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6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36篇
耳鼻咽喉   10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36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193篇
内科学   34篇
皮肤病学   12篇
神经病学   17篇
特种医学   34篇
外科学   62篇
综合类   180篇
预防医学   88篇
眼科学   14篇
药学   86篇
  2篇
中国医学   60篇
肿瘤学   20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olor Doppler ultrasonographic findings of active ankylosing sacroiliitis.Methods Thirty three patients (66 sacroiliac joints in total) with active ankylosing sacroiliitis identified by MRI and twenty eight healthy volunteers (56 sacroiliac joints) underwent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examinations of sacroiliac joints.Degree of blood flow within and around the sacroiliac joints was evaluated by semi-quantitative scale (0 - 4 grade).For arteries, resistive index was also measured.Statistical analyses were performed to compare blood flow demonstration rate, blood flow signal scale distribution,degree of blow flow and RI value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 Higher blood flow demonstration rate was found in patients with active ankylosing sacroiliitis(60/66,90.1%) than control group (25/56,44.6%)( P = 0.000).The scale distribution and degree of blow flow between these two groups were statistically different (all P = 0.000) ,with mainly 2~3 grade for the patients and 0~1 grade for the control.Mean value of RI in the patients was 0.57 ± 0.07, which was lower than the control (0.66 ± 0.04, P = 0.000).Conclusions Patients with active ankylosing sacroiliitis tend to have higher degree of blood flow in sacroiliac joints and lower RI values of artery.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may help to evaluate the activity of ankylosing sacroiliitis.  相似文献   
132.
目的 探讨三维超声胆管造影技术显示肝内胆管的可行性.方法 对5个离体猪肝不同肝叶的胆管分别进行插管,经插管注入1:20稀释的SonoVue超声造影剂后进行三维超声造影检查,分别评价可分辨最高胆管分支级别和图像质量,并与X线胆道造影作比较,评价其胆管树形态拟合度.结果 在5个离体猪肝中成功插管14个分叶,最高可显示至第3级分支,最高显示级别为第3、2、1级分支的比例依次为42.9%(6/14)、42.9%(6/14)、14.2%(2/14);图像质量优、中、差的比例依次为21.4%(3/14)、57.2%(8/14)、21.4%(3/14);与X线胆道造影比较,图像拟合度优、中、差的比例依次为42.9%(6/14)、42.9%(6/14)、14.2%(2/14).结论 三维超声胆管造影技术可能是一种显示胆管树解剖结构的全新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133.
目的 探讨活动性强直性骶髂关节炎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方法 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33例经MRI确诊为活动性强直性骶髂关节炎患者的66个骶髂关节和28例健康对照者的56个骶髂关节,了解骶髂关节内部和周边血流信号的显示情况,并对血流信号的丰富程度进行半定量分级,同时测量动脉血流阻力指数,分析两组间血流显示率、血流级别分布、血流的丰富程度和动脉血流阻力指数的差异.结果 病例组骶髂关节内部或周边血流显示率(60/66,90.1%)高于健康对照组(25/56,44.6%),两组间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病例组以2~3级多血流为主,而健康对照组以0~1级少血流为主,两组间血流级别分布及血流丰富程度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P=0.000);病例组的平均动脉血流阻力指数(0.57±0.07)低于健康对照组(0.66±0.04),两组间差异亦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 活动性强直性骶髂关节炎患者骶髂关节内部或周边以丰富偏低阻力血流为主,彩色多普勒超声有助于评价强直性骶髂关节炎的炎性活动度.  相似文献   
134.
超声造影检测移植肝肝门部胆管微循环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检测肝门部胆管微循环的可行性及其方法.方法 16例疑为移植肝胆道并发症者行肝门部胆管壁超声造影检查,按SonoVue用量不同(1.5 ml/次及2.4 ml/次)分为两组.比较两组的造影图像质量,图象质量分为优、一般、差三级.其中2例行二次肝移植者,以病肝标本为对照,了解术前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对肝门部胆管壁的显示是否准确.结果 16例胆管壁超声造影图像质量优良者8例(50%),一般者6例(37.5%),差者2例(12.5%).1.5 ml/次与2.4 ml/次剂量组间图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8),两组图像质量优良及一般者均为7例(87.5%).2例肝门部胆管常规超声、超声造影图像与病肝标本对比表明,常规超声能准确显示肝门部胆管壁,超声造影则能检测出胆管壁内造影剂灌注状况.结论 肝门部胆管壁超声造影图象质量可满足诊断要求,能反映胆管壁微循环灌注.造影时每次注入1.5 ml SonoVue即可达到与2.4 ml相当的造影效果.  相似文献   
135.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CEUS)对肝移植术后肝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50例原位肝移植术后临床及超声怀疑肝动脉狭窄的受体行CEUS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计算机断层成像血管造影(CTA)或临床+超声随访为参考标准.两名阅读者在不知道参考标准结果的情况下对CEUS图像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包括肝动脉狭窄程度(轻度,狭窄<50%;中度,狭窄50%~75%;重度,狭窄>75%)、狭窄类型(单发、多发)以及狭窄部位,中度和重度狭窄定义为有临床意义的肝动脉狭窄.结果 CTA或DSA诊断肝动脉狭窄39例,另8例经CTA证实为轻度或无狭窄,3例经临床+超声随访证实肝动脉无明显狭窄.CEUS诊断有临床意义的肝动脉狭窄38例(重度狭窄11例,中度狭窄27例),CEUS纠正彩色多普勒超声上的假阳性病例9例(9/50,18.0%),CEUS诊断肝动脉狭窄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0%、92.3%、81.8%、94.7%和75.0%.结论 CEUS是一种无创、准确诊断肝移植术后肝动脉狭窄的方法,CEUS能准确评估肝动脉的狭窄程度、狭窄类型和狭窄部位,为临床处理提供重要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36.
