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51篇
  免费   208篇
  国内免费   111篇
耳鼻咽喉   9篇
儿科学   56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24篇
口腔科学   19篇
临床医学   295篇
内科学   146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45篇
特种医学   87篇
外科学   181篇
综合类   683篇
预防医学   372篇
眼科学   24篇
药学   309篇
  3篇
中国医学   205篇
肿瘤学   101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86篇
  2020年   83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93篇
  2014年   118篇
  2013年   156篇
  2012年   225篇
  2011年   214篇
  2010年   245篇
  2009年   191篇
  2008年   211篇
  2007年   159篇
  2006年   153篇
  2005年   117篇
  2004年   106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 通过对不同储存期血小板源细胞外囊泡(P-EV)的转录组学分析,进而研究胞外囊泡在血小板质量评价及输血治疗中的潜在作用.方法 以二代测序检测P-EV的全转录组,利用生物信息分析预测非编码基因的靶标及功能,实时PCR(RT-PCR)验证表达趋势.结果 通过对不同储存期P-EV变化的非编码RNA(ncRNA)进行测序和...  相似文献   
52.
目的 研究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新生儿科住院的80例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纳洛酮治疗组.纳洛酮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纳洛酮治疗,0.05~0.10mg/(kg·d),加入10%葡萄糖液30mL静滴,维持4~6h,疗程5~7 d.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血清NSE,同时以30例正常新生儿组作对照.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后和生后28 d各进行NBNA测定1次.结果 纳洛酮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治疗后血清NSE有显著下降,纳洛酮治疗组比常规治疗组下降更显著(P<0.05).纳洛酮治疗组NBNA评分明显好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 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具有十分重要价值,血清NSE是动态观察HIE治疗效果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53.
邹建华  卓越  李晓莉  白丽娟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11):434-435,437
目的:探讨奎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并与氟哌啶醇进行比较。方法:72例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奎硫平和氟哌啶醇治疗8周,以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进行疗效评定,以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8周末奎硫平组有效率94.5%,氟哌啶醇组为91.7%,两组间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奎硫平组认知症状评分显著低于氟哌啶醇组(P〈0.05);奎硫平组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8.89%,氟哌啶醇组为75%,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奎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总体疗效与氟哌啶醇相当,认知症状改善优于氟哌啶醇,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氟哌啶醇。  相似文献   
54.
新生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肠细胞凋亡率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新生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肠细胞凋亡率变化及其与肠组织损伤程度的关系.方法出生48 h的SD大鼠16只随机分成模型组和对照组,每组8只.模型组给予鼠乳代用品人工喂养,100%氮气缺氧90 s,4 ℃冷刺激10 min,每天2次,连续3 d,建立NEC模型;对照组与母鼠同笼,鼠乳喂养,未进行缺氧冷刺激.实验结束后24 h处死大鼠,留取十二指肠下端至直肠上端肠道组织进行肠组织损伤评分和肠细胞凋亡率检测.每组随机抽取2例回盲部近端小肠进行肠黏膜透射电镜检查.结果模型组肠组织学改变与NEC时改变一致,透射电镜显示肠黏膜出现大量凋亡细胞,部分形成凋亡小体.模型组和对照组肠组织损伤评分分别为(3.33±0.59)和(0.13±0.17);肠细胞凋亡率分别为(31.0±10.6)%和(4.6±3.9)%;二者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肠细胞凋亡率与肠组织损伤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771,P<0.01).结论NEC时肠细胞凋亡明显增加.肠细胞凋亡可能是造成新生鼠NEC肠道进行性损伤的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55.
目的:移植转染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骨髓基质细胞(MSC)到心肌梗死大鼠模型中,观察心肌细胞的凋亡和心功能的变化。方法:采用结扎法制作心肌梗死大鼠模型,用含pBabe-puro/IGF-1的病毒液感染MSC,移植MSC进入梗死心肌边缘。将实验分为心肌梗死组(MI)、心梗单纯移植细胞组(MI+MSC)、心梗移植感染空质粒细胞组(MI+MSC-pBabe-puro)、心梗移植感染IGF-1质粒的细胞组(MI+MSC-pBabe-puro/hIGF-1)。免疫组化检测炎性反应的时间,决定细胞移植的时间点。术后4周,通过TUNEL法检测心肌的细胞凋亡,超声心动图检测心功能的变化。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梗死后第7天的ED1细胞的阳性数比第2天明显降低(P<0.05);转染IGF-1的MSC移植到心梗的心肌中,和转染空质粒的MSC以及未作转染的MSC组比较,明显减少心肌的细胞凋亡(P<0.05);且射血分数、左室壁厚度、左室短轴缩短率明显提高(P<0.05)。结论:转染IGF-1的MSC移植到心梗大鼠心肌内,可能是通过减少心肌的细胞凋亡来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56.
