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51篇
皮肤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本文采用原位分子杂交方法,对人不同大肠组织细胞内c-myc基因表达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83%(20/24)的大肠癌中有C-myc癌基因的过度表达。其过度表达与年龄、性别、肿瘤组织病理学类型以及Dukes分期无关,但左半大肠癌内比右半大肠癌要高。78%(24/30)的良性肿瘤中有C-myc癌基因的过度表达,在重度不典型增生病变中明显较高,而在伴有恶变的病变中表达最高。另外,在更容易恶变的绒毛状腺瘤中的表达比在管状腺瘤中要高。提示C-myc癌基因过度表达与大肠肿瘤密切相关,是癌形成的早期现象,与大肠肿瘤由良性向恶性转化有关。  相似文献   
72.
目的:观察美沙拉嗪口服与灌肠的联合应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短期内黏膜愈合的疗效.方法:将84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予以口服与灌肠的联合应用,对照组患者予以单一口服疗法,观察治疗2周后的内镜下黏膜愈合率及MAYO评分、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治疗2周后,整体分析发现:实验组黏膜愈合率(76.2%)高于对照组(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局部分析发现:实验组全结肠的黏膜愈合率优于对照组(P<0.05),且实验组对直乙状结肠的黏膜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后实验组的MAYO评分(3.40±1.499)低于对照组(4.33±1.4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未见增加(P>0.05).结论:美沙拉嗪的联合应用起效快,可在2周内快速愈合黏膜,建议对于中重度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尤其是对直肠、左半结肠局部病变者提倡联合灌肠治疗2周.  相似文献   
73.
目的 1.溃疡样型FD患者与无食管炎表现的病理性胃食管反流的关系; 2. 溃疡样型FD患者的食管末端对酸敏感性的检测.方法对53例溃疡样型FD患者及2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了食管的酸敏感性测定 .采用瑞典CTD-SYNCTICS公司的多灌注式测压装置,从外连接管中先后滴入0.5mL的蒸馏水和同量的0.5mol/L稀盐酸到受试者食管下端,2min内观察反应,出现胸及上腹部疼痛为阳性反应.计算两组受试者在两种刺激下不同反应的例数.53例溃疡样型FD患者中47例及对照组中16例接受了24h动态pH检测以观察有无病理性胃食管反流.结 果溃疡样型FD患者及对照组对蒸馏水的反应无显著性差异(P>0.05 ).67.9%溃疡样型FD患者酸刺激呈阳性,对照组为20%(P<0.01).42.5%溃疡样型FD 患者有病理性胃食管反流,对照组为6.25%(P<0.01).结论食管下端酸敏感性的增高和病理性胃食管反流可能是疼痛性FD发病的病理生理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超声微探头对直径大于2cm胃溃疡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的研究方法。对胃镜检查发现直径大于2cm的胃溃疡性病变,同时行活检组织病理检查及超声微探头检查。所有患者手术切除病变组织送病理检查。上述三种诊断均与术后病理诊断比较。结果与手术切除后组织病理诊断比较,胃镜诊断符合率46.7%,胃镜活检组织病理诊断符合率80.0%,超声微探头诊断符合率86.7%;超声微探头诊断与胃镜诊断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超声微探头对直径大于2cm胃溃疡性病变的诊断价值优于胃镜。  相似文献   
75.
目的:观察大麻素受体-2( CB2)对急性实验性小鼠结肠炎的作用,探讨CB2对肠黏膜内质网应激( ERS)影响。方法32只SPF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CB2激动剂组、CB2拮抗剂组,每组8只。记录小鼠疾病活动度及结肠组织病理学评分,ELISA法检测结肠组织中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0(IL-10)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结肠组织CB2及ERS相关蛋白GRP78、CHOP表达,RT-PCR法检测结肠组织中GRP78、CHOP mRNA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TNF-α水平显著上调、IL-10水平下降( P<0.05),GRP78、CHOP蛋白及mRNA显著增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 CB2激动剂组 CB2表达明显增多( P <0.05),TNF-α水平下降(P <0.05),IL-10水平增多(P <0.05),GRP78、CHOP 蛋白及 mRNA 显著下降(P <0.05)。CB2拮抗剂组TNF-α、IL-10、ERS标记物水平与模型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实验性结肠炎小鼠肠黏膜存在剧烈的ERS,CB2激动剂激活CB2表达后缓解结肠炎小鼠肠道炎症,可能与CB2抑制肠黏膜ERS有关。  相似文献   
76.
