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0篇
皮肤病学   25篇
综合类   23篇
中国医学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5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2年   2篇
  195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全身性脓疱性银屑病(Zumbusch)多呈暴发性发病,伴明显的全身症状,可危及患者生命,现将我们诊治的二例报告如下。例1、男、34岁、78年5月18日入院。77年6月以红皮病型银屑病住院,半年后原病复发二次入院。体检:T36.8℃,舌面有放射状沟纹,四肢、躯干有多数丘疹鳞屑性皮疹,刮除鳞屑可见红色薄膜及出血点,左前臂轻度肿胀,伴密集的米粒大浅在脓疱。实验室检查:脓液培养三次阴性,三次金葡球菌生长(可能系污染所致),血培养二次阴性,皮疹活检表皮内有Kogoj氏海绵状脓肿。治疗经过:入院后不久胸前、两上肢出现多数  相似文献   
22.
银屑病患者血清垂体前叶激素水平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激素在皮肤的生物学过程中起重要作用[1]。银屑病的主要病理变化为表皮细胞增殖过速。这种病理的形成可能与体内内分泌激素、尤其与中枢性内分泌激素有关。我们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了30例银屑病患者的血清生长激素(GH)、促甲状腺素(TSH)、泌乳素(PRL)水...  相似文献   
23.
黄芪制剂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芪为补气之要药,据报道正常人服用黄芪后可增强体液免疫功能。鉴于银屑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多有气血耗损,故我们在临床上试用黄芪制剂对银屑病进行了治疗观察。发现黄芪制剂治疗寻常型银屑病有良好疗效,并有增强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作用。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4.
<正> 解放后,由于党和人民政府采取了坚决的防治措施,到1960年在我国梅毒已基本被消灭,但自1979年以后国内各地又陆续有所发现。现将1979~1987年6月天津、北京、西安等地报告的145例综合报告如下: 性病  相似文献   
25.
作者用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了7例天疱疮,1例类天疱疮和2例疱疹样皮炎病人的皮损或“正常”皮肤,检查结果:总阳性率为80%、荧光强度可作为判断疾病活动和治疗的参考指标,直接免疫荧光技术对早期诊断大疱性皮肤病及疱疹样皮炎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6.
黄芪为补气之主药、临床应用甚广。文献报告正常人服黄芪后有增强人体体液免疫的作用。银屑病是一种慢性病,发病时间一般较久,病久常虚,即气血有所耗损,因而疾病长久不愈。基于此理,我们应用了黄芪制剂(黄芪15.0g、当归15.0g、生地30.0g、自蒺藜30.0g)及其它  相似文献   
27.
<正> 作者对兰州地区47例LE患者皮损及正常皮肤进行了取材研究,以探讨狼疮带试验(LBT)的临床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一、临床病例47例病人均经临床或病理确诊,其中SLE27例、DLE20例。  相似文献   
28.
20%蛇床子酊治疗神经性皮炎60例武三卯,刘铭锐兰州医学院附属二院皮肤科(邮政编码730030)60例中,男23例,女37例。年龄15~63岁。病期2月~10年。皮损分别分布在颈部、能尾部、四肢、面部。皮损苔薛化轻重不等,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性格急躁和...  相似文献   
29.
银屑病是世界各地都有的疾病,由于病因尚不明了,亦无特效疗法,因此,不同程度的影响着患者的身心健康、学习和工作。所以,国内外都在研究本病。关于银屑病的发病率,各地报告颇不一致,各医院皮肤科门诊病人的发病率为2.998%、7%、10%左右。自然人群中的发病率为0.5‰、2.8‰、5.3‰、8.4‰。这些报告由于调查方法、调查项目等不相一致,所以有一定的局限性。1984  相似文献   
30.
银屑病(牛皮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丘诊鳞屑性疾病,发病原因不太明嘹,也无特殊治疗办法。多数学者认为本病是一种在夏季减轻,冬季加重的皮肤病,对于发病与季节与职业的关系谈的均很少,而且不中肯。对于好发部位,只指出以四肢伸侧及头部为好发部位,而对躯干好发部位,大都忽视,而且对本病多发于工人同志等方面,均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