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2篇
皮肤病学   17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探讨复方甘草酸苷制剂对皮肤斑贴试验的影响.方法 选取皮肤斑贴试验镍阳性(++)或甲醛阳性(++)患者84例,分别给予复方甘草酸苷制剂中剂量干预(复方甘草酸苷片50 mg每天3次)和高剂量干预(复方甘草酸苷片75 mg每天3次)均2周后重复皮肤斑贴试验以及静脉途径干预(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60 ml/d)1周后重复皮肤斑贴试验.应用SPSS 19.0版软件进行秩和检验,从斑贴试验定性和反应程度两个角度分别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中剂量干预完成研究81例患者,第2次斑贴试验时,66例++,13例+,2例+++,无阴性结果者.两次斑贴试验结果定性无变化;反应程度Z=-2.84,P=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剂量干预完成研究82例患者,第2次斑贴试验时,37例++,36例+,9例阴性.两次斑贴试验结果:定性Z=-3.000,P=0.003;反应程度Z=-6.247,P=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静脉途径干预完成研究58例患者,第2次斑贴试验时,12例++,10例+,36例阴性.两次斑贴试验结果:定性Z=-6.000,P=0.000;反应程度Z=-6.289,P=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复方甘草酸苷制剂口服高剂量和静脉途径应用时,对皮肤斑贴试验反应有明显抑制作用.建议做斑贴试验前应停此药2周.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37岁,因全身皮疹7月余就诊.患者于2009年4月始无意中发现右耳后-个绿豆大的丘疹,表面光滑,初较软,后渐硬,无痒痛.丘疹持续不消退,未明显扩大,亦未自行破溃,且头皮、面部、四肢、躯干亦先后出现少数散在类似皮疹.曾自行将皮损挤破,可挤出黏稠血性液体.病程中无关节痛、无胸骨后疼痛,无精神疲倦、乏力、纳差等.近半月来仍间断出现新皮疹,长大至黄豆大小即终止.因影响美观,遂就诊于我院.既往无类似发作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史.家族中无类似病史.体检:一般情况较好,全身浅表淋巴结均未触及肿大,颈部无肿块,各系统检查均无异常.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梅毒治疗有效、血清固定、神经梅毒与外周血淋巴细胞(PBLC)亚群的关系。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0例梅毒治疗有效患者、23例梅毒血清固定患者、16例神经梅毒患者及20例健康人群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结果各组梅毒患者外周血CD4细胞(分别为29.79±5.47,31.79±6.72,33.84±8.81)、CD4/CD8比值(分别为1.34±0.46,1.54±0.70,1.62±0.67)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43.50±8.93,2.20±0.43)(P<0.01);治疗有效组患者B细胞(CD19,12.26±3.43)显著高于对照组(9.00±2.04)(P<0.01),NK细胞(16.81±6.95)显著低于对照组(26.35±9.93,P<0.05);血清固定组患者NK细胞(15.82±8.44)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T淋巴细胞亚群的改变和NK细胞减少与梅毒血清固定和发展成神经梅毒推断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4.
下肢浅静脉超声解剖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50年来,下肢浅静脉解剖学进展缓慢。静脉造影作为下肢静脉疾病的传统诊断方法和“金标准”,不能很好地区分静脉与其周围组织结构的具体关系,对正常下肢浅静脉解剖发展的贡献有限。由于超声技术的迅速发展,超声成像已成为下肢浅静脉首选的无创检查方法,具有简单、方便、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延边地区健康人404例血清蛋白电泳参考值,探讨了族别与性别有无差异,并与曾报道的少数民族地区参考值进行了对比,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6.
HIV感染后可以诱发严重的免疫功能紊乱,一方面导致各种感染或肿瘤的发生,一方面又诱发或加重各种炎症反应,其中HIV感染相关的丘疹鳞屑性皮肤病较为常见。1 HIV感染相关的银屑病HIV感染是银屑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1、2],两者相互影响,其相关的银屑病的患病率为1%~5%[3、4]。银屑病的MHC多态性(rs9264942和rs3021366)影响HIV感染的控制[4、5]。HIV阳性的银屑病患者比HIV阳性的非银屑病患者血中病毒载量高[4、6]。HIV感染相关的银屑病皮损更为鲜红、病情严重、表现不典型。皮损的严重程度经常与免疫抑制的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7.
曾对具有酯解活性的酯酶主要分为四种,即羧基酯酶,芳基酯酶,胆硷酯水解酶以及醋酸酶(E.C.3116),α萘醋酸酯酶就属于后一类。用组织化学方法测定酯酶的活性,是很早开始的,随着酯酶测定的组织化学方法的发展,也应用于血清中测定酯酶的简易比色方法。Nachlas和seligm-  相似文献   
18.
日立7150自动生化分析仪在使用过程中常出现CELLBLANK报警,这时仪器所检测的显示数据不可靠,并且仪器不接受校正功能.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①反应比色杯脏污或有裂纹;②反应比色杯里的水中有气泡;③反应恒温槽中落入灰尘;④在更换光源灯...  相似文献   
19.
脐血LAK细胞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张瑞云朱丽影王汉勋纪淑云冯涛姚玉红郭淑琴刘润秋哈尔滨铁路局中心医院150001自1995年1月起我院试用从脐血中诱导LAK细胞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乙肝),现报道如下。1材料和方法1.1病例选择60例患者均为我...  相似文献   
20.
以痴呆为突出表现的神经梅毒系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以痴呆为突出表现的神经梅毒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方法和预后,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和Medline,对1989年至今国内外文献中公开发表的以痴呆为突出表现的梅毒患者的病历资料(病例报告形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纳入44篇文献共62例患者(6)例麻痹性痴呆及1例梅毒性精神神经病患者),其临床特征包括:(1)男性多见;(2)多数隐匿起病;(3)首发症状以记忆力减退和性格改变多见;(4)MRI、CT以脑萎缩为主;(5)血清、CSF梅毒抗体检查阳性,也可有特殊情况;(6)确诊较困难;(7)驱梅治疗近期症状可不同程度改善;(8)远期预后证据缺乏.结论 (1)麻痹性痴呆和梅毒性精神神经病均可有痴呆表现;(2)原因不明的痴呆患者应常规行梅毒血清学及脑脊液检查;(3)驱梅结合对症治疗大多近期疗效好;(4)需长期随访观察远期疗效.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features, therapy and prognosis of neurosyphilis typically manifested as dementia to improve its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patients with neurosyphilis typically manifested as dementia, searched in Medline and Chinese Biomedical Literature Datebase (CBM) from 1989 to 2010, was performed. Results Forty-four studies involving 62 patients (61 cases of general paresis and 1 case of syphilitic psychoneurosis) were evaluated;the clinical features of them included the follows: male are more common;most of them had insidious onset;memory impairment and personality changes were the first common symptoms;diffuse cerebral atrophy was found in MRI and CT;serum and cerebrospinal fluid (CSF) syphilis antibody reaction was positive with some exceptional case;definite diagnosis was difficult;after anti-syphilitic therapy, symptoms could be improved more or less in a short time;and evidence of long-term prognosis was insufficient. Conclusion Both general paresis and syphilitic psychoneurosis could cause dementia. Dementia patients should be given serum and CSF syphilis antibody examination routinely if the causes of dementia are unknown. Anti-syphilitic and symptomatic treatments mostly enjoy good curative effects in a short term. Close follow-up is necessary in observing the forward effec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