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6825篇 |
免费 | 9272篇 |
国内免费 | 6548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811篇 |
儿科学 | 1306篇 |
妇产科学 | 715篇 |
基础医学 | 7390篇 |
口腔科学 | 1562篇 |
临床医学 | 11039篇 |
内科学 | 9769篇 |
皮肤病学 | 699篇 |
神经病学 | 3349篇 |
特种医学 | 3274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33篇 |
外科学 | 8128篇 |
综合类 | 20144篇 |
现状与发展 | 26篇 |
一般理论 | 2篇 |
预防医学 | 8199篇 |
眼科学 | 1815篇 |
药学 | 10612篇 |
129篇 | |
中国医学 | 7684篇 |
肿瘤学 | 595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82篇 |
2023年 | 1518篇 |
2022年 | 3627篇 |
2021年 | 4622篇 |
2020年 | 3708篇 |
2019年 | 2624篇 |
2018年 | 2635篇 |
2017年 | 2930篇 |
2016年 | 2514篇 |
2015年 | 4065篇 |
2014年 | 4948篇 |
2013年 | 5192篇 |
2012年 | 7392篇 |
2011年 | 7840篇 |
2010年 | 6282篇 |
2009年 | 5396篇 |
2008年 | 5749篇 |
2007年 | 5356篇 |
2006年 | 4954篇 |
2005年 | 4187篇 |
2004年 | 2979篇 |
2003年 | 2627篇 |
2002年 | 2125篇 |
2001年 | 1890篇 |
2000年 | 1596篇 |
1999年 | 1214篇 |
1998年 | 612篇 |
1997年 | 567篇 |
1996年 | 480篇 |
1995年 | 462篇 |
1994年 | 374篇 |
1993年 | 227篇 |
1992年 | 266篇 |
1991年 | 227篇 |
1990年 | 175篇 |
1989年 | 145篇 |
1988年 | 153篇 |
1987年 | 128篇 |
1986年 | 100篇 |
1985年 | 73篇 |
1984年 | 33篇 |
1983年 | 32篇 |
1982年 | 26篇 |
1981年 | 14篇 |
1980年 | 7篇 |
1979年 | 15篇 |
1978年 | 9篇 |
1959年 | 6篇 |
1958年 | 8篇 |
1957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82.
目的:探讨大学生自我表露、主观幸福感现况及二者的关系.方法:根据浙江大学164名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对Jourard SM自我表露问卷进行修订,用修订的自我表露问卷和幸福感指数量表对浙江大学的356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不同信息类别的自我表露评分差异显著(F=50.24,P<0.001),其中品味和兴趣(1.85±0.41)、学习(工作)(1.87±0.43)的自我表露评分均高于态度和看法(1.70±0.32)(t=7.870、8.256)、金钱(1.60±0.41,t=10.517、11.429)、个性(1.70±0.39)、身体(1.71±0.42)(P均<0.001).目标人的主效应显著(有男/女朋友者、无男/女朋友者的自我表露问卷评分差异均有显著性,F=21.14、13.88,P<0.001),信息类别和目标人的交互作用显著(F=76.15,P<0.001).在金钱、身体、学习或工作方面大学生向父母表露多于向男、女性朋友(如金钱上:母亲1.81±0.59、父亲1.73±0.58,男朋友1.42±0.44,女朋友1.40±0.44;F=116.84,P=0.000).女性的表露程度高于男性(1.79±0.31/1.71±0.32,t=2.03,P=0.044).自我表露与主观幸福感呈正相关(r=0.16,P=0.003).分层回归显示自我表露对预测主观幸福感作出了新的贡献(△R2=0.021,P=0.006).结论:信息类别、目标人、被试性别会影响自我表露的程度,提升表露水平有助于改善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83.
目的 本研究旨在比较颅内大血管伴/不伴同侧颈内动脉闭塞的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卒中患者基线特征以及行血管内治疗后结局的差异。方法 对DIRECT-MT亚组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比较前循环大动脉粥样硬化(large-artery atherosclerosis,LAA)型卒中串联闭塞和颅内闭塞接受血管内治疗(endovascular treatment,EVT)的患者的基线特征和预后,分析不同机制学特征(动脉粥样硬化或动脉-动脉栓塞)对临床结局的影响。结果 LAA型卒中患者共108例,其中串联闭塞63例,颅内闭塞45例。颅内闭塞组患者高血压史率高于串联闭塞组(77.8% vs. 52.4%, P=0.007)。颅内闭塞组闭塞部位最常见于大脑中动脉M1段(88.6%),而串联闭塞组颅内闭塞主要位于颈内动脉颅内段(49.2%)和大脑中动脉M1段(49.2%)(P<0.001)。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术前抗栓、他汀类药物的使用,卒中、房颤、吸烟史,基线mRS、NIHSS评分,是否静脉溶栓,侧枝循环,以及救治流程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90天mRS 0-2分的患者比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3.3% vs. 41.9%, P=0.243)。颅内闭塞组术后成功再灌注率高于串联闭塞组(93.3% vs. 77.4%, P=0.026),但术后24-72小时血管再通的比例前组低于后组(57.1% vs. 77.2%, P=0.034)。最终梗死体积,颅内闭塞组小于串联闭塞组(20.1 vs. 34.5, P=0.025)。术后NIHSS评分,90天EQ-5D-5L评分和BI指数等其他次要结局,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在90天内的死亡率,发生的无症状性和症状性颅内出血率,5-7天时在另外的血管区域新发脑梗死,以及新流域栓塞的患者百分比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串联闭塞相较于孤立颅内闭塞,末次造影成功再灌注率较低,梗死体积更大,但术后24-72小时再通率更高,且神经功能良好预后率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与颅内闭塞相仿。 相似文献
84.
