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5235篇 |
免费 | 3656篇 |
国内免费 | 2157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570篇 |
儿科学 | 819篇 |
妇产科学 | 422篇 |
基础医学 | 3025篇 |
口腔科学 | 820篇 |
临床医学 | 8743篇 |
内科学 | 4918篇 |
皮肤病学 | 751篇 |
神经病学 | 1703篇 |
特种医学 | 2404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27篇 |
外科学 | 4490篇 |
综合类 | 17661篇 |
预防医学 | 7252篇 |
眼科学 | 599篇 |
药学 | 7090篇 |
126篇 | |
中国医学 | 7644篇 |
肿瘤学 | 198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70篇 |
2023年 | 1558篇 |
2022年 | 1737篇 |
2021年 | 2170篇 |
2020年 | 1908篇 |
2019年 | 1586篇 |
2018年 | 1469篇 |
2017年 | 996篇 |
2016年 | 1217篇 |
2015年 | 1300篇 |
2014年 | 3064篇 |
2013年 | 2799篇 |
2012年 | 3263篇 |
2011年 | 3534篇 |
2010年 | 3259篇 |
2009年 | 3324篇 |
2008年 | 3286篇 |
2007年 | 3160篇 |
2006年 | 2908篇 |
2005年 | 2895篇 |
2004年 | 2642篇 |
2003年 | 2464篇 |
2002年 | 2173篇 |
2001年 | 2084篇 |
2000年 | 1841篇 |
1999年 | 1526篇 |
1998年 | 1339篇 |
1997年 | 1298篇 |
1996年 | 1205篇 |
1995年 | 1107篇 |
1994年 | 1038篇 |
1993年 | 738篇 |
1992年 | 665篇 |
1991年 | 597篇 |
1990年 | 559篇 |
1989年 | 484篇 |
1988年 | 474篇 |
1987年 | 414篇 |
1986年 | 390篇 |
1985年 | 349篇 |
1984年 | 261篇 |
1983年 | 258篇 |
1982年 | 201篇 |
1981年 | 199篇 |
1980年 | 126篇 |
1979年 | 73篇 |
1978年 | 26篇 |
1977年 | 38篇 |
1965年 | 21篇 |
1959年 | 2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本文通过37例颌面部嗜伊红细胞淋巴肉芽肿的发病,临床特征和诊断治疗中的经验,结合有关文献,作如下分析。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女性7例,男性30例。发病年龄最小的2岁,最大者为75岁,不同年龄都可发病。本文18~35岁的有15例(40.5%)。发病部位,腮腺区23 相似文献
32.
自体静脉移植修复腮腺导管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腮腺导管缺损,以往的修复方法效果不尽理想,作者应用显微外科技术移植静脉进行修复取得了可喜的进步。文中详细介绍了两种手术方法和典型病例。对于替代腮腺导管的静脉之组织学变化和归转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3.
34.
35.
表面陶瓷化钛种植体与骨组织结合的界面表征及机制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种植体-骨组织界面表征的研究,评价和分析新型表面陶瓷化钛种植体(Bio-Ti implant)的骨结合情况及机制.方法:制作犬下颌牙列部分缺损模型,设计制作相应的钛种植体,经过表面陶瓷化处理后,植入犬下颌骨,分别于3、6、12周处死动物,利用SEM对种植体表面矿物质沉积情况进行观察,同时分析其元素组成,对种植体-骨组织整体标本纵向界面进行元素线性扫描分析.采用未经表面处理的相同类型纯钛种植体作为对照.结果:Bio-Ti种植体周围新生类骨组织在3周时已有较多沉积,且与种植体结合较牢固,对少部分骨组织脱落处进行电镜观察及元素分析,种植体表面结构发生改建并且ca、P含量明显上升,微孔内及周围可以看到颗粒状类骨质沉积物.线扫描及面扫描结果显示,从骨组织过渡到种植体的微观区域的ca、P元素并未发生突变,提示两者之间磷酸钙成分的互相渗透与结合.结论:新型Bio-Ti表面陶瓷化纯钛种植体可以诱导体内类骨质早期沉积,与骨组织发生紧密结合,并显著缩短骨结合时间. 相似文献
36.
37.
许多不同的因素都可以引起细胞的恶变,但病毒的作用已日益受到重视。动物实验已肯定病毒能致癌。如果给予机会,病毒能在人体中引起癌症几乎是无疑的。但病毒在人体中的致癌作用尚不明了。 相似文献
38.
Sillness—Loe牙菌斑指数系统(Sillaess—Loe paque index system).由Loe氏等于1964年提出.该系统描述了菌斑的定义,制定了菌斑的分级标准.目前已为全世界口腔学界所公认和采用. Loe是美国著名牙科教授。现任美国全国卫生研究院所属的国家牙病研究院院长。 Harald Loe 1926年7月19日出生于挪威 相似文献
39.
龋病是一种局部的感染性疾病,涉及到多种细菌的复杂作用。口腔细菌利用碳水化合物酵解所产生的有机酸使牙齿破坏,形成龋洞。龋洞形成之后,一些口腔细菌继续发挥作用,使龋洞进一步扩大,病变向深层进行。深龋微生物群体相当复杂。在深部牙本质龋损中,占统治地位的菌群是革兰氏阳性厌氧杆菌,高达44%。此外,还有革兰氏阳性兼性厌氧杆菌、球菌及少量革兰氏阴性厌氧菌。在龋病的后期阶段,牙本质小管中的球菌,首先到达牙髓。随着龋洞的扩大,任何口腔微生物成员均能到达牙髓。实际上,可以想象,在细菌到达牙髓之前。细菌 相似文献
40.
刘织云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1983,(3)
口腔科文献上完全证明了有些胃肠疾患有口腔表现,如Peutz—Jegher综合症及Gardner氏综合症有肠息肉及口腔阳性发现。由于Gardner氏综合症有高度的恶性倾向,未能确诊的患者死亡率很高。故口腔及领面外科医师必须了解某些口腔症状与Gardner氏综合症相联系,在发现.口腔症状时把病人转他科再检查。有三种疾患与Cardner氏综合定相关:家族性肠腺瘤病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