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18篇
  免费   695篇
  国内免费   429篇
耳鼻咽喉   39篇
儿科学   80篇
妇产科学   51篇
基础医学   668篇
口腔科学   68篇
临床医学   769篇
内科学   718篇
皮肤病学   37篇
神经病学   261篇
特种医学   196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697篇
综合类   1401篇
现状与发展   4篇
一般理论   1篇
预防医学   711篇
眼科学   333篇
药学   758篇
  7篇
中国医学   433篇
肿瘤学   506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97篇
  2022年   258篇
  2021年   308篇
  2020年   251篇
  2019年   195篇
  2018年   205篇
  2017年   205篇
  2016年   176篇
  2015年   262篇
  2014年   338篇
  2013年   351篇
  2012年   522篇
  2011年   601篇
  2010年   466篇
  2009年   382篇
  2008年   479篇
  2007年   473篇
  2006年   457篇
  2005年   317篇
  2004年   251篇
  2003年   234篇
  2002年   217篇
  2001年   146篇
  2000年   112篇
  1999年   66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57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探讨罗勒多糖对人外周血单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细胞(dendritic cells,DC)抗原摄取功能以及共刺激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从正常人外周血单核细胞诱导未成熟和成熟的DC,实验组加入罗勒多糖(150μg/ml),对照组加入PBS,分别培养24h,收获未成熟的DC,与OVA—FTTC(100μg/ml)共同孵育,流式细胞仪检测DC的抗原摄取能力。同时收获成熟DC,流式细胞仪检测DC表面共刺激分子CD80、CD86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罗勒多糖作用组DC的抗原摄取能力显著提高,同时成熟DC表面共刺激分子CD80、CD86的表达也明显升高。结论罗勒多糖可显著增强DC的抗原摄取能力,并且能够提高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的表达,这可能是罗勒多糖发挥抗肿瘤免疫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2.
目的 调查青少年抑郁症状发生情况,分析其相关家庭因素。方法 于2019年11月选择西安市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各2所,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65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情况调查问卷、流调中心用抑郁症状自评量表、儿童期创伤问卷和父母教养方式问卷进行调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究影响青少年抑郁症状水平的相关家庭因素。结果 本组青少年抑郁症状评分为16.00(9.00,20.00)分,抑郁症状阳性筛查率为19.7%。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父母婚姻状态、情感虐待、躯体虐待、父亲过度保护、母亲过度保护、父亲情感温暖、母亲情感温暖(β=-0.028、0.030、0.103、0.267、0.467、0.047、-0.279、-0.272,P<0.001)是青少年抑郁症状的主要影响因素,共解释总变异的92.3%。结论 青少年抑郁症状阳性筛查率处于较低水平,性别、父母婚姻状态、情感虐待、躯体虐待、父/母亲过度保护、父/母亲情感温暖是青少年抑郁症状的主要家庭因素。  相似文献   
53.
