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1篇
基础医学   36篇
临床医学   57篇
内科学   14篇
皮肤病学   13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65篇
综合类   84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34篇
中国医学   34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21.
Smad泛素化调节因子1在寻常性银屑病皮损区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信号转导途径与银屑病的关系已基本明确.除了发现血清TGFβ水平变化与银屑病的关系外[1,2],在该病皮损区的表皮中还发现Ⅰ型和Ⅱ型TGFβ受体表达减少或缺失M[3],提示TGFβ信号转导途径障碍参与了寻常性银屑病的发病过程.Smad泛素化调节因子1(Smadubiquitination regulatory factor1,Smurf1)能与Ⅰ型TGFβ受体相互作用,诱导该受体降解[4].为此,我们采用免疫组化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技术对寻常性银屑病皮损区Smurf1的表达情况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2.
目的 了解内皮素-1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在瘢痕疙瘩组织的表达情况。 方法 组织活检标本分为 3组,瘢痕疙瘩、萎缩性瘢痕和正常皮肤。用地高辛标记的 cDNA探针,采取冰冻切片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内皮素-1和 bFGF mRNA的表达。结果 瘢痕疙瘩真皮组织内内皮素-1 mRNA的表达明显强于萎缩性瘢痕和对照组。阳性染色主要位于真皮浅层血管和部分真皮成纤维细胞。瘢痕疙瘩组 6/8例真皮成纤维细胞内皮素-1 mRNA阳性,且呈弥漫性分布;萎缩性瘢痕和正常皮肤真皮成纤维细胞内皮素-1 mRNA无阳性着色。结论 内皮素-1和 bFGF mRNA在瘢痕疙瘩组织中的过度表达提示内皮素-1和 bFGF可能在瘢痕疙瘩的形成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23.
目的建立急诊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14 d不良预后的预测模型, 并评价其预测效能。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 入选2018年10月至2020年12月就诊北京博爱医院急诊科发病72 h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不良预后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曲线确定连续型变量的截断值并参考临床进行离散化, 根据各变量的β回归系数设立相应分值, 建立急性脑梗死短期预后的临床量表预测模型。选取2021年1月至12月本院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内部验证集, 对构建的预测评分模型进行验证。结果共321例患者纳入研究, 其中223例为训练集, 98例为内部训练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年龄、超敏C反应蛋白、前白蛋白(prealbumin, PA)、梗死体积、衰弱筛查问卷(Frailty Screening Questionnaire, FSQ)、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  相似文献   
124.
目的 研究产前应激(PS)诱导的抑郁样子代大鼠大脑海马体的差异表达基因(DEG)及其表达规律和调节机制。方法 2020年3—10月选择SD大鼠建立慢性束缚应激模型进行研究。使用糖水偏好实验测试子代大鼠PS易感性(PS-S),分别采用旷场实验、强迫游泳实验、悬尾实验验证PS模型和糖水偏好实验筛选个体对应激反应的有效性。应用基于高通量测序的转录组学方法来表征PS-S子代大鼠海马体中的基因网络。在数据处理和质量控制之后,使用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并进行分类。结果 鉴定出486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230个上调,256个下调。GO功能富集分析显示,上调的基因中鉴别出20个GO注释,下调的基因中鉴别出17个GO注释。诸如“气体运输”、“血红蛋白复合物”、“氧气运输”、“氧载体活性”等 GO 注释在DEG中排名靠前。包括“谷氨酸与激酶活性”、“对含氧化合物的反应”和“视黄醇代谢过程”等7个GO注释可同时富集在上调和下调的DEG集。KEGG富集分析表明,这些DEG主要富集于色氨酸代谢、吞噬体、蛋白消化吸收、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果糖和甘露糖代谢等信号通路。分析发现TTR、CRABP2、FABP5、AANAT和TPH1等基因的表达差异可能在 PS 诱导的子代大鼠抑郁样行为中起关键作用。结论 视黄醇代谢过程、视黄酸代谢和色氨酸代谢通路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可能参与PS致子代抑郁行为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25.
