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12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30篇
药学   9篇
  1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目的 了解江苏省2012 - 2018年15岁以下儿童吉兰 - 巴雷综合征(Guillain - Barre syndrome,GBS)的流行病学特征、残留麻痹情况,为其预防控制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江苏省AFP监测系统的报告信息,对2012 - 2018年报告的15岁以下儿童GBS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2 - 2018年江苏省共报告15岁以下儿童GBS病例249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0.31/10万,0~4岁组发病率较高(0.48/10万);发病高峰出现在6月、8月和10月;男女发病率分别为0.37/10万、0.27/10万;24.90%的病例60 d后随访仍存在残留麻痹,四肢麻痹、伴有呼吸困难残留麻痹的比例分别达到33.33%、43.75%。结论 江苏省15岁以下儿童GBS病例以低年龄组居多,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夏秋季高发,四肢麻痹、伴有呼吸困难残留麻痹比例较高,应尽早采取措施减少致残危险。  相似文献   
72.
NC系裸小鼠的饲育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NC系裸小鼠是原产于日本的一种黑皮小鼠,据Rygaard的研究室使用于人癌移植实验后认为,NC裸小鼠较易管理,实验结果稳定,因而已被许多单位引种和繁育。我们于1981年从日本引进NC系(?)Nu/Nu和(?)Nn/+各5只,在NASA 1000级的净化室内保种和繁殖。迄今已生产近2000只Nu/Nu,供本室实验研究和7个科研单位引种或使用。本文报告饲育方法和使用情况。饲育方法一、饲育室:采用苏州净化设备厂生产的系列产品CLJD装配式洁净室(5 m~2),为顶吹侧逸垂直乱流型。换气次数≥100次/时,洁净效率≥0.5μ尘粒(1000级),自净时间≤10分钟,静压差为0.5 mmHg。  相似文献   
73.
目的 在环磷酰胺(Cy)所致小鼠淋巴细胞急剧减少状态下,过继mIL-21转染的瘤苗细胞(mIL-21-Sp2/0)免疫致敏的同系小鼠淋巴细胞,联合mIL-21-Sp2/0瘤苗免疫,探讨过继免疫抗瘤效应机制.方法 用Cy 100 mg/kg预处理BALB/c小鼠2 d后,以灭活mIL-21瘤苗免疫的同系小鼠脾及淋巴结的淋巴细胞作为肿瘤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过继给Cy预处理鼠,同时用mIL-21瘤苗免疫,7 d后以野生型Sp2/0细胞攻击,观察小鼠的肿瘤生长情况.流式细胞仪(FCM)分析CD4+、CD8+、CD4+CD25+T细胞等亚群的变化,分别以CFSE和7-AAD标记,FCM检测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和效应细胞的细胞毒活性,用ELISPOT检测分泌IFN-γ的淋巴细胞数量.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Cy预处理小鼠接受过继效应细胞及mIL-21瘤苗免疫后,可有效地抵抗野生型Sp2/0细胞的攻击.过继的肿瘤特异性淋巴细胞的体内增殖能力和体外杀伤活性显著增强,分泌IFN-γ效应细胞的数量显著增高.结论 在小鼠淋巴细胞减少期,过继mIL-21瘤苗免疫致敏的肿瘤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并同时给予mIL-21瘤苗免疫,利于输入的效应细胞及自身免疫细胞的增殖和特异性抗肿瘤功能的形成与维持.  相似文献   
74.
许燕  孙翔  吴昀  陈强  汤奋扬 《现代预防医学》2022,(17):3086-3089
目的 分析江苏省1950—2020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流行发病趋势及菌群分布特征。方法 收集1950—2020年江苏省流脑病例监测数据,并对各时期流脑发病特征进行描述分析。结果 1950—2020年江苏省流脑报告病例1 067 148例,在1965年、1959年、1977年,经历了3次流行高峰,广泛使用疫苗后,流脑发病率下降明显,2006年以来,流脑发病率一直处在0.1/10万以下。2006—2010年,流脑病例C群比例为50.77%,A群为32.31%,B群为1.54%。2011—2015年,C群占33.33%,A群占20.00%,W135群占20.00%,B群占6.67%,其他及不可分群占比15.38%,2016—2020年,C群进一步减少为16.67%,A群减少至8.33%,B群比例增加至25.00%,W135群比例为16.67%,其他及不可分群上升为33.33%。结论 江苏省流脑疫情维持在低位,菌群由以C群为主,向B群为主变迁,其他及不可分群比例显著上升。流脑防控局面发生新变化。  相似文献   
75.
