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17篇
皮肤病学   6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了解联合化疗(MDT)中发生麻风反应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为麻风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6-2020年在全国麻风病防治管理信息系统(LEPMIS)中登记并终审通过的山东省所有完成MDT且在此期间发生麻风反应的患者的相关信息,应用SPSS 23.0软件进行一般描述性统计分析和非参数Spearman秩相...  相似文献   
32.
<正>患者,女,61岁,农民。全身皮肤起丘疹、红斑、结节,双手、足麻木、肿胀、疼痛40余天。2013年3月1日患者面部、左上肢出现10余个丘疹,逐渐增大,伴轻微痒感。在村卫生室拟"过敏性皮炎"治疗3天(具体药物不详),无效。10天后,皮损累及双下肢,并出现双侧手、足麻木、肿胀及疼痛感,就诊于县人民医院风湿科,拟"风湿性关节炎"收入院治疗6天(药物不详),手、足肿胀消退,皮疹有所减轻。出院后第2天,又出现手、足肿胀,腰部亦发生数个结节并伴低热,2014年4月16日就诊于我院。  相似文献   
33.
背景:2022年3月13日,济南市某养老院内多人出现疥疮类似症状,我院立即成立调查组赴现场应急处置。目的:对该养老院居住的老年人及护工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确认疥疮暴发,分析传染源和传播途径,治疗确诊病人,控制疥疮暴发。方法:对该养老院内发现疥疮患者的一相对隔离的居住区内所有老年人和护工进行问诊、体格检查、皮肤镜检查、显微镜镜检和问卷调查,明确疥疮感染情况和流行特征。应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该居住区的46位老年人和9位护工均感染疥疮。46位老年人中男29例、女17例,平均年龄(76.57±13.01)岁,30例(65.22%)为疥疮确诊病例,16例(34.78%)为疥疮临床诊断病例。9位护工中,男2例、女7例,平均年龄(53.78±5.29)岁,2例(22.22%)为疥疮确诊病例,7例(77.88%)为疥疮临床诊断病例。55例中,皮损多发生于躯干(52.73%)和手部(47.27%)。传染源系2021年3月1日入住该养老院的一例老年女性疥疮患者。共用洗衣机洗涤被服和衣物是该养老院疥疮传播的主要途径。患者经10%的硫软膏治疗后均已治愈。结论:未对新入住老年人进行疥疮筛查...  相似文献   
34.
患者男,49岁.面部、躯干及四肢伸侧反复起疼痛性结节3年,加重伴发热1年.患者3年前无明显诱因面部及四肢伸侧出现散在红色结节,伴有刺痛感.当地医院拟“脉管炎”治疗半月后皮损消退(具体药名不详).但不久类似皮损重新出现.曾在当地某医院拟“梅毒”治疗无效.后患者到某省级综合医院皮肤科就诊,诊断不明.1年前开始多次出现发热及乏力等症状,体温高达40℃,同时反复发生疼痛性结节.在当地市人民医院感染科多次按照发热原因待查住院治疗,仍反复发作.1周前患者到山东省皮肤性病防治研究所就诊,门诊医生初诊为Sweet病,并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瘤型麻风.患者既往无其它重大疾病,个人史无特殊,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体格检查:系统查体未见明显异常.皮肤科查体:面部、躯干及四肢伸侧散在分布的鲜红色粟粒至硬币大红斑或结节,部分皮损界限清晰,表面光亮(图1 ~4).部分皮损界限欠清晰,部分结节表面坏死,结褐黑色痂皮.部分结节表面浅触觉缺失.掌跖部位浅触觉检查未发现感觉缺失点.周围神经触诊未发现粗大及神经触、压痛.组织液涂片查抗酸杆菌:BI=5.0.组织病理示:真皮内血管壁增厚,管腔闭塞,个别管壁纤维蛋白变性,周围见较多中性粒细胞及核尘(图5).抗酸染色:6+(图6).临床表现结合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瘤型麻风并发Ⅱ型麻风反应.  相似文献   
35.
36.
瘤型麻风1例     
患者女,26岁。因全身结节1年余就诊。 患者1年多前先于右前臂屈侧出现一黄豆粒大红色结节,无明显痒痛,因当时已怀孕,一直未就诊。8个月前分娩后,结节逐渐增大、增多,累及面部、躯干和四肢等部位。7天前就诊于当地市人民医院皮肤科,诊断不明,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后怀疑麻风转诊至山东省皮肤病性病防治研究所。患者自发病以来,无发热、乏力,皮损疼痛等症状,无肢体疼痛。  相似文献   
37.
38.
Marshall-White综合征是一种少见的皮肤病,我科近日诊治1例,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患者,男,35岁,煤矿工人.因双手、前臂、股部出现浅色斑9年而就诊.患者9年前无明显诱因于双侧手背、前臂出现点状浅色斑,无任何异常感觉.  相似文献   
39.
目的:评价山东省预防与控制梅毒规划实施效果,为制定“十四五”规划提供依据。方法:(1)通过自上而下方式开展规划终期评估部署、指导、质控和培训。(2)按照工作任务分工,开展多部门协作收集资料。(3)保障措施情况、准确性核查、不同人群的知晓率等通过专项调查获得。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掌握合格率通过携手医访APP现场考试获得。(4)通过自下而上方式开展规划自评、审核和验收。结果:16个评估指标中,在省级层面达标13个,基本达标3个。全省梅毒报告发病率自2014年后增长趋缓,年增长率2.15%。一期和二期梅毒报告发病率自2010-2014年呈上升趋势,2014年后呈下降趋势。三期梅毒报告发病率保持在较低发病水平,但呈缓慢上升趋势。胎传梅毒报告发病率于2012年前快速上升,2012年后快速下降。 隐性梅毒报告发病率呈增长趋势,但增长速度放缓。结论:山东省预防与控制梅毒规划实施取得显著效果,全省梅毒流行处于较低水平,增长趋势得到有效遏制。  相似文献   
40.
目的:分析梅毒患者延迟诊断的现状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对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来山东省皮肤病医院门诊就诊的梅毒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梅毒患者延迟诊断时间及其影响因素。结果:185例患者平均就医延迟为226天(16~1850天)。男性患者平均延迟时间为177天,女性288天;已婚患者延迟为246天,未婚人群就诊延迟时间为177天;教师延迟就医时间最短,平均时间为111天。农民就诊延迟时间最长,为424天;城区患者平均延迟时间为180天,远低于农村地区患者(381天);一期梅毒平均总延迟时间为43天,二期为85天,隐性梅毒为518天;经配偶感染的患者延迟时间为282天,因商业性接触而感染梅毒患者延迟时间为204天,非商业性接触为207天。梅毒患者就医延迟在不同性别、职业、居住地区、梅毒分期以及感染源之间,其延迟就诊存在差异。结论:女性患者、农民、农村地区、隐性梅毒都是导致患者延迟就医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