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44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5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101篇
内科学   29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4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31篇
肿瘤学   1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9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6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学术背景:应用自体骨髓细胞治疗细胞死亡相关性心脏病后可显著改善心功能水平。然而,近年的研究并没有发现骨髓细胞任何成分分化成心肌细胞的临床证据,心功能改善与心肌细胞再生的直接联系并不明确。 目的:总结骨髓细胞治疗细胞死亡相关性心脏病的研究进展。 检索策略:由该论文的研究人员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1977—04—01/2007—04—01的相关文献,检索词“bone marrow cells,heart failure,Cardiac function”。同时计算机检索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004—01/2007—04期间的相关文章。共检索到66篇文献,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①与骨髓细胞治疗心肌细胞丧失和心功能不全密切相关。②同一领域选择近期发表或在权威杂志上发表的文章。排除标准:重复性研究或meta类文章。文献评价:文献的来源主要是骨髓细胞治疗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的有关随机对照实验。所选用的30篇文献中,3篇为综述,其余均为临床或动物实验研究。 资料综合:①随着急性心肌梗死抢救的成功率的提高和老龄人口的到来,以细胞丧失为特点的心力衰竭的发生率不断升高,但心力衰竭治疗尚无本质性的突破。②骨髓细胞的局部移植可以有效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的近期心脏功能。③先前的动物实验研究表明,心肌梗死后心功能的改善可能源于骨髓干细胞分化或融合成有功能的心肌细胞。但近来的实验及临床研究一直未能发现这方面的有力证据。④最新的研究发现,心脏修复通过骨髓先驱细胞介导的旁分泌血管生成通路,这个发现可能为揭开骨髓细胞治疗细胞死亡相关性心脏病的机制开辟了新的道路。⑤尽管骨髓干细胞治疗心肌细胞丧失的确切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多数动物及临床研究证明有效而且安全,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是有价值的。 结论:骨髓细胞治疗细胞死亡相关性心脏病总体上安全、有效,但机制不清,而骨髓细胞介导的旁分泌血管生成通路的证实无疑为未来的研究打开了一扇窗口,同时,进一步的临床大规模临床实验研究也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32.
目的:观察硫酸化八肽胆囊收缩素(cholecystokinin octapeptide,CCK-8)对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大鼠滑膜细胞株RSC-364核因子κB的影响,以及CCK-A/B受体是否参与这一过程。方法:实验于2003-02/2004-02在河北医科大学法医学教研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完成。取大鼠滑膜细胞株RSC-364经肿瘤坏死因子α(10 μg/L)、sCCK-8(10-8,10-7,10-6 mol/L)、CCK受体拮抗剂丙谷胺及溶剂单独或联合应用孵育:①孵育3h,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细胞CCK-A受体及CCK-B受体mRNA的表达。②孵育1h,用电泳迁移率检测核因子κB相对活性。③孵育30 min,用Western blot检测胞浆IκB蛋白表达的相对水平。结果:①细胞CCK-A受体及CCK-B受体mRNA的表达:RSC-364细胞固有表达CCK-A/B受体,肿瘤坏死因子α(10 μg/L)可使CCK-A受体和CCK-B受体mRNA的表达分别上调148%和173%(P<0.01)。肿瘤坏死因子α和CCK-8(10-8~10-6 mol/L)联合孵育细胞,CCK-A受体和CCK-B受体mRNA表达与肿瘤坏死因子α组相比分别增高47%,56%,30%和57%,13%,24%(P<0.05,0.01)。②核因子κB相对活性:肿瘤坏死因子α组明显高于对照组(294.45±36.48,0,P<0.01);肿瘤坏死因子α CCK-810-8,10-7,10-6 mol/L组高于肿瘤坏死因子α组(470.69±56.76,489.37±64.95,558.90±74.15,P<0.05,0.01);CCK-8的作用可被丙谷胺减弱(400.79±39.06)。③IκB蛋白表达的相对水平:肿瘤坏死因子α组明显低于对照组(139.43±30.76,220.79±34.58,P<0.01),肿瘤坏死因子α CCK-810-8,10-7,10-6 mol/L组低于肿瘤坏死因子α组(95.26±8.54,84.15±8.77,63.28±16.13,P<0.05),并可被丙谷胺所抑制(137.22±20.33,P<0.01)。结论:CCK-8对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的RSC-364核因子κB活性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并能降低IκBα蛋白水平,提示CCK-8在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过程中可能具有调控作用,此作用可能通过滑膜细胞上的CCK受体实现。  相似文献   
133.