 目的 调查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课程设计中医学生的教育需求及教师的课程设计建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全国5个地区10所医学院校师生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教育需求和课程设计意见,参考塔巴目标模式课程设计步骤,论证课程设计方案。结果 584名学生中,仅11.8%(69名)的学生认为当前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教育能完全满足其需求,需求得分居前四位的为手卫生、消毒灭菌隔离、医院感染概论和职业防护。352名教师中,72.7%(256名)建议设必修课;86.4%(304名)选择总学时8~24学时,12.5%(44名)选择24学时以上,被调查教师建议10个章节学时平均总和为19.5;需重点掌握13项、熟悉9项知识和技能;86.4%(304名)教师建议理论与见习学时比为1 ∶0.5及以上;53.4%(188名)教师建议采取理论大课+小组见习(含技能操作)+线上学习的形式;63.7%(224名)教师建议师资团队由医院感染管理科+感染病科+护理部教师共同组成。结论 当前医学生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教育远未完全满足需求,单独开课很有必要,建议设置16~24学时必修课,理论联系实践,多学科师资实施多元化教学,按照必修课考核。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中孕期胎儿染色体异常(FCA)高危孕妇羊水细胞胎儿染色体核型(FK)及其介入性产前诊断(IPD)指征。方法选择2014—2018年,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产前诊断中心进行羊膜腔穿刺术羊水细胞FK检测的63581例FCA高危孕妇(孕龄为19~27+6孕周)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孕妇不同IPD指征及其胎儿染色体核型异常(FKA)检测结果。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伦理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并通过该伦理委员会批准[审批文号:医学科研2019伦审批第(077)号]。结果①本组63581例中孕期孕妇的FKA检出率为3.13%(1989/63581)。这63581例孕妇的IPD指征分别为高龄(预产期年龄≥35岁)(25648例)、血清学筛查高风险(29009例)、无创产前筛查(NIPT)高风险(333例)、夫妇一方为染色体异常携带者(603例)、超声筛查发现胎儿结构异常及超声软指标异常(2647例)、异常儿生育史(1546例)、于外院进行羊水细胞FK分析结果异常者(7例)、孕妇智力低下及合并智力低下家族史(149例)、孕妇早孕期有害物质接触史(1400例)、其他(2239例),FKA检出率分别为3.26%(836/25648)、2.04%(593/29009)、65.17%(217/333)、34.33%(207/603)、3.51%(93/2647)、1.68%(26/1546)、85.71%(6/7)、4.03%(6/149)、0.14%(2/1400)、0.13%(3/2239)。②351例孕妇的IPD指征为超声筛查发现胎儿结构异常中,IPD指征为胎儿淋巴水囊瘤、皮肤水肿的FKA检出率最高,为26.09%(6/23)。2296例孕妇的IPD指征为胎儿超声软指标异常中,IPD指征为胎儿颈项透明层(NT)值≥2.5 mm的FKA检出率最高,为7.74%(66/853)。结论孕妇高龄、血清学筛查高风险、NIPT高风险、夫妇一方为染色体异常携带者、超声筛查发现胎儿结构异常及超声软指标异常等,均为中孕期孕妇FCA的IPD指征,孕妇IPD指征类型不同,FCA风险不同。羊膜腔穿刺术羊水细胞FK检测,可预测有IPD指征孕妇的妊娠结局,为降低FKA出生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破坏试验中不同浓度HBsAg对消毒剂效能的影响。方法:通过对不同浓度的HBsAg采用定性破坏试验和定量破坏试验。观察HBsAg的破坏程度,确定对消毒剂效能的影响。结果:通过HBsAg定性破坏试验。证实HBsAg酶标检测试剂盒灵敏度为1ng/ml,有效氯含量为500ml/L,加入HBsAg悬液的浓度为100μg/ml,作用15min S/N值<2.1,当加入HBsAg悬液的浓度为30μg/ml时,作用30minS/N值仍>2.1,通过HBsAg定量破坏试验,证实当消毒剂的作用浓度相同时,HBsAg悬液的浓度为10μg/ml,作用15min,HBsAg残余量较作用6min时下降78.02%,而HBsAg悬液的浓度为32μg/ml时,只下降了60.19%,结论:所使用的HBsAg浓度越低,消毒剂最低有效浓度和最短有效时间将随之减小。  相似文献   
56.
目的研究药酒圣德液对小鼠运动能力、学习记忆力的影响和急性毒性作用.方法连续给小鼠灌服圣德液,7d后用耐缺氧实验、游泳实验测定小鼠的耐力,应用跳台实验测定记忆障碍模型小鼠的记忆力;用不同剂量药酒和圣德液药物成分灌喂小鼠.结果用药组耐缺氧时间较对照组延长(P<0.01),游泳时间延长(P<0.01).记忆障碍模型小鼠,用药组错误次数减少,与对照组比较P<0.01.毒性实验LD50=25.26±1.18mL·kg-1,圣德液药物成分¨9倍于人推荐剂量灌喂小鼠无死亡.结论圣德液能提高运动能力、改善记忆力;急性毒性实验表明圣德液药物成分未见明显毒性.  相似文献   
57.
