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14篇
皮肤病学   14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46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46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31.
132.
黄云河  周萌  梁毅 《临床误诊误治》2004,17(10):760-760
【病例】 女 ,5 7岁。因全身皮肤红斑脱屑、关节疼痛 2年 ,加重 2天入院。患者 2年前无明显诱因四肢、腰部出现散在花生米至钱币大小的红斑 ,伴有脱屑、轻度瘙痒 ,未作特殊处理。半年后 ,出现腰椎及四肢小关节疼痛 ,活动受限 ,曾到多家医院就诊 ,按银屑病或类风湿性关节炎予以  相似文献   
133.
介绍周萌教授辨治难治性荨麻疹的经验。周教授根据难治性荨麻疹的特点从火、热、湿、心、肝、脾进行辨证论治,博采古代医家用药经验,如"以形治形""以皮治皮""以色治色"等,善用虫蛇类药,灵活使用重镇类中药,配合调畅情志、饮食调理,往往显效,可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使患者达到身心和谐的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134.
目的 探讨蛋白激酶DI(PKD1)及其磷酸化位点pPKD1-tyr463和pPKD1-ser916在鳞状细胞癌(SCC)、Bowen病和光线性角化病(AK)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收集新鲜SCC、Bowen病、AK及正常皮肤组织各10份,RT-PCR法检测各组样本中PKD1在基因水平的表达,Western印迹法检测各组样本中PKD1及其磷酸化位点在蛋白水平的表达.另收集蜡块组织SCC 50份、Bowen病20份、AK 20份及正常表皮组织10份,免疫组化检测PKD1、pPKD1-tyr463及pPKD1-ser916的表达情况.结果 正常皮肤组织、SCC、Bowen病和AK组织中PRKD1 mRNA的表达量分别为0.64±0.09、5.37±1.06、2.69±0.72和2.43±0.46,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37,P<0.05),且SCC、Bowen病和AK组织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组织(P<0.05),SCC组织又显著高于AK和Bowen病组织(均P< 0.05),而Bowen病与AK组织的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KD1总蛋白及pPKD1-tyr463在SCC和Bowen病组织中主要表达在棘层细胞及异形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膜,且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正常皮肤组和AK组(均P<0.01);pPKD1-ser916仅在部分高分化SCC癌巢中少量表达,而低分化鳞癌、AK、Bowen病及正常皮肤组织中均未见表达;SCC组中PKD1阳性表达率随鳞癌病理分级的提高而增加,且PKD1与pPKD1-tyr463的表达呈正相关(rcc=0.479,P<0.05).Western印迹检测结果与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大致相符.结论 PKD1及其磷酸化位点Tyr463可能参与复层鳞状上皮来源的皮肤肿瘤的形成和进一步发展分化,在皮肤SCC形成进程中PKD1可能通过Tyr463位点活化而发挥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5.
目的 研究儿童视网膜母细胞瘤的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CT)、核磁共振(MRI)影像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21年8月—2022年5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住的儿童视网膜母细胞瘤患儿52例,比较CT、MRI检查与病理检验的符合率,再观察所有患儿的CT、MRI影像特征,分析其诊断视网膜母细胞瘤的价值。结果 CT、MRI检查结果和病理学诊断结果的符合率为90.38%、94.23%,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007,P=0.082)。CT检查患病病例图像上发现眼内高密度影,不均质,病灶中显示斑点、团块状钙化,CT值均>100 HU。MRI图像上发现T1WI低/中等信号,T2WI中/高等信号,T1WI、T2WI均存在片状低信号区。所有患儿经CT检查,图像上发现眼内高密度影,不均质,病灶中显示斑点、团块状钙化,CT值均>100 HU;经过增强扫描发现未钙化的病灶中出现不同程度的强化。所有患儿的眼环内存在软组织密度肿块,且边界清晰。41例患儿肿瘤生长位置处于眼环后位,同时伴有局部眼环增生的现象。结论 CT、MRI检查在儿童视网膜母细胞瘤的诊断中符合率较...  相似文献   
136.
<正>本研究以针刺结合推拿为主要治疗手段,获得相对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报道如下。1病例资料患者,男,9岁5月,2021年9月3日就诊。1周前无明显诱因感右踝内侧疼痛伴局部水疱,未予特殊处理。3天前水疱表皮破损,疼痛明显,局部红肿发热,于当地某医院门诊就诊,诊断为“右下肢蜂窝织炎”,建议行脓肿切开引流手术治疗,因患儿恐惧未行手术切开引流。经中药口服(具体不详)及百多邦局部涂抹未见明显改善。症见右踝内侧发红、疼痛,  相似文献   
137.
银屑病具有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的特点,是皮肤科难治性疾病之一。中医药在治疗银屑病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丹参在内服和外治方面都应用广泛,但其治疗银屑病的作用机制目前尚不明了。本文从丹参治疗银屑病的临床应用、现代药理学机制、代谢组学等方面进行论述,探讨丹参治疗银屑病的作用机制,为丹参治疗银屑病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治疗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8.
介绍周萌教授治疗颜色改变性皮肤病的中医辨证论治临床思维和经验,认为该类疾病以"虚"为主,强调了肾在颜色改变性皮肤病发生发展的过程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9.
丹参对银屑病患者皮损面积及血浆内皮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丹参对银屑病患者皮损面积及血浆内皮素的影响。方法:将38例银屑病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血瘀型14例、血热型12例、血燥型12例,予口服丹参免煎饮片10g,每日2次,共14天。治疗前后分别计算皮损面积严重程度指数(PASI记分)检测血浆内皮素水平。对照组30例,为本院健康医学生,检测其血浆内皮素与观察组作比较。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浆内皮素水平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丹参治疗后银屑病各型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及PASI均下降,治疗前后自身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丹参治疗银屑病的作用可能是通过下调血浆内皮素水平来实现的,提示临床可以用丹参进行组方。  相似文献   
140.
目的 分析2017—2022年深圳市福田区报告的HIV/AIDS病人的流行趋势及特征,为优化艾滋病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登录“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按照现住址(福田区)和终审日期(2017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筛选病例,对病例信息及发病趋势进行分析。结果 2017—2022年福田区累计报告1 206例HIV/AIDS患者。发病率呈下降趋势(趋势χ2=30.951,P<0.001),年均发病率为13.04/10万。男、女性别比为14.66∶1;年龄中位数为31岁,20~29岁组占比最大(43.2%),但其在历年间占比呈下降趋势(趋势χ2=6.778,P=0.009),≥50岁组占比为12.7%,但其占比呈上升趋势(趋势χ2=10.669,P=0.001);职业以商业服务人员为主(51.3%),其占比呈上升趋势(趋势χ2=5.659,P=0.017);低年龄组以同性传播为主,随着年龄增长,同性与异性传播比逐渐缩小(趋势χ2=90.910,P<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