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5327篇
  免费   294737篇
  国内免费   44638篇
耳鼻咽喉   4178篇
儿科学   7126篇
妇产科学   3459篇
基础医学   100385篇
口腔科学   6265篇
临床医学   80156篇
内科学   109930篇
皮肤病学   6625篇
神经病学   26492篇
特种医学   15297篇
外国民族医学   22篇
外科学   56669篇
综合类   101008篇
现状与发展   50篇
一般理论   4篇
预防医学   62133篇
眼科学   20791篇
药学   79866篇
  265篇
中国医学   60299篇
肿瘤学   23682篇
  2022年   9284篇
  2021年   11486篇
  2020年   12666篇
  2019年   16166篇
  2018年   16827篇
  2017年   18644篇
  2016年   16238篇
  2015年   19671篇
  2014年   21964篇
  2013年   23500篇
  2012年   28712篇
  2011年   31337篇
  2010年   32318篇
  2009年   38546篇
  2008年   26407篇
  2007年   22463篇
  2006年   20634篇
  2005年   17839篇
  2004年   17059篇
  2003年   15020篇
  2002年   14077篇
  2001年   15469篇
  2000年   9937篇
  1999年   13377篇
  1998年   14063篇
  1997年   13970篇
  1996年   14983篇
  1995年   15136篇
  1994年   14885篇
  1993年   13583篇
  1992年   12794篇
  1991年   12165篇
  1990年   11160篇
  1989年   10989篇
  1988年   10532篇
  1987年   9891篇
  1986年   9396篇
  1985年   8455篇
  1984年   6541篇
  1983年   6555篇
  1982年   7606篇
  1981年   7145篇
  1980年   6810篇
  1979年   6643篇
  1978年   5818篇
  1977年   6122篇
  1976年   5745篇
  1975年   5484篇
  1974年   5034篇
  1972年   475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目的  评估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结合三维乳腺数字化断层摄影(DBT)钙化分数对于钙化征象在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18例行乳腺DWI检查和DBT检查的患者,DBT检查发现有钙化征象,其中乳腺癌患者51例,病理类型包括:浸润性导管癌、浸润性导管癌、导管原位癌、髓样癌、浸润性小叶癌、黏液腺癌;乳腺良性病变67例,病理类型包括:纤维腺瘤、腺病、导管内乳头状瘤。对所有患者DBT图像的钙化征象进行钙化评分并且测量相应病变区域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分析ADC值、钙化分数及二者联合在乳腺含钙化病变的诊断效能。  结果  乳腺癌组ADC值低于乳腺良性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钙化分数高于良性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ADC值对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53,钙化分数对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AUC值为0.855,采用Delong检验得出两种方法对诊断乳腺含钙化病变的良恶性诊断效能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25)。两种方法(钙化分数+ADC值)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两种方法相结合的AUC值为0.903,具有很高的诊断效能。将ROC曲线(钙化分数、ADC值、两种方法结合的预测概率)经两两Delong检验结果显示,两种方法结合的ROC与单一ROC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0.022)。  结论  DWI与DBT钙化分数对于钙化征象在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效能无差别,两种方法相结合的诊断效能显著高于单一方法,为乳腺含钙化病灶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提供了更加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2.
