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3146篇 |
免费 | 5806篇 |
国内免费 | 4184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446篇 |
儿科学 | 782篇 |
妇产科学 | 600篇 |
基础医学 | 5548篇 |
口腔科学 | 1003篇 |
临床医学 | 6965篇 |
内科学 | 7325篇 |
皮肤病学 | 378篇 |
神经病学 | 2520篇 |
特种医学 | 1922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33篇 |
外科学 | 4902篇 |
综合类 | 10603篇 |
现状与发展 | 18篇 |
一般理论 | 2篇 |
预防医学 | 4192篇 |
眼科学 | 1325篇 |
药学 | 6075篇 |
70篇 | |
中国医学 | 3932篇 |
肿瘤学 | 449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59篇 |
2023年 | 1009篇 |
2022年 | 2472篇 |
2021年 | 3097篇 |
2020年 | 2372篇 |
2019年 | 1982篇 |
2018年 | 1957篇 |
2017年 | 1957篇 |
2016年 | 1776篇 |
2015年 | 2759篇 |
2014年 | 3156篇 |
2013年 | 2966篇 |
2012年 | 4323篇 |
2011年 | 4532篇 |
2010年 | 3153篇 |
2009年 | 2703篇 |
2008年 | 3009篇 |
2007年 | 2755篇 |
2006年 | 2619篇 |
2005年 | 2341篇 |
2004年 | 1684篇 |
2003年 | 1599篇 |
2002年 | 1347篇 |
2001年 | 1135篇 |
2000年 | 1048篇 |
1999年 | 985篇 |
1998年 | 604篇 |
1997年 | 580篇 |
1996年 | 472篇 |
1995年 | 456篇 |
1994年 | 360篇 |
1993年 | 215篇 |
1992年 | 258篇 |
1991年 | 222篇 |
1990年 | 175篇 |
1989年 | 150篇 |
1988年 | 161篇 |
1987年 | 121篇 |
1986年 | 92篇 |
1985年 | 75篇 |
1984年 | 35篇 |
1983年 | 40篇 |
1982年 | 25篇 |
1981年 | 17篇 |
1980年 | 12篇 |
1979年 | 15篇 |
1978年 | 11篇 |
1977年 | 9篇 |
1976年 | 5篇 |
1975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88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予依达拉奉注射剂30 mg+0.9%氯化钠注射液500 ml,ivd(30 min内滴完),bi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再加用醒脑静注射液10 ml+5.0%葡萄糖注射液250 ml,ivd,qd。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脑水肿和脑血肿体积,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等指标变化,记录两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GCS评分均明显提高(P〈0.05),NIHSS评分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脑水肿和脑血肿体积明显缩小(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hs-CRP、IL-6水平均有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下降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出血效果较单用拉达拉奉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评估贝伐珠单抗治疗放射性脑坏死(cerebral radiation necrosis,CRN)的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指导。方法 回顾性分析既往接受甘露醇及激素治疗失败的或初治的放射性脑坏死患者14例。所有入组患者按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2组(5.0 mg/kg组每14 d重复1次和7.5 mg/kg组每21 d重复1次)。分别比较2组患者头颅MRI T1W1相增强病灶的变化情况及T2W1相病灶水肿情况,记录患者的临床症状、卡氏(KPS)评分改变情况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 14例患者均完成了至少2个周期的治疗。治疗2个周期后,2组患者KPS评分均较前改善,5.0 mg/kg组KPS评分较治疗前平均提高31.66分,7.5 mg/kg组KPS评分较治疗前平均提高27.50分。分别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MRI T1W1相增强病灶的变化情况及T2W1相病灶水肿变化情况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其中5.0 mg/kg组CRN病灶体积平均减少(46.0±9.4)%(t=6.57,P<0.05),病灶水肿区体积平均减少(68.9±8.9)%(t=3.32,P<0.05),7.5 mg/kg组CRN病灶体积平均减少(53.9±10.7)%(t=7.89,P<0.05),病灶水肿区体积平均减少(77.1±14.3)%(t=4.2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2组患者在CRN病灶平均体积及病灶水肿区体积的减小程度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0 mg/kg组患者总的治疗过程中与7.5 mg/kg组相比,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贝伐珠单抗能明显改善放射性脑坏死患者的临床症状并提高生活质量,5.0 mg/kg每14 d重复1次的治疗方案安全性与7.5 mg/kg每21 d重复1次的治疗方案相似,对CRN的治疗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中药临床药师培训目标、培训模式以及培训方案,分析人才培养的局限性及不足,为各医院中药临床药师的培养提供参考。方法:梳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中药临床药师培训具体内容,细化综合能力、药学及临床基本知识、临床药学技能培训和中药科研技能培训的方案及内容,强化中医基础知识在中药临床药学中的重要地位,不断完善中药临床药师基地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结果:明确了学员的报名条件和培训目标,突出了药学、中药学和中医基础知识与临床的重要相互作用关系,并分析讨论基地建设与人才培养的局限性和不足。结论:中药临床药师是执行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的主体,优化基地的培训体系和内容,丰富人才培养方案,解决问题与不足,本基地的工作内容可为中药临床药师的基地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4.
995.
