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47篇
内科学   8篇
皮肤病学   218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71篇
预防医学   35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2篇
  2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患者男,22岁,因皮肤肿块,松驰,淋巴结肿大6年就诊,6年前无诱因左前臂肿胀,5年前双小腿、双足红肿,反复破溃,逐渐向肢体近端发展,伴淋巴结肿大。3年前躯干及四肢皮肤松驰,伴发热、脱发、乏力及盗汗。体检:38.0℃,肝、脾肋下可及,质韧。颈、躯干、四肢皮肤松驰、下垂(图1),左臀部肌肉萎缩(图2)。左前臂、双下肢暗红色浸润块  相似文献   
132.
报告1例疑似皮肌炎的播散性嗜酸性细胞胶原病。患者女,53岁。全身泛发暗褐色斑,干燥、皲裂伴瘙痒14个月,无肌肉症状。实验室及辅助检查提示,嗜酸性粒细胞增高、血清IgE升高,抗核抗体(ANA)阳性,CT示肺部多发斑片条索影,肺功能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伴弥散功能减低,肌电图示肌源性损害,皮损组织病理提示符合结缔组织病。诊断:播散性嗜酸性细胞胶原病。  相似文献   
133.
患者女,11岁,因鼻梁右侧及鼻根至额部带状暗红丘疹8个月余就诊。实验室检查提示ENA、抗核抗体及抗心磷脂抗体均无异常,组织病理检查提示表皮萎缩,可见毛囊角栓,基底层细胞液化变性,血管及附属器周围团块状淋巴细胞、组织细胞浸润。符合线状皮肤型红斑狼疮的诊断。  相似文献   
134.
目的:分析家族性摩擦性黑变病遗传特点,并探讨RET基因突变情况。方法:收集一摩擦性黑变病家系患者,分析其发病特点,提取患者的DNA,采用PCR方法扩增RET基因第11号外显子,并进行测序,限制性内切酶HaeⅢ进行鉴定。结果:家族性摩擦性黑变病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模式。在此家系中未见RET634基因突变。结论:家族性摩擦性黑变病与RET634基因突变无关。  相似文献   
135.
报告1例罕见的多发性软骨样汗管瘤。患者男,36岁。右跖部褐色斑块2年,手部褐色斑块1年,均伴有局部疼痛。经组织病理检查诊断为软骨样汗管瘤。采用雷公藤多苷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36.
报道2例同胞姐妹患Bloom综合征,例1为10岁,有侏儒、光敏和面部毛细血管扩张性红斑及血IgM低下,并伴有多处骨折,染色体检查正常。例2为5岁,有光敏和面部毛细血管扩张性红斑,发育正常,染色体检查正常。  相似文献   
137.
报告1例组织细胞吞噬性脂膜炎和2例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3例患者发病年龄13~38岁,病和8.5~22个月,初发症状多为多发皮下结节成红斑,伴局部压痛及不规则发势。例1、例2死于消化道大出血或脑出血,例3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  相似文献   
138.
报告1例迟发性皮肤卟啉症.患者男,52岁.曝光部位出现红斑及水疱1年余.既往酗酒30年.皮肤科检查:面部、双手背红斑及多发色素沉着斑,左手背见花生米大水疱.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下水疱和毛虫小体;尿卟啉阳性;诊断为迟发性皮肤卟啉症.予保肝、戒酒及避光后皮损好转.  相似文献   
139.
皮下型环状肉芽肿(subcutaneous granuloma annulare,SGA)又称深在型环状肉芽肿、假性类风湿结节、渐进性坏死性环状肉芽肿、皮下型栅栏状肉芽肿[1],是一种自限性炎症性皮肤病,好发于儿童,临床少见,且易误诊,并发斑片型环状肉芽肿(patch-type granuloma annulare,PGA)更罕见,现报告我院诊治的1 例如下.  相似文献   
140.
聚合酶链反应和斑点杂交方法检测人乳头瘤病毒DNA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用于检测HPV感染的方法很多,我们对聚合酶链反应(PCR)和斑点杂交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一、临床资料17例尖锐湿疣病例均来自1990~1991年我院皮肤科和妇科外阴门诊,5%醋酸白试验均阳性。所有病例均取病损活检,经病理诊断为尖锐湿疣。二、方法(一)PCR1.寡核着酸引物的设计:根据已公布的病毒基因组序列设计寡核着酸引物序列,扩增4型HPV的高保守区E6区[‘·’]。由于尖锐湿疣主要是HPV6、11型引起,HPV6和11型的基因组E6区有同源序列,故将HPV6、11型设计了一对共同引物,引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