目的 了解孤独症谱系障碍(ASD)队列研究现状,探讨基于真实世界数据(RWD)构建ASD专病队列的可行性。方法 检索、筛选主要中英文数据库中截至2022年12月发表的ASD队列研究,归纳ASD队列研究特点。结果 共纳入ASD队列研究1 702篇,我国仅有60项(3.53%)。筛选出ASD相关队列163个,其中55.83%为出生队列,28.22%为ASD专病队列,4.91%为ASD高危人群队列;多数队列利用医院注册登记等RWD或开展社区现场调查获取研究对象信息,并通过量表或临床诊断确认ASD患者。研究内容包括ASD发生及预后相关危险因素研究、ASD共病模式研究及ASD对自身其他健康状况和对子代健康影响的研究。结论 目前发达国家ASD队列研究全面丰富,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RWD为ASD专病队列构建提供了数据基础,也带来了研究的新机遇,但仍需开展病例验证等工作保证队列建设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76.
生物学变异对正常人血小板数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生物学变异对正常人血小板数的影响。方法对成都、苏州和哈尔滨三地区707名正常人的血小板数进行测定,对地域、季节及个体因累包括出血时间(BT)、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G)、网织血小板(Ret-PLT)、甘油三脂(TG)、胆固醇(Ch)和高密度脂蛋白(HDL)的含量等引起正常人血小板数的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成都和苏州地区正常人血小板数的范围分别为52~202×109/L和60~259×109/L,显著低于哈尔滨的154~358×109/L(P< 0.0001);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在成都(11.8~15.6fl)和苏州(10.9~15.8fl)显著高于哈尔滨(9.5~12.9fl)(P< 0.0001);成都与苏州地区正常人冬季的血小板数显著低于夏季(P<0.0001),而MPV高于夏季(P<0.05)。成都地区正常人低血小板组(<150×109/L)的PA-IgG(13.5±7.1 ng/107PLT)明显高于正常血小板组(>150~109/L)的PA-IgG (8.3±2.7 ng/107PLT)(P<0.0001);苏州地区正常人低血小板组的Ret-PLT(19.5±7.1%)明显高于正常血小板组(11.6±2.7%)(P<0.01):成都地区正常人低血小板组的BT(8.6±2.3 min)明显高于正常血小板组(6.0±1.2 min) (P<0.01)。同时,结果表明成都地区正常血小板组的HDL(1.60±7.6 mmol/L)显著高于低血小板组(1.23±0.31 mol/L)(P<0.01);冬季的Ch含量(4.58±0.86 mmoL/L)显著高于  相似文献   
77.
目的 探究葛根素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肠系膜动脉舒张功能的影响。 方法 20只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随机分为5组:高血压组,卡托普利组,葛根素低、中、高剂量组,每组4只,另外4只WKY作为正常对照组。于给药前、给药8周后测量体重和血压,检测血清中NO和血浆中ET-1含量,分离肠系膜三级动脉做HE染色并计算管壁厚度/管腔半径(WT/LR)。利用离体血管压力直径测定仪检测葛根素对内皮完整和去内皮动脉环的舒张效应,并观察内皮依赖性途径阻滞剂和非内皮依赖性途径阻滞剂孵育后,葛根素对动脉环舒张作用的影响。 结果 与高血压组相比,葛根素低、中、高剂量组的收缩压差值和舒张压差值均降低。葛根素高剂量组血清NO含量下降、血浆ET-1含量升高。葛根素中、高剂量组肠系膜三级动脉WT/LR均下降。葛根素对内皮完整和去内皮的动脉环均有浓度依赖性舒张作用,但内皮完整动脉环舒张作用更强。内皮依赖性通路阻滞剂和非内皮依赖性通路阻滞剂孵育后,葛根素的舒张效应均下降。 结论 葛根素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肠系膜动脉的舒张效应同时具备内皮依赖性和非内皮依赖性。其内皮依赖性途径通过NO-sGC-cGMP信号通路途径来实现的,同时也与促进前列腺类物质释放有关。葛根素非内皮依赖性途径可能是与血管平滑肌上K+通道开放有关。  相似文献   
78.
