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6542篇
  免费   37669篇
  国内免费   27346篇
耳鼻咽喉   3143篇
儿科学   5324篇
妇产科学   4324篇
基础医学   42404篇
口腔科学   6548篇
临床医学   55640篇
内科学   52008篇
皮肤病学   4440篇
神经病学   18596篇
特种医学   14887篇
外国民族医学   224篇
外科学   35154篇
综合类   77135篇
现状与发展   91篇
一般理论   31篇
预防医学   29720篇
眼科学   10932篇
药学   43482篇
  461篇
中国医学   26775篇
肿瘤学   30238篇
  2024年   1123篇
  2023年   5220篇
  2022年   13312篇
  2021年   19171篇
  2020年   15162篇
  2019年   12117篇
  2018年   12588篇
  2017年   12391篇
  2016年   11247篇
  2015年   17792篇
  2014年   22200篇
  2013年   20702篇
  2012年   30736篇
  2011年   34420篇
  2010年   23747篇
  2009年   19560篇
  2008年   23470篇
  2007年   23199篇
  2006年   21898篇
  2005年   20676篇
  2004年   13733篇
  2003年   13042篇
  2002年   10639篇
  2001年   9121篇
  2000年   8700篇
  1999年   8535篇
  1998年   5283篇
  1997年   5088篇
  1996年   3981篇
  1995年   3734篇
  1994年   3153篇
  1993年   2047篇
  1992年   2432篇
  1991年   2133篇
  1990年   1794篇
  1989年   1565篇
  1988年   1284篇
  1987年   1144篇
  1986年   951篇
  1985年   677篇
  1984年   370篇
  1983年   274篇
  1982年   144篇
  1981年   170篇
  1980年   115篇
  1979年   154篇
  1978年   73篇
  1977年   53篇
  1974年   42篇
  1972年   3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支架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观察支架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近期疗效 ,探讨临床应用中的相关问题。方法 将临床经颈部B超、脑血管造影确诊的颈动脉狭窄患者 10 8例 ,实施颈动脉支架术 ,15例行预扩张 ,12例后扩张成形 ,9例使用滤器装置 ,围手术期给予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疗。结果  2例手术失败 ;术后 2例发生脑出血 ,1例脑栓塞 ,1例支架内血栓形成 ,除 1例脑出血死亡外 ,3例治疗后恢复 ;1~ 6个月的随访中 ,10 5例患者无复发。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 ,近期疗效满意。结论 颈动脉狭窄段支架术治疗颈动脉狭窄具有可行性 ,近期疗效肯定 ,是临床上有推广潜力的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方法 ,但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颈动脉狭窄患者支架治疗中的脑保护装置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及治疗意义。方法对14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进行血管内支架治疗。全部应用了脑保护装置(滤网型)。结果14例患者成功地释放了18枚自膨式支架。其中2例发生微栓子脱落轻度卒中,治疗1~3d完全恢复,颈动脉狭窄6例出现短暂性心率减慢和低血压。随访期所有患者均未发生脑梗死。结论在支架治疗中,脑保护装置的应用可减少治疗中的神经并发症,是一种有效和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93.
辣蓼颗粒成型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辣蓼颗粒的成型工艺条件。方法考察不同辅料即乳糖、玉米淀粉和糊精对浸膏粉吸湿性的影响;用正交试验法优选制粒工艺条件及评价颗粒的流动性与吸湿性等。结果3种辅料均可明显降低浸膏粉的吸湿性;最佳制粒工艺条件为浸膏粉与玉米淀粉、乳糖按2:2:1的比例混匀,以75%乙醇为润湿剂制软材,湿粒以70%温度干燥,成品颗粒的流动性好;临界相对湿度为75%。结论混合辅料(玉米淀粉和乳糖)可改善浸膏粉的成型性和颗粒剂的抗湿性;辣蓼颗粒制粒工艺条件的优化为产品的工业生产环境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4.
北京自然人群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频率分布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 (PCR RFLP) ,以北京自然人群为基础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横断面研究 ,对 1 0 46人进行apoE基因分型 ,并分析不同特点人群apoE基因频率分布特点。结果表明 :1 )本组人群ε2、ε3、ε4基因频率分别为 9.1 %、81 .2 %和 9.7% ,男女和各年龄组间基因频率无显著差异 ;2 )与欧美国家相比 ,本组人群ε2基因频率增高 ,ε4频率减低 ,与日本人群相比也有相同趋势 ;3 )在空腹血糖受损及糖尿病人群中ε2频率明显增高 ;4)在高胆固醇血症人群中ε2频率减低、ε4基因频率增高  相似文献   
995.
