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425篇 |
免费 | 2185篇 |
国内免费 | 1225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11篇 |
儿科学 | 416篇 |
妇产科学 | 102篇 |
基础医学 | 1281篇 |
口腔科学 | 438篇 |
临床医学 | 2639篇 |
内科学 | 1721篇 |
皮肤病学 | 171篇 |
神经病学 | 356篇 |
特种医学 | 778篇 |
外科学 | 1817篇 |
综合类 | 5775篇 |
现状与发展 | 7篇 |
预防医学 | 2460篇 |
眼科学 | 236篇 |
药学 | 2462篇 |
22篇 | |
中国医学 | 2109篇 |
肿瘤学 | 834篇 |
出版年
2025年 | 6篇 |
2024年 | 282篇 |
2023年 | 284篇 |
2022年 | 621篇 |
2021年 | 840篇 |
2020年 | 681篇 |
2019年 | 386篇 |
2018年 | 380篇 |
2017年 | 597篇 |
2016年 | 438篇 |
2015年 | 781篇 |
2014年 | 1058篇 |
2013年 | 1293篇 |
2012年 | 1905篇 |
2011年 | 2078篇 |
2010年 | 1806篇 |
2009年 | 1613篇 |
2008年 | 1752篇 |
2007年 | 1655篇 |
2006年 | 1476篇 |
2005年 | 1112篇 |
2004年 | 817篇 |
2003年 | 684篇 |
2002年 | 457篇 |
2001年 | 356篇 |
2000年 | 272篇 |
1999年 | 105篇 |
1998年 | 24篇 |
1997年 | 18篇 |
1996年 | 10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5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目的探讨各级别子宫颈上皮内瘤变中(cervical intraepithial neoplasia,CIN),宫颈鳞癌中p73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18例慢性宫颈炎作为对照组,CINⅠ、CINⅡ、CINⅢ标本各16例及宫颈鳞癌标本30例。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73和VEGF在不同宫颈病变的表达,来揭示其在宫颈病变中的表达意义及相关性。结果p73表达于细胞核,并随着宫颈病变级别的升高,表达增加。VEGF表达在细胞浆,其表达程度随宫颈病变的进展而逐渐增加。二者有显著相关性(r=0.90,P〈0.05)。结论宫颈病变过程中p73和VEGF之间存在相关性,联合检测可以为提高宫颈癌的早期诊断率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72.
肺缺血预处理在体外循环中肺保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缺血预处理对体外循环中肺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12只健康杂种犬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只。实验组(缺血预处理组)在体外循环前先用无损伤血管钳阻断右肺动脉主干5min,然后再开放10min,如此重复3次,余同单纯体外循环组即对照组。对照组在体外循环前、实验组在缺血预处理前和两组撤离体外循环机并维持循环稳定90min后,取右下肺组织标本测定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肺组织含水量及MDA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1)。肺组织SOD活性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组织学检查对照组显示肺泡阎质明显水肿,肺泡内大量的中性粒细胞渗出,实验组基本保留了正常的肺组织结构。结论:肺缺血预处理对体外循环中因全身性炎症反应及低灌注状态所致的缺血再灌注损伤。从而引起的肺组织损伤有确切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73.
UPLC-Q-TOF-MS快速测定减肥类保健食品中非法添加的双氯芬酸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法测定减肥类保健食品中非法添加双氯芬酸化学药物的检测方法。方法 采用 phenomenex C18色谱柱分离,以0.02 mol·L-1醋酸铵溶液和乙腈梯度洗脱,采用TOF,MS/MS扫描模式检测。结果 经对照品确认,样品中检测出双氯芬酸,该化合物在减肥类保健食品中尚未见报道。结论 本方法可以用于快速鉴定减肥类保健食品中非法添加双氯芬酸物质的检测。 相似文献
974.
目的:探讨尖锐湿疣(CA)组织中环氧化酶-2(COX-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SP法(免疫组织化学)分别检测COX-2和VEGF蛋白在36例CA组织和15例正常上皮组织中的表达。结果:COX-2和VEGF在正常上皮组织均有极少量弱的表达,在CA组织均呈强阳性表达;COX-2和VEGF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549,P<0.01)。结论:COX-2和VEGF表达呈正相关,COX-2和VEGF在CA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表明COX-2可能与肿瘤血管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975.
目的:观察固本化痰通脉方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生长增殖、细胞周期及细胞周期素D1表达的影响,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血小板源生长因子BB(PDGF-BB)刺激体外培养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使其快速增殖生长,加入不同浓度的固本化痰通脉方含药血清作用一定时间后,通过MTT法测定其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生长的抑制率,流式细胞技术测定细胞周期及细胞周期素D1的表达。结果:固本化痰通脉方能明显抑制PDGF-BB刺激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还以浓度依赖方式减少S期细胞、阻滞细胞于G0/G1期,并下调细胞周期素D1的表达。结论:固本化痰通脉方能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生长,阻滞细胞周期的进行,因而可能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与调控血管平滑肌细胞细胞周期素D1的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976.
