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36篇
内科学   36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5篇
肿瘤学   3篇
  2013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7篇
  2005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 :研究左旋氧氟沙星对大鼠血胰屏障的通透性。方法 :经尾静脉推注左旋氧氟沙星 (2 0mg·kg 1体重 ) ,在规定的时间点取样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测定胰腺、肝脏组织和血清中药物的含量。结果 :在大鼠血清中的左旋氧氟沙星浓度在5min时最高 ,为 2 0 .2 47μg·mL 1,胰腺、肝脏组织都在 10min时最高分别 2 1.85 0 μg·g 1、30 .5 90 μg·g 1,然后持续下降 ;10min时胰组织的药物浓度开始高于血清 ,90min后两者浓度接近。药物对血胰屏障的通透率 (PR)在 5min时 0 .85 ,然后处于上升趋势 ,2 0min时最高达到 3 .82 ,然后下降 ,90min后接近 1。结论 :静脉推注左旋氧氟沙星后 ,药物对血胰屏障具有良好的通透性 ,值得向临床推荐预防和治疗胰腺感染。  相似文献   
102.
杜健  景志敏  黄双盛 《医学争鸣》2007,28(24):2300-2302
血管生成(Angiogenesis)是指从已有的血管上长出新的毛细血管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活性氧作为信号分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从天然抗氧化剂中寻找新的血管生成抑制剂已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我们综述了近年来抗氧化剂的抗血管生成作用、机制以及应用前景的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3.
目的:观察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血清中一氧化氮的浓度,一氧化氮合酶及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分析葡萄糖酸锌对心肌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实验于2005-10/2006-05在锦州医学院药理学实验室进行,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即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模型组,葡萄糖酸锌167,250,357mg/kg剂量组。采用左冠状动脉下穿线,拉紧丝线引起心肌缺血,放松丝线给予再灌注的方法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假手术组,完成模型全部操作,只穿线不结扎。葡萄糖酸锌167,250,357mg/kg剂量组,分别以相应剂量葡萄糖酸锌(溶于蒸馏水中,2mL)灌胃,每次2mL,上下午各1次,两次灌胃给药间隔时间为2.5h。于末次灌胃1h后行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30min,再灌注60min。缺血再灌注模型组,给予等容量的生理盐水灌胃,其他处理同上。采用硝酸还原酶化学比色法测定血清中一氧化氮浓度及一氧化氮合酶活性,抽提法测定血清中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结果:50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模型组大鼠血清中一氧化氮浓度、血清中总一氧化氮合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及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较假手术组升高,结构型一氧化氮合酶的活性降低(P<0.01~0.05)。②葡萄糖酸锌250,357mg/kg组大鼠血清一氧化氮浓度较模型组升高(P<0.05,0.01);葡萄糖酸锌167,250,357mg/kg组大鼠血清中总一氧化氮合酶的活性及血清中结构型一氧化氮合酶的活性较模型组升高(P<0.01,0.05),血清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活性降低(P<0.01,P<0.05);葡萄糖酸锌357mg/kg组大鼠血清中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升高(P<0.01)。③血清中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与一氧化氮浓度呈正相关(r=0.92,P<0.01)。结论:葡萄糖酸锌对缺血再灌注心肌具有保护作用,作用途径可能为:①通过降低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活性,增强结构型一氧化氮合酶的活性而提高一氧化氮水平。②参与构成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清除自由基。  相似文献   
104.
咳停片对豚鼠咳嗽反射的抑制作用及析方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咳停片的镇咳作用,进行初步析方研究。评价该处方的配伍合理性。方法:分复方组(咳停片)、无氯组(不含氯化铵的咳停片)和氯化铵组3组,比较3组对枸橼酸雾化吸入或电刺激喉上神经引起的豚鼠咳嗽反射的抑制作用。结果:复方组和氯化铵组能抑制枸橼酸引起的豚鼠咳嗽反射,复方组的作用强度是氯化铵组的1.32倍,是无氯组4倍以上,无氯组无明显作用。复方组,无氯组能抑制电刺激喉上神经引起的豚鼠咳嗽反射,复方组的作用强度是无氯组的2.94倍。氯化铵组无作用。结论:咳停片处方中剔除氯化铵后镇咳作用减弱,表明氯化铵与处方中的中药成分有协同作用。初步证明了该处方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5.
