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52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正>1病历摘要患者女,53岁。因躯干及四肢反复红斑、丘疹伴瘙痒9个月来我院皮肤科就诊。患者9个月前无明显诱因腹部、腰部出现散在红斑、丘疹,表面有少量脱屑,伴明显瘙痒,皮损逐渐扩展至躯干、面部、耳部及四肢,于外院就诊,诊断为泛发性湿疹。予硫代硫酸钠、炎琥宁等静脉滴注,复方甘草酸苷、左西替利嗪及枸地氯雷他定口服,糠酸莫米松、氧化锌硼酸软膏等外用,皮损好转,但反复发作。我院以泛发性湿疹收治入院。患者既往有高  相似文献   
52.
背景与目的:探讨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基因启动子区-2518 G/A多态性与瘢痕疙瘩发病风险的关系.材料与方法:以92例瘢痕疙瘩患者和180例性别、年龄匹配的正常人为对象进行病例-对照研究,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技术结合DNA测序对MCP-1基因启动子区-2518 G/A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MCP-1基因-2518 G/A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在瘢痕疙瘩组和正常对照组间的分布无显著性差异(P值分别为0.419和0.415).瘢痕疙瘩组分层后显示,多发性瘢痕疙瘩患者中A等位基因携带者频率为83.8%,明显高于皮损单发者(63.6%)(P=0.035,OR=2.952,95%CI:1.051~8.290). 结论:MCP-1基因-2518位A等位基因的存在可能与多发性瘢痕疙瘩的形成和发展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联合短疗程、高强度方案治疗成人Burkitt白血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06年1月30日至2018年9月12日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收治的11例Burkitt白血病患者病例资料,分析统计患者的临床特征、完全缓解(CR)率、总生存率、无复发生存率及不良事件。结果 11例患者中位年龄34(15~54)岁,其中男6例,女5例。发病时中位WBC 12.28(2.21~48.46)×109/L,HGB 113(74~147)g/L,PLT 35(13~172)×109/L,乳酸脱氢酶2 721(803~17 370)U/L,外周血中位原始细胞比例0.40(0.03~0.76),骨髓中位原始细胞比例0.840(0.295~0.945)。10例患者接受利妥昔单抗联合短疗程、高强度化疗,其中2例患者巩固化疗后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所有治疗患者1个疗程CR率为100%,4年总生存率为90%,4年无复发生存率为90%。所有治疗患者中,只有1例患者在诱导化疗中出现肿瘤溶解综合征,经血液透析等治疗后肾功能恢复。无治疗相关性死亡病例。结论利妥昔单抗联合短疗程、高强度方案治疗成人Bu...  相似文献   
54.
我们在作胸水检查时,发现了一例在多次胸穿后胸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现报告如下。 1 病历摘要 患者,女性,50岁,多饮多食多尿10余年,咳嗽气促5年,于2003年3月27日入院。患者10余年前诊断为“2型糖尿病”。查体:颈静脉怒张,双肺叩诊为浊音,可闻及湿性啰  相似文献   
55.
目的了解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患者的病程特点,评价PV治疗及其与血栓栓塞、骨髓纤维化、白血病转化等的相关性;探讨影响PV患者生存的预后因素。方法分析287例PV患者的临床特点、实验室参数及治疗情况。根据其血栓栓塞、骨髓纤维化、继发造血及非造血系统恶性肿瘤和死亡情况,探讨影响PV患者生存的预后因素。结果287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46(8-360)个月。115例(40.1%)发生血栓栓塞事件208次,其中59例(51.34%)发生2次以上或2个部位以上栓塞。栓塞事件多发生于PV诊断时或诊断前2年内。高龄、既往血栓栓塞病史及疗效不理想是血栓栓塞的危险因素。具备2项以上不良指标者血栓栓塞发生率明显高。190例骨髓活检患者中36例(18.9%)PV患者发生骨髓纤维化,骨髓纤维化发生于发病后80(8—190)个月内,发病时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升高、脾大,烷化剂及羟基脲应用是并发骨髓纤维化的危险因素。2例发生急性髓系白血病转化;1例发生非造血系统恶性肿瘤;1例发生淋巴瘤。13例死亡,其中9例(69、2%)死于血栓栓塞,2例(15.4%)死于白血病,消化道出血和多脏器功能衰竭各1例。结论PV患者血栓栓塞发生率较高,骨髓纤维化发生时间较早。影响生存的主要因素是血栓栓塞及进展为白血病。  相似文献   
56.
