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7篇
耳鼻咽喉   9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9篇
内科学   15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目的 探讨巨大前列腺增生的外科治疗方法选择及临床处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巨大前列腺增生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平均年龄70.5岁,平均前列腺体积225ml,术前平均最大尿流率(Qmax)为4.6ml/s,平均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27分,平均生活质量指数(QoL)5分.结果 10例患者均采用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摘除腺体平均重213g,平均手术时间85min,术中平均出血550ml,2例输血1~2u.术后连续膀胱冲洗平均2d,留置导尿管平均13d,留置膀胱造口管平均14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5d.所有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拔管(导尿管及膀胱造口管)后能自行排尿,2例出现轻度尿失禁.出院时Qmax平均18.5ml/s,IPSS评分平均7.5分,QoL评分平均1.5分.结论 开放性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是治疗巨大前列腺增生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围手术期的充分准备是减少术后并发症、保证患者安全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142.
内耳疾病基因治疗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一种高效、安全和简便的内耳疾病基因转移和导入方法。方法:将30只健康豚鼠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10只。用Ad—GFP报告基因分别由圆窗、耳蜗底回和脑脊液三种途径导入30只豚鼠内耳,在术前和术后测定听性脑干反应(ABR)阈值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振幅改变。再行耳蜗铺片,观察AdGFP在内耳组织中的转染表达和耳蜗毛细胞的形态结构。结果:三种途径导入Ad—GFP在耳蜗螺旋神经节、血管纹和Corti器上均有转染和表达。在术后3 d的表达产物最高,7 d后减弱,10 d后更弱。圆窗和耳蜗底回钻孔导入手术可引起蜗内出血,凝血块淤积在耳蜗顶回的中阶,造成顶回毛细胞损害。而脑脊液给药途径无此现象。ABR阈值在各组动物手术前后无明显改变,而圆窗和耳蜗底回给药途径造成DPOAE幅度明显下降,脑脊液给药组无DPOAE改变。结论:应用腺病毒载体进行基因转移通过圆窗和耳蜗底回钻孔途径可引起蜗内出血,影响DPOAE幅度,而应用脑脊液给药途径则相对安全和方便。  相似文献   
143.
目的为铁道部制定医保全面实施方案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配对比较研究、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及统计预测等方法.结果调查分析了铁路医保试点地区医保前后,医疗工作的数量、质量、效率及医疗费用,寻找出职工个体方面对医疗费用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对医疗费用进行统计预测.结论医保后,医疗工作的质量、效率、职工医疗保障水平明显提高;医疗费用的增长幅度得以有力的遏制;职工个体方面对医疗费用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年龄、工作状态、工作类别、体育锻炼、吸烟、酗酒、饮食卫生等;对医保试行方案提出了重要的修改意见.  相似文献   
144.
通过对省、市、县乡四个层次卫生服务组织者和提供者,以及医疗、预防和保健三大职能的提供者与管理者的意向调查,论证社区卫生服务可持续发展机制的各方接受程度。  相似文献   
145.
目的探讨孕早期采用经阴道超声引导下减胎术减灭宫外妊娠胚芽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通过阴道超声减胎抽吸宫外妊娠组织。结果对2例诊断为未破裂输卵管间质部的早期异位活胎妊娠,通过经阴道超声引导下减胎穿刺治疗,被保留的宫内胎儿持续妊娠至足月分娩。结论孕早期采用经阴道超声引导下减胎术选择性抽吸输卵管间质部胚芽,可获得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但是本方法仅去除胚芽组织,对残余的绒毛组织,需密切追踪随访。  相似文献   
146.
目的 通过汇总分析评价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 CEA)与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 CAS)治疗颈动脉狭窄的远期转归.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和Cochrane数据库,纳入在颈动脉狭窄患者中比较CEA与CAS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提取研究基本特征以及远期转归,包括卒中或死亡联合终点、任何卒中、任何死亡等数据,应用Stata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纳入7项随机对照试验和8 210例患者,随访时间中位数为2~7.4年.纳入研究的质量整体较高,产生偏倚的风险较低.汇总分析显示,CAS组卒中或死亡联合终点[风险比(hazard risk, HR) 1.21,95% CI 1.04~1.39]、任何卒中(HR 1.32,95% CI 1.15~1.51)和同侧卒中(HR 1.26,95% CI 1.02~1.55)风险显著高于CEA组;CAS组死亡(HR 1.06,95% CI 0.95~1.18)、致残性卒中(HR 1.23,95% CI 0.95~1.60)、非同侧卒中(HR 1.12,95% CI 0.81~1.55)和再狭窄(HR 1.18,95% CI 0.91~1.52)风险均与CEA组无显著性差异,但.结论 CAS在远期死亡、致残性卒中、非同侧卒中和再狭窄风险方面与CEA相近,但CAS的远期卒中或死亡联合终点、任何卒中和同侧卒中风险显著更高.这些结果提示,CEA仍是颈动脉狭窄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47.
