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8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6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 研究桡动脉增强指数的性别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并对男性有冠心病者和无冠心病者外周血压和中心动脉压的变化及影响桡动脉增强指数的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欧姆龙HEM-9000AI桡动脉波形分析仪对122例拟行冠状动脉造影病人进行桡动脉脉搏波分析,分别获得外周血压指标和中心动脉压、桡动脉增强指数,中心动脉的脉压;以及临床、生化和超声资料.结果 在无冠心病者中,女性桡动脉增强指数值大于男性(P=0.001),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桡动脉增强指数的因素包括性别、心率、身高、体重、体质指数和主动脉内径.在男性冠心病者中,中心动脉脉压、桡动脉增强指数要高于无冠心病者(P值分别为0.015和0.034),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桡动脉增强指数与心率、左心室射血分数、中心脉压和外周脉压有关,且与前三者相关性良好.结论 在无冠心病者中,女性桡动脉增强指数值高于男性;男性冠心病患者桡动脉增强指数高于无冠心病者,但与左心室射血分数有关,故用桡动脉增强指数来预测一般人群中是否患冠心病时要考虑心功能对其的影响.  相似文献   
42.
目的 比较ⅡB-ⅢB期宫颈鳞癌单纯同步放化疗与新辅助化疗后同步放化疗的远期疗效。方法 收集2005-2011年云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随访资料完整的171例ⅡB-ⅢB期宫颈鳞癌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单纯同步放化疗113例(同步组),新辅助化疗后同步放化疗(新辅助组)58例。Kaplan-Meier法计算OS并Logrank检验和单因素分析,Cox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66个月,同步组与新辅助组3、5年OS率分别为81.4%、75.9%与74.3%、67.2%(P=0.469);亚组分析显示无论有无淋巴结转移生存率均相近(P=0.310、0.151)。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均显示肿块长径、淋巴结转移、同步化疗方式是宫颈癌预后影响因素(P=0.003、0.024、0.037及P=0.001、0.048、0.022)。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盆腔局部复发率较高(P=0.047),而死亡率、远处转移、远期不良反应相近(P=0.215、0.245);无淋巴结转移者3-4级骨髓抑制更多(P=0.016),而死亡率、局部复发、远处转移、远期不良反应均相近(P=0.328、0.114、0.330)。结论 ⅡB-ⅢB期宫颈鳞癌患者无论有无淋巴结转移,同步组与新辅助组疗效相当;肿块长径、淋巴结转移、同步化疗方式是预后影响因素;新辅助化疗增加同步放化疗期间3-4级骨髓抑制发生风险,导致放疗时间延长,局部复发发生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43.
目的:建立快速、高效制备小鼠睾丸基因敲降的平台。方法:设计和构建靶向睾丸特异性表达基因Sox30转录本的 shRNA表达载体(pSliencer-GFP-shSox30)及其对照质粒(pSliencer-GFP-shScramble),与慢病毒颗粒包装后通过网微注射转导至出生24 d小鼠睾丸生精小管管腔,利用免疫荧光等检测慢病毒敲降鼠体内靶向基因的效率及敲降Sox30后对生殖细胞发育的影响。结果:慢病毒处理敲降后,相比对照组小鼠,shSox30病毒敲降组小鼠睾丸组织中Sox30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调,生精管腔中圆形精子发育阻滞在2~3步,Ⅶ~Ⅷ期生精管腔中无长型精子。结论:shRNA慢病毒有效降低小鼠睾丸靶基因的表达水平,在制备睾丸特定基因敲降动物模型中具有巨大优势。  相似文献   
44.
目的 基于RE-AIM框架评价婴儿先天性心脏病肠内营养循证实践方案的实施效果。方法 选取就诊于我院心血管中心的179例住院先天性心脏病婴儿为研究对象,2019年1-6月98例为对照组,由医护人员按常规管理与工作模式开展肠内营养实践;以2019年9月至2020年2月81例为观察组,遵循2013年《WHO实施研究指南》中关于实施策略原则,制定促进干预措施实施策略,分别为传播策略、实施过程策略、整合策略、能力建设策略,并应用于肠内营养管理。基于RE-AIM框架,从可及性、采纳性、实施性评价营养方案的实施过程,从有效性与持续性评价其实施效果。结果 医护人员对营养方案的可及性97.7%、采纳性92.3%、实施性100%;实施前、实施中及实施后医护人员婴儿先天性心脏病肠内营养的知识问卷得分分别为18.20±6.44、29.95±4.18、31.55±3.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5.444,P<0.001)。结论 婴儿先天性心脏病肠内营养循证护理实践方案的实施,可促进医护人员对营养方案的可及性、采纳性及实施性,有效改善医护人员对于营养方案的知识水平与实施行为。  相似文献   
45.
