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2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15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4篇
口腔科学   26篇
临床医学   67篇
内科学   55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9篇
外科学   33篇
综合类   139篇
预防医学   96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66篇
  1篇
中国医学   22篇
肿瘤学   3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i(7q)是恶性血液病中一种少见的非随机核型异常,主要见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ja,ALL),其次也可见于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rnia,AML)、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rnja,CML)和淋巴瘤。我们对17例伴有i(7q)异常恶性血液病患者的临床和细胞遗传学资料进行分析,以探讨其临床和预后特点。  相似文献   
62.
HBV特异性免疫复合物和乙型肝炎发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乙型肝炎病毒(HBV)特异性免疫复合物在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中起了一定的作用。免疫复合物的形成与抗原、抗体的数量、比例、种类、大小及抗体亲和力等因素有关,并通过激活宿主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发挥作用,对机体既有有利的一面,又有有害的一面。本文就HBV特异性免疫复合物和乙型肝炎发病的关系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63.
慢性结肠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特点是发病缓慢、病程较长、久治不愈、反复发作。我院自2001年以来,运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76例,效果较为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究miR-203对食管鳞癌细胞(TR146、EC109)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检测miR-203在食管鳞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水平,并通过转染miR-203激动剂agomir使TR146、EC109细胞稳定高表达miR-203,miR-203 agomir阴性对照组(NC)和无处理组(Blank)作为对照。通过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检测miR-203对TR146、EC109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miR-203潜在的靶基因,并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实时定量PCR(qPCR)实验、Western blot实验验证miR-203靶基因。通过拯救实验探究miR-203是否通过抑制靶基因发挥作用。结果:与正常食管上皮细胞相比,miR-203在食管鳞癌细胞系中表达下调。在TR146、EC109细胞内将miR-203表达水平上调数倍,划痕实验证实miR-203能够抑制TR146、EC109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实验证实miR-203能够抑制TR146、EC109细胞侵袭能力。生物信息学、qPCR实验和Western blot实验表明LASP1(LIM and SH3 domain protein 1)是miR-203潜在的靶基因。拯救实验表明miR-203通过靶向抑制LASP1发挥抑制食管鳞癌细胞迁移、侵袭的作用。结论:miR-203能够抑制食管鳞癌细胞迁移、侵袭,并且该抑制作用可能通过miR-203靶向抑制LASP1介导,为食管鳞癌临床诊断和靶向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5.
背景根据唇腭裂序列治疗的现代概念,腭裂修复应在语音发育开始前即出生后9~12个月左右进行,但由于诸多因素延误了就诊和手术时机,仍存在一些大于8岁而未手术的腭裂患者.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使发音功能及腭部外形得以改善显得更为重要. 目的探讨对大龄(8岁以上)腭裂患者的特点,同期行腭裂关闭术和咽后壁组织瓣转移术对语音的影响,以提高修复效果. 设计以患者为观察对象,对照观察. 单位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的颌面外科. 对象选择2000-01/2003-12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颌面外科收治大龄腭裂患者24例,男14例,女10例;年龄8~20岁,平均13.8岁;双侧完全性腭裂3例,单侧完全性腭裂12例,不完全性腭裂9例. 方法全部腭裂均采用常规的两瓣后推术和蒂在上的咽后壁组织瓣转移术.术后30 d在安静的语音实验室内,麦克风距受试者唇10 cm,由医生领读,患者随读,录音.由5名从事语音病理研究的医师进行主观判听. 主要结局观察术前术后用鼻咽纤维镜检测其腭咽闭合情况,评价患者鼻漏气及过重鼻音改善情况. 结果24例腭裂修复术后创口均达到Ⅰ期愈合,软腭后退良好,腭咽闭合改善明显,为发音创造了条件,语音也有不同程度改善.同期行腭裂关闭术和咽后壁组织瓣转移术前过重鼻音、鼻漏气4级患者24例,术后过重鼻音、鼻漏气1级患者3例,2级患者7例,3级患者6例,4级患者8例. 结论大龄腭裂患者同时采用腭裂关闭术及咽成形术的方法修复,有利于改善软腭的形态和发音.  相似文献   
66.
本刊从这一期开始,开辟《疑难病例讨论》专栏。先把病例资料刊出,供读者分析,自己做出诊断,下期将会看到正确诊断结果和必要的讨论、解释,目的在于帮助读者提高超声诊断水平。读者对这个专栏有什么好的意见,欢迎来信告诉我们。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环包式胸腹约束固定法在全麻后苏醒期躁动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需择期手术的患儿3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观察组术后患儿采取侧卧位,胸腹部位于环包式胸腹约束带上方,经腋下做适当约束,反方向交叉固定,松紧适宜。对照组术后患儿同样取侧卧位,将约束带固定于患儿上肢的手腕与下肢的脚腕上,腹部上方横档1条约束腹带,保持患儿上、下肢体处于舒适的体位后固定约束带。比较两组患儿术后躁动发生时间、术后苏醒时间、恢复室停留时间、术后躁动评分、术后躁动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儿术后躁动发生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术后苏醒时间、恢复室停留时间、术后躁动评分、术后躁动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7例患儿发生不良反应,观察组1例患儿发生不良反应。结论环包式胸腹约束固定方法能有效保护全麻后苏醒期躁动患儿,该方法操作简单,增加患儿的安全感与舒适度,更适用于苏醒期躁动患儿的保护及应用。  相似文献   
68.
目的 探讨食管肿瘤行气管插管全麻术后造成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将医院2006年2月-2011年1月收治的5938例食管肿瘤行气管插管全麻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别对患者的既往、术前状况、麻醉及气管导管类型、痰培养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入选病例共5938例,术后肺部感染共786例,占13.24%;组间比较年龄、麻醉时间、导管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经细菌学检查分离病原菌128株,依次为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非发酵菌分别占37.5%、18.8%、14.8%、12.5%、7.0%、9.4%.结论 食管肿瘤行气管插管全麻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较高,影响因素与年龄、麻醉时间、气管导管类型有关,对患者术后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慎重选择气管导管及侵入性操作对预防其发生肺部感染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9.
CD4+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中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部分CD4^+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CD4、CD8和CD28分子表达情况;同时检测血清白介素(IL)-2、干扰素(IFN)-γ、IL-4、IL-10和IL-12水平以及肝功能.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8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PBMC CD4^+细胞比率呈降低、不变和增高3种状态(定义为3组);而CD28分子的表达与CD4^+细胞比率的变化趋势一致;上述血清细胞因子水平除IL-4外,其余均显著增高(P<0.01或P<0.05),但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肝功能检测结果显示,部分患者ALT水平有异常,且与CD4+细胞比率呈正相关.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中CD4^+T细胞比率存在降低、不变和增高的改变;与病毒相关的几种细胞因子水平升高.鉴于ALT水平与CD4^+T细胞比率呈正相关,推测乙型肝炎患者肝细胞损伤与CD4^+细胞中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有关.  相似文献   
70.
患者男性,32岁.间断腹痛1年,双下肢浮肿、腹胀4个月,发热1个月余,于2006年5月入院.患者从2005年6月起间断发作腹部绞痛,部位不固定,持续半小时左右自行缓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