Zheng Z  Li M  Lin Y  Ma Y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2,37(5):271-273
目的 探讨胰岛素增敏剂罗格列酮对多囊卵巢综合征 (PCOS)的胰岛素抵抗及高雄激素血症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 30例PCOS患者给予每天早餐前口服 4mg罗格列酮 ,共 1 2周 ,比较治疗前后体重指数、胰岛素、血糖和血脂、瘦素和神经肽Y以及生殖激素水平与排卵率的变化。结果治疗 1 2周后 ,基础胰岛素水平从 (1 8± 8)mIU/L降至 (1 2± 7)mIU/L(P <0 0 1 ) ,胰岛素抵抗指数从4 3± 1 2降至 2 6± 0 7(P <0 0 1 )。黄体生成素从 (1 5 4± 4 4)U/L降至 (7 9± 2 1 )U/L ,游离睾酮从(1 2 5± 1 9)pmol/L降至 (8 9± 1 4)pmol/L ,雄烯二酮从 (9 8± 1 7)nmol/L降至 (7 4± 1 2 )nmol/L ,差异均有极显著性 (P均 <0 0 1 ) ;硫酸脱氢表雄酮从 (8 7± 3 5) μmol/L降至 (6 9± 2 1 ) μmol/L(P<0 0 5) ;性激素结合球蛋白从 (39± 3)nmol/L升至 (58± 5)nmol/L(P <0 0 1 )。血浆瘦素水平从 (1 8±4) μg/L降至 (1 3± 3) μg/L(P <0 0 1 )。 30例月经稀发的患者 ,2 5例恢复排卵 ,排卵率 50 %。 结论 罗格列酮可降低PCOS患者血浆瘦素水平 ,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进而改善高雄激素血症等内分泌紊乱 ,恢复有排卵月经  相似文献   
148.
测定 5种型号乳糖产品的粒度分布、松密度、摇实密度、休止角、流速及成形性 ,确定何种乳糖适合用作直接压片辅料。以双氯芬酸钾为模型药物 ,用各型号乳糖为填充剂直接压片 ,制得双氯芬酸钾片 ,测定所得片子的硬度、脆碎度和片重差异。结果显示 :粒度以GranuLac 2 0 0最细 ,其他几种差不多 ;流动性以GranuLac 2 0 0最差 ,GranuLac 70次之 ,其他三种相差不大 ,成形性以Cellactosc 80最好 ,Tablettose70次之 ,CapsuLac 80最差。综合各项粉体学性质 ,Cellactose80和Tablettose 70较适合用作直接压片的辅料。用以上各型号乳糖作填充剂直接压片制得双氯芬酸钾片 ,其压片结果与上述测定结果基本相符 ,显示粉体学指标的测定对辅料的选择确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9.
糜蛋白酶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糜蛋白酶是一种常见的药品,近年来它的临床应用日益广泛,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综述了糜蛋白酶目前在临床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0.
Plasmacytoid dendritic cells (PDC) are potent producers of alpha interferon (IFN-alpha) in response to enveloped viruses and provide a critical link between the innate and adaptive immune responses. Although the loss of peripheral blood PDC function and numbers has been linked to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 progression in humans, a suitable animal model is needed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immunodeficiency virus infection on PDC function. The rhesus macaque SIV model closely mimics human HIV infection, and recent studies have identified macaque PDC, potentially making the macaque a good model to study PDC regulation. In this study, we demonstrate that peripheral blood PDC from healthy macaques are both phenotypically and functionally similar to human PDC and that reagents used for human studies can be used to study macaque PDC. Both human and macaque PBMC expressed IFN-alpha in response to herpes simplex virus (HSV), the prototypical activator of PDC, as measured by using an IFN bioassay and IFN-alpha-specific enzyme-linked immunospot assays. Similar to human PDC, macaque PDC were identified by using flow cytometry as CD123+ HLA-DR+ lineage- cells. In addition, like human PDC, macaque PDC expressed intracellular IFN-alpha, 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 macrophage inflammatory protein 1beta/CCL4, and IFN-inducible protein 10/CXCL10 upon stimulation with HSV, all as determined by intracellular flow cytometry. We found that IFN regulatory factor 7, which is required for the expression of IFN-alpha genes, was, similar to human PDC, expressed at high levels in macaque PDC compared to monocytes and CD8+ T cells. These findings establish the phenotypic and functional similarity of human and macaque PDC and confirm the utility of tools developed for studying human PDC in this animal mode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