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1篇 |
免费 | 2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3篇 |
临床医学 | 2篇 |
内科学 | 2篇 |
皮肤病学 | 7篇 |
神经病学 | 9篇 |
特种医学 | 8篇 |
外科学 | 2篇 |
综合类 | 18篇 |
预防医学 | 7篇 |
药学 | 6篇 |
中国医学 | 9篇 |
肿瘤学 | 1篇 |
出版年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4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1篇 |
2013年 | 4篇 |
2012年 | 6篇 |
2011年 | 2篇 |
2010年 | 3篇 |
2009年 | 1篇 |
2008年 | 3篇 |
2007年 | 2篇 |
2006年 | 8篇 |
2005年 | 4篇 |
2004年 | 1篇 |
2003年 | 3篇 |
2002年 | 6篇 |
2000年 | 1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1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197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目的 分析不同麻醉方式应用于治疗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围麻醉期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于2011年2月~2013年3月收治的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93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气管内插管静脉吸入复合全麻的方式进行麻醉;选取本院于2014年5月~2016年6月收治的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93例作为观察组,采用硬膜外阻滞麻醉方法进行麻醉.诱导期(T1)、插管时(T2)、拔管时(T3)以及拔管后(T4)四个时间段观察两组患者MPA、HR以及SpO2数值以及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比率.结果 两组患者SpO2不具有明显差异,诱导开始前两组患者MAP与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诱导开始后观察组MAP数值与HR数值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麻醉恢复时间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硬膜外阻滞麻醉复合气管全麻的临床效果对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进行麻醉能够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应当在临床中予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2.
例1 女,28岁,双眼视力障碍1年,头痛4个月,于1983年5月9日入院。1982年3月右眼球活动不灵,同年10日视物不清。1983年元月右眼失明。2月出现阵发性前额痛,思睡,无多饮多尿。既往体健。入院前生一女婴健在。检查:神清,体胖,发有正常。右眼失明,左眼光感。右眼外展受限,左眼睑下垂,眼球活动不能。双视神经乳头苍白。颅平片示蝶鞍极度扩大破坏,颅底示右蝶骨大翼及岩 相似文献
73.
目的:评价肿节风治疗腹部切口感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临床确诊为腹部切口感染的2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肿节风组130例,给予肿节风10ml+10%G.S500ml或N.S500ml,ivgtt,qd。头孢噻肟钠组130例,给予头孢噻肟钠3.0g+N.S100ml,ivgtt,bid。3-5d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观察疗效。结果:肿节风组与头孢噻肟钠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和83.3%,2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66%和10.00%,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节风治疗腹部切口感染有较好的疗效及较少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4.
活血化瘀法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已应用了数千年,本文查阅了近年来关于活血化瘀法的动物试验及临床研究的相关文献,对活血化瘀法应用于肺部感染中的作用及机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