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366篇 |
免费 | 426篇 |
国内免费 | 178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3篇 |
儿科学 | 77篇 |
妇产科学 | 38篇 |
基础医学 | 400篇 |
口腔科学 | 81篇 |
临床医学 | 1362篇 |
内科学 | 504篇 |
皮肤病学 | 69篇 |
神经病学 | 152篇 |
特种医学 | 365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6篇 |
外科学 | 565篇 |
综合类 | 2392篇 |
预防医学 | 909篇 |
眼科学 | 76篇 |
药学 | 862篇 |
23篇 | |
中国医学 | 855篇 |
肿瘤学 | 201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篇 |
2024年 | 87篇 |
2023年 | 173篇 |
2022年 | 208篇 |
2021年 | 257篇 |
2020年 | 216篇 |
2019年 | 206篇 |
2018年 | 235篇 |
2017年 | 118篇 |
2016年 | 164篇 |
2015年 | 159篇 |
2014年 | 455篇 |
2013年 | 417篇 |
2012年 | 408篇 |
2011年 | 469篇 |
2010年 | 425篇 |
2009年 | 447篇 |
2008年 | 385篇 |
2007年 | 438篇 |
2006年 | 383篇 |
2005年 | 400篇 |
2004年 | 329篇 |
2003年 | 287篇 |
2002年 | 225篇 |
2001年 | 229篇 |
2000年 | 268篇 |
1999年 | 251篇 |
1998年 | 197篇 |
1997年 | 201篇 |
1996年 | 196篇 |
1995年 | 124篇 |
1994年 | 113篇 |
1993年 | 76篇 |
1992年 | 80篇 |
1991年 | 64篇 |
1990年 | 53篇 |
1989年 | 60篇 |
1988年 | 28篇 |
1987年 | 19篇 |
1986年 | 21篇 |
1985年 | 10篇 |
1984年 | 13篇 |
1983年 | 8篇 |
1982年 | 15篇 |
1981年 | 24篇 |
1980年 | 12篇 |
1979年 | 7篇 |
1978年 | 5篇 |
1976年 | 2篇 |
196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9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92.
93.
目的通过对黑河上游西水疫区动物间鼠疫流行规律的监测研究,进一步探讨控制人间鼠疫发生的措施,科学准确地做好疫情的预测预报,为疫区的大型水电建设项目顺利施工保驾护航。方法对黑河上游的鼠疫自然疫源地采取断面调查;1982—2006年系统完整地对西水疫区内的宿主、媒介以及动物血清等进行连续25a的规范化监测。结果共收集剖检以旱獭为主的宿主动物4298只,分离出鼠疫菌84株,检出率为1.95%。检验旱獭寄生虫和洞干蚤6003组,分离出鼠疫菌49株,检出率为0.82%。从监测区内采集各种动物血清3246份,IHA阳性158份,阳性率为4.87%。源发于黑河上游西水疫区的人间鼠疫有3起5例。结论黑河上游动物间鼠疫流行规律是:流行连年不断,每隔1年出现一次小的波动,间隔10~11年出现一次大的波动,动物鼠疫流行的年度变化基本上与宿主、媒介和动物血清的数量动态呈正相关,人间鼠疫发生纯属人类主动介入,与随机偶发相吻合。 相似文献
94.
重症胰腺炎(SAP)是常见的危重病,起病急,病情复杂,并发症多,死亡率高。为提高的抢救成功率,年5月年8月我科收治28例患者,其中12例在治疗中引用床边血液滤过,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95.
96.
输液微粒形成原因输液微粒的形成主要与输液器具、配液操作和空气环境污染有直接关系。输液器生产工艺:如药物生产过程中带来的碳黑颗粒,输液器包装带来的塑料颗粒等。输液操作不当:①输液器穿刺胶塞和加药针头使用不当造成的橡胶微粒;②切割玻璃安瓿时产生的玻璃碎屑被负压吸入药液内;③药物配伍不当形成的结晶性微粒等。空气环境污染:主要与空气洁净度、物品消毒管理不严,陪护探视人员过多造成空气流动,会使尘埃、纤维和细菌通过排气管进入药液。避免输液微粒的有效措施(1)使用正规厂家的药品、输液器及液体,药品和输液液体胶塞最好用新橡… 相似文献
97.
秦晓君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6,27(4):505-505
脑性瘫痪(CP)指发育早期阶段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临床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随着临床重症监护技术的提高,早产儿死亡率下降,CP已经成为儿童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CP患儿多数生活不能自理,给患儿及其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因此,采用以 相似文献
98.
霉酚酸酯在肾小球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霉酚酸酯(MMF)作为一种新的免疫抑制剂在肾移植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近来国内、外将它用于肾小球疾病的治疗,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认为MMF是一种特异性高、副作用少、有美好前景的新型免疫抑制剂。 相似文献
99.
100.
霉酚酸酯在肾小球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付元凤 《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1998,25(6):320-320
霉酚酸酯(MMF)作为一种新的免疫抑制剂在肾移植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近来国内,外将它用于肾小球疾病的治疗,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认为MMF是一种特异性高,副作用少,有美好前景的新型免疫抑制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