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9篇
  免费   92篇
  国内免费   44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10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67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287篇
内科学   98篇
皮肤病学   12篇
神经病学   27篇
特种医学   65篇
外科学   108篇
综合类   507篇
预防医学   283篇
眼科学   25篇
药学   233篇
  1篇
中国医学   188篇
肿瘤学   36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100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102篇
  2011年   112篇
  2010年   105篇
  2009年   90篇
  2008年   96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101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81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67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5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1年   3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81.
正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是一种由于大脑小动脉、毛细血管以及小静脉受累而导致脑卒中、老年人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和痴呆(dementia)等的脑血管疾病。目前其确切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近年来有研究发现,CSVD患者体内存在血管内皮细胞活化、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破  相似文献   
82.
目的 分析间变脑胶质瘤中异柠檬酸脱氢酶(IDH)突变与患者临床病理学因素的相关性 及对术后化学治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中国胶质瘤基因图谱计划(CGGA)数据库中 接受开颅手术且术后病理诊断为间变脑胶质瘤(世界卫生组织Ⅲ级)患者,术后接受放射治疗和(或)替 莫唑胺(TMZ)化学治疗。肿瘤组织标本在放射治疗和(或)化学治疗前通过手术切除获得,使用QIAamp DNA Mini 试剂盒按照说明书从冷冻肿瘤组织中提取基因组DNA,使用纳米滴ND-1000 分光光度计测 定DNA 浓度和质量,进行IDH1/2 突变、1p/19q 缺失、MGMT 启动子甲基化的检测。应用SPSS 16.0 软件 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Cox 生存分析分析临床及分子病理因素与患者总生存期的相关性及对术后放射 治疗和替莫唑胺化学治疗敏感性的影响;使用GraphpadPrism 8 软件进行Kaplan-Meier 曲线生存分析。 结果 共纳入285 例间变脑胶质瘤患者,其中201 例(70.5%)表现为IDH 突变,84 例(29.5%)表现为IDH 野生。多因素Cox 回归分析显示,IDH突变(HR=0.531,95%CI:0.385~0.733,P < 0.001)及1p/19q 联合 缺失(HR=0.352,95%CI:0.179~0.691,P=0.002)均可独立预测患者总生存期,而O6-甲基鸟嘌呤-DNA 甲基转移酶(MGMT)启动子甲基化的预测价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1)。IDH 突变组中,接受术后 TMZ化学治疗的患者较未接受者预后有所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位生存期:1 793 d 比1 455 d, P=0.059),而在IDH野生组中,TMZ化学治疗对患者预后改善不明显(中位生存期:535 d 比 415 d, P=0.890)。结论 本研究发现IDH突变型间变脑胶质瘤在接受术后TMZ化疗后,预后有改善趋势,相关 结果可能为今后WHO Ⅲ级脑胶质瘤术后化疗的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83.
患者女 ,40岁。因外伤致左侧季肋部疼痛半小时急诊入院。入院查 :贫血貌 ,神志清 ,脉搏 12 0次 /min ,血压 70~90 / 5 0~ 6 0mmHg。右上腹压痛 ,反跳痛明显 ,穿刺出血性液体约 2ml。腹部B超提示 :脾脏破裂。因家属不同意行脾脏摘除术。故在输血、补液 ,纠正休克的同时 ,急诊行脾动脉造影及栓塞术。术中选影证实脾脏下极破裂出血。用 (1mm×2mm× 5mm)明胶海绵条 2条栓塞下极 2条Ⅱ级供血动脉 ,栓塞脾脏约 40 %的面积。后行腹腔动脉及肾动脉造影 ,发现左肾上极有造影剂溢出 ,考虑肾挫裂伤出血 ,超选左肾动脉后 ,用明胶海绵…  相似文献   
84.
20世纪后半叶,由于抗生素的应用使急性感染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显著下降。然而,当急性细菌感染产生脓毒症并伴发休克、酸中毒、少尿或低氧血症时。其死亡率仍然较高。在美国每年约有50万例脓毒症患者,死亡率在30%~50%。  相似文献   
85.
