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349篇
  免费   10764篇
  国内免费   6322篇
耳鼻咽喉   1088篇
儿科学   1918篇
妇产科学   584篇
基础医学   7644篇
口腔科学   2215篇
临床医学   12965篇
内科学   10621篇
皮肤病学   1377篇
神经病学   3247篇
特种医学   4612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11327篇
综合类   27594篇
现状与发展   30篇
一般理论   3篇
预防医学   12173篇
眼科学   1437篇
药学   12154篇
  179篇
中国医学   9600篇
肿瘤学   5662篇
  2024年   532篇
  2023年   1470篇
  2022年   3537篇
  2021年   4551篇
  2020年   3880篇
  2019年   2413篇
  2018年   2525篇
  2017年   3143篇
  2016年   2625篇
  2015年   4396篇
  2014年   5555篇
  2013年   6999篇
  2012年   9830篇
  2011年   10454篇
  2010年   9100篇
  2009年   8112篇
  2008年   8454篇
  2007年   8253篇
  2006年   7427篇
  2005年   5741篇
  2004年   4299篇
  2003年   3565篇
  2002年   2748篇
  2001年   2318篇
  2000年   1758篇
  1999年   722篇
  1998年   276篇
  1997年   211篇
  1996年   207篇
  1995年   154篇
  1994年   162篇
  1993年   89篇
  1992年   88篇
  1991年   80篇
  1990年   69篇
  1989年   57篇
  1988年   48篇
  1987年   72篇
  1986年   68篇
  1985年   61篇
  1984年   46篇
  1983年   32篇
  1982年   34篇
  1981年   29篇
  1980年   20篇
  1979年   25篇
  1978年   13篇
  1959年   16篇
  1958年   25篇
  1957年   2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 检测肝癌患者不同部位(门静脉、肝静脉及外周静脉)血甲胎蛋白(AFP)mRNA的表达,了解肝细胞肝癌血行播散的规律。方法 采用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技术,测定20例肝癌患者门静脉、肝静脉及外周血AFPmRNA的表达。结果 全组病例门静脉、肝静脉血AFPmRNA阳性率(65%)高于其外周血AFPmRNA阳性率(40%-45%),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肿瘤≤5cm患者的肝静脉血AFPmRNA阳性率(70%)明显高于外周血(20%,P<0.05),门静脉血AFPmRNA阳性率(60%)也高于外周血(30%),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肿瘤>5cm患者的门静脉、肝静脉血AFPmRNA阳性率接近于外周血AFPmRNA的阳性率。结论 肿瘤>5cm的中晚期肝癌患者,其外周血中AFPmRNA的表达能较好地反映脱落癌细胞的血行播散情况;肿瘤≤5cm的患者虽然其外周血AFPmRNA阳性检出率较低,但肝静脉血的AFPmRNA明显高于外周血,提示肝内已有肿瘤播散,此时直接检测肝内门静脉或肝静脉血的AFPmRNA表达能更准确地反映癌细胞血行播散情况。  相似文献   
992.
Sanders Ⅳ型跟骨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59,自引:0,他引:59  
目的 总结SandersⅣ型跟骨骨折的手术治疗经验。 方法 对29例31侧SandersⅣ型跟骨骨折进行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内固定方法采用重建钢板(17侧)和自制可塑形跟骨钛钢板(14侧)。疗效评定标准采用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 结果 21侧骨折术后获12~57个月(平均18.4个月)随访,患足功能优5侧(23.8%),良13侧(61.9%),可3侧(14.3%)。 结论 开放复位内固定可作为治疗SandersⅣ型跟骨骨折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993.