目的:用质粒pLXSN携带抗凋亡基因bcl-2,观察分析骨髓基质细胞与其联合应用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的治疗效果。方法:实验于2005-05/2006-10在中国医科大学完成。①实验材料:雌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对照组、细胞移植组、基因质粒组、联合组,10只/组。另选取雄性Wistar大鼠10只用于骨髓基质细胞的提取。质粒pLXSN-bcl-2由钱其军博士惠赠。②实验方法:无菌条件下取大鼠肱骨、胫骨和股骨,去除干骺端,冲出骨髓,离心后重悬为单细胞悬液进行原代培养。待细胞生长到80%铺满瓶底时胰蛋白酶消化,接种密度1×104/cm2,传至3代后用于细胞移植,移植前24h行BrdU标记。扩增、提取、鉴定并纯化pLXSN-bcl-2质粒,-20℃备用。各组均采用改良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模型。质粒于造模后3h经鼠颈动脉注入,总量为10μg,总体积200μL。骨髓基质细胞于造模后24h经鼠尾静脉注入,总量为3×106个,总体积1mL。模型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③实验评估:各组大鼠分别于移植术后3,14d清醒状态下进行神经运动功能评分。麻醉后处死,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Bcl-2蛋白的表达、BrdU标记的骨髓基质细胞在脑内的分布及数量,TUNEL法检测脑内细胞凋亡情况。结果:①神经功能评分:移植术后3d联合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小于模型对照组,至14d明显低于其余各组(P<0.05)。②移植入脑的Brdu阳性骨髓基质细胞数:联合组和细胞移植组在梗死半球可见大量BrdU阳性的骨髓基质细胞,主要存在于梗死灶周边,其次为海马、纹状体区,梗死对侧也有少量细胞存在。移植术后3,14d,联合组Brdu阳性细胞数均明显多于细胞移植组(P<0.05)。③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Bcl-2蛋白的表达:移植术后3,14d,联合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cl-2蛋白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其余3组(P<0.05)。④细胞凋亡情况:移植术后3,14d,联合组细胞凋亡数量均低于其余各组(P<0.05)。结论:骨髓基质细胞与pLXSN-bcl-2两种治疗因素叠加应用可明显改善大鼠缺血性脑损伤,且效果优于其各自的单独作用。其机制可能是bcl-2基因在抗脑内细胞凋亡的同时,也抑制移植入脑的骨髓基质细胞凋亡,从而更大限度发挥骨髓基质细胞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34.
葛根素对大鼠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课题以往的研究已证实,葛根素在体外能够抑制破骨细胞的骨吸收活性,促进骨生长,实验将进一步验证葛根素对大鼠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并评价其对骨形成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3-03/2004-03在武装警察部队医学院药物化学教研室药物活性筛选室进行。①实验材料:葛根素(Puerarin)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雌酚酮购自浙江仙居制药厂。大鼠由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②实验方法:实验分5组:雌酚酮阳性对照组、空白对照组(不加药,只加等量细胞悬液和培养基)、0.01,0.1,1μmol/L葛根素组。由新生24hSD大鼠颅盖骨分离培养成骨细胞,调整成骨活细胞密度为0.9×107L-1,接种于24孔培养板,每组12个复孔,分别于第1,3,5天每组取3孔计数,绘制细胞生长曲线。③实验评估:分别于第1,3,5天采用四唑盐法测定吸光度,计算平均增殖率,采用硝基苯基质动力学法测定各组细胞内外碱性磷酸酶活性。结果:①与空白对照组相比,0.1,1μmol/L葛根素干预组与雌酚酮阳性对照组第3,5天细胞增殖速度均加快,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②经1μmol/L葛根素处理的第1,3,5天,细胞内、外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经0.1μmol/L葛根素处理第3,5天,细胞内、外碱性磷酸酶活性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P<0.01)。经0.01μmol/L葛根素处理后第5天,细胞外碱性磷酸酶活性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结论:葛根素对骨形成的作用:①通过影响碱磷酸酶活性,而促进成骨细胞分化。②通过雌激素受体介导促进成骨细胞的骨形成效应。  相似文献   
135.