57.
目的 探讨小儿神经发育学评估方法 对脑瘫高危儿早期神经行为异常评定的应用价值,并评价早期干预的疗效.方法 高危新生儿共151例,其中干预组90例,非干预组61例.干预方法 采用家庭与门诊相结合的干预模式,并根据神经发育学评估结果 结合Vojta诱导疗法、Bobath法肢体功能训练法进行个别强化训练.两组儿童均接受常规育儿指导.神经发育检测方法 采用Vojta姿势反射、52项神经运动检查、Gesell婴幼儿发育检查量表评价.结果 6、12月龄干预组Vojta、52项检查异常率较非干预组为低(P〈0.01),Gesell发育评价(DQ)在6、12、18月龄时干预组各能区DQ高于非干预组(P〈0.01).结论 早期个体化的综合干预能有效地改善高危儿的神经发育水平,促进智力及运动发育,降低脑瘫发生率,干预越早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58.
目的:建立大鼠颅骨骨缺损局部持续灌注β‐神经生长因子(β‐NGF)给药模型。方法利用外科手术方法切取SD大鼠颅骨顶部左右两侧5 mm的骨质,建立配对大鼠颅骨缺损,利用Alzet微渗透泵右侧骨缺损区持续灌注含β‐NGF的PBS溶液,左侧仅灌注PBS溶液,持续灌注7 d。术后28 d通过H‐E染色和Gomori改良三色染色观察颅骨缺损的愈合情况,检测建模是否成功。结果实验大鼠未发现术后伤口感染、裂开及微渗透泵脱落丢失现象。H‐E及Gomori改良三色染色结果显示,骨缺损区均可见有新骨的形成和骨矿化。结论在大鼠颅骨骨缺损的基础上,建立利用Alzet微渗透泵行局部持续灌注β‐NGF的给药模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9.
目的 将人源ZAK-β基因定向克隆入MSCV-IRES-GFP质粒,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MSCV-IRES-GFP-ZAK-β.方法 以肺癌A549细胞的cDNA为模板,通过PCR得到ZAK-β特异性基因产物,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MSCV-IRES-GFP中,获得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MSCV-IRES-GFP-ZAK-β,测序验证.结果 扩增了ZAK-β基因,经双酶切、测序鉴定证实目的基因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MSCV-IRES-GFP中,测序结果与预测完全一致.结论 成功构建了ZAK-β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为进一步研究ZAK蛋白激酶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0.
汤化民  苟杰  银文杰  杨帆  林伟  禚波  王虹 《西部医学》2020,32(11):1684-1689
【摘要】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技术(CCTA)前瞻性单时相扫描联合低管电压、对比剂低流率及低用量方案(简称前瞻性“三低”方案)在冠心病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招募2019年8~10月进行集中检查符合标准的86例自愿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传统性多时相扫描组(传统组,46例)及前瞻性单时相扫描组(前瞻组,40例)。传统组使用碘帕醇370对比剂,前瞻组使用典迈伦400对比剂。以BMI=25 kg/m2为界限,分别采用80kV(BMI>25 kg/m2,<28 kg/m2)及70kV(BMI<25 kg/m2)管电压,四种不同的固定对比剂用量及流速方案。通过CT值及对比噪声比比较客观图像质量;基于Likert分级评分法进行主观图像质量比较,配对分析两组最终诊断结果的人数构成比差异及有效辐射剂量。 结果 两组客观图像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瞻组主观图像质量评分低于传统组,且有1例扫描失败,但整体图像质量能达到诊断要求,两组诊断结果敏感性相似。前瞻组辐射剂量更低,对比剂用量更少,流率更慢(P<005)。结论 前瞻性“三低”方案存在扫描失败风险,但在保证设备可靠性、受检者心率<80 bpm及BMI<28 kg/m2的前提下, 辐射剂量可低至04 mSv左右,使CCTA检查范围可扩大至对高危、无症状冠心病人群的体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