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7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8篇
皮肤病学   10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10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30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59 毫秒
81.
基于微量元素的肝豆状核变性的食物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肝豆状核变性是一种遗传性微量元素铜代谢障碍疾病 ,我国已发现在 5 0 0 0病例左右 ,并不算罕见 [1,2 ] ,在神经系统遗传性疾病中发病率仅次于肌营养不良 ,它主要是铜在体内储集 ,沉积在脑肝及全身器官组织。铜离子基本上由肝细胞内溶酶体携带通过胆汁排泄 ,而高铜饮食必将加重肝脏负担并损害肝功能 ,因而排铜与减少铜的入口是眼下的关键 ,与糖尿病饮食治疗的意义一样 ,肝豆状核变性 (Wilson病 ,WD)也十分强调药物治疗与饮食治疗相结合 ,如高锌、低铜与富含巯基饮食[3 ,4 ] 。现就基于食物治疗的 WD治疗作介绍 ,供参考。1 饮用水WD人必…  相似文献   
82.
姚蕾  顾立素  胡昌勤 《药品评价》2006,3(4):282-285
目的对国产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的质量现状进行评价。方法按中国药典及有关标准进行检验,利用统计手段分析检验结果。结果30个企业生产的54批注射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中.17批不合格,占31.5%,涉及10个厂家。不合格项目主要是溶液的澄清度和头孢哌酮的纯度。结论目前国产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存在的主要质量问题是头孢哌酮的稳定性和溶液的澄清度.其中头孢哌酮钠的质量是决定制剂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高频电波刀宫颈电圈环切术(LEEP)对宫颈病变诊治的指征、疗效与复发因素。方法:采用阴道镜辅助下的宫颈环型电切术,对188例宫颈疾病患者进行诊治,并进行12~18个月的随访。结果:慢性宫颈炎97例,治愈率100%;CIN91例,治愈87例,复发4例,总治愈率97.87%;复发率2.13%。手术并发症主要为出血,出血率42.02%(79/188)。LEEP切除组织无CIN41例。结论:LEEP适用于宫颈CINⅡ~Ⅲ的锥切术和宫颈CINⅠ、ASCUS活检术,同时也适用于严重的慢性宫颈炎的治疗;它安全、省时、简单、有效、并发症少,可提供完整的病理标本;但需长期随访,尤其是术后两年内。  相似文献   
84.
目的:改进克林霉素磷酸酯葡萄糖注射液有关物质测定方法,并对杂质归属进行分析。方法:通过对流动相的优化改进测定条件;运用色谱相关光谱法等技术结合加速实验对各有关物质进行归属。结果:改进的方法使主成分与紧邻杂质达到基线分离,其他杂质也分离较好;比对保留时间和紫外光谱,确证样品中有关物质主要有:林可霉素(RRT=0.31)、5-羟甲基糠醛(RRT=0.37)、克林霉素(RRT=1.47)和酸降解杂质(RRT=0.33,0.71,0.77,0.82)及未知合成杂质(RRT=0.49)。结论:改进后的方法测定更准确,耐用性良好,适用于不同剂型的测定;克林霉素磷酸酯溶液在高温条件下主要产生林可霉素与克林霉素,目前其制剂中的其他杂质主要是其酸降解产物。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TCT),高危型HPV(HR-HPV)16,18型的检测在宫颈疾病筛查中的作用。方法:对1 632例宫颈疾病患者行TCT检查,其结果有异常者进行HR-HPV 16,18-DNA检测及阴道镜指导下活检。结果:细胞学结果有异常者264例,为筛查人数的16.2%(264/1632)。意义不明确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L)是异常细胞学结果中最常见的两种,约为77.7%(205/264);ASCUS组,阳性检出率为2.76%(4/145);LSL组,阳性检出率为8/60(13.3%);两组阳性检出率有显著性差异。ASCUS组,HR-HPV检出者仅为2例,阳性检出率为2/3(66.7%);此组TCT,HR-HPV两者阳性检出率有统计学差异。随着TCT的级别越高,阴道镜下活检符合率越高。LSL级别以上,TCT,HR-HPV两者阳性检出率3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ASCUS组,常规检测HPV 16,18型是非常必要的。LSL组以上,HPV 16,18型检测意义不大,需常规行阴道镜指导下活检。以LSL为阴道镜检查的起点是一项适合我国国情的较经济的方法。  相似文献   
86.