70岁以上老年慢性心衰病人的低钠血症与低盐饮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梁桐  胡佩群  叶岚 《河北医药》2001,23(8):580-582
目的:探讨70岁以上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病人低钠血症的发生与日常生活中低盐饮食习惯的相关性。方法:高龄组(50例,70-93岁)慢性心力衰竭住院病人出院后采取正常钠盐摄入,3年中再住院者(21例)低钠血症发生的情况与第一次住院时发生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高龄组中有11例自行限制钠盐摄入或长期饮食不佳者在纠正心力衰竭时全部发生低钠血症,对照组7例限制的盐摄入或长期饮食不佳者,有1例发生低钠血症。发生低钠血症高龄组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出院后的3年中,高龄组病人采取正常钠盐饮食,其中21例再住院病人无1例发生低钠血症,与第一次住院相比,(P<0.05)。结论:70岁以上慢性心力衰竭病人日常生活中不宜采用低盐饮食,因为纠正心力衰竭的同时,很容易出现危及生命的低钠血症。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喂养困难现状,为形成针对性的喂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制的喂养困难调查表对2018年2-7月在我院心血管中心住院的109例0~12个月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进行喂养困难调查。结果以喂养过程评价喂养困难: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喂养困难的发生率为31.2%(34例),居前5位的表现为多汗(49.5%)、呼吸急促(32.1%)、吃奶停顿(31.2%)、呛咳(22.0%)、吃奶时有喘鸣音(16.5%)。以喂养结局评价喂养困难: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喂养困难的发生率为35.8%(39例),表现依次为摄入量不足(35.8%)、1个月内体重不增或下降(30.0%)、额外促进喂养的干预措施(10.1%)、经口喂养不足需鼻饲喂养(5.5%)。以喂养过程评价的喂养困难和以喂养结局评价的喂养困难的皮尔逊相关系数r=0.737(P0.01)。结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喂养困难的发生率处于较高水平,临床需根据患儿在喂养过程及喂养结局的表现制定喂养策略,以针对性地解决患儿喂养问题。  相似文献   
47.
48.
目的通过心电图(ECG)QRS波记分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坏死面积大小进行分组,测量二维超声及脉冲组织多普勒成像(PW-DTI)心脏收缩指标,以评价不同治疗方法对不同梗死面积心脏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根据ECGQRS记分将101例首发AMI患者分为两组。记分≤3分为小面积梗死组(G1组),共43例。记分>3分为大面积梗死组(G2组),共58例。于AMI后1周记录二维超声图象及PW-DTI速度频谱,并在梗死后1个月及3个月进行复测。结果(1)再灌注治疗(溶栓及PCI)3个月时G1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S波波峰速度(Vs)、S波速度时间积分(VTIs)及S波加速度(ACCs)均优于G2组,表明梗死面积大则心功能受损明显,虽经再灌注治疗亦不能完全消除梗死面积带来的影响。(2)指标LVEF、Vs、VTIs、ACCs多在梗死3个月时方显现差异,表明心脏功能改善可能发生在梗死1个月以后。(3)在PCI治疗的G2组ΔLVEF、瓣环ΔVs、ΔVTIs均较G1组者改善更明显,而经溶栓治疗的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大面积梗死选择PCI治疗可能获益更大。结论(1)PW-DTI指标能准确反映心脏整体及局部功能的变化,Vs、ACCs可作为判定AMI后心脏功能的指标,ACCs能较Vs更好的表现收缩功能的变化。(2)较大面积的心肌梗死在再灌注治疗中获益更多,大面积心肌梗死选择PCI治疗可能更优于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49.
心室同步化治疗已经成为慢性心力衰竭的非药物治疗手段,但心室同步化治疗的指征仍然存在争议,有近30%的病人效果不佳。近年来,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ACC/AHA)和欧洲心脏学会(ESC)等学会均不断更新心室同步化治疗的指南,对临床治疗效果的评估、超声心动图在指征和术后效果临床评估中的作用、同步化治疗无反应的病人的甄别及其影响因素等方面均有不同的研究报道。  相似文献   
50.
目的:通过心电图QRS波记分对AMI后坏死面积大小进行分组,测量二维超声及PW-DTI舒张指标,以评价不同再灌注治疗方法对不同梗死面积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根据心电图QRS记分将101例首发AMI患者分为两组。记分≤3分为小面积梗死组(G1组),共43例。记分>3分为大面积梗死组(G2组),共58例。本研究于心肌梗死后1周记录,测量超声指标EDT;De、Ve、Da、Va、E/e。并在梗死后1、3个月进行复测。结果:①G1组随访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G2病变段Ve 3个月均较1周改善。②G1组PCI亚组随访中发现EDT 3个月时明显延长。G2组PCI亚组舒张指标EDT、Ve增大,E/e减小;而溶栓亚组仅EDT、病变段Ve增大。且以上指标多在3个月时方显现差异,说明心脏功能改善可能发生在梗死1个月以后。③G1、G2组中治疗亚组间比较尚不能说明PCI治疗优于溶栓治疗。但组间比较显示对于PCI治疗G2组ΔEDT、ΔVe较G1组改善更明显,而对于溶栓治疗两组间比较几乎均无统计学差异。说明大面积梗死选择PCI治疗获益更大。结论:①Ve是判定AMI后心脏舒张功能的指标,而E/e与Ve变化一致,能够共同反映舒张功能的变化。②较大面积梗死在再灌注治疗中获益较多,尤其是大面积梗死选择PCI治疗可能更优于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