目的总结和比较维甲酸、砷剂和化疗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初治、复发和维持治疗的疗效和特点,并长期随访。方法收集APL病例,分为初治组、维持组和复发组。初治组再分为砷剂单用组、砷剂和维甲酸连续应用组、砷剂和维甲酸联合应用组;维持组再分为为规律使用砷剂组、偶尔使用砷剂组、化疗组;复发组再分为口服砷剂组、静脉砷剂组。临床观察,长期随访,采用SPSS系统软件分析所得数据。结果初治组中砷剂单用组缓解率89.6%,达缓解时间41d,砷剂和维甲酸连续应用组缓解率100%,达缓解时间39d,砷剂和维甲酸联合应用组缓解率100%,达缓解时间28d;维持组中长期生存率规律使用砷剂组、偶尔使用砷剂组和化疗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复发组口服砷剂组缓解率75%、静脉砷剂组87.5%。结论APL初治诱导缓解治疗中联合应用优于单用或连续应用,正规维持治疗决定长期预后,高危病例应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86.
目的 研究需要层次理论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及焦虑抑郁情绪的作用.方法 选择到铜川矿务局中心医院就诊的104例糖尿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分别有51例、53例,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及需要层次理论护理后检验血糖水平、SAS及SDS评分.结果 2组空腹血糖于干预后1周、2周后较干预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2组餐后2h血糖于干预后1周、2周后较干预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干预后2周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较对照组同期均有显著性下降(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1周、2周SAS评分、SDS评分较对照组有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干预后1周、2周较干预前有显著改善(P<0.05),对照组各时间点未见显著变化(P>0.05).结论 需要层次理论有助于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较好的控制患者血糖,并缓解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87.
目的调查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发病情况,探讨NAFLD与PCOS患者代谢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择PCOS组145例及对照组122例为研究对象,测定血清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h胰岛素、总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Chol)、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以超声诊断脂肪肝。结果 PCOS组NAFLD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COS组的ALT、餐后2h INS、HOMA-IR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COS患者伴与不伴NAFLD组比较,NAFLD组的ALT、餐后2h INS、BMI、FINS、HO-MA-IR、TG明显高于非NAFL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AFLD的发生率与ALT、餐后2 h INS、BMI、FINS、HOMA-IR呈正相关。结论 PCOS患者易患NAFLD,对肥胖及胰岛素抵抗的PCOS患者应常规进行转氨酶及肝脏超声检查。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唑来膦酸静脉注射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出现急性期不良反应(APR)情况及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分析2012年8月-2013年6月期间我院内分泌科、骨科应用唑来膦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患者107例,均应用唑来膦酸5mg静脉注射。分为发生APR组[APR(+)]及未发生APR组[APR(-)],比较两组之间年龄、BMI、是否曾服用钙片、非甾体类消炎药(NSAIDs)、双膦酸盐等因素与APR的相关性。结果 (1)107例患者中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2%;其中发热78例(72.9%);肌肉痛51例(47.7%);发热和胃肠道反应2例(1.9%);(2)APR(+)组BMI水平、曾使用双膦酸盐比例低于APR(-)组(P0.05),合并骨质疏松性骨折比例高于APR(-)组(P0.05);(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和使用双膦酸盐为APR的发生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唑来膦酸(5mg)静脉注射后急性期不良反应较常见,多为一过性。高BMI及曾使用双膦酸盐可减少急性期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89.
本文主要介绍了食道下段收缩、脑电图、诱发电位在麻醉深度及神经功能的监测.食道下段收缩在监测麻醉深度上有一定作用.脑电图,在监测麻醉深度、脑血流、脑缺血上提供了一个较客观的监测手段.诱发电位在监测麻醉深度、脑缺血及预后上起了重要作用,同时讨论了听觉诱发电位中的P_3和N_1在监测意识上的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90.
在ICU内,目前还经常用皮质类固醇类药物(corticosteroids, CS)治疗急性呼吸衰竭,包括ARDS、持续性哮喘、放射性肺炎等。本文着重介绍CS作用的机制及其药理学,和用于治疗ARDS的现状。 1 CS作用的机制及其药理学 CS在血内主要复合于皮质激素传递蛋白(transcortin, 即CS与球蛋白结合)和白蛋白,只有小部分具有化学活性游离状态。游离的CS分子易于穿过浆膜至胞浆,在胞浆内与特殊的糖皮质激素受体(GR)结合。胞浆内GR是作为异复合体(het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