目的探讨胸腔热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将13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行胸腔闭式引流,排尽胸腔积液后以45.0℃灭菌注射用蒸馏水注入胸腔,保留3 h后排出灌注液。结果本组胸腔积液完全缓解者(CR)7例,部分缓解者(PR)3例,总有效率(CR+PR)76.9%,无效者(SD+PD)3例。结论胸腔热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具有疗效肯定、安全性高、患者耐受性好、并发症少、方法简单、费用低廉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7.
目的探讨乳腺癌前病变超声声像图特征。方法应用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病理诊断为乳腺癌前病变44例(癌前病变组)、乳腺良性病变50例(良性组)及乳腺恶性病变42例(恶性组)共136例(136个病灶)患者的声像图特征进行比较,包括病灶形态、边缘、内部有无微小钙化,后方回声、内部有无动脉血流及阻力指数5项指标。结果良性组、癌前病变组及恶性组患者乳腺病灶声像图特征:(1)边缘毛刺或成角4个(4/50,8.0%)、5个(5/44,11.4%)和27个(27/42,64.3%);(2)病灶形态不规则4个(4/50,8.0%)、10个(10/44,22.7%)和34个(34/42,80.9%);(3)内部微小钙化0、10个(10/44,22.7%)和24个(24/42,57.1%);(4)后方回声衰减0、2个(2/44,4.5%)和8个(8/42,19.1%);(5)动脉RI0.7的病灶6个(6/50,12.0%)、13个(13/44,29.6%)和33个(33/42,78.6%)。其中癌前病变组病灶形态不规则、内部有微小钙化、动脉RI0.7的检出率比良性组明显升高,两组3项超声特征指标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病灶边缘毛刺或成角、病灶形态不规则、内部有微小钙化、后方回声衰减及动脉RI0.7的检出率比癌前病变组明显升高,两组5项超声特征指标的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术前超声显示乳腺病灶形态不规则、内部有微小钙化点、动脉RI0.7是癌前病变的重要征象,可提示为可疑癌前病变,建议临床活检及病理检查确诊。  相似文献   
138.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复发性肝癌的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及超声造影表现。方法对30例原位肝移植术后肝癌复发灶行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对肝内多发病灶,超声造影选取其中最大的一个病灶进行观察。观察复发灶的位置、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回声、内部血流、周围血管及超声造影增强形态,分析与比较复发灶的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及超声造影表现。结果肝移植术后1.3~42个月超声随访发现30例患者肝癌复发。其中肝内复发灶90个,肝周复发灶6个。复发灶形态呈椭圆形88个;低回声85个;内部回声不均匀76个;边界清楚68个;复发灶内探及动脉血流信号55个。30个肝内复发灶及6个肝周复发灶超声造影动脉期均表现为高增强,门静脉期均为低增强,均为"快进快出"的增强模式。结论肝癌肝移植术后可见肝内与肝周复发灶,肝内及肝周复发灶超声造影表现为"快进快出"的增强模式时应提示肝癌复发。  相似文献   
139.
目的 探讨腹腔镜脾切除术(LS)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时2002年至2008年我院实施24例腹腔镜脾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6例肝硬化脾功能亢进,10例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2例溶血性贫血(Evens 综合征),2例脾破裂,4例脾良性占位.结果 24例均完成完全腹腔镜下脾切除手术(TLS),无中转开腹.24例腹腔镜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46 min,术中平均失血220 ml,术后平均禁食1 d,术后平均住院9 d.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掌握好脾切除术的手术指征及腹腔镜下的操作技巧,腹腔镜脾切除术是安全的,并且能达到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的微创目的 .  相似文献   
140.
目的:食管癌贲门癌术中置入负压球引流管,并与置入传统胸管相对照,评价其疗效及安全性.方法:572例食管癌贲门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术后使用负压球细管引流,B组术后使用传统粗胶管水封瓶闭式引流.结果:A组在胸腔积液、脓胸、镇痛剂应用,引流口感染、术后住院时间及管腔堵塞等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应用负压球细管引流,创伤小,效果确切满意,易被患者所接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