患者 2 2岁 ,住院号 6 1313。末次月经 2 0 0 0年 11月 8日。因停经 42天 ,不规则阴道流血 12天 ,伴下腹隐痛 ,曾在院外查尿HCG ( ) ,于 2 0 0 0年 12月 1日入院。查体 :P80 /min ,BP14/ 10kPa。妇检 :阴道畅 ,少许血性分泌物 ,宫颈举痛 ( ) ,后穹窿稍饱满 ,前位子宫 ,稍大 ,质软 ,活动 ,无压痛 ,左侧附件片状增厚 ,压痛 ( ) ,右侧正常。后穹窿穿刺抽出不凝血 2mL。辅助检查 :血 β -HCG10 0 6 0IU/L ,RBC3 13× 10 12 /L ,Hb95 g/L。B超示 :子宫稍大 ,左侧附件包块 ,少量盆腔积液 (宫外孕 ?)。入院诊断 :异位…  相似文献   
87.
皮肤型孢子丝菌病58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近3年吉林地区585例皮肤型孢子丝菌病病例进行总结,分析其临床和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对2007-2009年我院皮肤科确诊的孢子丝菌病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85例患者中男女比1 ∶ 1.35,平均年龄40.5岁,发病年龄以51 ~ 60岁最多见(22.05%);平均病程6.78个月;冬春季节发病者所占百分比最高;居住于农村者551例(94.19%),有外伤史者占25.47%。临床表现以固定型最常见(56.58%),其次为淋巴管型(39.66%),皮肤播散型和不确定型各占1.88%。受累部位以四肢(50.94%)及面部(43.76%)最多。治疗采用10%碘化钾溶液、伊曲康唑、特比萘芬或联合治疗。失访250例,余335例已治愈289例,平均疗程2.09个月,其余46例仍在治疗随访中。结论 孢子丝菌病近年来仍然是吉林地区的多发病,其临床及流行病学特点与以往报道相似,但中老年患者所占比例及皮损不典型病例增加,碘化钾、伊曲康唑和特比萘芬是治疗孢子丝菌病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88.
目的:观察体外培养的人正常黑素细胞经黄芩苷和窄波紫外线(NB-UVB)理后细胞黑素合成及酪氨酸酶活性的变化,为白癜风的新疗法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人正常黑素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不同浓度黄芩苷组、不同剂量NB-UVB组及黄芩苷和NB-UVB联合组。应用MTT法检测各组黑素细胞增殖率,应用NaOH裂解法测定黑素水平,应用多巴氧化法测定酪氨酸酶活性。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1×10-4 mol/L黄芩苷及30 mJ/cmNB-UVB组黑素细胞增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黄芩苷组、NB-UVB组及联合组黑素水平及酪氨酸酶活性均增加(P<0.05或P<0.01);与黄芩苷组和NB-UVB组比较,联合组黑素水平和酪氨酸酶活性均增加(P<0.01)。结论:黄芩苷与NB-UVB联合应用较2种方法单独应用具有更好的促黑素合成效果。
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低剂量普萘洛尔联合1 064 nmNd:YAG激光治疗混合型和深层婴儿血管瘤(IH)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0例混合型和深层IH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普萘洛尔组、激光组和普萘洛尔联合激光组,每组20例。普萘洛尔联合激光组患儿采用普萘洛尔1.5 mg·kg-1·d-1联合激光治疗,普萘洛尔组患儿采用普萘洛尔1.5 mg·kg-1·d-1,激光组患儿单纯采用激光治疗,比较3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的总有效率、显效率、痊愈率和不良反应程度评分。结果: 治疗6个月后,普萘洛尔联合激光组患儿总有效率、显效率和痊愈率高于激光组和普萘洛尔组(P<0.05),普萘洛尔联合激光组皮肤不良反应程度评分低于激光组和普萘洛尔组(P<0.05)。结论:低剂量普萘洛尔联合1 064 nmNd:YAG激光是治疗混合型和深层IH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具有疗效好、疗程短和不良反应少的优势。  相似文献   
90.
患者男, 51岁, 因全身皮肤红斑、水疱伴瘙痒3个月, 加重1个月就诊。患者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头皮出现红斑、水疱, 伴明显瘙痒, 1个月前累及全身。曾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15 mg/d)治疗, 病情缓解, 但减量后(地塞米松1.5 mg/d)病情反复, 故来我院就诊, 拟诊"大疱性类天疱疮(bullous pemphigoid, BP)"收入院治疗。患者2年前发现尿蛋白++、尿潜血++, 未系统诊治。体检:一般情况可, 血压140/87 mmHg(1 mmHg = 0.133 kPa), 各系统无明显异常。皮肤科检查:口腔黏膜、头皮、颈部、躯干、四肢及掌跖可见大小不等红斑基础上尼氏征阴性的水疱、糜烂、渗出、结痂, 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图1A)。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12.00 × 109/L, 中性粒细胞绝对值8.53 × 109/L[参考值:(1.8 ~ 6.3)× 109/L, 下同], 嗜酸性粒细胞比例0.110(0.004 ~ 0.080), 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1.32 × 109/L[(0.02 ~ 0.52)× 109/L];尿常规示尿蛋白++++, 尿潜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