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514篇
  免费   5126篇
  国内免费   3479篇
耳鼻咽喉   536篇
儿科学   657篇
妇产科学   458篇
基础医学   6399篇
口腔科学   851篇
临床医学   6561篇
内科学   8693篇
皮肤病学   682篇
神经病学   3076篇
特种医学   2505篇
外国民族医学   19篇
外科学   5745篇
综合类   8863篇
现状与发展   14篇
一般理论   7篇
预防医学   3412篇
眼科学   1355篇
药学   5812篇
  50篇
中国医学   2834篇
肿瘤学   4590篇
  2024年   114篇
  2023年   657篇
  2022年   1367篇
  2021年   2656篇
  2020年   1975篇
  2019年   1760篇
  2018年   1838篇
  2017年   1696篇
  2016年   1817篇
  2015年   2637篇
  2014年   3145篇
  2013年   3115篇
  2012年   4449篇
  2011年   4743篇
  2010年   3413篇
  2009年   2621篇
  2008年   3178篇
  2007年   3158篇
  2006年   2859篇
  2005年   2805篇
  2004年   2038篇
  2003年   2127篇
  2002年   1792篇
  2001年   1311篇
  2000年   1017篇
  1999年   964篇
  1998年   571篇
  1997年   561篇
  1996年   373篇
  1995年   435篇
  1994年   308篇
  1993年   188篇
  1992年   274篇
  1991年   196篇
  1990年   166篇
  1989年   172篇
  1988年   116篇
  1987年   119篇
  1986年   118篇
  1985年   61篇
  1984年   40篇
  1983年   21篇
  1982年   25篇
  1981年   16篇
  1980年   15篇
  1979年   15篇
  1974年   8篇
  1973年   13篇
  1972年   9篇
  1969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肾结核4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分析6年来肾结核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近6年收治的40例肾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表现为膀胱刺激征的典型肾结核占65%,不典型肾结核占35%,其临床症状以腰痛、血尿为主。所有患者尿常规均异常。B超、静脉尿路造影(IVU)、逆行肾盂造影(RP)、磁共振尿路水成像(MRU)确诊率分别为20%、55%、66.7%和77.8%。结论膀胱刺激征仍是肾结核的主要临床表现,不典型肾结核有所增加。IVU是首选诊断方法,MRU对晚期肾结核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2.
胆道消融剂在选择性胆道消融栓塞中的选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不同胆道消融剂选择性胆道消融栓寒对肝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无水乙醇、醋酸、盐酸、氧氧化钠分别消融姐道,OB胶栓塞巴马小型猪左外叶胆管,观察术后肝功及病理变化。结果术后各组肝功能各项指标除白蛋白外.均出现一过性增高,术后两周内恢复正常。尤水乙醇肝功变化没有其他组显著。其它各组坏死范围较无水乙醇大。其中氢氧化钠出现急性肝坏死,醋酸坏死范围大于左外叶。光镜下左外叶汇管区纤维明显增生,肝细胞数目减少。假小叶形成。Masson染色提示胶原纤维显著增生。结论无水乙醇与OB胶联合使用.行选择性胆道消融栓塞能使消融栓塞胆道引流区域肝组织萎缩纤维化,肝内假小叶形成。而且对机体影响最小,是目前安全的胆道消融剂。  相似文献   
93.
射频消融治疗肝肿瘤315例报告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目的总结1999年6月至2003年8月用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治疗315例肝肿瘤病人的病例资料,探索RFA治疗肝肿瘤近远期疗效。方法采用了一次定位、多点穿刺,RFA联合肝动脉栓塞(TAE)、选择性门静脉栓塞(SPVE)治疗直径5~13cm的大肝癌,及经皮经肺经膈肌RFA治疗膈顶部肝癌。结果总并发症发生率为5.1%,无一例住院期间死亡。AFP阳性的169例肝癌病人中,RFA后有124例(73.6%)明显降低,其中有95例(56.2%)转阴。半年生存率为89.5%,1年生存率为80.1%,18个月生存率为61.4%,24个月生存率为48.3%,〉36个月生存率为35.6%。结论采用TAE、SPVE及RFA一次定位多点穿刺法治疗无手术切除指征的中晚期(含大肝癌)的病人,疗效明显,总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94.
骨髓基质干细胞修复兔关节软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以多聚乙醇酸(PGA)为支架的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复合物修复兔膝关节软骨缺损的情况。方法体外培养扩增的自体BMSCs种植于PGA支架并培养72h,然后将支架-细胞复合物植入兔关节软骨缺损模型。术后12周处死动物,标本行大体观察、组织学检查及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结果BMSCs-PGA复合物植入后形成丰富的透明软骨样修复组织,新生软骨无明显退变。对照组主要为纤维组织及软骨下骨修复。结论BMSCs-PGA复合物可修复关节软骨缺损。  相似文献   
95.
