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2687篇 |
免费 | 3321篇 |
国内免费 | 2249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28篇 |
儿科学 | 352篇 |
妇产科学 | 208篇 |
基础医学 | 3368篇 |
口腔科学 | 486篇 |
临床医学 | 4371篇 |
内科学 | 4619篇 |
皮肤病学 | 330篇 |
神经病学 | 1613篇 |
特种医学 | 1166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5篇 |
外科学 | 2973篇 |
综合类 | 6482篇 |
现状与发展 | 14篇 |
预防医学 | 2450篇 |
眼科学 | 934篇 |
药学 | 3745篇 |
52篇 | |
中国医学 | 2295篇 |
肿瘤学 | 255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1篇 |
2023年 | 546篇 |
2022年 | 1541篇 |
2021年 | 2108篇 |
2020年 | 1479篇 |
2019年 | 1206篇 |
2018年 | 1311篇 |
2017年 | 1176篇 |
2016年 | 1064篇 |
2015年 | 1676篇 |
2014年 | 2054篇 |
2013年 | 1871篇 |
2012年 | 2750篇 |
2011年 | 2774篇 |
2010年 | 1931篇 |
2009年 | 1584篇 |
2008年 | 1700篇 |
2007年 | 1625篇 |
2006年 | 1563篇 |
2005年 | 1254篇 |
2004年 | 1041篇 |
2003年 | 1153篇 |
2002年 | 875篇 |
2001年 | 749篇 |
2000年 | 570篇 |
1999年 | 554篇 |
1998年 | 287篇 |
1997年 | 329篇 |
1996年 | 249篇 |
1995年 | 210篇 |
1994年 | 174篇 |
1993年 | 95篇 |
1992年 | 120篇 |
1991年 | 113篇 |
1990年 | 90篇 |
1989年 | 68篇 |
1988年 | 75篇 |
1987年 | 62篇 |
1986年 | 53篇 |
1985年 | 32篇 |
1984年 | 16篇 |
1983年 | 13篇 |
1982年 | 6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通过用双氯灭痛或狄奥宁滴液,观察对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瞳孔膜的防治作用。方法:24只成年纯系新西兰白兔的48只眼,随机分为3组:双氯灭痛治疗组(A组J)、狄奥宁治疗组(B组)和空白对照组(C组)。48只兔眼均行晶体囊外摘除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1,3,5,7,14,21,30d定量动态观察人工晶体表现瞳孔膜的情况。结果:A 组的瞳孔膜低于B,C组(P<0.05);B组瞳孔膜低于C组(P<0.05)。结论:双氯灭痛与狄奥宁滴眼均能有效治疗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瞳孔膜;双氯灭痛的疗效优于狄奥宁。 相似文献
42.
目的 探讨人类肝癌肝组织是否存在小上皮细胞(small epithelial cell,SEC),这类细胞是否表达白蛋白CK7抗体,对30例人肝细胞肝癌的手术标本材料作免疫组化染色,对其中10例作超微结构观察和白蛋白及CK7的免疫电镜标记。结果 30例中有20例在肝癌肿瘤边缘和增生的小胆管发现有少量SEC。这类细胞既表达白蛋白,又表达CK7。电镜下,这类SEC体积较小,核大,胞质少胞质内主要为游离核糖体,并有胞质内张力微丝及细胞间连接结构。免疫电镜下,10例中有5例可显示在同一SEC同时表达白蛋白和CK7。结论 人肝细胞癌肝中确实存在SEC。这类SEC具有与人肝母细胞瘤和胆道闭锁肝组织中的SEC一样的形态和免疫表型特点。 相似文献
43.
目的:观察鼻咽癌组织中微血管的分布及存在状况,探讨其与鼻咽癌的临床病理联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血栓调节蛋白在鼻咽癌血管内皮细胞的表达,进行微血管的定性半定量研究。结果:鼻咽癌组织中微血管的分布不均匀。极性消失。血管呈分支芽状弥漫分布于癌组织中,或呈条索状围绕癌细胞团。微血管的数目与癌细胞的增殖指数屯预后正相关。结论:鼻咽癌组织中微血管数与患者的生存期有关。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ATP敏感性钾通道(KATP通道)开放剂KRN2391(KRN)对离体大鼠心功能及心肌梗死范围的影响。方法:用Langendorff装置,观察不同浓度KRN对冠脉灌流量及左心室压力的影响。应用离体大鼠双冠脉分别灌注芊45min缺血及2h再灌注,观察药物对心肌梗死面积的影响。结果:KRN在达到1umol/L浓度后冠脉灌流量明显增加,达20umol/L时左室收缩压明显下降,用1umol/LK 相似文献
45.
