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36篇 |
免费 | 41篇 |
国内免费 | 13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篇 |
儿科学 | 3篇 |
妇产科学 | 4篇 |
基础医学 | 32篇 |
口腔科学 | 9篇 |
临床医学 | 88篇 |
内科学 | 18篇 |
皮肤病学 | 1篇 |
神经病学 | 4篇 |
特种医学 | 51篇 |
外科学 | 20篇 |
综合类 | 124篇 |
预防医学 | 75篇 |
眼科学 | 3篇 |
药学 | 24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25篇 |
肿瘤学 | 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20篇 |
2022年 | 19篇 |
2021年 | 16篇 |
2020年 | 17篇 |
2019年 | 11篇 |
2018年 | 22篇 |
2017年 | 13篇 |
2016年 | 17篇 |
2015年 | 16篇 |
2014年 | 17篇 |
2013年 | 32篇 |
2012年 | 35篇 |
2011年 | 27篇 |
2010年 | 46篇 |
2009年 | 19篇 |
2008年 | 37篇 |
2007年 | 20篇 |
2006年 | 21篇 |
2005年 | 15篇 |
2004年 | 19篇 |
2003年 | 5篇 |
2002年 | 7篇 |
2001年 | 9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观察雾化吸入立止血治疗咯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入选37例住院咯血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9例,对照组18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卧床休息、抗感染及祛痰等对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按咯血量大小分别给予立止血2kIU(咯血量24h≤100ml)、4kIU (咯血量24 h>100ml)加0.9%氯化钠注射液10ml雾化吸入,氧流量3L/min,8~12h/次.对照组常规止血治疗.48h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差异并进行分析.结果 治疗组19例中显效7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89.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8.9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立止血雾化吸入治疗咯血有效、方便、患者易接受. 相似文献
12.
建立脊髓损伤犬腹壁膀胱人工反射弧的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利用截瘫平面下健存的体反射建立膀胱人工反射弧,是否可实现可控制性排尿?目的:通过在健存连续的脊髓上建立犬腹壁人工膀胱反射弧,恢复脊髓损伤后的膀胱功能。设计:以实验动物为对象的自身左、右侧对照观察实验。单位: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材料:实验于2002-04/2004-11在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完成。成年雄性实验家犬6只,体质量10~12 kg。干预:将犬的右T2肋间神经前根近端与右S2神经前根远端在硬膜囊内行显微吻合,将S2神经后根远端与T12后根进行端侧显微吻合,经轴突再生后,建立腹壁-脊髓中枢-膀胱这一新的人工反射通路,通过刺激右侧腹壁激发排尿。神经根吻合术后9个月,分别进行神经电生理观察及根据膀胱压力增加值计算膀胱收缩功能并与左侧进行对照。主要观察指标:①神经电生理观察。②膀胱收缩功能。结果:6只犬均进入结果分析。①T12椎管平面下截瘫前后,单相方波(115mV,1.0ms)刺激右T12神经后根,所有6只犬均可在吻合口远端记录到动作电位,其形态和波幅与左侧相似。②截瘫48h后,串刺激(1000mV,10Hz,2s)右T12神经后根,经新建的反射弧引出的膀胱收缩平均可达左侧的61%,刺激右侧腹壁引出的膀胱收缩平均达正常的51%。结论:利用脊髓损伤平面以上的体反射建立新的人工膀胱反射通路为膀胱感觉的脊髓上传通路建立了神经通道,并具有良好的传导运动兴奋的功能;新建立的人工膀胱反射弧可以产生膀胱收缩,实现犬可控制性排尿。 相似文献
13.
背景:四肢血管损伤常伴血管缺损,常用自体血管移植修复,但存在来源有限和创伤等缺点。目的:回顾性分析29例人造血管移植修复四肢大血管损伤的保肢功效。设计:回顾性分析。单位: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全军战创伤中心骨创伤科。对象:选择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全军战创伤中心骨创伤科1989-01/2000-12采用人造血管移植修复四肢主要血管损伤患者29例。男23例,女6例。损伤部位:锁骨下动脉9例,腋动脉6例,肱动脉2例,股动脉10例,股静脉1例,动脉1例。合并休克11例,占37.9%。合并骨折、脱位8例,周围神经损伤5例,感染3例。方法:采用人造血管与修整后的血管行端端间断吻合。感染性动脉损伤3例在手术中采用旁路迂回感染区,人造血管经过非炎性区再桥接,肌瓣和肌皮瓣覆盖感染区的方法。术后2周及1年随访时采用肢体运动功能评定标准(MAS)评分方法评价肢体功能。主要观察指标:移植血管通畅率和保肢情况。结果:29例均进入结果分析。保肢功效:肢体全部保存住,其中1例由于肢体缺血时间长达12h已出现神经损害,后期出现足底溃疡。术后2周Doppler血流探测移植血管通畅率100%,1年复查时通畅率96.5%,肢体功能评定优良率为89%。结论:采用人造血管移植修复四肢主要血管损伤是保住肢体及其功能的方法之一,其优势为术后短期评估血管通畅率及肢体功能优良率均较好。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介导炎症细胞进入炎区及反应气道炎症状况方面着手 ,研究了血清粘附因子 - 1(sICAM - 1)及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 (ECP)在哮喘的发生、发展与严重程度的关系 ,并探讨sICAM - 1及ECP在哮喘治疗及预后中的意义。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1)观察组 :随机选择自 2 0 0 1-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ype2diabetesmellitus,T2DM)中血清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lasmaproproteinconvertasesubtilisin/kexintype9,PCSK9)水平变化及其与体质指数(bodymassindex,BMI)、腰臀比(waisthipratio,WHR)、空腹血糖(fast-ingbloodglucose,FBG)、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hemoglobin,HbA1c)水平等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了T2DM54例和正常对照者58例空腹血清PCSK9水平,并分析了血清PCSK9水平与BMI、腰围、臀围、WHR、FBG、HbA1c水平等的关系。