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509篇
  免费   9871篇
  国内免费   5503篇
耳鼻咽喉   887篇
儿科学   2162篇
妇产科学   1130篇
基础医学   8726篇
口腔科学   1615篇
临床医学   13457篇
内科学   12378篇
皮肤病学   1158篇
神经病学   3944篇
特种医学   3076篇
外国民族医学   18篇
外科学   7045篇
综合类   20364篇
现状与发展   23篇
一般理论   6篇
预防医学   9922篇
眼科学   2517篇
药学   11457篇
  163篇
中国医学   7647篇
肿瘤学   6188篇
  2024年   416篇
  2023年   1444篇
  2022年   3535篇
  2021年   4638篇
  2020年   3767篇
  2019年   2924篇
  2018年   3076篇
  2017年   3258篇
  2016年   2895篇
  2015年   4352篇
  2014年   5456篇
  2013年   6096篇
  2012年   8632篇
  2011年   9092篇
  2010年   6844篇
  2009年   5736篇
  2008年   6577篇
  2007年   6369篇
  2006年   5681篇
  2005年   4826篇
  2004年   3522篇
  2003年   3166篇
  2002年   2606篇
  2001年   2016篇
  2000年   1709篇
  1999年   1217篇
  1998年   525篇
  1997年   506篇
  1996年   439篇
  1995年   360篇
  1994年   329篇
  1993年   211篇
  1992年   251篇
  1991年   225篇
  1990年   198篇
  1989年   187篇
  1988年   157篇
  1987年   128篇
  1986年   104篇
  1985年   82篇
  1984年   56篇
  1983年   28篇
  1982年   22篇
  1981年   23篇
  1980年   16篇
  1979年   18篇
  1977年   18篇
  1974年   13篇
  1972年   12篇
  1971年   1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黄芩汤对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Th1/Th2细胞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湿热型结肠炎中Th1/Th2的状态以及黄芩汤对Th1/Th2的影响,探讨其治疗湿热型结肠炎的免疫学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高糖饲料联合人工气候箱法造出大鼠湿热型体质,结合三硝基苯磺酸(TNBS)法建立湿热型结肠炎模型;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湿热+TNBS组、黄芩汤组、美沙拉嗪组;对大鼠进行临床活动度观察、结肠组织的宏观和微观观察、检测结肠长度重量、脾脏和胸腺的重量和髓过氧化物酶(MPO)的活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析大鼠血清和结肠组织中γ-干扰素(INF-γ)、白细胞介素12(IL-12)、白细胞介素4(IL-4)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结果黄芩汤能够有效缓解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临床症状,降低大鼠血清及结肠组织Th1细胞因子INF-γ和IL-12并提高Th2细胞因子IL-4和IL-10的表达。结论黄芩汤可以改善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的炎症反应,调节Th1/Th2细胞的平衡,这可能是其治疗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92.
中药对机体的调节杂泛性和机体处置中药的复杂差异性,仍是科学阐释中药作用机制和提高疗效的障碍,新近"多成分单靶点叠加作用"假说,认为中药多成分多靶点协同作用网络中局部靶点可存在相似多成分的药效叠加作用。该文作者进而认为,中药多成分只能在有限条件/浓度下起叠加作用,由于中药-机体系统杂泛性,在药效单靶点上更多显现的是多成分叠加与竞争/拮抗并存的复杂作用,此复杂作用可能是影响中药多靶点协同作用的关键,理论上,选择和创造单靶点叠加作用,可实现中药的科学配伍、疗效提高与毒性减弱。该文根据中药多成分、多靶点协同作用特点,及"叠加作用"假说等,提出方剂"主效应"研究思路--中药(复方)作用多样、复杂,如何更好地研究中药复方配伍机制和提高疗效?应该从中药复杂多样的作用中筛选与临床具体病证相关的某一或某几个"作用效应"作为方剂"主效应",方剂"主效应"是中药复方多成分多靶点协同作用的宏观体现,方剂"主效应"研究至少可以包含2个方面,一是方剂"主效应"的药动学应用研究,二是方剂"主效应"的药效作用研究:在某一具体临床使用中,仅仅是应用方剂治疗某一临床病证的作用,那么这一作用可视为当下该方剂的主效应,此时,如能研究得出该"主效应"的药动学规律(如主效应时间曲线,主效应-剂量相关性等),可制定此方剂治疗该病证的临床优化用药方案;主效应的作用研究上,主要有2个要素,其一,机体的哪些药物靶点与"主效应"直接相关,也即找出"主效应"的靶点网络,其二,"主效应"靶点网络中单个靶点受哪些药物成分调控(正相关、负相关),调控的成分浓度或数量变化会引起单靶点药效的何种变化,进而会引起多靶点协同作用的何种变化。此两要素将是最终阐释中药作用机制和配伍机制的研究关键。通过对方剂"主效应"的研究,可以提高具体病证应用下方剂的临床疗效和阐释其配伍机制与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比较不同提取方法制备的石菖蒲挥发油中的挥发性化学成分。方法:采用传统的水蒸气蒸馏提取挥发油,超临界流体萃取挥发油和顶空进样直接采集挥发性成分3种方法,对石菖蒲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GC-MS分析。结果:顶空进样技术鉴定出44种挥发性化学成分;水蒸气蒸馏法可鉴定出23种挥发性化学成分;超临界流体萃取可鉴定出25种化合物,经GC-MS分析,水蒸气蒸馏法与粉末顶空进样有14种化合物相同,超临界流体萃取与粉末顶空进样有8种化合物相同,相对含量均有一定的差异。结论:顶空进样技术分析石菖蒲中挥发性成分更简单、快速、无溶剂残留并节省药材。  相似文献   
994.
