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783篇
  免费   9335篇
  国内免费   5632篇
耳鼻咽喉   740篇
儿科学   1726篇
妇产科学   652篇
基础医学   5648篇
口腔科学   1802篇
临床医学   11800篇
内科学   8321篇
皮肤病学   1348篇
神经病学   1730篇
特种医学   3647篇
外科学   8932篇
综合类   26099篇
现状与发展   25篇
预防医学   11089篇
眼科学   983篇
药学   11289篇
  132篇
中国医学   9558篇
肿瘤学   4229篇
  2024年   330篇
  2023年   1175篇
  2022年   2889篇
  2021年   3609篇
  2020年   3156篇
  2019年   1655篇
  2018年   1769篇
  2017年   2543篇
  2016年   1847篇
  2015年   3582篇
  2014年   4727篇
  2013年   5907篇
  2012年   8873篇
  2011年   9173篇
  2010年   8454篇
  2009年   7504篇
  2008年   7837篇
  2007年   7827篇
  2006年   6739篇
  2005年   5304篇
  2004年   3781篇
  2003年   3165篇
  2002年   2408篇
  2001年   2343篇
  2000年   1768篇
  1999年   581篇
  1998年   131篇
  1997年   101篇
  1996年   95篇
  1995年   64篇
  1994年   87篇
  1993年   56篇
  1992年   45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32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31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21.
生理盐水肠道冲洗辅助治疗真菌性肠炎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生理盐水肠道冲洗辅助治疗真菌性肠炎的疗效。方法 将72例真菌性肠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温生理盐水(38~41℃)500~7000ml持续肠道冲洗,3~6h/次,1次/d,治疗1~3次。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肠道pH值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均P〈0.01),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对真菌性肠炎腹泻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辅以温生理盐水肠道冲洗可显著改善肠道环境,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22.
目的评价屈颈MRI对青年性上肢远端肌萎缩症的诊断价值。方法男性患者5例,平均年龄21岁,临床表现为一侧或两侧上肢远端肌萎缩。对照组为健康志愿者,21岁男性8例。2组均行常规及屈颈颈椎MR平扫,矢状、轴面SET1WI、T2W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扫描。结果常规颈椎扫描:5例患者下段颈髓变细;屈颈位MR扫描:下颈段颈6以下脊髓前屈、变扁平,矢状径4~6mm,硬膜囊后壁前移,硬膜后间隙明显增宽,可见多发条状、迂曲流空信号影及软组织信号。对照组:常规扫描,下颈段脊髓(颈6~胸2)可见颈膨大,屈颈位脊髓略变细(6~7mm),硬膜囊后壁无前移,硬膜后间隙未见扩张血管影。结论屈颈MRI有助于显示下颈段脊髓及硬膜囊改变,结合临床资料可准确诊断青年性上肢远端肌萎缩症。  相似文献   
123.
Thetherapeuticeffectofacupuncturefordia betesmellitus(DM)hasbeenconfirmedbyalarge numberofclinicalinvestigations.Itisasubjectfor acupuncturiststoconsiderandsearchforatherapy providingbettertherapeuticeffectsbywayofproper differentiationofsyndromesandcombinationofacu points.Basedonclinicalexperiencegainedformore than30years,theauthorsofthepresentpaperhave graduallyformedaneffectivecombinedtherapyfor treatingtypeⅡDM(noninsulindependentDM)and itsvariouscomplications.Thereportisasfollows.1CLI…  相似文献   
124.
朱德湘 《中医药导报》2006,12(12):15-17,22
文章根据《告别中医中药》一文中谓中医“不仁”等某些观点,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从中医理论的博大精深、中药产业及其现代化研究进展、中医的临床疗效以及中医传承的良好的医德医风诸方面进行了有力的驳斥。  相似文献   
125.
肝癌多药耐药产生与低糖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局部微环境低糖与肝细胞癌多药耐药性(MDR)产生的关系及影响机制。方法低糖培养HepG2细胞,应用流式细胞术Annexin V/PI法检测低糖培养的细胞在化疗药物5-氟脲嘧啶(5-Fu)作用后的凋亡情况,分别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低糖培养后HepG2细胞内多药耐药相关基因mdr1、MRP1、LRP的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在低糖环境下生长时间越长的HepG2细胞对5-Fu的抵抗越强,而且随着低糖培养时间的增加,5-Fu诱导的HepG2细胞的凋亡高峰延迟。低糖培养的HepG2细胞内多药耐药相关基因mdr1、MRP1、LRP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随低糖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升高,以LRP的改变最为显著。结论肝癌生长微环境葡萄糖耐量不足也是肝癌产生MDR的原因之一。低糖可通过上调一组多药耐药相关基因的表达而诱导肝癌的多药耐药性。  相似文献   
126.
