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6513篇 |
免费 | 3709篇 |
国内免费 | 2614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79篇 |
儿科学 | 587篇 |
妇产科学 | 124篇 |
基础医学 | 2013篇 |
口腔科学 | 613篇 |
临床医学 | 4383篇 |
内科学 | 2727篇 |
皮肤病学 | 335篇 |
神经病学 | 877篇 |
特种医学 | 1548篇 |
外科学 | 3503篇 |
综合类 | 10280篇 |
现状与发展 | 9篇 |
预防医学 | 4322篇 |
眼科学 | 520篇 |
药学 | 4829篇 |
61篇 | |
中国医学 | 4131篇 |
肿瘤学 | 159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38篇 |
2023年 | 542篇 |
2022年 | 1242篇 |
2021年 | 1619篇 |
2020年 | 1428篇 |
2019年 | 694篇 |
2018年 | 721篇 |
2017年 | 1059篇 |
2016年 | 802篇 |
2015年 | 1415篇 |
2014年 | 1907篇 |
2013年 | 2410篇 |
2012年 | 3327篇 |
2011年 | 3545篇 |
2010年 | 3388篇 |
2009年 | 2912篇 |
2008年 | 3001篇 |
2007年 | 2825篇 |
2006年 | 2534篇 |
2005年 | 2022篇 |
2004年 | 1382篇 |
2003年 | 1092篇 |
2002年 | 823篇 |
2001年 | 799篇 |
2000年 | 602篇 |
1999年 | 235篇 |
1998年 | 35篇 |
1997年 | 28篇 |
1996年 | 35篇 |
1995年 | 25篇 |
1994年 | 28篇 |
1993年 | 19篇 |
1992年 | 13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6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8篇 |
1986年 | 13篇 |
1985年 | 3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6篇 |
1965年 | 3篇 |
1964年 | 3篇 |
1962年 | 3篇 |
1959年 | 6篇 |
1958年 | 7篇 |
1957年 | 4篇 |
1956年 | 3篇 |
1954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尼可刹米生产工艺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菸酸与二乙胺、三氯氧磷作用,再经氢氧化钠中和,加入纯碱使反应液中的产品与水分层,取代有机溶剂萃取工艺,简化了操作,降低了消耗. 相似文献
42.
袁宝强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4,19(2):136-137
目的 探讨病毒性脑膜脑炎 (病脑 )患儿血清线粒体天冬氨酸转氨酶同工酶 (m AST)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 2 62例病脑患儿和 12 1例健康儿童静脉血清中m AST、天冬氨酸转氨酶总活性 (t AST)活性 ,并计算m AST/t AST。结果 轻度病脑组血清m AST活性 15.50± 3 .91U/L ,中度组3 4 .79± 7.2 5U/L ,重度组 55.76± 11.3 3U/L ,正常对照组 7.93± 2 .80U/L ,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均 <0 .0 5) ;m AST/t AST值 ,轻度患儿组 (3 6.76± 8.51) % ,中度患儿组 (47.63± 11.53 ) % ,重度患儿组 (61.81±7.3 3 ) % ,正常对照组 (2 5.2 6± 9.2 1) % ,各组间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 (P均 <0 .0 5)。结论 测定血清m AST活性及m AST/t AST可作为判断小儿病脑病情及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3.
hCGβ-C3d3融合蛋白免疫BALB/c小鼠及其抗血清对hCG诱导鼠子宫增重的抑制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分子佐剂C3d3增强hCGb避孕疫苗的免疫原性。方法: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以phCMV1为载体分别构建分泌型、带有6个组氨酸纯化标签的真核表达质粒phCMV1-6His-hCGb-C3d3和phCMV1-6His-hCGb,在CHO细胞中获得稳定、高效表达的重组蛋白,并用镍柱和凝胶过滤层析对其进行分离、纯化。分别用hCGb-C3d3融合蛋白和单用hCGb间隔4周两次免疫生育期雌性BALB/c小鼠,ELISA测定血清中抗hCGb抗体滴度,并对各组小鼠产生的抗血清拮抗hCG诱导的小鼠子宫增重效应进行比较。结果:C3d3使hCGb蛋白疫苗的免疫原性增强1 995倍,hCGb-C3d3融合蛋白免疫小鼠产生的抗血清具有很强的抑制小鼠子宫增重作用。结论:通过分子佐剂C3d3可以大幅提高机体对hCGb的体液免疫应答能力,hCGb-C3d3融合蛋白免疫小鼠产生的抗血清对hCG的生物学作用具有更强的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44.