目的 观察“调任通督法”针刺治疗围绝经期潮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2例围绝经期潮热患者,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针刺组)和对照组(等待组)。治疗组取穴百会、印堂、神庭、关元、气海、中脘、阴郄、太溪、复溜、三阴交。针刺治疗每次持续30 min,每周2次,连续治疗6周。对照组为等待组,试验期间仅给予同针刺组相同的健康宣教,两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第3周、治疗第6周以及第10周随访评估其潮热频率和程度,以及更年期生活质量量表(Menopause-specific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Men-QoL)的变化情况,同时记录针刺不良事件的发生。结果 ①潮热频率及潮热程度:在治疗后及随访时,针刺组较等待组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与治疗前相比,针刺组第3周即出现了潮热频率明显下降的趋势(P < 0.01),治疗后以及随访期针刺组潮热频率及潮热程度均较治疗前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 < 0.01)。而等待组在各时间点潮热频率及潮热程度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 > 0.05)。②围绝经期生活质量量表:治疗后针刺组在Men-QoL总分、血管舒缩功能评分、社会心理、体能状况较等待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 < 0.01)。在随访期,针刺组在Men-QoL社会心理以及体能方面明显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P < 0.05)。两组Men-QoL性功能在治疗后及随访期均无统计学差异(P > 0.05)。与治疗前相比,在治疗后及随访期,针刺组Men-QoL总分、血管舒缩功能、社会心理、体能状况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 < 0.05),在Men-QoL性功能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 > 0.05)。等待组在Men-QoL总分及四个域方面均无明显改善,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结论 调任通督法针刺治疗围绝经期潮热安全有效,且对围绝经期生活质量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33.
目的:比较双眼外直肌后徙术与常规疗法治疗斜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笔者医院收治的128例斜视患者,按治疗方式不同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64例。其中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单眼外直肌后徙联合内直肌缩短术(R&R),研究组患者行双眼外直肌后徙术(BLR-rec)。术后对患者随访1年,观察术后眼位正位率、欠矫率、过矫率,视觉功能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正位率为89.06%高于对照组的6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视近度、视远度和平均斜视度比较,两组患者融合功能和立体视功能占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斜视度较治疗前均出现了明显下降(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斜视度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视觉功能恢复率均明显增加(P<0.05),且研究组恢复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眼外直肌后徙术较单眼外直肌后徙联合内直肌缩短术有更好地临床效果,且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4.
对于医疗设备来说,其临床医疗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医疗设备的实际运行效率也与医院的经济效益有直接的关系,但是在大部分医院中仍然采用传统的医疗设备养护方式,导致医疗设备的维护缺乏科学性,从而增加了医疗设备故障的发生率,并且也影响了实际应用的效果,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发生医疗事故。基于此,该文主要对医疗设备预防性保养的重要性与方法进行分析,希望能够使医疗设备的性能得到最优化的体现,使其能够更好地为医疗服务的开展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35.
中医药文化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根基和灵魂,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本文考察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医药文化发展的演进过程,从“社会矛盾—政策方针—中医药文化发展”的中观视角,构建了中医药文化发展分析模型,发现中医药文化先后经历了资产化发展(1978年-21世纪初)、情景化发展(21世纪初-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共十八大)前后)、生态化发展(中共十八大至今)三个阶段,每个阶段中医药文化发展的策略、重点和面临的问题具有明显的不同特点。因此,本文提出以社会矛盾为导向,优化政策引导,构建中医药文化生态体系,从个人、社会和国家发展的不同层面采取多元双向发展路径,推进健康中国发展,提升文化自信,打造文化强国。  相似文献   
136.
目的 分析2007-2017年浙江省24 388例罕见病住院病例特征,为制定罕见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7-2017年浙江省10家三级甲等(三甲)医院罕见病住院病例资料和各年度住院数,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罕见病病例共24 388例,占住院总例数的2.69‰(24 388/9 054 201),病例数居前3位的疾病类型依次为"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以及某些涉及免疫机能的异常"(占32.81%,8 001/24 388)、"先天性畸形、变形和染色体异常"(占24.87%,6 065/24 388)和"神经系统疾病"(占19.01%,4 635/24 388);2007-2017年罕见病病例数呈逐年增长趋势,年均增幅19.69%,而罕见病例数占同期住院总例数比例仅在2016-2017年明显上升,各类型罕见病时间分布呈不同特征;罕见病的病例数男女性别比为1.35:1(13 990/10 398),男女性别比最高的3类疾病依次为"消化系统疾病"(4.45:1,1 180/265)、"损伤、中毒和外因的某些其他后果"(3.51:1,281/80)和"神经系统疾病"(2.26:1,3 213/1 422);各年龄段罕见病类型、各类型罕见病年龄分布均呈不同特征;病例数居前10位的疾病占全部罕见病例数的53.55%(13 060/24 388),其中前3位疾病分别为成人粒细胞缺乏症(14.41%,3 515/24 388)、皮质基底核退化症(7.60%,1 854/24 388)和亨诺克-舍恩莱因紫癜(6.01%,1 466/24 388)。结论 本研究分析的浙江省2007-2017年24 388例罕见病住院病例的特征资料,是推动我国罕见病的研究、监测或登记数据库构建、制定防控策略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7.