方芳  张开光  吴正祥 《安徽医药》2019,23(2):277-279
目的 探讨无确定过敏原的嗜酸性粒细胞胃肠炎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对11例在安徽省立医院2009年1月至2016年12月住院,并确诊嗜酸性粒细胞胃肠炎成人病人的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检查、内镜及病理学检查、治疗及随访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该研究中8例病人血中白细胞升高,10例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升高。黏膜型(8例)最为常见,且以腹痛、腹泻为首发或主要临床表现。内镜下多部位(6例)累及,主要表现为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溃疡,以十二指肠最为明显,活检或腹水见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可确诊。单部位4块或以上组织或多部位活检可提高病理检测阳性率。激素或激素联合抗感染(7例)治疗、单纯抗感染(4例)治疗均可缓解症状,降低嗜酸性粒细胞,预后良好。结论 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加对嗜酸性粒细胞胃肠炎有提示作用,确诊仍有赖于组织或腹水病理学。感染可能是无过敏史嗜酸性粒细胞胃肠炎诱因或病因之一,单纯抗感染和抗感染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同样有效,总体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77.
蛋白酶激活受体PARs是一种G蛋白偶联受体超家族,介导跨膜信号转导并调节细胞功能。其共有4个成员,可由凝血酶和类胰蛋白酶这两种丝氨酸蛋白酶类分别激活PAR1、PAR3、PAR4和PAR2,激活后参与许多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其中在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1BD)的发病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并有望成为IBD的治疗提供新的方向。本文重点就PAR1、PAR2分子生物学、信号转导机制、生物学效应及其在炎症性肠病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8.
目的 分析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急诊治疗方法,以提高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近10年来我院收治的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276例急诊治疗方法及结果.276例患者均急诊输液、输血及药物(生长抑素/奥曲肽,质子泵抑制剂/洛赛克等)治疗,部分患者胃镜下喷洒止血药物.41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加用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4例患者进行内镜下静脉曲张套扎术,1例患者行经颈静脉肝内门体支架分流术(TIPS),9例患者内镜下止血夹治疗,1例患者进行血管造影动脉灌注垂体后叶素,6例进行明胶海绵栓塞治疗,18例手术治疗.结果 276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止血率93.12%(257/276),药物治疗在48h内止血率69.93%(193/276),生长抑素加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率75.61%(31/41),内镜下套扎止血率75%(3/4),止血夹止血率88.89%(8/9),TIPS及血管造影灌注或栓塞出血血管止血率100%(1/1,6/6);死亡组中第一个24 h补液量均大于3 000ml者占89.47%(17/19),应用多巴胺和阿拉明者占94.74%(18/19),均显著高于止血组的14.40%(37/257,P<0.01)和21.79%(56/257,P<0.01).结论 药物生长抑素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是有效的,生长抑素加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内镜下套扎、止血夹、TIPS及血管造影灌注或栓塞出血血管等止血方法均取得满意效果,而大量补液和升压药物可能加重大出血.  相似文献   
79.
吴正祥  贺印永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2):1892-1893
小儿腹泻病位列幼儿常见疾病第2位,被称"小儿四病"之一.每年秋冬季是小儿腹泻的高发季节,以不同原因引起脱水、呕吐、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和休克等为主要临床特征,多发2岁以下的婴幼儿,严重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和生命健康[1].目前临床主要以抗病毒、补液、止泻等对症治疗,但效果并不理想.我院应用双黄连粉针剂治疗小儿腹泻.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0.
目的评价非麻醉状态下单人操作单气囊小肠镜(SBE)对小肠疾病诊断的临床价值、安全性及耐受性。方法对2010年4月~2012年4月疑有小肠疾病39例患者进行非麻醉状态下单人SBE检查,分析疾病检出率、检查时间、并发症及耐受性。结果 39例患者共进行64例次SBE检查,单纯经口检查7例,单纯经肛检查6例;经口+经肛检查25例,其中6例完成对接检查;术中小肠镜检查1例。检出病变27例,病变检出率69.2%;经口进镜检查平均时间50.8 min,经肛进镜检查平均时间71.3 min。所有患者均未出现重大并发症,耐受性良好。结论非麻醉状态下单人SBE是一种对小肠疾病诊断价值较高、安全可靠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