射频消融治疗肝肿瘤315例报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总结1999年6月至2003年8月用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ablation,RFA)治疗315例肝肿瘤病人的病例资料,探索RFA治疗肝肿瘤近远期疗效。方法采用了一次定位、多点穿刺,RFA联合肝动脉栓塞(TAE)、选择性门静脉栓塞(SPVE)治疗直径5~13cm的大肝癌,及经皮经肺经膈肌RFA治疗膈顶部肝癌。结果总并发症发生率为5.1%,无一例住院期间死亡。AFP阳性的169例肝癌病人中,RFA后有124例(73.6%)明显降低,其中有95例(56.2%)转阴。半年生存率为89.5%,1年生存率为80.1%,18个月生存率为61.4%,24个月生存率为48.3%,>36个月生存率为35.6%。结论采用TAE、SPVE及RFA一次定位多点穿刺法治疗无手术切除指征的中晚期(含大肝癌)的病人,疗效明显,总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96.
包皮过长和包茎组织中触觉小体观察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观察包茎和包皮过长组织中触觉小体差异情况。方法收集21~25岁年龄组包皮标本44例,按包皮解剖形态分为:①包茎组21例;②包皮过长组23例。用免疫组化方法对两组包皮标本中的触觉小体进行染色,在放大100倍的视野下观察和统计两组包皮标本中触觉小体总数以及视野的总数,并用卡方检验对两组间的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标本中,分别有8个(8/21包茎组)和10个(10/23包皮过长组)标本中未发现触觉小体,其差异无显著性(P=0.717)。包茎组和包皮过长组中触觉小体的密度分别为33.1%和21.1%,差异具显著性(P=0.022)。结论包茎中触觉小体密度较包皮过长明显升高可能是一种生理性代偿机制,而两种包皮组织中触觉小体的消失可能遵循同一规律。  相似文献   
97.
在诸多小儿慢性腹泻病的病因中,肿瘤和内分泌病等病症所占比例较少,属少见病因。但了解此类腹泻的临床特点,有助于及时诊断原发病,改善患儿症状,甚至可挽救生命。1概述腹泻属胃肠功能紊乱表现,其发病相关于胃肠道的消化、吸收、分泌、转运等功能,涉及胃肠道黏膜和肌肉,相关神经(肠神经、中枢神经、自主神经等),脑肠调节肽等系统、组织和生物因子。广义上说,能影响以上组织、系统及相应功能的内分泌疾病和肿瘤,均能引起腹泻。儿科年龄范围的难治性水样便腹泻,患儿血浆和胰腺组织血管活性肠肽(VIP)水平升高,及胰岛非β细胞增生的病例,由Ghis…  相似文献   
98.
伽玛刀治疗垂体腺瘤126例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伽玛刀治疗垂体腺瘤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 对2000年8月至2005年12月间伽玛刀治疗垂体腺瘤并有完整临床资料.病人年龄15~76岁,肿瘤最大径<10mm 68例、10~20mm 56例、>20mm 2例,伽玛刀治疗剂处方量为15~30Gy、50%~65%等剂量曲线.结果 随访1~6年,肿瘤消失75例,肿瘤缩小28例,肿瘤无变化15例,肿瘤继续增大8例.肿瘤生长控制率93.6%(118/126);激素水平恢复正常率63%(49/78),垂体功能低下发生率为15%,因肿瘤复发或激素水平未恢复再行肿瘤切除术5例.结论 伽玛刀治疗垂体腺瘤,能控制垂体腺瘤肿瘤生长,可恢复垂体内分泌功能异常改变.  相似文献   
99.
目的 探讨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延迟一期修复四肢外周神经损伤的治疗体会。方法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延迟一期修复各种原因所致的四肢外周神经损伤38例41条,手术方法包括神经瘢痕松解、神经直接缝合术等。结果 术后随访6个月~7年,平均33个月,优良率为81.6%。结论 对失去一期修复手术治疗机会的周围神经损伤患者应尽早行延迟一期手术,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0.
痔组织弹性纤维退变和血管生成的机制及其意义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研究痔组织弹性纤维的病理变化及微血管密度(MVD)和血管生成相关蛋白的表达与痔形成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SP法),对比研究24例Ⅲ度痔患者的正常肛垫和痔两种组织内弹性纤维和MVD的变化,并检测一氧化氮合酶(NOS)的3种亚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金属基质蛋白酶(MMP)2、MMP9在两种组织中表达的差异。结果痔组织存在显著的新生血管形成,痔组织与相对正常肛垫组织间的MVD计数、VEGF、MMP9表达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痔组织中iNOS明显增高,但与正常肛垫组织比较,不具备统计学意义;痔组织弹性纤维出现断裂、扭曲、变形、玻璃样变等异常,而正常肛垫组织中弹性纤维形态较规则、密集,断裂和变形少见。结论新生血管形成可能是痔的发病机制之一;MMP9对肛垫纤维支持结构的直接降解作用可能是痔形成和加重的一个重要机制;痔组织中iNOS表达增高还提示炎症因素和一氧化氮可能参与了痔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