目的 观察小剂量马法兰治疗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方法 共有按MDS国际预后积分系统(IPSS)判断为中、高危组的30例初治患者入组.治疗方案为:马法兰2 mg,口服,每日1次,直至病程进展所致全血细胞减少加剧或骨髓原始细胞比例增高停药.达完全缓解(CR)或部分缓解(PR)者继续用药直至病情复发停药.结果 按2006年MDS 国际工作组(IWG)疗效修订标准判定,CR 9例(30.0%),PR 3例(10.0%),骨髓缓解(MCR)加血液学进步(HI)3例(10.0%),MCR 1例(3.3%),病情稳定4例(13.3%),治疗失败10例(33.3%).总有效率66.7%.骨髓增生活跃及以下组患者的CR+PR率(60.0%)和总有效率(80.0%)明显高于骨髓增生明显活跃及以上组(分别为0%和40%)(P值分别为0.002和0.045).中位随访时间为15.5(1~52)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18个月,中位无复发生存时间为11个月.治疗过程中3例患者出现轻度骨髓抑制,1例因血小板输注无效导致脑出血而死亡,未见其他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小剂量马法兰是治疗中、高危MDS患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并且可能更适用于骨髓增生低下的患者.  相似文献   
57.
目的:评价脊柱结核患者进行一期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11年3月--2012年9月间收治的19例行一期手术治疗的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应用经前路病灶切除术进行治疗的3例患者中,有1例患者在术后发生了肺不张.在应用经后路病灶切除术进行治疗的10例患者中,有1例患者在术后出现了窦道形,有1例在半年后复发了脊柱结核.在应用微创手术进行治疗的6例患者中,无一例发生术后并发症.结论:为脊柱结核患者进行一期手术治疗可以完成脊柱结核基本的外科治疗,是一种值得推广和应用的治疗脊柱结核的方法.  相似文献   
58.
目的 观察高三尖杉酯碱(HHT)联合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初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的疗效及诱导治疗期间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并与柔红霉素(DNR)联合ATRA治疗方案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对2004年10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115例APL患者的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其中HHT组54例、DNR组61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完全缓解(CR)率、总生存(0S)及无事件生存(EFS)情况.结果 115例APL患者CR率100%,达CR的中位时间32(22~43)d,109例进入巩固治疗的患者PML-RARα融合基因全部转为阴性,中位生存期未达(0.23~77.34个月),中位EFS期未达(0.23 ~ 77.34个月).3年OS率93%,5年OS率93%;3年EFS率85%,5年EFS率75%.诱导治疗后HHT组和DNR组PML-RARα融合基因转阴率分别为31.3%和15.5%;巩固治疗1个疗程后两组PML-RARα融合基因转阴率分别为68.6%和77.6%;DNR组有4例患者在巩固治疗>1个疗程后转为阴性,但两组分子生物学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8%和8.6%,P>0.05).生存分析显示:HHT组与DNR组的OS、EFS相似(P值分别为0.206、0.506).两组5年OS率分别为87%和98%;5年EFS率分别为80%和71%.HHT组与DNR组的低/中危患者、高危患者OS、EFS亦相似(P值均>0.05).诱导治疗期间HHT组合并2级以上发热患者比例显著低于DNR组,而肝、肾、心功能损伤及血液学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相似.结论 HHT和DNR为基础的方案治疗初诊APL疗效相似,同时在诱导治疗期间两者的耐受性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9.
目的 观察小剂量马法兰治疗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方法 共有按MDS国际预后积分系统(IPSS)判断为中、高危组的30例初治患者入组.治疗方案为:马法兰2 mg,口服,每日1次,直至病程进展所致全血细胞减少加剧或骨髓原始细胞比例增高停药.达完全缓解(CR)或部分缓解(PR)者继续用药直至病情复发停药.结果 按2006年MDS 国际工作组(IWG)疗效修订标准判定,CR 9例(30.0%),PR 3例(10.0%),骨髓缓解(MCR)加血液学进步(HI)3例(10.0%),MCR 1例(3.3%),病情稳定4例(13.3%),治疗失败10例(33.3%).总有效率66.7%.骨髓增生活跃及以下组患者的CR+PR率(60.0%)和总有效率(80.0%)明显高于骨髓增生明显活跃及以上组(分别为0%和40%)(P值分别为0.002和0.045).中位随访时间为15.5(1~52)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18个月,中位无复发生存时间为11个月.治疗过程中3例患者出现轻度骨髓抑制,1例因血小板输注无效导致脑出血而死亡,未见其他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小剂量马法兰是治疗中、高危MDS患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并且可能更适用于骨髓增生低下的患者.  相似文献   
60.
自1981年美国报告首批艾滋病例以来,艾滋病在全球已成为人类前所未有的最具毁灭性的疾病.为了解咸宁地区进城务工人员艾滋病知识的传播来源和获得需求,作者于2009年7月进行了这方面的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