力学特性表征及其相互作用性(PK-DI),以得到最佳药物体系及其组成形式.方法 采用UPLC-PDA同时测定模型大鼠体内红景天苷、酪醇血药浓度分析法,获得各药物体内药代动力学表征数据,采用PK-DI关联分析法对比分析4种药物形式的特性表征.结果 制备物组、纯配制组,经偏头痛大鼠口服给药后体内可同时检出相应红景天苷与酪醇2种成分,而纯红景天苷、纯酪醇高剂量组口服给药后体内只有相应单一成分可检出,但纯酪醇低剂量组在相同于制备物剂量下未检出.药代动力学表征为各组红景天苷基本相同,而酪醇在与红景天苷成分共存状态下发生明显改变.红景天苷体内生物利用度在制备物组、纯配制组、纯红景天苷组3组间无明显差异;酪醇体内生物利用度排序为:制备物组>纯配制组>纯酪醇高剂量组.结论 在偏头痛模型下,红景天苷主要以原型类药形式存在,而酪醇在与红景天苷共存药物状态下,最大血药浓度大幅增加,且药代动力学表征发生了改变,使酪醇与红景天苷表征出协同吸收,从而构成抗偏头痛最佳药物体系.这为红景天苷制备物药物的研制提供了研究思路,同时亦为相关药物创新提供研究支撑.  相似文献   
37.
38.
2004年6月-2005年12月共分娩新生儿2410例,其中发生新生儿颅内出血10例,占0.41%。精心护理是治疗本病的重要措施之一,现将我们的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9.
目的研究四妙勇安汤的配伍组合对甘草苷、金丝桃苷和木犀草苷提取率的影响。方法将四妙勇安汤拆方,采用HPLC法,SunfireTMC18色谱柱(4.6 mm×1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等梯度洗脱,流速1.0 m L/min,检测波长276 nm(甘草苷)、350 nm(金丝桃苷、木犀草苷),柱温35℃,分析各组合样品中甘草苷、金丝桃苷和木犀草苷含量并计算提取率。结果与单味药相比,配伍药味越多,甘草苷、金丝桃苷和木犀草苷的提取率越高,全方合煎后,3种成分提取率均达到最高。结论配伍可以明显提高四妙勇安汤中甘草苷、金丝桃苷和木犀草苷的提取率,从化学成分提取率角度验证了复方配伍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阐明了中药复方配伍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40.
目的 优选玄参中哈巴苷的制备工艺。方法 运用正交试验法,以哈巴苷提取量为指标,优化玄参中哈巴苷的提取方法;采用大孔吸附树脂法,以哈巴苷吸附-解吸率为指标,确定最佳树脂型号,优化其富集工艺;采用柱色谱法,通过对固定相、洗脱剂、上样量、色谱柱径高比、洗脱体积的考察,优化哈巴苷的纯化工艺。结果 提取工艺为玄参药材加10倍量水提取3次,每次1.5 h;富集工艺为采用SP825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上样液浓度为生药0.07 g·mL-1,树脂柱径高比为1:6,吸附流速为1.0 mL·min-1,最大比吸附量为0.40 g·mL-1;纯化工艺为采用硅胶柱色谱法,上样量为样品:硅胶(1:70),径高比为1:15,洗脱剂为氯仿-甲醇(4:1,2:1),洗脱体积为氯仿-甲醇(4:1)洗脱2个柱体积、氯仿-甲醇(2:1)洗脱1个柱体积,再用C18色谱柱(径高比1:9)纯化。结论 所建立的工艺制备效果良好,操作简单,重复性好,制备得到的哈巴苷纯度>98%,且得率较高,可用于批量生产,为玄参的进一步应用与产品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