目的:观察D,L-聚乳酸体外降解规律和降解产物对内皮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6-06/12在四川大学细胞相容性研究室完成。将D,L-聚乳酸膜在生理盐水中体外无菌降解120d。①计算失质量率:失质量率(%)(降解前本体的质量-降解后本体的质量)/降解前本体的质量×100%。②测定黏均相对分子质量:用乌=氏黏度计外推法测降解后本体的特性黏度,特性黏度与黏均相对分子质量关系式为:η=2.21×104M0.77。③测定降解液的pH值。④乳酸标准曲线的制备:将乳酸稀释为0.16,0.08,0.048,0.032,0.016,0.008g/mL,于262nm的波长处测定吸光度值,对乳酸质量浓度做标准曲线。⑤将不同降解时间的降解液与内皮细胞共培养,分为3组,实验组分别加入不同降解时间的未经稀释的降解液100μL和新鲜培养基100μL,阴性对照组加入生理盐水100μL和培养基100μL,空白对照组加入培养基100μL,各组分别培养1,2,3,4,5,6d。采用MTT法测定内皮细胞的生长。结果:①失质量率:在最初2周内,失质量率增大较快。在20~70d失质量率变化不大。在80~120d失质量率快速增加。②黏均相对分子质量:从开始降解到70d,黏均相对分子质量呈直线下降趋势,之后随时间延长而趋于平缓,且相对分子质量很小。③pH值:前30dpH值下降很快,从6.32降到4.56;在30~70dpH值反而有所上升,上升到5.39;之后急剧下降,在120d时达到2.29。④乳酸的质量浓度:随降解时间延长而增大,前20d达到5.8g/L,70d为16.7g/L,120d时达到24.4g/L。⑤不同降解时间的降解液作用下内皮细胞的生长情况:前70d的降解液对内皮细胞生长有促进作用,70d后的降解液明显抑制内皮细胞生长,到120d时降解液使内皮细胞表现显著的细胞毒性,细胞出现凋亡。结论:D,L-聚乳酸膜降解后,70d前降解液促进内皮细胞生长,70d后至120d降解液对内皮细胞生长的影响从抑制作用到细胞毒性逐渐增强。本实验表明D,L-聚乳酸的降解产物在局部积累达一定浓度后对内皮细胞生长的微生态环境有极大的改变,将导致细胞毒性增强,甚至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36.
目的:回顾近年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的现状,认识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的新进展及大规模应用尚需解决的难题。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1998-01/2006-09有关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的文献,检索词为“Cells transplantation,Stem cell,Diabetes”,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检索中国全文期刊数据库2000-01/2006-10有关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的文献,检索词为“胰岛素细胞,干细胞,糖尿病”,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包括细胞移植与糖尿病的相关文献,开始查找全文。纳入标准:①胰岛细胞移植在糖尿病中的应用。②干细胞移植与糖尿病。排除标准:综述文献、重复研究及Meta分析类文章。资料提炼:共收集到134篇关于细胞移植与糖尿病的英文文献,纳入33篇;另外收集到16篇中文文献,纳入3篇进行综合分析。资料综合: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的主要细胞来源有成人及胎儿胰岛细胞、异种胰岛细胞,潜在来源有肝干细胞、神经干细胞、骨髓干细胞等成体干细胞和胚胎干细胞。其临床应用前仍存在许多难题,如移植物的来源、免疫排斥、远期疗效、干细胞诱导分化等。随着这些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难题的解决,细胞移植必将成为治疗糖尿病最有希望的方法。结论:除胰岛细胞外,干细胞移植尤其是胚胎干细胞的应用,将为糖尿病的治疗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7.
