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4069篇
  免费   278712篇
  国内免费   36356篇
耳鼻咽喉   2440篇
儿科学   4240篇
妇产科学   2229篇
基础医学   87979篇
口腔科学   2366篇
临床医学   58238篇
内科学   93872篇
皮肤病学   4684篇
神经病学   21862篇
特种医学   8607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41149篇
综合类   52042篇
一般理论   6篇
预防医学   41812篇
眼科学   18417篇
药学   58161篇
  3篇
中国医学   46741篇
肿瘤学   14288篇
  2020年   5990篇
  2019年   13313篇
  2018年   13807篇
  2017年   14472篇
  2016年   13043篇
  2015年   12889篇
  2014年   12640篇
  2013年   12577篇
  2012年   12621篇
  2011年   14142篇
  2010年   16748篇
  2009年   24546篇
  2008年   12079篇
  2007年   8581篇
  2006年   8047篇
  2005年   8029篇
  2004年   10029篇
  2003年   9252篇
  2002年   9477篇
  2001年   11339篇
  2000年   6891篇
  1999年   12161篇
  1998年   13659篇
  1997年   13576篇
  1996年   14640篇
  1995年   14871篇
  1994年   14633篇
  1993年   13423篇
  1992年   12720篇
  1991年   12106篇
  1990年   11082篇
  1989年   10956篇
  1988年   10511篇
  1987年   9859篇
  1986年   9401篇
  1985年   8476篇
  1984年   6556篇
  1983年   6561篇
  1982年   7610篇
  1981年   7153篇
  1980年   6817篇
  1979年   6659篇
  1978年   5829篇
  1977年   6133篇
  1976年   5747篇
  1975年   5494篇
  1974年   5041篇
  1973年   4769篇
  1972年   4765篇
  1971年   410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舌癌患者手术及放化疗后会出现构音障碍、吞咽困难、口腔黏膜炎、口干、营养不良等并发症,使患者生存质量下降,甚至导致肿瘤的复发转移,影响生存期,单一方法往往顾此失彼。依托于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肿瘤康复基地,杨宇飞教授在国内外调研考察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构建了一种“门诊多学科肿瘤康复模式”,在舌癌康复方面,以患者为中心,以中医肿瘤内科为主导,多学科共同参与,结合康复科、口腔科、营养科、药剂科等各科优势,形成全程个体化规范序贯康复方案,对患者及早进行康复,在放疗前进行预防性干预尤其重要,使患者能够快速缓解手术和放疗的不良反应,患者获益明显。现取两个典型案例总结其舌癌多学科康复的经验,以期为舌癌的康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2.
目的 探讨糖尿病前期的中医证型及证素分布特点。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及维普三大数据库中收录的自建库以来有关糖尿病前期证型的临床研究文献,对中医证型进行规范整理,建立数据库,提取证素,运用数据挖掘技术中的关联分析、聚类分析探究证素分布规律。结果 共纳入10篇文献,总有效病例1620例,证型经规范处理后整理为18个,主要证型为脾虚痰湿证。共提取证素13个,主要病位证素为脾,主要病性证素为气虚、湿和痰,关联分析显示脾—湿支持度和置信度最高,聚类分析结果可得到3个聚类组。结论 糖尿病前期病位在脾,气虚、脾、痰、湿是常见证素,临床诊治糖尿病前期应注重从脾论治,需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43.
目的 研究凉血通瘀方对高血压大鼠急性脑出血模型脑组织miRNA表达的影响,对差异表达的miRNA靶基因进行分析,探索凉血通瘀方可能的药效机制。方法 将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B)和实验组(C)。适应性饲养一周后,C组灌胃凉血通瘀方,B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连续5天,每天1次。构建脑出血模型后收集脑组织,借助全转录组测序技术获得miRNA表达量,与miRBase数据库比对获取已知miRNA,使用miRDeep2预测新miRNA。差异分析软件为DESeq2,筛选阈值为|log2FC| ≥1 并且P <0.05。对显著差异表达的miRNA进行靶基因预测,对靶基因进行GO功能、KEGG通路富集和PPI网络分析。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对比,共发现21个显著差异表达的miRNA,上调有9个,下调有12个,共预测得到1243个有统计学意义的靶基因。GO富集分析发现,生物过程中突触囊泡分泌的调节、神经递质分泌的调节和神经递质运输的调节占前三位,神经元投射终点、全膜、质膜区域和细胞投射则是主要的细胞成分。分子功能分别为小GTPase绑定、底物特异性跨膜转运蛋白活性和离子跨膜转运体活性。通路分析结果显示,靶基因在癌证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和MAPK通路等分布广泛。采用STRING网站和Cytoscape软件,根据MCC算法筛选出ADRA2C、CASR、CCL28、CCR1、DRD2、GNAT3、GRM2、DYNC1LI1、GABBR1、GNAI1等核心靶基因。结论 凉血通瘀方对脑出血急性期鼠脑组织内miRNA的表达有重要影响;显著差异表达miRNAs可能通过靶向核心基因调控凉血通瘀方干预急性脑出血的病理过程及预后。  相似文献   
44.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疾病,中医病名为"肠郁"。郭朋教授根据IBS生理、病理特点,以疏肝健脾法调和肝脾,辨证施治,取得良好疗效。文章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及经典案例介绍等几个方面对郭教授治疗IBS经验进行系统阐述,以期为中医药治疗IBS提供理论和方法学参考。  相似文献   
45.
文章回顾中医体质研究40年来在6大理论创新、3大技术创新、4大转化应用、2大学术平台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展望未来,中医体质研究将积极策应国家需求,进一步发挥其原创优势、深化理论研究、完善技术方法、加快平台建设、提升服务能力,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作贡献。  相似文献   
46.
