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43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7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11篇
  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目的讨论主动脉球囊反搏术(IABP)辅助治疗重症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30 d死亡的影响因素。方法入选2014年10月~2017年5月于青岛市市立医院行IABP的重症ACS患者239例,其中女性70例(19.3%),根据30 d生存情况,分为30 d存活组198例,30 d死亡组4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该人群30 d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与30天存活组相比,30 d死亡组患者中女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单纯药物保守治疗患者所占比例更高,心率更快(P均0.05),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治疗、预置入IABP患者所占比例较低(P均0.05),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OR=0.28,95%CI:0.08~0.94,P=0.039)是IABP辅助重症ACS患者30 d死亡的保护因素,女性(OR=2.45,95%CI:1.01~5.92,P=0.047)、心源性休克(OR=7.86,95%CI:2.83~21.81,P0.001)是IABP辅助重症ACS患者30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PCI是IABP辅助重症ACS患者的30 d死亡的保护因素。女性、心源性休克是IABP辅助重症ACS患者30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支持在治疗过程中,尤其是对女性患者,应积极纠正心源性休克并尽可能选择PCI治疗。  相似文献   
142.
目的 探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中病毒载量,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a-2a)抗病毒治疗后PBMCs中HCVRNA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方法检测丙型肝炎患者血清及外周血单核细胞内病毒载量.结果 血清中HCVRNA阳性患者其PBMCs中检出率为83.6%,HCV RNA阴性患者检出率为16.3%;治疗结束及停药6个月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率、PBMCs中HCVRNA阴转率均与治疗前比较下降明显(P<0.05),PEG-IFNa-2a对血清及PBMCs中的HCVRNA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PBMCs中HCVRNA清除速率较血清明显延迟.结论 PBMCs是HCV在肝外复制的重要场所,是评价HCV活动最理想的标志,可作为临床评价病毒复制程度和抗病毒疗效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43.
目的检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在使用拉米夫定过程中,乙型肝炎病毒YMDD变异的发生情况并分析与YMDD变异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110例慢性乙肝患者作为拉米夫定治疗组,30例CHB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PCR方法分别检测两组患者在用药期间HBV-YMDD变异的发生情况,同时检测治疗组在用药前后的HBV-DNA水平。结果治疗组在48周时的变异率为22.7%,明显高于对照组3.3%及24周时的变异率3.6%(P均〈0.05);治疗前HBV-DNA水平较高组(47例)患者用药48周时的变异率(31.9%)明显高于HBV—DNA水平较低组(29例)患者的变异率(10.3%)(P〈0.05);治疗组中未变异的85例患者在48周时的HBV—DNA阴转率(74.1%)明显高于变异的25例患者HBV—DNA阴转率(16.0%)(P〈0.05)。结论拉米夫定可导致HBV-YMDD变异的产生,且变异的发生率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而增加;HBV-YMDD变异的发生同HBV—DNA水平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44.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定量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核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定量检测1962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并与血清HBV标志物进行比较,并对35例乙型肝炎患者在拉米夫定治疗前后血清HBV DNA含量及相关指标作动态观察。结果乙型肝炎患者HBVDNA定量范围在6.79×102~1.95×109拷贝/毫升之间,在HBeAg阳性患者,其检出率和定量拷贝数较高。拉米夫定治疗后患者外周血HBV DNA载量下降明显。结论荧光定量PCR法是一种相对准确、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定量检测HBV DNA的技术,对乙型肝炎诊断、指导、临床用药和疗效监测方面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