目的 :探讨编码人磷酸核糖焦磷酸合成酶亚单位 2的基因 PRPS2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产生过剩型痛风患者的关系。方法 :利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健康人和产生过剩型痛风患者 PRPS2基因全部外显 (包括外显子与内含子交界区 )的片段 ,采用多荧光标记的 PCR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技术对扩增的片段进行了筛选 ,对筛选到的片段进行序列测定 ,并与正常序列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在 PRPS2基因的第一个外显子区发现了一个 SNP( exon1+45A/G) ,第六个内含子区发现了一个 SNP ( intron6+12G/A) ,健康人与患者间的频率比较分别为 P =0 .0 96和 P =0 .2 73。结论 :提供了 PRPS2基因 SNP的数据库信息 ,为研究痛风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58.
1 肠外营养支持技术的发展   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是近30余年来临床医学发展迅速的一门学科 。1959年Francis Moore首先提出最佳热∶氮为150∶1,为营养支持理论作出了巨大贡献。 1967年Stanley Dudrick与Douglas Wilmore经狗的动物实验证实,通过中心静脉输入 营养底物不仅可以使动物维持正氮平衡,长时间维持动物的生长发育,还由于中心静脉的快 速血液流动,能够迅速地稀释高渗透压的营养底物,并首先应用于小儿外科消化道先天畸形 的患者获得成功。这是临床肠外营养应用的里程碑。当时称这种方法为静脉高营养(intrave nous hyperali mentation),又称为肠外营养,从此这个名词在医学领域被广泛应用。   当时,静脉高营养的主要目的是维持机体的正氮平衡。具体方法包括:①给病人高能量 供能,每天每公斤体重供给50~60 kcal能量。②应用单一能源供能,通过每天经过中心 静脉出入500~600 g糖作为唯一的能源供应。③输液途径主要有颈外静脉、锁骨下静脉。   静脉高营养的应用挽救了大量的胃肠功能衰竭患者的生命,但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由于当 时能源供给的单一性,营养底物的高渗性,以及当时导管材料的不稳定性,也产生了很 多副作用:①由于溶液中含有大量的高渗液体,容易造成高渗性昏迷、高血糖、酮症 酸中毒等代谢紊乱。②由于机体将糖作为唯一的能量来源,在代谢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氧, 所 以容易加重组织器官的乏氧。③由于只能通过中心静脉输液,易造成很多导管相关的并发症 的发生:如导管败血症、血气胸、脓胸、导管栓塞等。  相似文献   
59.
目的 :探讨各种肝病 TTV- DNA阳性的临床意义 ,并对丙型慢性肝炎的干扰素疗效及 TT病毒对干扰素敏感性进行研究。方法 :利用半套式 PCR方法检测 TTV- DNA。结果 :TTV- DNA阳性者非甲~丙型急性肝病 4 0 .9%、乙型急性肝病 30 %、非甲~丙型慢性肝病 2 5 %、乙型慢性肝病 37.5 %、丙型慢性肝病 39.6 %。对丙型慢性肝炎进行干扰素治疗的 TTV- DNA阳性 10 1例病例和阴性 15 4例间的年龄、性别、AL T、肝组织学及 HCV- RNA量差异无显著性 ,干扰素治疗后的 AL T变化和 HCV- RNA的消长是一致的 ,和 TT病毒无关。结论 :TT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重复感染的慢性肝炎患者 ,肝损伤的主要原因是丙型肝炎病毒 ,与 TT病毒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60.
【目的】建立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鼠(mdx鼠)的骨髓移植模型,摸索有效的放疗剂量。【方法】用体外培养的不同数量的C57BL/6雄鼠的骨髓细胞、骨髓基质细胞、骨髓悬浮细胞,用不同方法移植给不同剂量放疗后的mdx鼠,观察受体鼠的存活率及存活时间,并对死亡鼠作GVHD(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病理学检测。【结果】16只mdx鼠移植前3d12Gyγ射线照射,在移植后7d内全部死亡,且注射细胞数较多者,存活时间相对较长;8只经6Gyγ射线照射的mdx鼠,移植后60d,存活4只,其中1例经腹腔注射骨髓细胞、1例肌肉局部注射骨髓细胞,移植后7d内死亡;而8Gyγ射线照射的14只mdx鼠,移植后60d10例存活,4例死亡。【结论】本实验条件下,移植前8Gyγ射线放疗较合理,在有效剂量放疗破坏受体骨髓造血系统后,静脉注射移植同种鼠的骨髓细胞、基质细胞、悬浮细胞,mdx鼠存活率较高,且移植细胞数量以1×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