目的 探讨肝移植后再灌注损伤和排斥反应时,肝窦内皮细胞的变化。方法 利用抗肝窦内皮细胞的单克隆抗体对大鼠肝移植后定期采取的肝组织标本染色。结果 对照组(LEW-LEW)于第4天在肝窦壁内可见ICAM-1的强染色,但是昆布氨酸、第Ⅷ因子相关抗原在实验基间均未见到。高度排斥反应组(ACI-LEW)移植后第1在开始发现ICAM-1的强染色。中度排斥反应组(BN-LEW)移植后第1天开始发现ICAM-1的强染色,移植后1个月开始肝窦壁出现第Ⅷ因子相关抗原。结论 说明慢性排斥反应引起的肝损伤,不仅是以肝动脉为中心的血管损伤,同时也损伤肝窦内皮细胞。 相似文献
85.
目的 观察异丙酚和咪唑安定在体外循环麻醉中对术前和术中的酸碱度的影响.方法 4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异丙酚组、咪唑安定组),监测手术前、主动脉阻断10 min和复温至31℃时血气指标等的动态变化.结果与手术前比,主动脉阻断10 min和复温后,血液pH、PaCO2、HCO3-、BEB两组均有明显变化(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异丙酚和咪唑安定在体外循环麻醉中其对酸碱度无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86.
目的 观察哇巴因与地高辛对大鼠肝脏钠泵基因表达的影响 .方法 分别给大鼠注射哇巴因 (2 0 μg· kg- 1·d- 1 )、地高辛 (32 μg·kg- 1·d- 1 )和生理盐水 (1m L· kg- 1·d- 1 ) ,观察给药后 6wk大鼠血压的动态变化 ;并分别应用分子生物学 RT- 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探讨各组大鼠肝脏钠泵 α1 ,α2 及 α3 亚单位 m RNA及蛋白水平基因表达的改变 .结果 给予哇巴因 2 wk后大鼠血压开始升高 ,至 6 wk时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 (17.7± 1.2 ) vs(15 .4± 1.1) k Pa,P<0 .0 1) ,而实验过程中地高辛组血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明显 .无论是在 m RNA水平还是在蛋白水平 ,哇巴因对大鼠肝脏钠泵α1 亚单位表达无影响 ,而地高辛使α1 亚单位表达增强 ;两组大鼠 α2 亚单位表达均无改变 ;哇巴因使 α3 亚单位蛋白水平表达减弱 ,而 m RNA水平增强 ,地高辛组大鼠肝脏钠泵 α3 亚单位无论在 m RNA水平及蛋白水平表达均增强 .结论 哇巴因在高血压发病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哇巴因与地高辛可导致不同的钠泵基因表达改变 ,为进一步揭示内源性哇巴因生理与病理作用以及洋地黄类药物药理与毒理作用的分子机制提供了理论及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7.
海水淹溺肺水肿兔血浆MDA和SOD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海水淹溺肺水肿 (PE SWD)兔血浆中丙二醛 (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变化规律 ,探讨上述两项指标发生变化的原因和机制。方法 :用核黄素光照法和硫代巴比妥酸法 ,对PE SWD兔动脉血浆MDA和SOD进行定量检测和动态观察。结果 :灌海水后 30min ,MDA和SOD较灌海水前均显著升高 ,尔后两者均逐渐下降 ,但仍远远高于灌海水前。结论 :PE SWD发生发展过程中 ,MDA的损害性作用使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表面特性发生改变 ,影响了正常的呼吸功能 ,并掩盖了SOD的保护性作用。 相似文献
88.
采用固定床流动装置考察了乙烯直接氧化制乙酸的新工艺,并对该过程的催化剂进行研究开发。结果表明,以硅胶为载体、铬氧化物为助剂、Pd和H3PO4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015和0.30时(以载体的质量计),催化剂具有最佳活性,此时乙烯的转化率和乙酸的选择性分别可达4.4%和68.9%,乙酸的单程时空收6率达134g/(L.h)。 相似文献
89.
用细胞培养、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图像分析及流式细胞术观察低氧和猪肺动脉缺氧内皮细胞条件培养液(HECCM)对体外培养的新生大鼠肺血管周细胞 (PC)α- SM- actin、 CD34 、 S- 10 0和 PCNA的表达及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发现 ,低氧和 HECCM可促进 PC表达α- SM- actin和 PCNA,而抑制 CD34 和 S- 10 0的合成 ,促进 PC由静止期 (G0 /G1 期 )进入 DNA合成期 (S期 )及有丝分裂期 (G2 M期 )。提示 ,低氧不仅能促进 PC增殖 ,而且还可促进其向平滑肌样细胞转化。故 PC是慢性低氧性肺动脉高压时无肌型细动脉肌化的重要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90.
为进一步研究呼吸道疾病时的粘液纤毛清除功能,采用99mTc-DTPA气溶胶吸入显像,通过电影显示定性和定量指标分析.对18 例健康受试者和患者进行了显像研究,得到气道清除率和粘液纤毛清除率的正常值,并观察了32例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气管-支气管纤毛清除功能的改变.结果显示,健康受试者与COPD患者粘液纤毛清除率(mm/min)分别为3.89±0.92和1.32±0.59,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COPD患者不同时间气道清除率和粘液纤毛清除率均明显低于健康受试者(P<0.01).本研究方法简便客观,具有定性观察和定量分析的优点,对于呼吸系统其它疾病(如支气管扩张、原发性纤毛无运动)的研究及药物疗效的评价具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