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43篇
  免费   747篇
  国内免费   367篇
耳鼻咽喉   137篇
儿科学   160篇
妇产科学   44篇
基础医学   355篇
口腔科学   97篇
临床医学   865篇
内科学   509篇
皮肤病学   79篇
神经病学   145篇
特种医学   297篇
外科学   512篇
综合类   1862篇
现状与发展   2篇
预防医学   934篇
眼科学   61篇
药学   950篇
  13篇
中国医学   795篇
肿瘤学   340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103篇
  2022年   259篇
  2021年   363篇
  2020年   318篇
  2019年   125篇
  2018年   160篇
  2017年   206篇
  2016年   153篇
  2015年   291篇
  2014年   351篇
  2013年   443篇
  2012年   700篇
  2011年   692篇
  2010年   611篇
  2009年   518篇
  2008年   601篇
  2007年   521篇
  2006年   475篇
  2005年   364篇
  2004年   229篇
  2003年   202篇
  2002年   156篇
  2001年   126篇
  2000年   103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 探究4种临床CT扫描方式对受检者常见组织吸收剂量的影响及胸部扫描的辐射场空间分布,以期为受检者与机房内空间辐射防护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热释光探测器(TLD)测量仿真体模的眼晶体、甲状腺、性腺、胸部和腹部皮肤在4种CT扫描方式下的吸收剂量。利用TLD监测胸部螺旋扫描时距离CT诊断床不同位置处的空气比释动能。结果 仿真体模的眼晶体、甲状腺、性腺、胸部和腹部皮肤在4种CT扫描方式下的吸收剂量分别为0.040~64.818 mGy、0.154~10.155 mGy、0.028~0.154 mGy、0.443~17.141 mGy和0.093~14.346 mGy。胸部扫描时空间辐射场的空气比释动能最大值为0.049 mGy,且与CT球管距离越大数值越小。结论 4种CT扫描方式对受检者常见组织的吸收剂量一般不会超过阈剂量。单次CT胸部扫描时陪检者所受剂量较小。为减少辐射危害,在CT扫描中可采取屏蔽措施来减少受检者组织吸收剂量,同时陪检者应适当增加与球管和诊断床的距离。  相似文献   
52.
目的 基于NOD样受体蛋白3(NLRP3)/胱天蛋白酶-1(Caspase-1)/消皮素D(GSDMD)细胞焦亡通路,探讨益气养阴活血方防治糖尿病肾病(DKD)肾脏损伤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随机将50只雄性SD大鼠分为正常组8只、造模组42只。造模组高糖高脂饮食6周后予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建立DKD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缬沙坦组(8.33 mg·kg-1)、益气养阴活血方低、高剂量组(11、22 g·kg-1)。连续灌胃6周后检测各组大鼠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CHO)、甘油三酯(TG)、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及24 h尿蛋白定量(24 h-UTP);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各组大鼠肾组织NLRP3/Caspase-1/GSDMD蛋白及其mRNA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FBG、CHO、TG、BUN、SCr、24 h-UTP及血清IL-1β、IL-18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肾组织病变程度严重,且肾组织NLRP3/Caspase-1/GSDMD蛋白及其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药物组FBG、CHO、TG、BUN、SCr、24 h-UTP及血清IL-1β、IL-18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P<0.01),肾组织病变程度得到改善,且肾组织NLRP3/Caspase-1/GSDMD蛋白及其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以益气养阴活血方高剂量组效果最佳。结论 益气养阴活血方可通过调控NLRP3/Caspase-1/GSDMD通路抑制细胞焦亡,缓解DKD大鼠炎症反应,减轻肾脏病理损伤。  相似文献   
53.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不断强化医疗卫生建设,70余年来医疗卫生政策演进呈钟摆式变迁的特征,即从公益导向的福利性医疗卫生政策摆向效率导向的市场化政策,再摆向公益为主兼顾效率的民生导向政策,在公益与效率间发生三次摆动。本文借助政策反馈理论分析医疗卫生政策钟摆式变迁的内在逻辑,发现政策变迁过程中原有政策通过资源效应、解释效应、演化效应和学习效应影响新政策的制定,使得新政策留有原政策的烙印,呈现出摆动式变迁而非剧烈或范式变迁。政策反馈理论为医疗卫生政策制定提供新视角,制定医疗卫生政策需注重原政策的历史影响力,以公共价值引领医疗医保医药政策,从多重政策反馈效应视角出发优化卫生政策的制定。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究胃镜治疗与内科治疗对消化性溃疡出血的应用效果对比。方法:在2018年9月~2019年9月这个时间段中,选取本院收治的45例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给予胃镜治疗;同期选取本院收治的45例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给予内科治疗;对两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6%)显著高于对照组(77.8%),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止血时间与再次出血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中采用胃镜治疗的效果优于内科治疗效果,且止血效果较好,促使患者尽早康复,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55.
