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65篇 |
免费 | 14篇 |
国内免费 | 21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篇 |
基础医学 | 15篇 |
口腔科学 | 19篇 |
临床医学 | 16篇 |
内科学 | 3篇 |
皮肤病学 | 273篇 |
神经病学 | 2篇 |
特种医学 | 2篇 |
外科学 | 35篇 |
综合类 | 64篇 |
预防医学 | 33篇 |
药学 | 19篇 |
中国医学 | 14篇 |
肿瘤学 | 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6篇 |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11篇 |
2020年 | 6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8篇 |
2017年 | 10篇 |
2016年 | 11篇 |
2015年 | 16篇 |
2014年 | 15篇 |
2013年 | 26篇 |
2012年 | 26篇 |
2011年 | 40篇 |
2010年 | 22篇 |
2009年 | 35篇 |
2008年 | 44篇 |
2007年 | 32篇 |
2006年 | 44篇 |
2005年 | 21篇 |
2004年 | 15篇 |
2003年 | 13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13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14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7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 毫秒
81.
Various chemical and gas-liquid chromatographic analyses indicate that the lipid A,backbone of the lipopolysaccharide(LPS)isolated from B.fragilis NCTC 9343 is chemically con-stitutεd by a β1,6-interlinked D-glucosamine disaccharide.It is phosphorylated at its 1-positionby a glvcosidic-linkage while the ester-linked phosphate at 4'—position present generally in otherlipid A is depleted.The lipid A is lower fatty acylated in the amount of 5.2 fatty acids/lipid Amolecule(of which 0.73 forms 3-acyloxyacyl groups).The LPS containing such an incompletelipid A component has been shown endowina with a weaker endotoxicitv.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初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IL-18、超敏C反应蛋白(hs-CRP)、TNF-α水平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20年7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金华医院高血压患者130例,按照IMT将所有患者分为IMT正常(IMT≤0.8mm)组60例和IMT增厚(IMT>0.8mm)组70例。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00例为对照组。检测3组对象的TC、TG、LDL、FPG水平,同时检测3组对象及IMT增厚组3个亚组(<0.85mm亚组、0.85~<1.50mm亚组、≥1.50亚组)IL-18、hs-CRP、TNF-琢水平。并作IL-18、hs-CRP、TNF-α与IMT相关性分析。结果IMT正常组、IMT增厚组IL-18、hs-CRP、TNF-琢水平均高于对照组,IMT增厚组上述指标高于IMT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0.85~1.50mm和≥1.50mm亚组IL-18、hs-CRP、TNF-琢水平均高于<0.85mm亚组,IMT≥1.50mm亚组上述指标高于0.85~1.50mm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IL-18、hs-CRP、TNF-琢与IMT均呈正相关关系(均P<0.05)。结论初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IL-18、hs-CRP、TNF-α水平与IMT均呈正相关,是评估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83.
Interleukin 1(IL 1)isamaintypeofcytokineinepidermalcells,anditissynthesizedbykeratinocytes (KC)intheepidermis TwodifferentformsofIL 1,termedasαandβhavebeenidentified ,andtheysharethesamespectrumofbiologicalactivitiesandbindtoacommonhigh affinityreceptor KCcannottransformtheinactiveprecursorIL 1βtothematureandactiveform ,soIL 1activityintheepidermisismainlyfromIL 1αUndifferentiatedkeratinocytesmaysynthesizealargeamountofIL 1anditsproductionisdecreasedascellscompletedifferentiationgrad… 相似文献
84.
Background Generally speaking, undifferentiated keratinocytes may synthesize a larger amount of IL-α and its production is decreased as cells complete differentiation gradually. Ultraviolet B (UVB)light can signigicantly stimulate the production and release of some cytokines. In this study we investigated the influence of UVB irradiation on IL-1α and adenosine triphosphoric (ATP) mRNA expressions in the human keratinocyte (KC) of origin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line (SCC 12F cells).Methods The cultured SCC 12F cells were irradiated with 30 mJ/cm^2 of UVB. Northern blot was employed to analyze the expression of IL-1α and ATP mRNA.Results There was a constitutive expression of IL-1α mRNA in SCC 12F cells. The expression increased in culturing time in regular KC medium and reached the highest expression at 120 hours.The expression level of IL-1α was up-regulated with two peaks at 6 hours and 72 hours, respectively after UVB irradiation. In comparison with IL-1α mRNA expression, ATP mRNA was down-regulated,with similar biphasic peaks, compared with the sham irradiated group.Conclusions SCC12F cells may express IL-1α mRNA constitutively. After UVB irradiation, the mRNA expression of IL-1α and ATP will show opposite effect because of inflammation/immunity and energy consumption mechanisms. 相似文献
85.
