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0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11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9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130篇
内科学   47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2篇
外科学   29篇
综合类   152篇
预防医学   63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85篇
  1篇
中国医学   95篇
肿瘤学   12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探讨西南地区无腹泻溶血尿毒综合征(D-HUS)的临床特征、分子遗传学信息、治疗及转归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南地区39例D-HUS患儿的病历资料,统计包括人口学资料、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分子遗传学信息、治疗及随访等情况。补体基因检测采用二代测序及Sanger测序。根据统计结果分析HUS的发病和临床特征。结果:西南地区D-HUS患儿呈散发,发病季节以夏季为主,好发于学龄期儿童。临床表现以急性肾衰竭、溶血、出血为主,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症状为常见的肾外表现。确诊肺炎链球菌相关HUS 1例;5例行补体基因检测,3例阳性,分别为CFI基因突变、CFHR4基因突变及CFHR1/CFHR4基因片段疑似纯合缺失。急性期治疗以对症、抗感染、成分血输注及血液净化为主;12例行血浆置换,治疗前后血红蛋白、血小板、血肌酐、尿素氮、乳酸脱氢酶、总胆红素及间接胆红素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9例,完全缓解14例,部分缓解2例,复发1例,慢性治疗1例,死亡1例。结论:不同病因D-HUS诊治方式及预后不尽相同,临床诊断HUS后尽早明确病因行针对性治疗,对改善急性期症状及远期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2.
目的 研究可同时用于健康人和脑卒中患者活动分类的传感模块最优位置和数量.方法 23名受试者(14名健康人,9名脑卒中患者)完成步行、刷牙、洗脸和喝水4个动作,每人身上佩戴12个传感模块,各个传感模块集成了加速度、陀螺仪和肌电传感器.采用最大相关-最小冗余算法(mRMR)进行特征选择,随后采用核函数为径向基函数的支持向量...  相似文献   
33.
多梳蛋白家族(polycomb group proteins,PcG)是通过修饰染色质对靶基因进行转录抑制的表观遗传调控复合物.研究发现CBX4能介导与疾病发生的相关信号通路,从而参与增殖、分化及预后等生物学过程.该文就CBX4与肿瘤发生的相关机制及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等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4.
目的 对比分析常规护理和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在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效果,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选择74例经静脉溶栓治疗且住院超过1个月的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开展前瞻性研究。对照组在溶栓治疗的基础上开展常规护理,试验组开展医护一体化护理。采用卒中量表(NIHSS)和简易认知功能量表(MMSE)对患者溶栓前、溶栓治疗后24 h、15 d及1个月的神经功能和认知功能进行评估;采用上下肢运动功能量表(Fugl-Meyer)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对患者溶栓前及溶栓治疗1个月后的肢体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评估。结果 溶栓前试验组和对照组神经功能评分、认知功能评分、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和生活自理能力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638、0.285、0.297、0.185,P均>0.05)。随着溶栓治疗时间的延长,试验组和对照组神经功能评分均呈降低趋势,认知功能评分均呈升高趋势,经统计学分析,溶栓后24 h、15 d和1个月的神经功能评分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083、6.352、7.185,P...  相似文献   
35.
目的应用寡核苷酸探针膜反向斑点杂交技术快速检测结核分支杆菌对异烟肼(isoniazid,INH)耐药性.方法设计与合成用于检测结核分支杆菌耐INH基因katG、inhA的寡核苷酸探针,点于硝酸纤维素膜上,与结核分支杆菌临床分离株生物素标记的聚合酶链反应(PCR)产物进行反向斑点杂交,并与PCR-单链构象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ingle strande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PCR-SSCP)和PCR-直接测序(PCR-direct sequencing,PCR-DS)结果比较.结果 20株INH敏感株中,仅9株出现野生型探针K1阳性杂交,余11株中,10株K1b'杂交阳性,PCR-DS显示katG基因315位密码子AGC→ACC,1株K1c'杂交阳性,PCR-DS显示katG基因315位密码子AGC→AAC;15株出现野生型探针inh1阳性杂交,另5株Inha1探针杂交阳性,PCR-DS显示inhA基因-15位C→T突变.36株耐药株中,17株K1探针杂交阳性,18株K1b'杂交阳性,1株与所试探针不杂交,PCR-DS显示katG基因279位密码子GGC→GAC;11株与突变型Inha1探针阳性杂交,25株与野生型探针inh1杂交阳性.katG基因膜杂交突变检出率为 50 %,inhA基因膜杂交突变检出率为 30.56 %.结论寡核苷酸探针膜杂交技术可能成为检测部分结核分支杆菌耐异烟肼基因型简便、快速的方法.  相似文献   
36.