目的:将骨髓单个核细胞、体外培养纯化后及诱导后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注射至大鼠心肌梗死区域,观察移植细胞的增殖及分化情况,分析其对缺血心肌细胞修复重建能力与心功能改善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5-07/2006-04在安徽省干细胞研究和治疗中心完成。取清洁级健康雄性新西兰白兔4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5-杂氮胞苷诱导组、骨髓单个核细胞组、对照组,10只/组。均于左心耳下缘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心电图出现S-T段弓背样抬高认为结扎成功。2周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注射第3代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1×106个,5-杂氮胞苷诱导组注射经5-杂氮胞苷诱导24h的第3代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1×106个,骨髓单个核细胞组注射骨髓单个核细胞2.5×107个/400μL,对照组仅注射400μL L-DMEM培养基。分别在术前、移植前、移植后2,4周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价心脏功能,同时利用心肌声学造影观察缺血区的血流灌注情况。细胞移植后8周采用免疫荧光检测移植细胞在梗死区的生长状况,苏木精-伊红染色于普通显微镜下记数梗死区毛细血管密度。结果: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9只、5-杂氮胞苷诱导组9只、骨髓单个核细胞组10只、对照组6只进入结果分析,其余动物因造模死亡未能完成整个实验。①超声心动检查发现术前、细胞移植前4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短缩率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与对照组相比,细胞移植后2,4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和5-杂氮胞苷诱导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短缩率明显升高[对照组:(60.4±5.1)%,(62.4±7.8)%;(28.8±1.4)%,(27.2±5.3)%;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70.8±4.6)%,(70.4±6.1)%;(33.8±3.4)%,(33.9±3.5)%;5-杂氮胞苷诱导组:(71.7±6.8)%,(70.3±5.8)%;(34.7±5.7)%,(35.5±6.3)%,P<0.05];左室收缩末内径、左室舒张末内径细胞移植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心肌声学造影见细胞移植后心肌梗死区血流灌注改善明显。②细胞移植术后8周,所有细胞移植组均见Dil阳性移植细胞存活,并表达α横纹肌肌动蛋白和结蛋白。5-杂氮胞苷诱导组Dil阳性细胞出现具有典型横纹和肌小节样结构的心肌样细胞,各细胞移植组毛细血管密度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多[(38.6±7.6)/mm2,(32.9±5.7)/mm2,(38.5±2.0)/mm2,(21.4±3.9)/mm2,P<0.05],各移植组间差异不显著。结论:①体外纯化培养与经5-杂氮胞苷诱导24h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以及新鲜分离的骨髓单个核细胞自体移植8周后均存活于梗死心肌中,并表达心肌细胞特异性标志α横纹肌肌动蛋白和结蛋白,移植后可明显改善左室收缩功能,增加毛细血管密度,改善局部血流灌注。②5-杂氮胞苷有助于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内向心肌细胞的分化成熟。  相似文献   
106.
目的:将许旺细胞与细胞外基质凝胶、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纤维丝复合培养,观察许旺细胞的存活、黏附、三维生长和迁移等生物学行为。方法:实验于2005-02/2006-03在四川大学完成。①实验材料:3~6月龄SD大鼠40只。16~24周流产胎儿由四川大学华西二医院计划生育科提供,产妇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实验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化学所提供);细胞外基质凝胶(Sigma)。②实验方法:将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溶解,旋转抽丝法制成直径为20~40μm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纤维丝。无菌条件下取胎儿坐骨神经,去除神经外膜,胰酶消化 差速贴壁法去除成纤维细胞,达80%融合时行BrdU标记。③实验评估:将许旺细胞离心制成0.1~0.2mm3的微粒,接种在细胞外基质凝胶中,观察许旺细胞在凝胶中的存活、生长和移行。将许旺细胞制成1×1010L-1的30%细胞外基质凝胶后,分别滴加在经过胶原、细胞外基质凝胶预处理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纤维丝的一端,观察许旺细胞在纤维丝上的黏附、生长和迁移。将BrdU标记的许旺细胞复合细胞外基质凝胶后,置入聚乳酸纤维管用以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术后3,6周取材,BrdU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许旺细胞的存活情况。结果:①许旺细胞在无血清状态下能在细胞外基质凝胶中存活,并分裂、增殖,相互移行形成类似Bungner带状的许旺细胞柱状结构。②许旺细胞能贴附在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纤维丝上生长并沿纤维丝移行,形成多层排列的类似Bungner带状的许旺细胞柱,细胞外基质凝胶能显著增加贴附和移行细胞数量,而胶原作用不显著。③许旺细胞和细胞外基质凝胶复合移植,6周后BrdU阳性细胞数明显低于第3周(t=3.71,P<0.01),成活细胞能在细胞外基质凝胶中移行。结论:许旺细胞与细胞外基质凝胶、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纤维丝等生物材料复合培养时,能存活、分裂、增殖,相互移行形成类似Bungner带状的细胞柱,并可贴附在纤维丝上生长迁移,该生物学行为对神经组织工程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7.
