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5篇
  免费   103篇
  国内免费   99篇
耳鼻咽喉   20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19篇
基础医学   113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190篇
内科学   160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50篇
特种医学   78篇
外科学   137篇
综合类   202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58篇
眼科学   14篇
药学   110篇
中国医学   70篇
肿瘤学   10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77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98篇
  2011年   101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背景:新型仿生纳米壳聚糖-胶原支架在纳米水平上与细胞外基质结构相似,其是否可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黏附及生长,并显示良好的相容性? 目的:评价新型纳米壳聚糖-胶原支架与SD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的体外相容性。 设计:单一样本观察。 单位: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 材料:实验于2007-03/2007-07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实验中心完成。选取10只4周龄雌性SD大鼠, SPF级,体质量200 g,由广东省实验动物中心提供(许可证号为SCXK(粤)2003-0002)。实验过程中对动物的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纳米壳聚糖-胶原纤维支架由理工学院生物材料研究室提供。 方法:①分离培养SD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流式细胞分析法对细胞表面抗原进行检测。②聚电解质共凝聚技术制作纳米壳聚糖-胶原纤维支架。③取生长良好的P3代,与纳米壳聚糖-胶原纤维支架体外联合诱导培养,以单纯纳米壳聚糖支架材料为对照,通过细胞贴壁率、生长曲线、细胞活力及周期、扫描电镜观察综合评价材料与细胞的相容性。 主要观察指标: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后进行流式细胞表面抗原标志鉴定。②纳米材料及细胞复合2,4,8 d后扫描电镜观察细胞与材料相容情况。③细胞对材料黏附率的测定。④细胞与材料复合5 d检测细胞周期及活力。 结果:①细胞表面抗原标志检测结果:CD29表达为90.86%,CD106表达为73.38%,CD44表达为82.61%,CD34表达为0.76%,CD45表达为0.60%。②细胞与材料相容情况:扫描电镜可见纳米壳聚糖-胶原纤维支架为多孔的三维立体结构,材料内部形成大小不一的大孔和互连的小孔,彼此相互交通。应用质量法测得的孔隙率为85%~90%,孔径为50~300 μm,平均150 μm。骨髓基质干细胞复合到纳米壳聚糖-胶原纤维支架后2 d,细胞呈球形散在分布;4 d 后细胞呈梭形,延展爬行且有伪足与材料表面锚靠;8 d 时细胞增殖,相互间融合,并有大量的细胞外基质分泌,大部分材料颗粒被覆盖。③细胞对材料黏附率:细胞-支架复合物共培养2及6 h,骨髓基质干细胞在纳米壳聚糖-胶原纤维支架的黏附率均高于单纯纳米壳聚糖支架。④纳米壳聚糖-胶原纤维支架与单纯纳米壳聚糖支架的细胞、细胞周期特点比较:纳米壳聚糖-胶原纤维支架细胞活力为96.67%,细胞周期G0-G1为90.81%,G2-M为0.52%,S为8.66%,G2/G1为1.81。单纯纳米壳聚糖支架细胞活力为95.27%,细胞周期G0-G1为87.14%,G2-M为9.69%,S为4.16%,G2/G1为1.80。 结论:纳米壳聚糖-胶原支架与骨髓基质干细胞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可用来做组织工程生物材料。  相似文献   
102.
用中药天寿液治疗Ⅱ型糖尿病患者65例半年,患者红细胞膜脂区流动性和血清 HDL_2-C 水平明显增加,血清胆固醇和血糖浓度则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并对糖尿病发病机理及中药治疗意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3.
本文研究了维甲酸(RA)对体外培养的新生大鼠皮肤上皮基底细胞DNA和蛋白质合成的影响。RA(16 μmol/L)明显降低基底细胞~3H-dT掺入;显著增加~3H-亮氨酸和~3H-组氨酸掺入细胞蛋白质。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与双相电泳辅以放射自显影术,证实有5种分子量不同的蛋白质受RA诱导合成,其中3种蛋白质为细胞表面膜蛋白。用~3H-甘露糖标记细胞糖蛋白糖链,发现RA可促进~3H-甘露糖的掺入,而且细胞表面糖蛋白中~3H-甘露糖掺入量比对照组增加43%。结果提示RA抑制上皮基底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合成蛋白质,主要为蛋白质的转换率增强,以及增加糖蛋白糖链合成。  相似文献   
104.
105.
