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64篇
  免费   649篇
  国内免费   534篇
耳鼻咽喉   46篇
儿科学   47篇
妇产科学   58篇
基础医学   814篇
口腔科学   103篇
临床医学   898篇
内科学   942篇
皮肤病学   73篇
神经病学   406篇
特种医学   268篇
外国民族医学   8篇
外科学   710篇
综合类   1275篇
现状与发展   5篇
预防医学   493篇
眼科学   274篇
药学   778篇
  1篇
中国医学   354篇
肿瘤学   594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107篇
  2022年   265篇
  2021年   363篇
  2020年   255篇
  2019年   238篇
  2018年   230篇
  2017年   208篇
  2016年   220篇
  2015年   313篇
  2014年   398篇
  2013年   330篇
  2012年   511篇
  2011年   558篇
  2010年   312篇
  2009年   278篇
  2008年   343篇
  2007年   383篇
  2006年   294篇
  2005年   359篇
  2004年   260篇
  2003年   271篇
  2002年   238篇
  2001年   226篇
  2000年   212篇
  1999年   210篇
  1998年   91篇
  1997年   100篇
  1996年   67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58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25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6篇
  1975年   6篇
  1974年   7篇
  1973年   7篇
  1972年   11篇
  1971年   7篇
  1970年   9篇
  196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31.
齐墩果酸在人血浆蛋白和血清白蛋白中结合率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Zhang H  Zhang HF  Chang HC  Han X  Bi KS  Chen XH 《药学学报》2011,46(2):243-246
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OA)又名庆四素(图1),系五环三萜类化合物,以游离或结合成苷的形式广泛存在于白花蛇舌草、山楂、丁香、大枣、女贞子、枇杷叶、橡木和夏枯草等植物中。临床上主要用于急  相似文献   
132.
目的探讨恩替韦卡(ETV)联合六味五灵片治疗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24例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分别采用ETV联合六味五灵片治疗和单纯ETV治疗,比较两组肝功能及病毒复制指标。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1.94%,对照组有效率82.2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idit=32.251,P〈0.05);治疗24周、48周,观察组HBVDNA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65、4.595,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ALT、AST下降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t=78.512、62.145,均P〈0.05);治疗后两组ALT复常率、总有效率和反跳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25.621、46.241、11.512,均P〈0.05),HBVDNA和HBeAg阳性低于检测下限例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7.265、21.264,均P〈0.05)。结论恩替韦卡联合六味五灵片治疗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能够减轻肝脏纤维化.并具有明显解毒和抗病毒作用。  相似文献   
133.
目的 分析早发型与晚发型子痫前期的临床特征及母儿结局.方法 收集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6年间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分娩的诊断为子痫前期的单胎孕产妇2693例的临床资料,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早发型(873例)与晚发型子痫前期孕妇(1820例)的临床特征及母儿结局.结果 早发型和晚发型子痫前期患者孕次比较[...  相似文献   
134.
吴茱萸汤药效物质基础的方法学研究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目的:为确定复方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提供方法。方法:通过对吴茱萸汤进行组方药量变化,在原方基础上按正交试验法组成9个不同配比的处方,同时对其进行HPLC分析和镇痛与止呕两个指标的药理实验,对所得化学数据和药理数据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确定吴茱萸汤的药效物质基础主要为产生X4,X9,X10和X12号色谱峰中的化学成分(已确认X9为吴茱萸次碱)。结论:本方法对于其他复方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确定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5.
摘 要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口服炔雌醇环丙孕酮片抗雄激素治疗中出现过敏反应的处理方法及药学监护。方法: 临床药师通过综合分析患者过敏史及用药史,结合患者用药时间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时间,判断所用药物与过敏反应的相关性,并对其后续治疗替代药物提出用药建议。结果: 最终判定炔雌醇环丙孕酮片与此次不良反应的关联性评价为很可能,其中两种成分炔雌醇和醋酸环丙孕酮都不能排除为此次过敏反应的发生原因,建议选用屈螺酮炔雌醇片或含天然雌激素成分的口服避孕药进行后续替代治疗。结论:临床药师针对药物致过敏反应展开的病例分析及药学监护,有助于促进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个体化治疗,在保证用药安全,提高患者依从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6.
背景 研究证实,有多种细胞参与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其中RPE细胞的上皮-间质转化(EMT)可能与PVR有关,其主要生物学行为是RPE细胞的增生和迁移.已证实高血糖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病的主要原因,而高糖条件下RPE细胞是否发生EMT鲜有报道. 目的 建立体外高糖细胞培养模型,探讨高糖对人RPE的迁移能力及EMT的影响.方法 用含质量分数1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对人RPE细胞D407细胞株进行体外培养和传代,取6~8代细胞用于实验.依据培养液中血糖浓度的不同将细胞分为3个组,正常对照组培养基中葡萄糖终浓度为5.5 mmol/L,高糖培养组葡萄糖终浓度为60.0 mmol/L,用含5.5 mmol/L葡萄糖和甘露醇的DMEM培养基培养细胞作为高渗对照组.采用细胞划痕试验法检测划痕后0、24、48和72 h时3个组RPE细胞的迁移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高糖培养组在培养不同时间点RPE细胞间质化标志物闭锁小带蛋白-1(ZO-1)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mRNA在细胞中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 正常对照组培养的RPE细胞呈多角形,核仁清晰,排列致密;高糖培养组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RPE细胞逐渐变大、变长,细胞结构不清,排列紊乱;高渗对照组细胞结构接近正常对照组.划痕试验显示,高糖培养组在划痕后48 h可见细胞迁移,划痕后72 h划痕基本消失,而正常对照组和高渗对照组划痕仍然存在.划痕后各时间点高糖培养组细胞迁移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高渗对照组,组间和各时间点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组=328.600,P=0.000;F时间=773.270,P=0.000).RT-PCR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糖培养后48 h、72 h组细胞中ZO-1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而α-SMA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高糖条件下RPE细胞的迁移能力增强,发生EMT改变,可能参与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7.