目的:应用高强度聚焦超声辐照正常猪胰腺,观察其对胰腺损伤的病理变化,评价其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实验于2005-04/2006-08在中国医疗技术北京源德生物医学工程实验室完成。①实验方法:6只杂种猪随机等分为A,B2组。常规3%戊巴比妥静脉麻醉动物,建立人工声窗,应用FEP-BY02型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机经体表辐照正常猪胰腺,范围3cm×3cm,t2∶t1≈150ms∶150ms,每点治疗次数60次,焦点声强为800W/cm2,步距4mm、行距4mm、层距5mm。②观察指标:A组动物术后当天解剖取出胰腺。B组动物分别在高强度聚焦超声辐照前、后查血、尿淀粉酶等生化指标,并在术后5d解剖,取出胰腺。胰腺标本用1%TTC染色并送常规病理苏木精-伊红染色。实验中动物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结果:①一般情况变化:所有动物在高强度聚焦超声辐照过程中生命体征平稳,术后恢复良好。②胰腺病理变化:所有标本在辐照区均发现凝固性坏死灶,2组均见细胞呈凝固性坏死,核固缩,胞质空泡化,核膜断裂。B组见细胞坏死彻底,膜性结构崩解消失,交界处见炎性细胞浸润。③生化指标变化:B组动物辐照后前5d血、尿淀粉酶无明显变化。结论:高强度聚焦超声能准确的定位损伤在体猪胰腺,对于猪胰腺的消融是安全可行的,且副作用极少。  相似文献   
108.
Proteolysis of von Willebrand factor in therapeutic plasma concentrate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annuccio  PM; Lattuada  A; Ruggeri  ZM 《Blood》1994,83(10):3018-3027
Therapeutic plasma concentrates containing vo Willebrand factor (vWF) lack the largest, most hemostatically active multimers. To evaluate whether this abnormality results from proteolysis during manufacturing, we have analyzed the subunit structure of vWF in several commercial products and found a marked reduction in the relative content of intact 225-kD subunit, paralleled by an increase in the proteolytic fragments normally present in plasma, particularly that of 176 kD. There was no heightened vWF fragmentation in blood-bank cryoprecipitate prepared from platelet-poor, single-donor plasma; in contrast, there was a marked degree of fragmentation in cryoprecipitate prepared from pooled plasmapheresis plasma representing the starting fraction for the production of commercial concentrates. In cryoprecipitate prepared experimentally from plasma containing varying numbers of platelets, the degradation of vWF was proportional to the platelet count, but was greatly diminished by adding protease inhibitors to the plasma. On the basis of these findings, we postulate that the loss of the largest vWF multimers in commercial products results from the use of poorly centrifuged plasmapheresis plasma containing an excessive number of residual platelets and leukocytes. These cells, lysing when plasma is frozen and thawed for the preparation of cryoprecipitate, may liberate proteolytic enzymes that cleave the vWF subunit and contribute to the degradation of the largest multimers. Our results should help devise new approache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more effective concentrates for the treatment of von Willebrand disease.  相似文献   
109.
合成了1,2-二氢-2,2-二甲基-4,6-二氨基-1-(ω-卤代烷氧基)-s-三嗪类和O,O’-双(4,6-二氨基-1,2-二氢-2,2-二取付-s-三嗪-1-基)烷烃二醇两类化合物,它们大多有较好的体内抗疟原虫(Plasmodiumberghei)作用,化合物IIc~e对用伊氏锥虫(Trypanosomaevansi)感染的小鼠,有较好的作用,经深入的药理、毒理和药代动力学以及疗效等研究,化合物IIe(SIPI-1029,T-46)被证明是一高效、低毒并有较长的血药半衰期的抗锥虫新药。  相似文献   
110.
海南野扇花中甾体生物碱的化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黄杨科野扇花属植物海南野扇花(Sarcococca vagans Stapf)的根中分离得到6个甾体生物碱,经波谱分析及理化常数测定,确定其结构分别为帕其沙明A(pachysamine A,I),矮陀陀碱F(axilarine F,II),海南野扇花碱A~D(sarcovagine A~D,II~VI)。其中,化合物II~VI为新的甾体生物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