超声测距法定位中晚孕期胎儿脊髓圆锥位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通过二维和三维超声测量中晚孕期胎儿脊髓圆锥(CM)末端至骶尾部最后一个骨化中心(CS)的距离来定位CM,探索胎儿期CM位置变化的规律。方法 采用二维超声成像及三维超声表面成像检查孕19~34周566名孕妇,测量胎儿CS距离。采用3D容积存储系统存储图像、real-time 3D View软件离线分析,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评价二维与三维超声检测CS距离的一致性。分析胎儿期各孕周CS距离变化规律。结果 共253名二维与三维超声成像测量的CS距离一致性好(ICC=0.974)。CS距离与胎儿孕周呈正相关(r=0.956,P<0.001),线性回归方程为:Y=0.262X-2.508(Y:CS距离,X:孕周)。结论 三维超声表面成像测量CS距离的方法简单有效,适用于临床;CS距离与胎儿GA间的相关性可作为胎儿期CM是否低置的判断标准。  相似文献   
79.
目的 探讨益母草碱对大鼠肠系膜动脉的力学效应及其机制。 方法 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益母草碱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另外10只做离体实验。益母草碱组给予益母草碱生理盐水悬浊液,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分别灌胃。4周后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中NO和血浆中ET-1含量,分离肠系膜三级动脉HE染色。用微血管测定系统观察益母草碱对内皮完整和去内皮的离体实验组肠系膜三级动脉环舒张效应,以及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L-NAME)、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sGC)抑制剂(NS-2028)和钙离子通道拮抗剂硝苯地平孵育后益母草碱对动脉环的舒张效应。 结果 益母草碱灌胃组大鼠血清中NO和血浆中ET-1含量较对照组低,并且具有浓度依赖效应,ET-1较NO降低的更快;HE染色显示益母草碱组血管壁较对照组薄,并且具有浓度依赖效应。益母草碱对内皮完整的动脉环有直接舒张作用,对去内皮和L-NAME、NS-2028、硝苯地平孵育之后的动脉环舒张效应均明显减弱。 结论 益母草碱灌胃对大鼠肠系膜动脉具有保护作用,益母草碱对离体大鼠肠系膜动脉环具有浓度依赖性和内皮依赖性的舒张效应,这种舒张效应可能与NO-sGC-cGMP信号通路及L型钙离子通道有关。  相似文献   
80.
目的报道女性原发性膀胱颈梗阻并发腹痛的诊疗体会。方法2001年5月~2008年12月收治13例女性原发性膀胱颈梗阻并发腹痛患者,经常规尿动力学结合膀胱尿道造影诊断本病,均经α1-受体拮抗剂治疗无效后接受经尿道膀胱颈电切术(TURBN)治疗。比较手术前后最大尿流率、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力、IPSS评分、排尿症状生活质量评分,评估TURBN的疗效。结果术后1例失访,随访12例,3~24个月,其中10例随访尿动力学、IPSS评分及排尿症状生活质量评分;2例仅随访IPSS评分及排尿症状生活质量评分。10例患者手术前后比较尿动力学指标,最大尿流率分别为(8.00±1.944)mL/s及(12.70±3.129)mL/s(P〈0.01),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力(6.70±2.497)kPa及(5.64±2.237)kPa(P〈0.01)。12例患者手术前后IPSS评分分别为(15.92±5.42)及(10.42±6.07)分(P〈0.01);排尿症状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5.17±0.84)及(2.33±1.07)分(P〈0.01)。结论在排除泌尿系结白、田肠疾病等以后,经常规尿动力学结合膀胱尿道造影可诊断本病。对经α1-受体拮抗剂治疗无效的患者,TURBN是治疗女性原发性膀胱颈梗阻并发腹痛的安全、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