目的:观察结扎肠系膜淋巴管对二次打击大鼠部分体液因子的影响,探讨肠淋巴途径在二次打击发病学中的意义。方法:实验于2002-03/10在河北北方学院病理生理学教研室及附属第一医学检验科完成。①实验分组:选择雄性Wistar大鼠45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结扎组、未结扎组、假手术组,每组15只。②实验方法:所有大鼠行腹部手术,结扎组行肠系膜淋巴管结扎术;未结扎组与假手术组仅在肠系膜淋巴管下穿线,不结扎。结扎组、未结扎组大鼠手术创伤后,以失血-脂多糖方法复制二次打击模型。③实验评估:手术创伤后24h进行。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实验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含量;应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改良TBA微量法测定丙二醛水平;以硝酸还原酶法、化学显色法分别检测NO2-/NO3-浓度及一氧化氮合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活性;以免疫比浊法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IgA及补体C3、C4含量。结果:①3组大鼠存活率:实验24h期间,假手术组全部存活(15/15),未结扎组53.3%(8/15)存活,结扎组73.3%(11/15)存活,3组动物24h存活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8.904,P<0.05)。②3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水平比较:创伤含量高于实验前、假手术组、结扎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3.08,3.12,2.73,P<0.01;t=8.35,6.76,3.84,P<0.01)。③3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丙二醛水平比较:创伤后24h,未结扎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低于实验前及假手术组、结扎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1.92,2.01,2.22,P<0.05);未结扎组与结扎组大鼠血清丙二醛含量均显著高于实验前及假手术组(t=3.64,2.67,1.42,P<0.05)。④3组血清一氧化氮及其合酶比较:创伤后24h,未结扎组大鼠血清NO2-/NO3-水平、一氧化氮合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3.54,P<0.05;t=2.05,P<0.05;t=2.57,P<0.01);结扎组大鼠血清NO2-/NO3-水平和一氧化氮合酶活性高于假手术组(t=2.10,P<0.05),NO2-/NO3-水平、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活性显著低于未结扎组(t=1.74,P<0.05;t=1.92,P<0.05)。⑤3组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水平比较:创伤后24h,未结扎组大鼠血清IgG、IgA、IgM、C3、C4均高于假手术组及结扎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98,P<0.01;t=2.64,2.11,2.54,2.23,P<0.05;t=2.92,2.28,P<0.01;t=1.73,2.02,1.72,P<0.05)。结论:肠系膜淋巴管结扎抑制了二次打击大鼠体液因子变化表现出的免疫反应以及过度炎症反应,肠系膜淋巴途径是二次打击过程中重要的发病环节。  相似文献   
138.
目的:和血生络方是在《内经》理论指导下,由人参养荣汤化裁而成,临床治疗缺血性心脏病效果良好。实验拟进一步观察和血生络方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探讨其促血管生成作用。方法:实验于2006-11/2007-04在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中心实验室进行。和血生络方所用中药黄芪、人参、熟地、当归、白芍、丹参、降香、红景天等购自石家庄乐仁堂药店。常规煎煮,离心去杂,浓缩为1kg/L的水煎液,分别通过1.20,0.45μm的微孔滤膜过滤,最后无菌条件下通过0.22μm的微孔滤膜过滤,密封分装,4℃冷藏备用。采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系ECV-304为模型。将ECV-304细胞贴壁培养24h后,分别换含0.1,0.5,1.0,2.0,4.0g/L和血生络方的RPMI-1640培养液培养,另设正常对照组。每组实验重复3次。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分别于药物作用24,48,72,96h检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技术分析细胞DNA含量,计算细胞增殖指数;细胞划痕法检测细胞迁移。结果: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和血生络方各浓度组(0.5~4.0mg/L)均可促进ECV-304细胞增殖(P<0.05,P<0.01),且呈剂量依赖性。②正常对照组及和血生络方固定剂量(2g/L)随作用时间的延长,内皮细胞逐渐增殖,72h达到峰值;不同时间点和血生络方组吸光度值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③正常培养的ECV-304细胞周期中G0/G1期、S期及G2/M期细胞分布比例正常;和血生络方组(2g/L)G0/G1期细胞百分率较正常对照组下降(P<0.01),S期细胞百分率增高(P<0.01),而M期无明显变化。④正常对照组ECV-304细胞6h迁移率为17.49%,24h迁移率为41.32%,不同时间点和血生络方各浓度组(0.5~4.0g/L)细胞迁移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1),且具有剂量依赖效应。结论:和血生络方能够促进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及DNA合成,提示具有促血管生成作用,可能是其防治缺血性心脏病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9.
