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讨食物特异性IgG(sIgG)与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SU)表型的相关性。方法连续收集2014年4月至2015年3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5家三级甲等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活动期CSU、皮肤划痕症(SD)、急性荨麻疹(AU)患者和健康对照血清, 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90种食物抗原sIgG抗体和总IgE抗体, 免疫印迹法检测20种变应原sIgE抗体, 化学微粒子发光法检测甲状腺过氧化物酶IgG抗体和甲状腺球蛋白IgG抗体。两组间和多组间正态分布计量数据的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 两组间非正态分布计量数据的比较采用Mann-WhitneyU检验, 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和Fisher精确检验。结果纳入CSU患者248例, SD患者22例, AU患者15例, 健康对照13例。以sIgG ≥ 100 IU/ml(2+及以上)为阳性标准, CSU组、SD组和AU组的食物sIgG阳性率(176/248, 70.97%;15/22, 68.18%;11/15)略高于健康对照组(7/13), 但4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1.80, P = 0.615)。248例CSU患者中, s... 相似文献
12.
1病例 患者,男,36,因阴囊、股内侧皮肤反复出现红斑、糜烂、渗出伴痒1yr余,于2006年5月入院。患者1yr前无明显诱因在阴囊、股内侧出现红斑,糜烂、渗出、脱屑,自觉瘙痒,在当地医院诊治,真菌检查阴性,经治疗皮疹无明显好转:皮疹反复,时好时坏,夏重冬轻。体格检查:一般情况良好,系统检查无异常。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minolevulinic acid photodynamic therapy,ALA-PDT)治疗中、重度痤疮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取41例面部中、重度痤疮患者,采用ALA-PDT,10~15 d治疗1次,连续治疗3次。治疗结束后第2、4、6周进行随访,记录治疗反应程度、不良反应和转归情况等。结果 41例面部中、重度痤疮患者经3次光动力治疗后有效率为73.17%,随着治疗次数增加,临床疗效显著增加;中、重度痤疮患者有效率分别为80.00%、70.97%,两者疗效未见明显差异。治疗结束后第2、4、6周随访,有效率分别为80.49%、90.24%、95.12%,提示随着时间延长,皮损可继续好转、消退。结论光动力疗法治疗中、重度痤疮方法简单、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14.
进行性色素性紫癜性皮病2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进行性色素性紫癜性皮病的发病原因、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案,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1995年1月-2010年10月收治的27例进行性色素性紫癜性皮病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资料。结果 27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7:1,15例(55.56%)合并有基础疾病。18例(66.67%)皮损位于双下肢,6例患者(22.22%)累及四肢,3例患者(11.11%)累及四肢、臀部和躯干,糖皮质激素、雷公藤多甙、沙利度胺、氨苯砜等不同药物联合治疗后21例患者皮损消退,6例患者皮损大部分消退。其中19例患者出现反复复发。结论进行性色素性紫癜性皮病病程慢性、易复发,目前尚无特效治疗;糖皮质激素、雷公藤多甙、沙利度胺、氨苯砜等治疗均有效,且以糖皮质激素效果明显,但不能预防复发,光疗可作为一有效而安全的联合或单独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凝血机制与慢性荨麻疹有关.内外凝血途径均参与其发病,同时被激活产生凝血酶.凝血酶不仅可以直接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增加血管通透性,还可以间接使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从而诱发荨麻疹.慢性荨麻疹患者检测出的一些凝血标记物也间接证明凝血机制参与其发病.在慢性荨麻疹发病过程中,凝血机制与炎症反应机制、自身免疫机制和血管机制密切相关.对于抗组胺治疗无效的顽固性荨麻疹患者,抗凝血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