【摘要】〓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传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优缺点。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40例接受经脐单孔LC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完成的40例传统四孔法L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照分析。观察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使用镇痛药的患者例数、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 结果〓全部80例手术均获成功,术后无并发症发生。经脐单孔LC组与传统四孔法LC组相比,手术时间较长[(50.3±24.9)min vs.(35.1±17.6)min, P<0.05],但术后使用镇痛药者少(5% vs. 27.5%,P<0.05)、术后住院时间短[(3.9±0.7)d vs.(6.2±0.9)d,P<0.05];而两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23.7±4.6)mL vs.(22.1±4.3)mL,P>0.05]和[(23.6±6.5)h vs.(24.9±7.7)h,P>0.05]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一种安全可行和更微创的术式,与传统术式相比,它具有术后疼痛轻、恢复快、腹部疤痕不明显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6.
【摘要】〓目的〓探讨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的两种不同处理方法的优劣比较。方法〓我科自2008年1月至2013年3月共收治153例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的病人,分别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或腹腔镜胆道探查取石术(LCBDE)+LC术式治疗,并对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费用、术后血淀粉酶、结石残留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LCBDE+LC组平均手术时间、出血量分别为103.49±22.56 min、51.04±15.05 mL,均大于ERCP+LC组(87.89±18.33 min、16.84±6.58 mL,P<0.05),术后血淀粉酶及住院费用是LCBDE+LC组小于ERCP+LC组(86.23±16.58 U/L vs 303.31±46.32 U/L,21446±8739 元 vs 25419±8953元,P<0.05),LCBDE+LC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ERCP+LC组(5.68% vs 14.29%),中转开腹率则是高于后者(5.68% vs 0),结石残留率无显著差别(2.27% vs 1.43%)。结论〓LCBDE+LC术式在术后血淀粉酶、并发症发生率、住院费用等方面较ERCP+LC为优,但在实际诊治中,应坚持个性化选择。  相似文献   
127.
李若琳  田广娟  何威 《中国卫生工程学》2012,(3):257+259-257,259
目的探讨糖尿病健康教育在糖尿病非药物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80例糖尿病患者教育前和教育后的自我管理、情绪变化、吸烟等因素进行比较。结果健康教育后,糖尿病患者与健康教育前相比自我管理能力提高,情绪更加稳定,吸烟较前明显减少。结论糖尿病健康教育对糖尿病的非药物治疗有着重要意义;通过良好的健康教育能降减用药,甚至不用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8.
目的采用分子克隆技术,构建肠道病毒71型(EV71)VP1全长基因大肠杆菌原核系统表达载体,诱导重组VP1融合蛋白表达。方法自EV71感染患者血清中提取病毒总RNA,进行一步法RT-PCR,扩增编码VP1蛋白的全长基因片段(891 bp),以pET32(a)为表达载体,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32(a)-VP1,转化E.coli.Rosseta感受态细胞,获得重组工程菌株。经诱导培养,SDS-PAGE电泳,免疫印迹鉴定表达产物。结果获得了含重组表达质粒pET32(a)-VP1的正相阳性工程菌株,经IPTG诱导能高效表达VP1融合蛋白。结论重组工程菌可表达VP1融合蛋白,对研究EV71发病机制及疫苗研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9.
脑电双频谱指数 (bispectralindex ,BIS)是计算机处理的脑电参数 ,是结合了脑电波形中频率和幅度的无量纲的数字化信息。已有大量的研究表明[1,2 ] ,BIS是目前评价麻醉中镇静深度的非常可靠的指标。BIS已在临床麻醉领域受到多方面的关注和研究。1 BIS与麻醉中的记忆功能麻醉中是否出现知晓 ,回忆、内隐记忆是否存在 ,取决于麻醉中的镇静深度。有研究[3 ] 报道 ,当BIS在 70~ 80的浅麻醉状态时 ,内隐记忆存在。Kerssens等[3 ]发现在深镇静程度 (BIS为 64 0± 3 0 )时 ,弱外显记忆也存在 ,并与术中知晓有关。戈晓东等[4] 报道BIS…  相似文献   
1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