探讨中药肛滴在治疗消化道恶性肿瘤中的应用。通过对6例典型病例的回顾分析,观察中药肛滴在缓解癌性粘连性肠梗阻、缓解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症状、提高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生存质量的作用。应用中医理论“通则不痛”之说,对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进行中药肛滴治疗.认为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46.
Compared to the charge–charge interaction, the role of the dipole-dipole interaction has long been ignored in the phase behaviors of charged macromolecules in solutions. Charged macromolecules in solutions exhibit rich phase behaviors due to their complexity and they have been studied extensively. Phase separation can happen for charged macromolecules in the presence of monovalent salt, multivalent salt, and oppositely charged polymers, surfactants, etc., and for more advanced charged macromolecules such as polyzwitterions and polyampholytes, the phase diagram is even richer. In this perspective, the unacknowledged role of dipole-dipole interaction in the phase behaviors of charged macromolecular solutions will be introduced. Dipolar polymers can form complex, self-regulating structures which can be employed in various fields from drug-delivery systems to next-generation polymers. More importantly, it will shed light on how some of the life's basic and coherent structures such as biomolecular condensates and membrane-less organelles are assembled and built by charged biomacromolecules such as DNA, RNA, and proteins. 相似文献
47.
48.
目的 探索不健康行为生活方式与高尿酸血症的关系,以及高血压、血脂异常的效应修饰作用,为预防高尿酸血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设计,基于2021年10-12月来自四川省、贵州省28个地级市和重庆市33个区(县)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的西南职业人群队列基线数据,通过问卷调查、体格测量及实验室生化检测收集研究对象的人口学特征、行为生活方式、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情况。不健康行为生活方式得分根据吸烟、饮酒、膳食模式、体力活动和低体重/超重状况进行评分,分值越高不健康行为生活方式越多。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健康行为生活方式评分、吸烟状况、饮酒状况等与高尿酸血症的关系,采用分层分析探索高血压等疾病对不健康行为生活方式与高尿酸血症之间关系的修饰效应。结果 共纳入11 748名研究对象,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为34.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现在吸/既往吸烟、现在饮/既往饮酒及BMI异常是高尿酸血症患病的危险因素,不健康行为生活方式对高尿酸血症患病风险呈现累积效应,随着得分的升高,高尿酸血症患病风险升高,OR值由1.64(95%CI:1.34~2.00)上升至2.89(95%CI:2.39~3.50)。分层分析结果显示,在高血压及血脂异常人群中,不健康行为生活方式对高尿酸血症患病风险影响更大。结论 多种不健康行为生活方式的共存会升高高尿酸血症患病风险,这一效应在高血压、血脂异常人群中更明显。及时纠正不健康行为生活方式,并控制高血压和血脂异常,降低患高尿酸血症的风险。 相似文献
49.
选用43具青年尸体,蛛网膜下腔注入铸型造影剂,低温冷冻,以椎间盘为中心制作断层标本,同时选取40例正常健康人进行超声、CT及MR扫描图像分析.发现同组中不同椎间盘水平测量数据的大小不同;解剖学与影像学各测量结果进行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50.
Clinically nonfreezing cold nerve injury (NFCNI) is often preceded by fluctuating ambient temperatures. To simulate this we exposed the sciatic nerve of Wistar rats to intermittent cooling and rewarming. This paradigm was contrasted with one in which the sciatic nerve was continuously cooled. Despite an identical duration and degree of sciatic nerve cooling in both experiments, the pathology, as assessed neurophysiologically and morphologically, was much more severe when the nerve was intermittently cooled. It is likely that this exaggerated pathology is a result of repeated reperfusion injury. These experimental results suggest the need for a trial of free radical scavengers or antioxidants in models of NFCNI.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