目的:研究清化痰湿方联合盾构切开术对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术后创面愈合、复发的影响。方法:将采用盾构切开法治疗的复杂性浆细胞性乳腺炎17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创面处理方案分为两组,术后常规红油膏纱条换药的8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同时增加清化痰湿方治疗的94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愈率,乳房局部症状体征积分,创口愈合时间、痊愈时间及复发率,乳房外形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治愈率为94.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乳头溢液、乳头凹陷、乳房肿块、乳房红肿、乳房疼痛、乳房脓肿、乳房瘘管中医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以上各项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创口愈合时间、痊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略低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乳房外形评价总分及乳房质地与弹性改变、皮肤色素改变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但组间在乳头横向移位距离、乳头纵向移位距离、患乳体表凹陷程度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化痰湿方联合盾构切开术对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满意,能够显著改善乳房局部症状体征,促进术后创面愈合,且复发率较低。  相似文献   
37.
吴雪 《系统医学》2023,(24):1-4
目的 探讨自动弹力线痔疮套扎吻合器在痔疮中的效用。方法 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10月百色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痔疮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外剥内扎术,40例)和观察组(自动弹力线痔疮套扎吻合器治疗,40例)。完成手术后记录和对比各组的手术指标、肛肠动力学指标、并发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前,两组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1个月,两组的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0%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7,P=0.034)。结论 临床采用自动弹力线痔疮套扎吻合器对痔疮患者进行治疗,可降低肛肠动力学指标,且手术创伤性小,安全性高,患者术后恢复快,能够快速、有效的改善患者痔疮发作引起的相关症状及肛肠功能。  相似文献   
38.
护理学导论课程在护理专业教学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吴雪 《齐鲁护理杂志》2004,10(6):477-478
护理学导论课程在引导学生全面、客观的认识护理学专业,巩固专业思想,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兴趣,指导学习方向等方面,起着其他课程无法取代的作用。正如我国台湾省台湾医学院护理学系暨护理学研究所所注明的:本课重点是介绍护理的意义,护理专业的功能和地位以及护理人员所应扮演的角色,使学生对护理专业有初步的认识,以作为从事护理工作的基础。  相似文献   
39.
目的 评价植入自制异体骨腰椎间融合器(异体骨cage)的腰椎节段的稳定性和生物力学性能.方法 将自制异体骨腰椎间融合器植入5具新鲜青壮年尸体标本的L4~L5椎间隙,进行抗弯、抗扭转和抗压缩测试,并与植入前和髓核切除后进行比较.结果 自制异体骨腰椎间融合器植入后,腰椎节段的屈曲和后伸的抗弯强度显著增加(P<0.01),抗扭转强度也有较显著增加(P<0.05).其压缩刚度比髓核摘除后高(P<0.05) .结论 自制异体骨腰椎间融合器植入腰椎节段的稳定性提高.自制异体骨腰椎间融合器具有足够的支撑、维持或增加椎间隙高度的功能,椎间稳定性好,其设计符合椎间隙解剖学特点,可以达到生物力学和临床应用要求,但目前临床应用时仍需加用内固定.  相似文献   
40.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7岁,背部正中包块逐渐增大1年,无自觉不适症状,于2006年7月18日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好,背部正中皮肤色泽正常,无异常毛发生长.胸后正中中段突出呈成丘状,胸8棘突正中可触及一3 cm×5 cm包块,边界清楚,无移动,无局部活动受限.胸椎X线及CT检查显示:胸8棘突右侧后方见一椭圆形高密度阴影,密度与棘突相似.根部来源于胸8棘突右侧,瘤体表面光滑.入院诊断:胸8棘突骨软骨瘤.常规检查完毕后于2006年7月20日在全麻下行瘤体切除术.术中见包块位于胸8棘突尖部,体部稍突向下方.与胸9棘突紧密相邻,有软组织间隔.瘤体顶部有完整的软骨帽包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