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06322篇 |
免费 | 40265篇 |
国内免费 | 23832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4047篇 |
儿科学 | 6507篇 |
妇产科学 | 2444篇 |
基础医学 | 24037篇 |
口腔科学 | 8111篇 |
临床医学 | 47906篇 |
内科学 | 33596篇 |
皮肤病学 | 4549篇 |
神经病学 | 9115篇 |
特种医学 | 16181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1篇 |
外科学 | 35456篇 |
综合类 | 113173篇 |
现状与发展 | 86篇 |
一般理论 | 1篇 |
预防医学 | 48689篇 |
眼科学 | 4824篇 |
药学 | 50165篇 |
649篇 | |
中国医学 | 42585篇 |
肿瘤学 | 1828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174篇 |
2023年 | 5342篇 |
2022年 | 13248篇 |
2021年 | 16772篇 |
2020年 | 14636篇 |
2019年 | 8020篇 |
2018年 | 8353篇 |
2017年 | 11423篇 |
2016年 | 8824篇 |
2015年 | 15796篇 |
2014年 | 20492篇 |
2013年 | 25934篇 |
2012年 | 37783篇 |
2011年 | 39890篇 |
2010年 | 36024篇 |
2009年 | 32334篇 |
2008年 | 32730篇 |
2007年 | 31459篇 |
2006年 | 27762篇 |
2005年 | 21954篇 |
2004年 | 15508篇 |
2003年 | 12655篇 |
2002年 | 9671篇 |
2001年 | 8815篇 |
2000年 | 6604篇 |
1999年 | 2473篇 |
1998年 | 551篇 |
1997年 | 475篇 |
1996年 | 432篇 |
1995年 | 326篇 |
1994年 | 362篇 |
1993年 | 241篇 |
1992年 | 208篇 |
1991年 | 175篇 |
1990年 | 162篇 |
1989年 | 117篇 |
1988年 | 81篇 |
1987年 | 100篇 |
1986年 | 111篇 |
1985年 | 84篇 |
1984年 | 82篇 |
1983年 | 44篇 |
1982年 | 51篇 |
1981年 | 9篇 |
1979年 | 10篇 |
1978年 | 9篇 |
1977年 | 9篇 |
1975年 | 12篇 |
1974年 | 15篇 |
1972年 | 9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蟑螂又名蜚蠊,大约出现在3亿5千万年以前,因其有极强的适应力,一直生存至今,遍布世界各地,蟑螂携带的病原微生物多达40多种,因此它能传播多种肠道疾病,危害人类健康.蟑螂因体积小,行动敏捷,且繁殖力强,给防治工作带来很大难度. 相似文献
72.
目的:提高原发性输尿管癌的术前诊断水平。方法:对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989-2002年间收治的31例原发性输尿管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1例中,肉眼血尿22例(71.0%),腰痛11例(35,5%)。B超、静脉肾盂造影(IVU)、CT和逆行造影检查的阳性率分别为输尿管腔内占位4例(13.0%)、输尿管腔内占位3例(11.5%)、膀胱或合并膀胱占位8例(36.4%),输尿管充盈缺损6例(40.0%)。29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其中13例行患侧肾、输尿管、膀胱袖状切除。结论:老年患者反复发作的腰痛及血尿应考虑原发性输尿管癌的可能,造影诊断对本病有较高价值,应作CT及MRU无创检查。 相似文献
73.
隐性脊柱裂排尿功能异常的临床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伴有排尿功能障碍的隐性脊柱裂患者临床特征。方法:总结41例有明显排尿功能障碍的隐性脊柱裂患者临床资料。以18岁为界,将患者分为儿童组和成人组,所有患者均接受X线检查,除4例儿童外,均接受普通尿流动力学检查。结果:儿童组发病高峰年龄在1~2岁,主要临床表现为持续性原发性遗尿,部分伴有尿频、尿急及轻度急迫性尿失禁现象;成人组发病高峰年龄在18~26岁,主要临床表现为尿频、尿急、排尿前踌躇、排尿困难、遗尿等。结论:隐性脊柱裂患者常有排尿功能异常表现,出现症状的高峰时间为出生后及青春发育期后。X线、CT、MRI和尿流动力学等检查在隐性脊柱裂排尿功能障碍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制定中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74.