通过文献研究和市场调查,阐明中药配方颗粒国内外市场获得了较好发展,产业的规模和效益都在提高,产品逐步得到医生和患者接受,在医院诊疗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与国外市场相比,国内市场的发展相对缓慢,原因主要包括对中药配方颗粒与饮片是否等效的质疑和价格比较高等问题,进而提出加强临床应用研究以检验其疗效、加快推行电子调配方式...  相似文献   
995.
三七叶中微量活性皂苷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对三七叶中微量活性皂苷进行分离与鉴定.三七叶总苷经硅胶柱层析及薄层层析分离纯化,获得4个微量皂苷成分.经理化性质、光谱分析与标准品对照确定其化学结构分别为人参皂苷C-K(Ⅰ)、人参皂苷-Rh1(Ⅱ)、人参皂苷-MC(Ⅲ)和三七皂苷-Fe(Ⅳ).化合物Ⅰ为首次从三七叶中分得.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究中药复方祛瘀化痰通脉方对高脂血症金黄地鼠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及功效配伍的科学性.方法:实验选用叙利亚金黄地鼠,分为正常、模型、复方、祛瘀、化痰和解毒组6组,每组8只.采用高脂饲料喂饲法形成金黄地鼠高脂血症模型,造模4周,灌胃给予祛瘀组(1.11 g·kg-1),化痰组(0.39 g·kg-1),解毒组(0.07...  相似文献   
997.
目的: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测定香芍软胶囊(XSSC)囊心物中砷、汞、铅、镉、铜的含量。方法:样品经微波消解,以Re为内标,以茶叶、圆白菜标准物质为质控,采用ICP-MS测定上述5种元素。结果:对于所测5种元素,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r〉0.9996,回收率为95.8-101.6%,RSD〈5.8%。结论:本测定方法快捷、准确、灵敏度高,适用于XSSC囊心物中上述5种元素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三七花总皂苷清除活性氧自由基及对抗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影响。方法从三七花盘中提取三七花总皂苷,D-101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皂苷;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对羟基自由基、DPPH 自由基的作用。用硫代巴比妥分光光度法观察三七花总皂苷对 Fe2+半胱氨酸诱发肝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影响。结果三七花总皂苷对羟自由基、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的半数清除率(IC50值)分别为0.035 mg/ml、0.094 mg/ml;对Fe2+半胱氨酸诱发肝脂质过氧化的最大抑制率为89.31%,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结论三七花总皂苷具有清除活性氧自由基及抗脂质过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999.
何首乌和首乌藤分别为蓼科植物何首乌Polygonum multiflorum Thunb.的干燥块根和藤茎,具有多种药理活性,为传统药用植物,且在我国分布广泛。然而,近年来关于何首乌及首乌藤所引起的肝损伤风险已经引起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高度关注。目前,何首乌和首乌藤的肝毒性成分尚不明确。文献报道何首乌中首次分离得到的二蒽酮类成分具有潜在的肝毒性,因此从该类成分的提取分离、在线鉴别、毒性评价和含量测定等方面对其进行综述,为该类成分与何首乌肝毒性的相关性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00.
窦志华  许波  居宇峰  周荣荣  戴莹  倪丽丽  周云中 《中草药》2021,52(23):7162-7175
目的 研究栀子饮片到标准汤剂的量值传递规律。方法 收集23批栀子饮片,制备标准汤剂,测定出膏率,建立饮片和标准汤剂的HPLC指纹图谱,采用三重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triple quadrupole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Triple-Q-TOF/MS)技术对标定的共有峰进行成分鉴定,对采用对照品比对确认的成分进行含量测定,以出膏率、指纹图谱共有峰传递数及峰面积比值变化、成分转移率为指标,分析栀子饮片到标准汤剂的量值传递规律。结果 栀子饮片指纹图谱标定共有峰26个,其中25个传递到了标准汤剂,共有峰个数传递率96.15%,26个共有峰的成分均得到鉴定,其中7个环烯醚萜类成分栀子苷、京尼平龙胆双糖苷、羟异栀子苷、山栀苷、京尼平苷酸、去乙酰车叶草酸甲酯(DAAME)、鸡矢藤次苷甲酯(SME),2个西红花苷类成分西红花苷I、Ⅱ,2个黄酮类成分芦丁和异槲皮苷,1个单环单萜类成分jasminoside B,1个有机酸类成分绿原酸共计13个成分采用照品比对确认,标准汤剂和饮片共有峰面积比值与成分转移率呈现较好的正向直线关系,7个环烯醚萜类成分合计平均转移率70.90%,其中主要成分栀子苷平均转移率77.16%,西红花苷I、Ⅱ、芦丁、异槲皮苷、jasminoside B、绿原酸平均转移率分别为47.09%、39.56%、63.25%、51.95%、61.42%、75.70%,标准汤剂平均出膏率为28.91%。结论 阐明了栀子标准汤剂量值传递规律,为栀子配方颗粒及含栀子经典名方制剂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