腺病毒介导的双自杀基因对直肠癌细胞的杀伤作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 探讨直肠癌的基因治疗方法。方法 用重组腺病毒介导外源胞嘧啶脱氨酶(CD)基因、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HSV-tk)基因转移到人直肠癌细胞系HR-8348,通过细胞集落形成实验、细胞存活率测定(MTT法),检测、分析CD和HSV-tk双自杀基因系统对肿瘤细胞的作用。结果 重组腺病毒介导的CD和HSV-tk自杀基因可在HR-8348细胞高效表达。用腺病毒穿梭质粒pAdCMV-Linkl(CD tk)、Linkl(-)、pAdCMV-Linkl(CD)、pAdCMV-Kinkl(tk)重组腺病毒感染HR-8348细胞,不加5-氟胞嘧啶(5-FC)、环氧鸟苷(GCV),各组肿瘤细胞的集落形成和存活率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应用5-FC、GCV后,pAdCMV-Linkl(CD tk)转染组细胞集落形成和存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AdCMV-Link(-)转染组(P<0.01),也低于pAdCMV-Linkl(CD)、pAdCMV-Linkl(tk)转染组(P<0.05)。CD和5-FC、HSV-tk和GCV系统联合使用较单一自杀基因系统对HR-8348直肠癌细胞的集落形成、细胞生长有更显著的抑制作用,对肿瘤细胞有更强的杀伤能力和“旁观者效应”。结论 CD和HSV-tk双自杀基因联合作为肿瘤基因治疗的一种手段和方法,较单一自杀基因具有更强的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994.
大鼠脊髓急性损伤后bax和bcl—2的表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检测大鼠脊髓损伤后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以探讨神经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大鼠脊髓(T8.9)经中度压迫损伤后,分别在30min、2h、4h、8h、24h、48h和72h处死取材(n=6)。主要应用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技术对脊髓组织进行标记,以检测bcl-2和bax的表达。结果:损伤4h后bax蛋白大量表达,而bcl-2蛋白仅有少量表达,bcl-2 mRNA未见表达。结论:脊髓损伤后凋亡基因bax大量表达,并可能在神经细胞的凋亡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5.
儿童椎间盘钙化症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提高儿童椎间盘钙化症的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对32例椎间盘钙化症患儿的临床症状,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32例均住院枕颌带牵引治疗。结果:24例牵引治疗7-10例后症状完全消失,6例合并环枢关节半脱位者牵引治疗10-14天后症状完全消失。X线片显示环枢关节已复位;2例有神经受压症状者牵引治疗后症状完全消失。结论:儿童椎间盘钙化症属自限性疾病,预后良好,根据其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诊断并不困难,枕颌带牵引治疗效果好,即使存在神经压迫症状,仍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按泛大西洋协作组织(Trans Atlantic Inter-Society consensus,TASC)分型对传统手术与腔内介入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比较. 方法对2005年10月至2008年10月应用血管旁路移植术与腔内介入治疗下肢慢性动脉缺血患者20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37例,女64例,男女之比为2.14:1.平均年龄(67±12)岁,其中>70岁患者共101例(占50.2%).结果 (1)腔内介入治疗术后6、12、24个月股浅动脉支架植入通畅率(100.0%、89.8%、75.0%)优于单纯扩张(82.4%、62.5%、35.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手术旁路移植术后24个月二期通畅率88.0%优于介入支架70.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232,P<0.05).结论 血管旁路移植适宜于TASC C、D型股浅动脉长段闭塞,腔内介入适宜于TASC A、B型股浅动脉短段闭塞,且支架植入优于单纯扩张;尽管腔内介入通畅率低于传统手术,但其具有的安全、快捷、可重复性高的特点,使其在下肢动脉闭塞症的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总结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相关并发症的防治经验.方法 对207例下肢动脉硬化件闭塞症行介入治疗,统计围手术期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分析并发症的发生率与泛大西洋介入协会(transAtlantic inter-society consensus,TASC)分型分级之间的关系以及糖尿病和冠心病对重要脏器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结果 本组207例,介入手术成功190例.17例失败,其中13例为介入操作失败、4例死于术后重要脏器并发症.围手术期并发症包括穿刺点出血12例、假性动脉瘤4例、消化道出血2例、动脉破裂6例、脑梗塞8例、急性心衰9例、呼衰13例、肾衰6例、支架内血栓形成5例和蓝趾综合征1例.在本组患者的TASC分型中,股腘动脉病变介入治疗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9.84%(51/128),高于主髂型的18.99%(15/79)(P<0.05);患有糖尿病以及合并糖尿病和冠心病患者重要脏器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27.66%(13/47)和24.49%(12/49),高于无合并症患者的5%(2/40)(P<0.05).