目的 :探讨异氟醚用于阴道分娩镇痛对新生儿神经行为的影响。方法 :75例产妇随机分为异氟醚组、笑气组和对照组 ,采用新生儿神经适应能力评分 (NACS)对新生儿出生后 15min ,2h及 2 4h进行监测。结果 :3组新生儿的神经行为状态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15min ,2h及 2 4h的评分相比 ,3组新生儿均为 2h的评分最低。 2 4h评分时 ,3组分别有 92 %、89%和 90 %的新生儿评为高分。结论 :吸入异氟醚分娩镇痛对新生儿 15min、2h及 2 4h的神经行为状态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56.
低分子肝素前体脂质体制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用前体脂质体法制备LMWH脂质体制剂的影响因素及质量评定.方法以包封率为指标,用正交设计试验法研究由前体脂质体制成含药脂质体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并以包封率、形态、粒度分布评估了制剂的质量,以动物试验考察了制剂的缓释性.结果影响因素作用的大小顺序为甘露醇用量>类脂配比>药物浓度>十八胺用量,最佳工艺制剂包封率为37.3%,在电镜下为圆形或椭圆形,90%颗粒粒径小于1.2μm,动物试验表明,该制剂体内可维持8h的药物作用.结论前体脂质体法制备的脂质体制剂有较高的包封率、良好的粒度分布及一定的缓释性.  相似文献   
57.
液中干燥法制备羟甲酰胺微囊及其缓释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用液中干燥法制备的羟甲酰胺微囊的性质.方法正交实验设计优选制备工艺,光学显微镜观察其形态大小分布等,以体外溶出试验研究其缓释性.结果所得微囊粒径在100~800μm,载药量为53.8%,8h释放百分率为85%.结论液中干燥法制备的羟甲酰胺微囊有良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8.
低分子肝素经大鼠胃肠道吸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低分子肝素(LMWH)溶液及乳剂在麻醉大鼠胃肠道的吸收情况以及磷脂对LMWH的促吸收作用.方法在体大鼠胃中给药、小肠及小肠各肠段循环液给药,一定时间后测定血液凝固时间的变化及循环液中药量的变化,以反映药物的吸收情况.结果LMWH在体小肠和十二指肠循环溶液及乳剂循环一定时间后,药量显著减少,血液凝固时间明显延长.结论LMWH在胃中无明显吸收,部分被破坏;在小肠中吸收,十二指肠吸收最好.磷脂乳剂对LMWH有一定的保护和促吸收作用.  相似文献   
59.
糖尿病胃轻瘫(DGP)发病率较高,药物治疗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一定的不良反应,这影响糖尿病的治疗。中药治疗DGP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症状,降低现有药物不良反应,辅助控制血糖。现代医家多利用辨证分型组方、经方验方及中成药进行辨病辨证治疗相结合,运用单味药、药对、中药提取物进行个体化治疗。现通过概述中药的多种组方思路,总结其优势,并对中药治疗DGP的现状进行思考与总结,以期中医药治疗DGP得到更好的发挥。  相似文献   
60.
槲皮素是蔬菜、水果、中药中常见的黄酮类化合物,是天然的抗氧化剂,具有抗癌、抗糖尿病、抗菌、抗炎、抗病毒等生物活性。由于槲皮素生物利用度低,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通过各种方法设计和合成新的槲皮素衍生物,以改善其缺点,进而发挥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作用。通过对槲皮素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癌、抗糖尿病、抗炎、抗菌和抗病毒活性进行综述,并对其构效关系进行分析,为天然化合物的开发和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