目的: 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诱导的心脏成纤维细胞(CFs)增殖的影响,以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途径和一氧化氮合酶(NOS)的作用。方法: 应用胰酶和胶原酶双酶和差速贴壁法分离培养新生大鼠CFs细胞,应用EPO、Ang Ⅱ、PI3-K抑制剂LY294002、NOS抑制剂L-NAME不同因素干预。细胞计数和MTT法作出CFs的生长曲线,检测CFs的增殖。化学酶法检测CFs培养液中的一氧化氮(NO)浓度以及总NOS和其亚型的活性。Western blotting检测Akt、p-Akt、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和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蛋白的表达。结果: Ang Ⅱ促CFs增殖的作用显著。EPO剂量依赖性的增加CFs培养液中的NO浓度,同时剂量依赖性的抑制Ang Ⅱ诱导的CFs增殖。在给药后第4 d,和单纯的Ang Ⅱ相比,浓度为5×103 U/L、1×104 U/L和2×104 U/L EPO对CFs增殖的抑制率分别达到了24.4%、41.5%和50.5%。EPO显著提高Akt的磷酸化水平,促进eNOS蛋白的表达。应用PI3-K抑制剂LY294002和NOS抑制剂L-NAME均能使培养液中的NO浓度也随之下降,EPO抑制Ang Ⅱ诱导CFs增殖的作用均被阻断。但LY294002同时阻断了eNOS蛋白表达,而L-NAME对eNOS没有影响。结论: EPO可剂量依赖性的抑制Ang Ⅱ诱导的新生大鼠CFs的增殖。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途径促使CFs中eNOS表达来促进NO的生成,从而抑制CFs的增殖。 相似文献
996.
目的:考察枸橼酸铋钾的分子组成。方法:采用容量法测定铋含量,原子吸收法测定钾的含量,离子色谱法测定枸橼酸根的含量,核磁共振氢谱进行结构推测;采用X-衍射试验和电子显微镜扫描法对晶型结构进行初步研究;加速稳定性试验考察3个分子组成部分在试验前后百分含量之比的变化。结果:以干燥品计,本品3个分子组成部分的百分含量分别为:铋35%-38%,钾7%-11%,枸橼酸根49%-52%,核磁图谱和数据显示本品有3种同分异构体,分子结构组成可能为铋∶钾∶枸橼酸=2∶2∶2;X-衍射试验和电镜扫描结果表明本品可能存在无定形、单晶和多晶3种形态;3个结构组成部分在加速试验前后的百分含量之比基本一致。结论:枸橼酸铋钾的3个结构组成部分的百分含量在一定范围内,可能存在3种不同的晶型形态,本品结构组成较稳定。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及体内实验研究探讨霍山石斛治疗胃溃疡(GU)的作用机制。方法 从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及文献中收集建立霍山石斛的成分库,寻找其主要活性化合物,并通过TCMSP等数据库预测作用靶点。从GeneCards、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DisGeNET等数据库中筛选GU相关基因,将成分靶点与疾病基因交集后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并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根据预测结果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免疫组化、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等实验验证霍山石斛对乙酸诱导GU大鼠模型的影响。结果 筛选出霍山石斛63种有效成分,得到霍山石斛治疗GU的靶基因37个,PPI分析得到多个霍山石斛治疗GU的可能核心靶点,并通过作用于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缺氧诱导因子-1(HIF-1)、肿瘤坏死因子(TNF)、核转录因子-κB(NF-κB)等信号通路和各种生物过程影响GU的发展。体内实验结果显示,霍山石斛可显著降低模型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及TNF-α等炎性因子的水平(P<0.05,P<0.01),增加溃疡边缘的胃血流量(GBF),增加溃疡边缘表皮生长因子(EGF),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表达(P<0.01),显著下调GU大鼠胃组织中PI3K,Akt蛋白和mRNA的表达,上调人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PTEN)蛋白和mRNA的表达(P<0.01)。结论 网络药理学分析及动物实验结果提示,霍山石斛可以通过调节EGFR/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组织炎症,增加溃疡边缘的胃微循环血流,促进细胞增殖和受损胃黏膜的修复。 相似文献
998.
999.
目的 观察CO2点阵激光联合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治疗面部光线性角化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采用开放性、非对照性临床研究,对15例面部光线性角化病患者进行CO2点阵激光联合ALA-PDT治疗,共治疗1~5次,随访1年,观察疗效及安全性。 结果 2例患者经过1次治疗后获得完全缓解,4例2次治疗后完全缓解,9例3~5次治疗后完全缓解,随访12个月均无复发。 3例报告美容效果极好,7例报告美容效果良好,5例报告美容效果一般。治疗过程中,有11例患者轻微疼痛,4例明显疼痛。结论 CO2点阵激光联合ALA-PDT治疗面部光线性角化病有效,美容效果好。 相似文献
1000.
患者,女,75岁。周身红斑、丘疹6个月伴糜烂、渗出4天,曾于当地诊所予以“西替利嗪片、糠酸模米松乳膏”治疗,症状无好转,皮疹逐渐泛发,我院门诊以“红皮病并皮肤感染”收入院。入院后第二天追问病史,既往曾有周身剧烈瘙痒,以腹部、指缝等部位为著,夜间加重,其家人有典型疥疮样皮损,为患者完善直接镜检见多个疥虫及虫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