目的了解湖南地区感染患者细菌标本来源、分布及其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情况,为临床经验性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数据。方法应用WHONET 5. 6 软件对湖南省细菌耐药监测网各网点医院2011年度上报的细菌耐药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24 632株细菌,有标本来源信息的细菌17 413株(70.69%),其中痰标本占48.87%,尿标本和血标本分别占11.95%和8.14%;细菌分布:革兰阳性(G+)菌7 784株(31.60%),革兰阴性(G-)菌16 848株(68.40%),居前3位的细菌分别为大肠埃希菌(17.68%)、肺炎克雷伯菌(12.85%)和金黄色葡萄球菌(11.69%)。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最敏感(敏感率90.2%~98.9%);非发酵菌中最敏感的抗菌药物:铜绿假单胞菌为阿米卡星(敏感率80.0%)、鲍曼不动杆菌为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率77.1%);葡萄球菌属细菌对替考拉宁、奎奴普丁/达福普汀、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的敏感率为90.5%~100.0%,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检出占同菌种的37.4%、69.8%;在肠球菌属细菌中,粪肠球菌对替考拉宁最敏感(敏感率98.2%),而屎肠球菌对利奈唑胺最敏感(敏感率96.4%)。结论来源于无菌部位的标本偏少,无菌部位的标本送检率有待提高;细菌分布以G-菌为主,在经验性使用抗菌药物时,应针对可能的病原菌选取不同的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977.
目的运用红外热成像技术研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寒证组45例、热证组45例和118例平和质人群的红外热图,结合中医理论对结果进行分析解释。方法观察HIV/AIDS寒证组、热证组和平和质人群(对照组)的督脉、任脉、神阙、肾、命门、三焦、五脏六腑的热差值数据,运用T-test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①HIV/AIDS患者寒证组与热证组督脉、中焦、下焦区域的热态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均低于对照组。②寒证组还在任脉、神阙、肺等区域,热态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③寒证组还在肝、神阙区域,热态明显低于热证组。结论 HIV/AIDS患者与平和质人群比较属于元阳不足。寒证组表现为下焦元阳亏虚,小肠能量代谢下降;热证组肾与命门能量下降,说明其真阴真阳耗伤。热证组肝区热态高于寒证组,推测存在炎症病理改变,是中医邪热盛病机的体现。 相似文献
978.
979.
外周血IL-2水平状态与淋巴细胞亚群比例的关系在乳腺良恶性肿瘤之间的区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外周血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与淋巴细胞亚群比例的关系在乳腺良恶性肿瘤患者之间的区别及临床意义.方法:用流式荧光免疫微球分析技术检测46例乳腺癌及41例乳腺增生症伴乳腺纤维腺瘤形成患者外周血Th1/Th2细胞因子水平,用流式荧光免疫标记技术检测患者外周血CD25+IL-2受体细胞(CD25^+IL-2R)、CD3^+总T淋巴细胞(CD3^+T)、CD4^+辅助T辅助细胞(CD4^+TH)、CD8^+杀伤/抑制T细胞(CD8^+TCS)、CD56^+NK细胞(CD56^+NK)和CD19^+总B淋巴细胞(CD19^+B)比例.结果:外周血IL-2水平和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在乳腺良恶性肿瘤患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乳腺癌中,IL-2水平在检测线以下组(IL-2=0)与检测线以上组(IL-2>0)比较,CD25^+IL-2R细胞、CD4^+TH细胞和CD56^+NK细胞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IL-2水平呈负相关;在乳腺良性肿瘤中,IL-2水平在检测线以下组(IL-2=0)与检测线以上组(IL-2>0)比较,CD19^+B淋巴细胞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IL-2水平呈负相关.结论:乳腺癌患者外周血IL-2水平状态与IL-2-R细胞、Th细胞、NK细胞比例呈负相关,乳腺良性肿瘤患者外周血IL-2水平状态与总B淋巴细胞比例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980.
目的:分析妇科恶性肿瘤手术后肠瘘发生的原因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妇科恶性肿瘤手术后4例肠瘘的临床资料,平均年龄49岁。卵巢癌3例,子宫内膜癌1例,均为Ⅱc期以上。2例为初次手术,2例为再次手术。4例术前均有贫血和低蛋白血症,术后均有低热、腹部切口感染,分别于术后11、10、14和12天出现肠瘘,4例均行保守治疗。结果:4例分别于术后18、32、42、31天经保守治疗后肠瘘愈合。结论:肠瘘多发生于困难的妇科恶性肿瘤手术之后,临床表现为低热、腹部切口溢液、肠内容物自切口排出,治疗以保守治疗为首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