后矢状位肛门直肠成形术后便秘原因初探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 研究无肛畸形胎鼠直肠盲端神经元细胞分布情况 ,探讨后矢状位肛门直肠成形术 (PSARP)后便秘发生原因。方法 选用 2~ 3个月龄 ,体重 2 5 0~ 30 0g健康Wistar大白鼠 12只 ,其中雌鼠 8只 ,雄鼠 4只。实验组雌鼠为 5只 ,对照组为 3只。雌雄交配后第 11d对实验组 5只雌鼠使用乙烯硫脲 (ethylenethiourea ,ETU)灌胃 (1%乙烯硫脲溶液 ,12 5mg/kg) ,对照组孕鼠在同一天使用等量蒸馏水灌胃。第 2 2d对两组孕鼠剖宫取胎 ,形态学研究取实验组及对照组各一只孕鼠 ,获实验组无肛胎鼠 6只 ,正常 5只 ,对照组胎鼠 10只。对胎鼠盆腔进行正中矢状切片 ,HE染色后在光镜下观察其形态。免疫组化研究将两组剩余孕鼠 (实验组 4只 ,对照组 2只 ) ,获胎鼠实验组无肛、正常和对照组各 2 7只、16只和 2 1只 ,取胎鼠直肠盲端 ,利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euronspecificenolaseNSE)和S 10 0蛋白标记肠壁内源性神经元细胞及胶质细胞 (SP)法 ,分别对肌间神经元、粘膜下神经元及胶质细胞进行计数并与对照组对比 ,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实验组无肛胎鼠盆腔正中矢状切面可显示直肠盲端的形态。直肠盲端与对照组直肠肌间神经元细胞数分别为 2 .0 9± 0 .5 0 ,2 .74±0 .5 1;直肠盲端与对照组直肠粘膜下神经元细胞数分别为 0 .72 相似文献
45.
46.
47.
河北省部分高校大学生结核菌素试验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结核菌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感染状况及PPD试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河北省8所高校,对其在2001~2004年新入学大学生的PPD试验记录及监测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河北省部分高校大学生接种人口数量明显增多;经χ2检验,2001~2004年PPD试验的阳性率、强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阳性率随时间呈明显下降趋势、强阳性率随时间呈缓慢上升趋势。结论高校应进一步加强PPD试验的监测力度,提高PPD的监测质量。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病原菌分布以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率。方法对我院2002年1月.2004年12月,各临床科室送检的手术切口感染的创面分泌物标本,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分离培养与鉴定。采用K—B法进行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试验。结果分离出60株病原菌。主要是以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氏菌为主的革兰氏阴性(G^-)杆菌。G^-杆菌构成比为71.7%,G^-球菌构成比为28.3%。G^-杆菌中,铜绿假单胞菌仅对阿米卡星、哌拉西林较敏感,敏感率均为70.6%。大肠埃希氏菌仅对亚胺培南、头孢噻肟,阿米卡星有较高的敏感性。敏感率分别为92.3%、71.4%、64.3%。革兰氏阳性(G^-)球菌对利福平较敏感,对万古霉索100%敏感。结论临床手术切口感染以G^-杆菌感染为主,应根据药敏感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49.
目的初步探讨黄芪注射液加纳洛酮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分别采用黄芪注射液治疗方案(A组:51例)、纳洛酮治疗方案(B组:49例)、黄芪注射液加纳洛酮治疗方案(C组:53例),对153例急性脑出血患者进行治疗,并于入院后第7、14、28天分别进行血肿体积、水肿容积测量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入院后第7天三组血肿体积、水肿容积、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第14天C组分别与A、B组比较,血肿体积、水肿容积均显著减小(P<0.05),但A与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第28天C组分别与A、B组比较,血肿体积、水肿容积、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有显著减少(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加纳洛酮治疗方案是一种治疗急性脑出血更有效、更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50.
临床上任何药物的出现,都是从患者的需求开始的。1922年1月23日Banting给1例处于死亡边缘的14岁男孩注射了胰腺提取物,该男孩的血糖下降到正常水平,并于同年5月3日在全美医师协会会议上,对“胰腺提取物对糖尿病的作用”进行了论述,引起了全场听众起立鼓掌欢呼,被认为是现代医学史上一项最伟大的成就!而后的七八十年,胰岛素经历了从动物胰岛素、人胰岛素到基因工程人胰岛素的转变;经历了纯度的不断提高,从60%~70%到95%、98%,到今天的99%的单组分胰岛素;经历了从胰岛素结构上的有1~3个氨基酸与人胰岛素不完全相同到完全相同;经历了单一剂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