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5篇 |
免费 | 1篇 |
国内免费 | 9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4篇 |
临床医学 | 10篇 |
内科学 | 6篇 |
皮肤病学 | 16篇 |
神经病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11篇 |
外科学 | 88篇 |
综合类 | 20篇 |
眼科学 | 1篇 |
药学 | 5篇 |
中国医学 | 2篇 |
出版年
2021年 | 1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4篇 |
2013年 | 5篇 |
2012年 | 10篇 |
2011年 | 11篇 |
2010年 | 19篇 |
2009年 | 23篇 |
2008年 | 10篇 |
2007年 | 15篇 |
2006年 | 24篇 |
2005年 | 3篇 |
2004年 | 3篇 |
2003年 | 13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3篇 |
1999年 | 8篇 |
1997年 | 2篇 |
1994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探讨上睑下垂常见并发症的处理方法。方法:总结近5a来矫正上睑下垂的临床体会,对常见的并发症如矫正不足、矫正过度、暴露性角膜炎、结膜或者泪腺脱垂分别采取相应对策,尽量早期发现纠正,可以获得满意临床效果。结果:所选150例180眼上睑下垂患者中,127例患者术后上睑下垂矫正满意,双侧基本对称,无明显并发症。12例患者14眼欠矫,4例患者4眼轻度过矫,3例患者3眼结膜脱垂,1例患者1眼泪腺脱垂,3例3眼轻度睑球分离,早期予以调整后形态满意,未出现感染、血肿病例。结论:对于上睑下垂患者采用提上睑肌缩短法或者额肌瓣悬吊矫正,术中尽量准确判断,术后精心护理,严密观察,出现并发症可以早期处理以获得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2.
103.
104.
目的调查并分析云南省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2005~2007年AIDS住院患者不同人群中HCV的感染现状。方法对该院2005年5月~2007年5月间175例HIV住院患者进行HCV血清学标志物检测。结果发现在175例住院病人中,HCV检测阳性65例,阳性率37.14%。其中有吸毒史者66例,HCV阳性48例,占73.8%。有不洁性史者69例,HCV阳性13例,占20%。有输血史者22例,HCV阳性4例,占6.2%。有不洁拔牙史者18例,未发现HCV感染。结论HIV住院患者中HCV感染率高达37.14,在不同人群中又以有吸毒史者中HCV感染率最高,达73.8%。同时发现HIV在有不洁性史者中的感染率几乎与吸毒人群中感染率相当。由结果可见,艾滋病的防治工作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究脑血管疾病后痉挛性瘫痪患者行中医针药结合疗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惠州市中医医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的脑血管疾病后痉挛性瘫痪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针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化痰通络解痉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通过改良版Ashworth量表、临床痉挛量表(CSI)检测评定两组患者上肢和下肢痉挛缓解情况,并为其行Fugl–Meyer运动功能量(FMA)及Barthel指数量表(BI)检测以评定患者运动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7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Ashworth、CSI、FMA及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Ashworth、CSI评分低于对照组,FMA、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医针药结合疗法对脑血管病后痉挛性瘫痪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效果显著,可有效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06.
为了解HBV前C基因突变与血清“e”抗原和干扰素治疗的临床关系,采用错配碱基PCR技术检测HBV前C基因突变,结果发现148例“e”抗原阴性病人34例血清HBVDNA阳性;20例肝硬化,肝癌病人4例HBVDNA阳性,全部肝细胞HBVDNA阳性;68例“e”抗原阳性病毒血清前C基因突变仅为132%,56份抗“e”阳性病毒血清“A”突变频率为714%。干扰素治疗对“G”野生型病毒感染患者优于“A”突变型病毒感染患者。 相似文献
107.
目的:通过观察术后引流量及对比两组隆乳术(桫放置引流组与放置引流组)术后纤维后膜挛缩发生率,对负压引流在隆乳术中的应用作一评价。方法:回顾性研究274例隆乳者(未留置引流组186例,留置引流组88例)的术后包膜挛缩情况,并观察负压引流组术后引流量,结果:未置引流组发生包膜挛缩18例(27个乳房),包膜挛缩率7.3%,放置引流组发生包膜挛缩3例(3个乳房),包膜挛缩率3.4%,两者差异存在显著性(P<0.005),留置引流组都有数量不等的引流量,少者15ml/侧,多者87ml/侧,平均33ml/侧,结论:负压此流能有效减少血肿,降低隆乳术后包膜挛缩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8.
目的:通过综述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的研究现状,探讨结缔组织生长因子与器官纤维化的关系。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美国NCBI PubMed数据库1988-01/2006-12相关结缔组织生长因子与器官纤维化方面的文献,检索词“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fibrosis”,限定文献语言种类为English。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包括结缔组织生长因子与器官纤维化的文献,开始查找全文。纳入标准:具有原创性,论点论据可靠的实验文章。观点明确,分析全面的综述文章。文献主体内容与本课题联系紧密的文章。排除标准:具有明显实验设计和结果错误的文章及观点模糊的综述。质量评价主要考察资料的真实性、实施过程是否严密。资料提炼:共检索到336篇关于结缔组织生长因子与器官纤维化的文献,最终纳入32篇符合标准的文献。资料综合: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基因是即刻早期基因家族成员,可刺激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促进细胞外基质沉积、介导细胞粘附、刺激细胞迁移、促进胚胎发育、损伤修复及新血管的生成。在病理状态下,结缔组织生长因子作为转化生长因子β的下游因子在多种纤维化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文章分别阐明了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及其超家族成员、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基因和蛋白质结构、受体、功能和生物学作用、致纤维化作用和与其相关的防纤维化策略。结论:通过抑制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的表达有望阻断和逆转纤维化进程。 相似文献
109.
110.
灯盏花注射液治疗高黏血症64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灯盏花注射液对高黏血症的治疗作用.方法 64例住院高黏血症患者给予灯盏花注射液治疗,用8 ml加入0.9%生理盐水注射液250 ml内静脉滴注,1次/d,14 d为一疗程,必要时行2~3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空腹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全血黏度(高切、低切)、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及全血还原黏度等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未发现明显毒副作用.结论灯盏花注射液能有效地改善高黏血症,且无明显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