结论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介入治疗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可能与术中操作不当、病变类型复杂及合并糖尿病和冠心病有关,术前注意合并症的处理及术中选择合理治疗方式、缩短手术时间等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98.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and mechanism by which PPARγ ligand, rosiglitasone, regulates the expression of CD40 and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 1 (ICAM-1) in the rat peritoneal mesothelial cells (RPMCs) induced by lipopolysaccharide (LPS). Methods RPMCs were harvested from Sprague-Dawley rat peritoneal cavity and maintained under defined in vitro conditions. The cell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groups as follows: medium, LPS (5 mg/L), LPS (5 mg/L)+BAY11-7085(5 μmol/L, NF-κB inhibitor), rosiglitazone (10 μmol/L or 20 μmol/L, 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γ activator), LPS (5 mg/L)+rosiglitazone (10 μmol/L)+GW9662 (3 μmol/L, peroxisome proliferator-aetivatcd receptor γ antagonist), and LPS (5 mg/L)+vehicle (DMSO 0.2 ml/L). The expressions of CD40 and ICAM-1 RNA in RPMCs were examined by RT-PCR after 3 hour treatment, and the protein expressions of CD40, ICAM-1, p-NF-κB p65 and p-IκBα were examined by Western blot or immunofluorescence after 24 hour treatment. Results Following treatment with LPS, both the expressions of CD40 and ICAM-1 protein in RPMCs were up-regulated significantly (P<0.05), and the phosphoralation of p65 was increased greatly (1.10±0.17 vs 0.55±0.06, P<0.05). BAY11-7085 (5 μmol/L)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the protein expression of p-p65 (0.22±0.11 vs 1.10±0.17, P<0.01), CD40 (0.34±0.02 vs 0.50±0.06, P<0.05) and ICAM-1 (0.35±0.16 vs 0.74±0.03, P<0.05). Pretreated with rosiglitazone for 3 h then added with LPS for 1 h, the levels of p-p65, CD40 and ICAM-1 in RPMCs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compared with those of LPS group (0.77±0.08 vs 0.90±0.10, P相似文献   
999.
suggeststhattheorganswithaircavity,suchasthelungs,mayprobablybedamagedintheexpansingdurationofshockwaves,thereislittleinformationaboutit.13Thepurposeofthisstudyistoinvestigatetheeffectsofthesimulantpressurewavesduringtheprocessoftransmissionofshockwaves…  相似文献   
1000.
胆囊癌组织ER和PR的表达及其与血清E_2水平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胆囊癌组织雌激素受体 (ER)及孕激素受体 (PR)表达与肿瘤生物学特性的关系 ;阐明胆囊癌病人胆囊组织雌激素受体表达与血清E2 水平的关系 ;评价其在原发性胆囊癌早期诊断及临床预后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 (RIA)对 2 0例对照组及 36例原发性胆囊癌组分别进行了血清雌二醇 (E2 )及孕激素 (P)水平的测定 ;采用链酶亲和素 -生物素 -辣根氧化酶 (SP)免疫组化法对 12例对照组及 36例原发性胆囊癌组胆囊组织分别进行了ER及PR的检测。结果 ER及PR在胆囊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86 .1%、75 .0 % ,且与原发性胆囊癌的组织分化程度及肿瘤临床分期有关 ;胆囊癌病人血清E2 水平与胆囊组织ER和PR阳性率及半定量分级之间呈正相关。结论 胆囊癌病人血清E2 水平的异常升高及胆囊组织中ER和PR的过度表达在胆囊癌早期即出现 ,可能在胆囊癌的启动及发展过程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因而在原发性胆囊癌的早期诊断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