经脉包括经(气)络和血(脉)络,清代周学海《读医随笔》将气络末端称为"气之细络",脉络末端称为"血之细络"。心之气络涵盖心脏起搏与传导系统等广泛调控机制,心之脉络涵盖冠状动脉循环系统,心之气络与脉络相互协调,营卫相偕而行,共同维持心脏正常功能。各种致病因素导致营卫异常而发为心律失常,基于脉络学说营卫理论"损其心者,调其营卫"(《难经·十四难》)治疗原则指导心律失常辨证论治,同时充分结合现代致病因素和致病特点,分别选用调节卫气营血之方药,标本兼治,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47.
【摘要】 目的 了解社区中老年人群的血脂、血糖现状水平,探讨其与性别和年龄的关系,为本地区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疾病的防治提供诊疗依据。方法 对我市38078名社区居民采集清晨空腹血清标本,检测血糖(GLU)、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的结果,并对其进行年龄、性别分组统计分析。结果 不同性别和年龄组间的血脂、血糖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4~89岁年龄组血脂、血糖总体水平高于其他各年龄组(P<005);女性血脂水平普遍高于男性(P<005)。结论 中老年人群血脂、血糖异常率高,应定期对中老年人进行血脂、血糖监测,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自我保健意识,预防高血脂、高血糖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48.
慢性肾脏病是一种以肾脏功能的损伤为主要表现,并可累及全身多脏器的慢性进展性疾病。中医辨证治疗本病在延缓病情、改善预后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通过中医理论研究及临床经验总结,笔者提出从“肾毒”论治慢性肾脏病,认为其不仅是本病的致病因素,更是重要的病理产物,是本病发生发展、迁延难愈的关键。在治疗上提出以“益肾元、解肾毒”为大法,并根据不同兼夹辨证施治,采用药对,长治缓图。以“肾毒”立论拟定的经验方苏茵解毒方,在临床治疗和实验研究上均显示出明显的效果,并已制备成院内制剂临床使用,在疗效及经济效益方面均具有显著的优势。  相似文献   
49.
薄层色谱鉴别在历版《中国药典》中的应用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过程;而薄层扫描含量测定在最近几版《中国药典》中的应用比例逐渐降低。随着对中药质量标准体系要求的进一步提高,薄层色谱法的不足之处陆续显现,如仪器普及率低、设备并不简单、结果重复性和稳定性较差、鉴别速度及准确性不及高效液相色谱法、展开剂毒性大等,逐渐不合时宜。在制定中药质量标准时,研究者不应该墨守成规,薄层色谱鉴别也不应该是雷打不动的定性鉴别必备选项。高效液相色谱法具备完全取代薄层色谱法的可行性,薄层色谱法可作为高效液相色谱法的补充。为充分降低检测成本、缩短检测周期、提高鉴别效率,笔者建议中药质量标准体系应该大幅减少薄层色谱鉴别方法的应用,增加高效液相特征图谱鉴定,尽量做到“一个条件,一张图谱”;除非确有必要,《中国药典》等国家质量标准体系应将薄层色谱鉴别作为推荐方法,而非强制标准。  相似文献   
50.
Since the start of the COVID-19 pandemic, few studies have reported anaesthetic outcomes in parturients with SARS-CoV-2 infection. We reviewed the labour analgesic and anaesthetic interventions utilised in symptomatic and asymptomatic parturients who had a confirmed positive test for SARS-CoV-2 across 10 hospitals in the north-west of England between 1 April 2020 and 31 May 2021. Primary outcomes analysed included the analgesic/anaesthetic technique utilised for labour and caesarean birth. Secondary outcomes included a comparison of maternal characteristics, caesarean birth rate, maternal critical care admission rate along with adverse composite neonatal outcomes. A positive SARS-CoV-2 test was recorded in 836 parturients with 263 (31.4%) reported to have symptoms of COVID-19. Neuraxial labour analgesia was utilised in 104 (20.4%) of the 509 parturients who went on to have a vaginal birth. No differences in epidural analgesia rates were observed between symptomatic and asymptomatic parturients (OR 1.03, 95%CI 0.64–1.67; p = 0.90). The neuraxial anaesthesia rate in 310 parturients who underwent caesarean delivery was 94.2% (95%CI 90.6–96.0%). The rates of general anaesthesia were similar in symptomatic and asymptomatic parturients (6% vs. 5.7%; p = 0.52). Symptomatic parturients were more likely to be multiparous (OR 1.64, 95%CI 1.19–2.22; p = 0.002); of Asian ethnicity (OR 1.54, 1.04–2.28; p = 0.03); to deliver prematurely (OR 2.16, 95%CI 1.47–3.19; p = 0.001); have a higher caesarean birth rate (44.5% vs. 33.7%; OR 1.57, 95%CI 1.16–2.12; p = 0.008); and a higher critical care utilisation rate both pre- (8% vs. 0%, p = 0.001) and post-delivery (11% vs. 3.5%; OR 3.43, 95%CI 1.83–6.52; p = 0.001). Eight neonates tested positive for SARS-CoV-2 while no differences in adverse composite neonatal outcomes were observed between those born to symptomatic and asymptomatic mothers (25.8% vs. 23.8%; OR 1.11, 95%CI 0.78–1.57; p = 0.55). In women with COVID-19, non-neuraxial analgesic regimens were commonly utilised for labour while neuraxial anaesthesia was employed for the majority of caesarean births. Symptomatic women with COVID-19 are at increased risk of significant maternal morbidity including preterm birth, caesarean birth and peripartum critical care admiss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