目的:探讨睾丸网腺癌的发病和临床特点,以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方法:报告6例睾丸网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6例均为左侧发病,术前均诊断为左侧附睾和睾丸炎,并继发性睾丸鞘膜积液;拟行患侧附睾切除加鞘膜翻转术.术中发现左睾丸质硬有肿物并侵及附睾,遂行睾丸、附睾切除术.结果:术后病理检查诊断为睾丸网腺癌侵及睾丸和附睾;6例术后均获随访.结论:睾丸网腺癌在临床表现独特,根治性睾丸切除辅以根治性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效果满意,放疗和化疗效果欠佳.  相似文献   
127.
术前置D-J管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尿管结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术前膀胱镜下留置D-J管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治疗输尿管结石的效果。方法:对38例输尿管中上段结石患者,行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治疗,术前膀胱镜下留置D-J管。结果:38例手术均成功,手术完成率100%,手术时间平均50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5ml;术后漏尿3例。术后3~5d拔除后腹膜腔引流管,留置导尿5~7d,术后住院平均6d。随访2~22个月,患者肾输尿管积水明显好转,无结石复发和输尿管切口处狭窄。结论: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前置D-J管安全可行;比术中置管具有损伤小、寻找输尿管容易、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二者结合,适用于输尿管中上段结石的治疗。  相似文献   
128.
目的:探讨AMACR(P504S)、P63、34βE12联合检测在前列腺癌(PCa)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即用型组合式单克隆抗体和双酶标记的免疫组化MaxvisionTM一步法检测42例PCa、12例高级别前列腺上皮内瘤变(HGPIN)和3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穿刺活检标本中AMACR、P63、34βE12的表达情况。比较Glea-son评分各组中AMACR阳性表达情况。结果:AMACR、P63、34βE12抗原在PCa和BPH穿刺标本中的表达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PCa组织中AMACR阳性表达率为100%,无P63和34βE12表达;BPH组织中均无AM-ACR表达,P63和34βE12均高表达。HGPIN中AMACR的阳性表达率(91.67%)与BPH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与PCa差异无显著性(P>0.05);P63和34βE12阳性表达率HGPIN(100%)与PCa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而与BPH差异无显著性(P>0.05)。AMACR表达强弱与PCa的Gleason评分无关(P>0.05)。结论:AMACR是PCa高度敏感和特异的标志物,P63和34βE12联合标记基底细胞的特异性高,3者联合检测能增加前列腺穿刺活检标本诊断的准确性,在PCa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9.
目的:探讨睾丸旁促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例睾丸旁促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的诊治及随访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患者,男,27岁,因阴囊内无痛性肿块4个月就诊。体检于左侧阴囊内可扪及囊性肿块,同侧睾丸不能扪及。行左侧睾丸根治性切除术,术后辅以化疗。结果:术中见左侧睾丸旁多发结节状隆起肿块,质偏硬;术后病理检查肿瘤细胞呈巢状或梁索状结构并埋没在增生的纤维结缔组织中;免疫组化显示瘤细胞具有上皮源性、间质性和神经源性等多向分化的特点。术后已随访3年无瘤生存,预后良好。结论:促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有特异的临床病理特征,好发于年轻男性,手术切除肿瘤联合化疗是治疗的主要方法,睾丸旁促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比腹腔型预后相对好。  相似文献   
130.
目的 观察共刺激分子阻断剂CD80单克隆抗体(CD80mAb)在协同未成熟树突细胞(imDC)诱导同种异体大鼠胰十二指肠移植免疫耐受中的作用。方法 建立糖尿病大鼠胰十二指肠移植动物模型;4E5杂交瘤细胞株BABIMC小鼠腹腔注射,抽取腹水,分离纯化后获得CD80mAb;分离供体大鼠骨髓来源DC细胞前体,经GM—CSF、IL-4体外刺激后。再加入IL-10共培养,鉴定为imDC;移植前7d,将2×10^6imDC经静脉途径注射至受体体内,同时分别给予生理盐水1ml、CD80mAb5mg连续14d。结果 四组受体大鼠移植后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2.7d、32.4d、50.2d、92.0d,实验组存活时间明显延长;组织学观察发现移植后7dCD80mAb+imDC组移植物形态尚完整,淋巴细胞浸润减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证实移植后7dCD80mAb+imDC组供受体间呈低反应性。结论 共刺激分子阻断剂CD80mAb能够协同imDC诱导受体T细胞对移植物的免疫耐受,降低宿主对移植物的急、慢性排斥反应,延长移植物的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