目的:认识产后抑郁症的病因及干预措施,从而为临床工作及妊娠妇女卫生保健提供指导。资料来源:检索PubMed数据库1980-01/2007-04与产后抑郁症相关的文章,检索词为"postpartum depression,interference factor",限定语言种类为英语。同时以中文在CNKI数据库进行相关检索。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与产后抑郁症发生相关的文献,排除重复性文献及非身心因素导致产后抑郁症发生文献。对剩余文献查找全文。资料提练:共收集到120篇关于产后抑郁症的文献,符合纳入标准34篇,排除涉及产后抑郁症实验室研究数据中包括神经递质及激素水平测定的文献86篇。资料综合:产后抑郁症的发生因素有:①生物学因素:包括内分泌、遗传、产科因素;②心理因素:成长经历的影响、人格特征、个人心理防御方式、病理心理机制的形成;③社会性因素:家庭类型因素、经济收入因素、年龄及受教育因素、社会支持因素、不良生活事件。产后抑郁症的干预措施有:①加强产妇卫生保健;②进行心理干预;③导乐分娩;④产后家庭随防。结论:针对产后抑郁症发生原因及特点,采取必要措施是可以有效预防及控制该病发生。  相似文献   
140.
多联袋无菌制备脐带血间质干细胞的方法及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人脐带血间质干细胞分离培养方法及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方法:实验于2005-04/12在河南省红十字血液中心和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完成。实验方法:①无菌条件下将脐带血液采集到无菌采血袋内,产妇及其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随机抽查62份样本,单份采集量80~160mL,计数有核细胞。②以1:1体积比将Ficoll-Hypaque混合溶液加入四联袋主袋内,将四联袋与脐带血收集袋相连,再将样本血液沿袋壁缓慢加入四联袋主袋内的液面上。离心后将四联袋主袋放在分浆夹上,袋内液体自上而下分为血浆血小板层、单个核细胞层、淋巴细胞分离液层、多核细胞层、红细胞层5层。将血浆血小板层上2/3液体挤压入四联袋一空袋内,将剩余的血浆血小板层、单个核细胞层、淋巴细胞分离液层上部挤压入四联袋另一空袋内,即为富含有核细胞液体。③随机选择本院2005-04/12收治脑卒中后遗症患者10例。男9例,女1例,35~75岁,病程3个月~7年。诊断均由CT、MRI检查证实,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脑卒中诊断标准,患者均对治疗方案知情同意。将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经静脉输注入患者体内,每次输注1份,每例患者平均输注6份,每份间隔时间平均4d。于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评价患者神经功能状态、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评估神经功能,分数越低,神经功能状态越好;采用Fugl-Meyer评估患侧肢体运动功能,分数越高,肢体运动功能越好;采用Barthel指数评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分数越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高。结果:①分离的62份脐血间质干细胞,每份含有有核细胞(3.62±2.39)×109,红细胞残余量为(1.64±1.25)×109,CD34 细胞的比率为(2.31±0.93)%,CD133 的比率为(1.36±1.23)%。培养7d后贴壁细胞为(3.27±1.85)×107,CD133 比率为(8.21±2.46)%。②患者治疗前与治疗3个月后相比,神经功能状态、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明显升高(治疗前:25.40±6.09,31.90±21.85,36.20±19.41;治疗后:1.90±5.09,80.9±25.00,81.10±15.93,P<0.01)。未发现免疫排斥及不良反应。结论:①利用多联袋无菌制备脐血间质干细胞分离效果良好,分离过程在密闭系统进行,单个核细胞和间质干细胞能满足临床需要,适合患者静脉输注和局部直接应用,方法简便安全可靠。②经静脉输注后,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后遗症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