胶原复合梯度TCP修复关节软骨的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新型双向三维可降解生物活性材料胶原复合梯度TCP(collagen complexTCP,Col/TCP)对兔关节软骨缺损进行修复,并对再生软骨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方法取30只成年大白兔,体重2.0~2.5kg,雌雄不限,于双侧股骨外侧髁制作关节软骨缺损模型。于右侧植入Col/TCP修复缺损,作为实验组,左侧不予处理作为对照组。术后4、6、8、12和24周分别处死6只动物,取股骨外侧髁关节面行大体、组织学、透射电镜及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采用Wakitanifa法软骨组织形态学评分评价修复组织质量。结果大体观察:实验组术后4周,缺损区由白色组织完全充填,表面较光滑,有光泽;12周,修复关节软骨组织与周围正常软骨基本一致,且与关节下骨结合紧密;24周,再生软骨未见明显退变。对照组观察期内均未见软骨组织形成,缺损由纤维组织填充,修复组织表面粗糙,与正常组织界线清楚。实验组术后4、6、8、12和24周组织学评分分别为(7.60±0.98)、(5.69±0.58)、(4.46±0.85)、(4.35±0.12)、(4.41±0.58)分,对照组分别为(10.25±1.05)、(9.04±0.96)、(8.96±0.88)、(8.88±0.68)、(8.66±0.54)分;Ⅱ型胶原含量实验组分别为0.28%±0.01%、0.59%±0.03%、0.68%±0.02%、0.89%±0.02%和0.90%±0.01%,对照组为0.08%±0.02%、0、09%±0.04%、0.11%±0.03%、0.25%±0.03%和0.29%±0.01%;两组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射电镜观察实验组可见典型软骨细胞,而对照组为粗大胶原纤维,细胞少见。结论双向三维可降解生物活性材料Col/TCP在动物体内可诱导关节软骨缺损后的软骨修复。  相似文献   
106.
查振刚  林宏生  赵明杰  刘宁 《新医学》2003,34(6):357-358,363
目的:寻找一种治疗急性胸椎或腰椎爆裂性骨折伴不完全性截瘫的实用而可靠的固定方法。方法:总结分析17例经前路手术减压植骨、并用通用螺旋顶端固定板(universalspinalanteriorlockingplate,USALP)行内固定术治疗的胸椎或腰椎爆裂性骨折伴不完全性截瘫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7例患者术前受伤椎体被压缩体积平均为54.4%。术后受伤椎体恢复为原体积的91.3%。后凸成角畸形术前25.3°,术后为3.1°。骨愈合时间平均为4.6个月,无1例不愈合。17例病人脊髓神经功能恢复均良好(按Frankel分级方法,均达到D级或E级)。结论:经前路手术减压植骨并用USALP内固定术减压彻底,固定可靠,植骨融合率高,重建了脊柱的稳定性,可使脊髓神经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107.
双功能超声检测输尿管结石患者肾内动脉阻力指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双功能超亏检测32例输尿和结石患者和32例正常人肾内动脉阻力指数、结果表明:尿管结石患者的患肾RI显著高于健肾和正常人肾脏的RI,患肾与健肾RI差值较正常人双肾RID显著增高。  相似文献   
108.
109.

Objective

The study investigated the use of great curvature plication with duodenal–jejunal bypass (GCP-DJB) in a type 2 diabetic with obesity rat model.

Methods

Twenty-two Sprague-Dawley rats were given a high fat and sugar diet with subsequent 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 of a small dosage of streptozotocin (30 mg/kg) and randomly assigned to either GCP-DJB (n?=?12) or Sham surgery (n?=?10). Body weight, peripheral blood glucose, and fasting serum insulin were assayed, and insulin resistance index (IRI) was calculated, before and at 1, 2, 4, and 8 weeks after surgery.

Results

No differences were found in the preoperativ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wo groups (P?>?0.05). At week 1, the body weight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The fasting blood glucose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GCP-DJB than in the Sham group (P?<?0.05), serum insulin levels were higher (P?<?0.05), and IRI began to decline (P?<?0.05). From 2 to 8 weeks, the body weight of Sham group gradually recovered and continued to rise, while the GCP-DJB group remained at a relatively lower state. Compared to the Sham group, the body weight, fasting blood glucose as well as IRI of GCP-DJB rats had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P?<?0.05). But, the fasting insulin concentrations had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P?<?0.05).

Conclusion

This novel GCP-DJB procedure established a stable animal model for the study of metabolic surgery to treat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