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47篇
内科学   8篇
皮肤病学   218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71篇
预防医学   35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2篇
  2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21.
目的:总结探讨易误诊梅毒病例的临床和病理诊断线索。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梅毒患者的临床皮疹特点和病理特征。以实验室梅毒血清学指标RPR/TRUST阳性,TPPA阳性为确诊指标。结果:本研究共18例患者入选,其中男性17例,女性1例;最小年龄22岁,最大80岁,中位年龄30.5岁。16例患者皮损对称分布(16/18),全部患者均有外阴受累(18/18);9例患者行皮肤病理检查。病理特点为间质性炎症浸润(3/9)、内皮细胞肿胀(8/9)、表皮突不规则增生(8/9),空泡化模式(4/9)、浆细胞浸润(9/9)、富含胞浆的淋巴细胞浸润(9/9)、棘层中性粒细胞浸润(2/9)、苔藓化浸润(3/9)、表皮银屑病样增生(6/9)。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9/18)。结论:梅毒皮损常对称,性交部位常受累。病理上以出现内皮细胞肿胀、表皮突不规则增生、浆细胞围管性浸润、富含胞浆的淋巴细胞浸润等特征为主。  相似文献   
422.
胃镜使用中的感染控制管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为了降低胃镜使用中的交叉感染,探讨预防感染的管理措施。方法分析胃镜在清洗消毒操作管理中存在的感染隐患,制定胃镜清洗消毒操作预防感染的措施。结果选择正确的胃镜清洗消毒方法,能够避免胃镜清洗消毒不彻底,减少交叉感染。结论严格执行胃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程序及防护措施,预防胃镜使用过程中的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423.
患者女,46岁,藏族.因全身起红褐色丘疹、结节4年,双膝痛3年人院.患者于4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面部、躯干起红褐色丘疹、结节,无明显自觉症状,曾在当地诊断为银屑病、扁平苔藓、环状肉芽肿等,3年前出现双膝关节痛,经多方诊治无效(具体治疗不详),皮疹渐增多,蔓延四肢,双膝关节痛渐加重,遂来我院诊治.患者发病以来无明显发热、乏力、肌痛、胸闷等症状,体重无明显减轻,双手晨僵亦不明显.  相似文献   
424.
融合性网状乳头瘤病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加深对融合性网状乳头瘤病(confluent and reticulated papillomatosis,CRP)临床及组织病理特点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于1999-2009 年间诊治的20例CRP患者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特点和治疗反应.结果:20 例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为17.85 岁(11 ~ 28 岁),平均病程22.45 个月(1 个月~ 8 年),男女比例相等.典型皮损表现为褐色丘疹、斑疹或斑片,可融合形成网状,主要累及躯干,也可见于肘部、肘窝和腘窝等少见部位.组织病理检查:17 例表现为表皮角化过度,棘层肥厚及乳头瘤样增生;另3 例表现为表皮角化过度及不同程度的棘层肥厚.10 例患者予米诺环素治疗,其中8 例皮损痊愈(2 例停药后皮损复发),2 例无效.结论:CRP多发生于青春期,发病无性别差异.皮损可累及少见部位,组织病理有时不典型.米诺环素治疗该病效果好.  相似文献   
425.
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相关的副肿瘤天疱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告1例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相关的副肿瘤天疱疮。患者男,16岁。因口腔、外阴溃疡伴发热2个月余,全身糜烂20d入院。临床表现为口腔、生殖器溃疡,全身水疱、糜烂及结痂,皮损组织病理改变符合副肿瘤天疱疮。腹部CT示右肾上腺占位性病变,手术切除并经组织病理证实为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经大剂量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及口服、静脉滴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后,采用手术切除肿瘤,术后7周躯干皮损基本愈合,遗留黏膜损害及肢端皮损。  相似文献   
426.
患者男,61岁。因全身疣状斑块40年,于2005年4月至我院门诊就诊。40年前患者无明显因右小腿外侧出现丘疹,伴轻度瘙痒,此后陆续出现斑块、丘疹等,瘙痒加剧,皮损逐渐波及四肢、臀部、阴囊、背部等处。  相似文献   
427.
大疱性类天疱疮(B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表皮下大疱性皮肤病,以c3和(或)IgG在基底膜带线状沉积为特征。研究提示,抗BP180IgG抗体通过激活补体,可能是诱发大疱形成的主要原因,而自身抗体结合的抗原表位多数包括BP180NC16A结构域。由于不同IgG抗体亚型含量以及激活补体的能力不同,其致病性也不同。免疫荧光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提示,IgG1和IgG4为主要的自身反应抗体亚型。体外实验和动物模型均证实,IgG1为主要的致病抗体,其含量与BP的严重程度平行;IgG4具有较弱的活化炎症细胞的致病作用和封闭抗原表位的保护作用。最近的研究提示,抗BP180IgG抗体可以不依赖激活补体和炎症细胞这两种方式诱导表皮真皮分离。因而关于各IgG亚型的致病能力,特别是IgG4的作用现在仍然不清楚。  相似文献   
428.
报告1例皮肤便硬综合征。患儿女,14岁。幼年起左下肢外侧自觉部至踝上方出现大牌褐色斑,边界清梦,质坚如石,皮损表面毛发增多。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真皮增厚,胶原纤维增粗,呈均质化,胶原束间阿新蓝染色阳性。  相似文献   
429.
报告1例穿通性毛母质瘤。患者女,60岁。因背部结节4个月就诊。皮肤科检查示背部有一突出皮面的紫红色结节,直径0.9cm结节中心有破溃。予以手术切除。组织病理检查示穿通性毛母质瘤。  相似文献   
430.
表皮内角质形成细胞间变和角化不良细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1组织病理学改变:局灶性角化不全,颗粒层增厚,棘层肥厚,部分角质形成细胞排列紊乱,个别角质形成细胞核大深染,呈异形性,有不典型核丝分裂像,多核角质形成细胞、散在角化不良细胞,基底层完整,真皮浅层少量淋巴细胞,组织细胞浸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