结果:①T2DM患者空腹血清PCSK9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260.53±141.70)ng/mLvs.(123.74±73.50)ng/mL,P=0.000]。②相关性研究显示,总人群血清PCSK9水平与BMI、腰围、臀围、WHR、FBG、HbA1c呈正相关(r=0.403,r=0.305,r=0.217,r=0.257,r=0.397,r=0.426,P<0.05);女性血清PCSK9水平与BMI、腰围、臀围、WHR、FBG、HbA1c呈正相关(r=0.509,r=0.328,r=0.244,r=0.275,r=0.472,r=0.394,P<0.05);男性血清PCSK9水平与腰围、FBG、HbA1c呈正相关(r=0.346,r=0.335,r=0.515,P<0.05)。③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总人群中BMI、HbA1c是血清PCSK9水平的独立相关因素;腰围、HbA1c是男性独立相关因素;BMI、FBG是女性独立相关因素。结论:血清PCSK9水平与糖代谢状态有关,可能在T2DM的发生发展中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rTMS)对癌痛患者的镇痛疗效。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将50例癌痛患者随机分为rTMS组和对照组各25例。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rTMS组给予高频10Hz、左侧背外侧前额叶(DLPFC)刺激治疗,对照组采用假刺激治疗。采用数字评价量表疼痛评分、口服吗啡等效剂量(OME)、WHO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定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2周治疗后,rTMS组患者的NRS评分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患者的OME均较治疗前有所增加(P<0.05),但rTMS组的增加剂量要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WHOQL-BREF总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但rTMS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 治疗后,rTMS组的治疗有效率及显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rTMS可明显缓解癌痛患者的疼痛程度,降低止痛药物使用剂量,改善癌痛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一种有效的癌痛康复治疗工具。 相似文献
18.
19.
[摘要] 目的 探讨胃肠间质瘤c-kit基因表达和外显子11突变与临床病理的关系。 方法 选取病理资料完整、诊断明确的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GIST)标本60例(其中15例标本同时收集新鲜标本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及Western-blot检测KIT蛋白表达;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c-kit基因的表达;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单链构象多态(PCR-SSCP)方法筛选c-kit基因外显子11突变病例。 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与高分化GIST相比,KIT蛋白在低分化GIST中表达强度较高(P<0.05)。Western-blot结果发现,与低侵袭危险度GIST比,KIT成熟蛋白在中高侵袭危险程度GIST中表达量较高(P<0.05)。c-kit基因外显子11突变率为52%(31/60),发生在女性、肿瘤最大径>5 cm、核分裂数>5/50 HPF及中高度侵袭危险性的GIST外显子11突变率较高(P<0.05)。在外显子11突变的GIST中成熟型KIT蛋白表达量较高(P<0.05)。 结论 KIT成熟蛋白可能在GIST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并且与GIST高度侵袭危险性的生物学行为相关;c-kit基因外显子11突变可能是GIST恶性生物学行为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鼓圈治疗对复发性抑郁障碍老年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
1—10 月在开滦精神卫生中心住院治疗的复发性抑郁障碍老年患者60 例,随机分为研究组(30 例)和
对照组(30 例),对照组给予抗抑郁药物等常规治疗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鼓圈治
疗。采用住院患者护士观察量表(NOSI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定患者临床症状与认知功
能,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1)积极因素:组内不同时点间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F=62.95,
P < 0.001;对照组:F=61.32,P< 0.001),同一时点两组间评分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4 周末:
F=8.88,P=0.004;8 周后:F=6.53,P=0.013)。(2)消极因素:组内不同时点间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
究组:F=70.00,P< 0.001;对照组:F=45.35,P< 0.001),同一时点两组间评分差异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
(4周末:F=0.23,P=0.635;8周末:F=0.09,P=0.767)。(3)MoCA评分:组内不同时点间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研究组:F=36.12,P<0.001;对照组:F=11.81,P<0.001),同一时点两组间评分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
义(4 周末:F=4.24,P=0.044;8周末:F=4.39,P=0.040)。(4)线性回归结果提示,患者是否参与鼓圈治疗是
患者MoCA 评分变化的独立影响因素(OR=9.253,95%CI=3.096~27.660,P < 0.001)。结论 相比接受
单纯使用抗抑郁药物治疗及护理的患者,经鼓圈治疗后,患者的积极因素改善更好,消极因素改善更快,
尤其是鼓圈治疗对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更为快速、有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