羟氯喹及中药对紫外线损伤角质形成细胞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羟氯喹及某些中药活性成分对紫外线损伤角质形成细胞保护作用的影响及作用环节。方法 :采用 30、6 0、90mJ cm2 剂量的UVB照射培养的永生的角质形成细胞HaCaT ,以羟氯喹及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脂(EGCG)、黄芩、川芎进行干预处理 ,观察其保护性能及作用环节。以普通光学显微镜对照观察细胞受损程度 ,记录 72h内细胞生长曲线 ,以MTT法检测细胞活性 ,以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IL 6和TNF α的分泌量。结果 :HaCaT细胞经UVB照射后 ,受试角质形成细胞的损伤程度与紫外线照射剂量呈正相关 ,细胞计数与活性下降 39%~ 80 % ,在照射后72h损伤程度超过 80 %。药物处理后细胞活性可恢复10 %~ 72 %。经比较表明 ,羟氯喹具有一定的光保护作用(OD值为 [0 4 3± 0 0 4 ]至 [0 96± 0 0 4 ],P <0 0 5 )。EGCG具有较强的光保护效应 (OD值为 [1 19± 0 0 7]至 [1 2 8±0 0 6 ],P <0 0 1) ,空白组为 ([0 2 6± 0 0 4 ]~ [0 79± 0 0 2 ])。此外 ,EGCG可抑制角质形成细胞释放IL 6和TNF 等细胞因子 ;羟氯喹及黄芩只能抑制IL 6的释放 ,对TNF α无明显抑制作用 ;而川芎则未见有明显抑制角质形成细胞释放IL 6和TNF α等细胞因子的能力。结论 :UVB对皮肤细胞的损伤作用具有剂量递增性 ;羟氯喹及茶多酚 (EGC 相似文献
86.
唇红改良的“Z”字成形术在唇裂修复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外对唇裂在恢复生理功能和外观形态的手术修复方法报道很多 ,对红唇部的修复方法说法不一 [1~ 3 ]。在实际工作中 ,我们运用唇红改良的“Z”字成形术修复唇红组织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患者 78例 ,男 43例 ,女 35例 ;其中先天性单侧唇腭裂 40例 ,单侧唇裂 1 8例 ,双侧唇腭裂 1 0例 ,唇裂术后畸形 1 0例 ,年龄 3个月至 1 0岁。图 11 .2 红唇改良的“Z”字成形术的设计及手术方法 以单侧唇裂为例。如图 1示 ,将健侧的红唇末端牵拉直 ,以保护唇珠外形不受损为前提 ,用美蓝在点 3至距离唇珠差约 … 相似文献
87.
国内外对唇裂在恢复生理功能和外观形态的手术修复方法报道很多,对红唇部的修复方法说法不一[1~3].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运用唇红改良的"Z"字成形术修复唇红组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8.
口腔颌面部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治疗的回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影响口腔颌面部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的预后因素,以期获得最佳的治疗模式。方法:回顾分析1970-2004我院收治的54例口腔恶黑的临床资料。结果:依照AJCC分类标准,Ⅰ期2例、Ⅱ期3例、Ⅲ期35例、Ⅳ期14例,本组Ⅲ、Ⅳ期5年生存率分别为34.3%、0,Ⅲ、Ⅳ期明显低于Ⅰ、Ⅱ期的生存率,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P〈0.01)。冷冻活检者23例,有复发转移13例,3、5年生存率为43.5%35.5%、常规活检者31例,有复发转移26例,3、5年生存率为30.4%25.8%。原发灶手术治疗组与原发灶综合治疗组3、5年生存率两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的差异(P〈0.01〉。共50例颈淋巴清扫术后淋巴结阳性检出率70.0%(35/50)。54例3年生存率38.9%、5年生存率27.8%、3例存活10年以上。结论:冷冻活检是术前正确的诊断方法,利于减少复发提高生存率,颈淋巴清扫是必要。原发灶冷冻、手术扩大切除病灶、颈淋巴清扫术、术后免疫治疗和放化疗的综合序列治疗能明显提高恶黑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89.
目的建立牙周致病菌的16SrRNA序列分析方法,检测龈下菌斑菌群的分布。方法对376例牙周病患者(其中成年组306例、儿童组70例)龈下菌斑,采用Chelex-100法提取细菌DNA,16SrRNA序列分析技术检测牙龈卟啉单胞菌(Pg)、伴放线嗜血杆菌(Aa)、福赛斯坦纳菌(Tf)、具核梭杆菌(Fn)、中间普氏菌(Pi)等5种牙周炎相关致病菌。结果376例牙周病患者龈下菌斑中5种牙周炎相关致病菌PCR法与培养法检出率分别为Pg(40.96%,17.82%)、Aa(19.15%,9.31%)、Tf(88.56%,27.66%)、Fn(81.91%,23.67%)、Pi(57.98%,19.15%);除Aa外前者检出率明显高于后者(P<0.01)。结论16SrRNA序列分析法具有检出率高、稳定性好以及高度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是一种比较适合临床应用的牙周菌斑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90.
骆丹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1989,15(3):133-136
自然杀伤(NK)细胞是一种未经预先致敏就能自然杀伤肿瘤细胞、病毒感染细胞,参与排斥反应,且对骨髓、胸腺以及B 细胞都能进行调节的淋巴样细胞。用Geimsa染色观察到具有NK 活性的细胞是一种大颗粒淋巴细胞(LGL)。NK 细胞表面载有Fc受体、无可检出的Ia 抗原、补体受体及免疫球蛋白。人的NK 细胞和McAb OKM-1、Leu-7,(HNK-1)发生反应。NK 细胞表面标志随分化成熟程度而异。NK 细胞杀伤机制与钙调节素的启动、溶解颗粒、NK 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