多焦点人工晶状体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Bi HS  Ma XH  Cai WT  Wang XR  Chen W  Liu DM  Xie XF 《中华眼科杂志》2004,40(6):385-388
目的 探讨多焦点人工晶状体 (MIOL)在白内障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在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中 ,30例 (36只眼 )白内障患者植入MIOL(试验组 ) ,32例 (40只眼 )白内障患者植入单焦点人工晶状体 (SIOL) (对照组 )。观察患者的术后视力、焦距深度、角膜散光度数、对比敏感度和眩光敏感度、手术并发症及视觉不良症状 ,随访时间 6 0~ 18 0个月。结果 术后 6个月裸眼近视力≥ 0 5者试验组占 80 6 % (2 9/36 ) ,对照组占 2 5 0 % (10 /4 0 )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矫正近视力和远视力、裸眼远视力两组比较 ,差异均无显著意义 (P >0 0 5 )。在 1 0 0~ - 1 0 0D调节范围内 ,视力≥ 0 5者试验组占 97 2 % (35 /36 ) ,对照组占 97 5 % (39/4 0 ) ,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在 - 1 5 0D和 - 2 5 0~ - 3 5 0D调节范围内 ,视力≥ 0 5者试验组 [97 2 % (35 /36 )、88 9% (32 /36 ) ]明显多于对照组 [0 0 % (0 /4 0 )、0 0 % (0 /4 0 ) ](P <0 0 5 )。在视力≥ 0 5的术眼中 ,焦距深度试验组为4 5 0D ,对照组为 2 0 0D。术后 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两组角膜散光度数与术前比较 ,差异均无显著意义 (P >0 0 5 )。低频段对比敏感度和眩光敏感度试验组 (2 8 4 9± 6 4 5和  相似文献   
138.
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是危害视力的主要病变之一,为多种眼底疾病的最终结局,最终导致严重的视力丧失。脉络膜新生血管的产生与促进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促血管生成素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就这两种细胞因子的来源与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9.
AIM: To compare the efficacy of intravitreal ranibizumab (IVR) alone or in combination with photodynamic therapy (PDT) vs PDT in patients with symptomatic polypoidal choroidal vasculopathy (PCV).METHODS: A systematic search of a wide range of databases (including PubMed, EMBASE, Cochrane Library and Web of Science) was searched to identify relevant studies. Both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RCTs) and non-RCT studies were included. Methodological quality of included literatures was evaluated according to the Newcastle-Ottawa Scale. RevMan 5.2.7 software was used to do the Meta-analysis.RESULTS: Three RCTs and 6 retrospective studies were includ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PDT monotherapy had a significantly higher proportion in patients who achieved complete regression of polyps than IVR monotherapy at months 3, 6, and 12 (All P≤0.01), respectively. However, IVR had a tendency to be more effective in improving vision on the basis of RCTs. The proportion of patients who gained complete regression of polyps revealed tha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combination treatment and PDT monotherapy. The mean change of best-corrected visual acuity (BCVA) from baseline showed that the combination treatment had significant superiority in improving vision vs PDT monotherapy at months 3, 6 and 24 (All P<0.05), respectively. In the mean time, this comparison result was also significant at month 12 (P<0.01) after removal of a heterogeneous study.CONCLUSION: IVR has non-inferiority compare with PDT either in stabilizing or in improving vision, although it can hardly promote the regression of polyps. The combination treatment of PDT and IVR can exert a synergistic effect on regressing polyps and on maintaining or improving visual acuity. Thus, it can be the first-line therapy for PCV.  相似文献   
140.
目的:对比研究23 G和20 G玻璃体切除手术(pars plana vitrectomy,PPV)联合内界膜剥除、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特发性黄斑前膜(idiopathic macular epiretinal membrane,IMEM)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非随机对照回顾性研究.对合并白内障的IMEM患者45例45眼,分别实施23 G和20 G PPV联合内界膜剥除、白内障超声乳化合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90 d.对比术中玻璃体切除时间、剥膜时间、平均超声能量(average ultrasound energy,AVE)和有效超声乳化时间(effective phacoemulsification time,EPT),术前与术后1、7 d的眼压,术前与术后30、90 d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和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术后90 d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结果:23G组玻璃体切除时间为12.57±1.35min,20G组玻璃体切除时间为17.30±1.19min,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12.488,P<0.01).两组剥膜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8,P=0.500).术后1d,23G组的眼压略低于20 G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2.345,P=0.024).术后两组患者的BCVA和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两组患者的眼压、BCVA和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465、1.895、0.689,P=0.499、0.176、0.411).两组患者的眼压、BCVA和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不同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91.245、103.06、665.402,P<0.01).23G和20G不同手术方式与不同时间点的眼压有交互作用(F=13.245,P<0.01),而不同手术方式与不同时间点的BCVA和黄斑视网膜厚度无交互作用(F=1.212、2.293,P=0.283、0.129).两组的平均超声能量和有效超声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86、-0.737,P=0.242、0.465).术后90d,23G组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略高于20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49,P=0.048).结论:23 G PPV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IMEM效果确切.和20 G相比,23 G PPV手术时间短,对角膜内皮细胞损伤小,但存在术中隐性切口漏造成术后一过性低眼压的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