中药是一个多组分的复杂体系,质量监控因多方面因素较难实现,虽已有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分析方法,但仍不十分理想,因此,有不少学者针对中药特性开展了多方面研究,力求开发一种既简便,又快捷,且能反映中药特性的分析方法。探讨采用电化学手段和振荡技术,获取中药及其制剂的特征振荡指纹图谱,依据图谱所反映的信息,确定中药种类及有关成分的量;通过15种草药和六味地黄中成药的振荡图谱,探讨了建立中药特征振荡图谱的理论,并进行了反应机制研究;介绍了中药特征振荡指纹图谱的研究方案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讨论了振荡体系对中药振荡图谱的影响,给出了中药振荡反应振荡系数的研究方法,基于图谱进行了动力学和反应机制研究。这种方法克服了中药化学成分复杂,相互干扰严重,难以确认的弊端,是一种新的研究手段。 相似文献
75.
76.
Reversal of fulminant hepatic failure using an extracorporeal liver assist device.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N L Sussman M G Chong T Koussayer D E He T A Shang H H Whisennand J H Kelly 《Hepatology (Baltimore, Md.)》1992,16(1):60-65
Liver transplantation is currently the only effective therapy for patients with fulminant hepatic failure. The availability of an artificial liver could bridge these patients through the relatively brief crisis period and allow their own livers to regenerate, providing a more favorable outcome and sparing the trauma and expense of transplant. We have developed a device consisting of a highly differentiated human liver cell line cultured in a hollow fiber cartridge. This device is capable of supporting dogs with acetaminophen-induced fulminant hepatic failure for a period long enough for their own livers to resume function. Even though liver function tests such as albumin and prothrombin time became extremely abnormal during the course of the experiment, the dogs did not become encephalopathic. Two of the three treated animals recovered sufficient liver function after 42 to 48 hr of treatment that they could be disconnected from the device, and they survived the experiment. Histological results and serum ALT levels suggest that the device affected the course of the disease in two animals, allowing recovery of hepatocytes that would otherwise have lysed. In the third animal, regenerative nodules demonstrated that, even in the presence of severe liver injury, the device was capable of supporting total liver function. 相似文献
77.
米非司酮对人子宫内膜癌HHUA细胞ER、PR及亚型体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抗孕激素米非司酮体外对人子宫内膜癌HHU A细胞ER、PR及亚型的影响及其与抗肿瘤作用的相关性。方法 体外培养子宫内膜癌HHU A细胞,不同浓度米非司酮处理细胞4 8小时,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 PCR)半定量法检测PR- A m RNA,PR- B m RNA的表达水平;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HHU A细胞ER、PR受体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米非司酮(5 μmol/ L)显著地降低HHU A细胞PR- B m RNA和PR受体蛋白的表达水平(P<0 .0 5 ) ,但增加米非司酮剂量并不能增强其降调作用。抗孕激素米非司酮对HHU A细胞PR- Am RNA和ER受体蛋白表达无明显影响(P>0 .0 5 )。结论 抗孕激素米非司酮可明显降调子宫内膜癌HHU A细胞PR- B m RNA水平和PR蛋白的表达,并与抑制癌细胞增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8.
目的为了增强产科在本县的竟争能力。方法2004年开始向产后母婴及母婴的监护人提供人性化系列服务。结果医院住院产妇人次及经济效益均得到很大的提高。讨论医护人员热情、主动、耐心、及时的服务,能使病人的心理、生理、自尊、被爱等需求得到满足,人性化产后母婴延伸系列服务,能满足很多不同层次人士的需要。 相似文献
79.
3—氯—4—氟苯胺的生产与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水泉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1991,22(7):327-330
评述了3-氯-4-氟苯胺的实验室研究和工业生产现状,特别对氯化、硝化、氟化和还原等反应中间体的制备及其质量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80.
目的研究妊高征孕妇心率变异性(HRV)、血压变异性(BPV)和压力反射敏感性(BRS)的改变.方法用无创伤测定和频谱分析方法,检测31名正常妊娠孕妇和19名中、重度妊高征孕妇的HRV、BPV和自发性BRS,数据用SPSS 10.0软件分析.结果妊高征组和正常妊娠组相比,HRV各指标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高征孕妇BPV的低频成分显著高于正常妊娠孕妇(P<0.05),BRS较正常妊娠孕妇降低(P<0.05).结论妊高征孕妇交感神经对血压调节的活动性较正常妊娠孕妇增强;压力反射功能受损可能是妊高征发病过程中一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