XGD-1对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和IL-2R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XGD—l的免疫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理。方法 不同浓度的XGD—l作用于植物血凝索(PHA)和刀豆索A(ConA)诱导的正常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共同培养48h和72h,用改良MTT法观察XGD—l对人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用流式细胞术检测XGD—l对T淋巴细胞表面IL—2R表达的影响;同时观察联合应用CsA和XGD—l对细胞增殖及IL—2R表达的影响。结果 XGD—l对PHA和ConA诱导的正常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作用与药物浓度有关,在一定剂量范围内,抑制作用随XGD—l剂量的递增而加强;XGD—l对PHA和ConA激活的T淋巴细胞表面IL-2R的表达有显著抑制作用,阳性率从正常对照活化细胞的47.67%降为25.03%;联合应用CsA,上述抑制作用增强。结论 XGD-l具有免疫抑制作用,能降低IL-2R表达,可能是其免疫抑制作用的重要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996.
彩超引导介入治疗腘窝囊肿23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彩超引导下腘窝囊肿介入治疗的价值。方法在彩超引导下穿刺囊肿并抽尽囊液,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囊腔后注入无水乙醇,5min后抽出,反复2~3次。结果23例中22例穿刺一次治愈,1例穿刺2次治愈。23例随访6个月,无复发。结论彩超引导下介入治疗腘窝囊肿操作简便,创伤轻微,安全可靠,效果显著,可重复操作。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经尿道等离子双极电切术(PKR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术后对阴茎勃起功能的影响。方法PKRP、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治疗BPH各95例,评价其术后1个月、3个月及1年阴茎勃起功能。结果PKRP、TURP术后1个月、3个月及1年阴茎勃起功能障碍(ED)发生率分别是3.2%、2.1%、2.1%和13.7%、10.5%、9.5%。结论PKRP术后ED发生率比TURP低,是一种对阴茎勃起功能较为安全的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通过研究枸橼酸能否减轻一水草酸钙(calcium oxalate monohydrate,COM)晶体对体外培养的Wistar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造成的损伤,以探讨枸橼酸在尿路结石防治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分离、培养正常雄性Wistar大鼠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在原代培养第5天时,将细胞分成3组(空白对照组、COM组及枸橼酸组),分别于各组培养液中培养2h后用比色法测定各组细胞培养基中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的含量及细胞的钙镁ATP酶(Ca`2+-Mg`2+-ATPase)和钠钾ATP酶(Na`2+K`+-ATPase)的活性。结果①COM组和枸橼酸组细胞Ca2+-Mg`2+ATPase和Na`++K`+-ATPase活性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②与枸橼酸组相比,COM组细胞Ca`2+-Mg`2+-ATPase和a`++K`+-ATPase活性下降更加明显(P〈O.05);③COM组和枸橼酸组细胞培养基中MDA的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O.05);④与枸橼酸组相比,COM组细胞培养基中MDA的含量更高(P〈O.05)。结论外源性枸橼酸能够减轻一水草酸钙晶体对体外培养的Wistar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造成的脂质过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999.
创伤性睾丸脱位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创伤性睾丸脱位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所收治的5例患的诊治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并结合复习有关献。结果 1例手法复位成功,4例行手术复位.1例发生睾丸萎缩后切除患睾。结论 创伤性睾丸脱位临床少见,漏误诊率较高。对骨盆部、会阴部、阴囊部外伤患应警惕本病;详细检查阴囊及睾丸.确诊后尽早行手法或手术复位固定.定期随访。  相似文献   
1000.
Poly-L-Lysine玻片在寡核苷酸芯片制备中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了制得适合固定未修饰寡核苷酸的芯片,提高检测灵敏性,对Patrick Brown实验室的多聚左旋赖氨酸包被玻片的方法进行改进。方法 玻片经清洗后用缩水甘油-丙氧基三甲氧基硅烷进行硅烷化,然后应用Poly-L-Lysine在玻片表面形成聚合物涂层,经次亚苯基二异硫氰酸盐表面活化后可使寡核苷酸共价连接在芯片表面。设计了各种实验考察方法改进前后芯片表面的性能,并将改进后的玻片初步应用于SARS冠状病毒寡核苷酸芯片检测中。结果 方法改进后芯片表面性能优良:固定效率高、点的同一性好、杂交效率和热稳定性好、寡核苷酸结合牢固、芯片可以重复利用。结论 利用共价连接,方法改进后的芯片表面适合固定未修饰的寡核苷酸,解决了寡核苷酸与玻片之间物理结合不稳定、易剥离的缺陷,提高了芯片检测的灵敏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