目的:建立鼠巨细胞病毒(MCMV)感染C57BL/6小鼠急性肝炎模型并对其感染特点进行分析及鉴定。方法:将24 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n =12)及病毒感染组(n =12),病毒感染组腹腔注射1.0×106 PFU(200 μL)MCMV悬液,阴性对照组注射等体积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EF)悬液。于感染后第3天和第7天取外周血分离血清检测谷丙转氨酶(ALT)及谷草转氨酶(AST)。同时进行肝组织病毒分离、组织病理学及MCMV IE和M55基因、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检测。结果:病毒感染组肝组织匀浆病毒分离均为阳性,肝炎发生率为100%。在感染后第3天即发生肝炎病理改变,病毒感染组血清ALT及AST较阴性对照组明显升高(P <0.01);病毒感染组肝脏HE染色第3天可见局灶性炎性细胞浸润及肝脏点灶状坏死,持续至第7天,Ishak评分较阴性对照组明显升高(P <0.01);在感染后第3天病毒感染组肝组织内可检测到MCMV IE及M55基因,且在感染后第7天仍可测得IE基因;感染后第3天及第7天病毒感染组炎性细胞因子IL-6、TNF-α及IL-1β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 <0.05)。 结论:成功建立MCMV感染C57BL/6小鼠急性动物肝炎模型,其感染表现主要集中在急性感染前期。  相似文献   
138.
目的探讨预见习在精神病教学中的作用。方法选取120名本科学生,随机分为预见习组(n=60)和对照组(n=60)。预见习组在学习精神病学理论课程前一学期开始实施带教老师带领学生预见习、见习、实习全程教学,对比两组学生实践操作、理论知识成绩和学生满意度。结果干预后,导师制预见习组实践操作和理论知识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导师制预见习组学生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见习教学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提高精神病学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39.
140.
Objective: To study the biomechanical mechanism of head injuries beaten with sticks, which is common in the battery or assaultive cases. Methods: In this study, the Hybrid-III anthropomorphic test device and finite element model (FEM) of the total human model for safety (THUMS) head were used to determine the biomechanical response of head while being beaten with different sticks. Total eight Hybrid-III tests and four finite element simulations were conducted. The contact force, resultant acceleration of head center of gravity, intracranial pressure and von Mises stress were calculated to determine the different biomechanical behavior of head with beaten by different sticks. Results: In Hybrid-III tests, the stick in each group demonstrated the similar kinematic behavior under the same loading condition. The peak values of the resultant acceleration for thick iron stick group, thin iron stick group, thick wooden stick group and thin wooden stick group were 203.4 g, 221.1 g, 170.5 g and 122.2 g respectively. In finite element simulations, positive intracranial pressure was initially observed in the frontal comparing with negative intracranial pressure in the contra-coup site. Subsequently the intracranial pressure in the coup site was decreasing toward negative value while the contra-coup intracranial pressure increasing toward positive values. Conclusions: The results illustrated that the stiffer and larger the stick was, the higher the von Mises stress, contact force and intracranial pressure were. We believed that the results in the Hybrid-III tests and THUMS head simulations for brain injury beaten with sticks could be reliable and useful for better understanding the injury mechanis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