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7008篇 |
免费 | 14074篇 |
国内免费 | 8717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328篇 |
儿科学 | 2193篇 |
妇产科学 | 775篇 |
基础医学 | 8078篇 |
口腔科学 | 2616篇 |
临床医学 | 15724篇 |
内科学 | 11295篇 |
皮肤病学 | 1231篇 |
神经病学 | 3334篇 |
特种医学 | 5990篇 |
外科学 | 11428篇 |
综合类 | 39448篇 |
现状与发展 | 28篇 |
预防医学 | 15679篇 |
眼科学 | 1797篇 |
药学 | 17148篇 |
223篇 | |
中国医学 | 15246篇 |
肿瘤学 | 623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73篇 |
2023年 | 1847篇 |
2022年 | 4653篇 |
2021年 | 5854篇 |
2020年 | 5086篇 |
2019年 | 2779篇 |
2018年 | 2816篇 |
2017年 | 3954篇 |
2016年 | 3049篇 |
2015年 | 5633篇 |
2014年 | 7084篇 |
2013年 | 9158篇 |
2012年 | 12659篇 |
2011年 | 13643篇 |
2010年 | 12445篇 |
2009年 | 10897篇 |
2008年 | 11095篇 |
2007年 | 10471篇 |
2006年 | 9533篇 |
2005年 | 7331篇 |
2004年 | 5071篇 |
2003年 | 4063篇 |
2002年 | 3278篇 |
2001年 | 2907篇 |
2000年 | 2041篇 |
1999年 | 667篇 |
1998年 | 172篇 |
1997年 | 147篇 |
1996年 | 148篇 |
1995年 | 109篇 |
1994年 | 104篇 |
1993年 | 53篇 |
1992年 | 58篇 |
1991年 | 40篇 |
1990年 | 22篇 |
1989年 | 23篇 |
1988年 | 12篇 |
1987年 | 30篇 |
1986年 | 30篇 |
1985年 | 16篇 |
1984年 | 11篇 |
1983年 | 9篇 |
1982年 | 15篇 |
1966年 | 2篇 |
1963年 | 4篇 |
1962年 | 1篇 |
1958年 | 3篇 |
1957年 | 1篇 |
195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992.
目的研究肝癌缺血再灌注后的损伤及凋亡。方法超声引导穿刺新西兰兔肝脏左中叶注射VX2肿瘤组织混悬液,建立肝脏肿瘤模型,阻断肿瘤所在的肝左中叶的肝动脉分支60min后去除血管阻断恢复血流,分别再灌注0min、1h、1d、3d和1w。取肿瘤组织、癌周组织和肝脏组织,除测定肿瘤组织和肝脏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含量外,还对肿瘤组织、癌周组织及肝脏组织进行了HE染色。结果缺血再灌注后肿瘤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中的SOD浓度均迅速下降并分别于再灌注1h和0min达最低水平(64.59±4.97,12.38±0.31),其后逐渐恢复(112.83±5.84,25.78±0.56)但至再灌注7d仍低于再灌注前(200.32±26.43,42.00±1.07)。但癌组织中的SOD含量下降更为显著。从缺血再灌注开始至7d肿瘤组织的MDA含量下降(21.59±0.59),而肝脏组织缺血再灌注后0min至7d(29.04±1.43),MDA含量明显升高,均高于缺血再灌注前水平(18.26±0.43)。HE染色显示,肝癌组织缺血再灌注后凋亡细胞明显增多,其中以1d最为显著(23.08%),而癌周和肝组织改变不甚明显(与同时点的癌组织相比P<0.01)。结论缺血再灌注可增强对肝癌组织的损伤并促进细胞凋亡而癌周和正常肝脏组织的改变不明显。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对比分析皮下植泵灌注化疗药物降低原发性肝癌术后肝内复发率,提高生存率的效果.方法: 95例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同时皮下植泵,泵导管植入肝动脉、门静脉,术后定期通过药泵灌注化疗药物至肝脏(A组);行单纯肝癌切除术72例(B组);肝癌切除术加静脉化疗65例(C组).随访3年,比较3组的术后复发率和生存率.结果: 原发性肝癌术后皮下植泵组与对照组比较,术后3年的肝内复发率显著降低(P<0.01),生存率显著提高(P<0.01).结论: 皮下植泵定期灌注化疗是防止原发性肝癌术后肝内复发,提高生存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94.
995.
目的 总结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32例应用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患者资料。男10例,女22例;平均年龄29岁。结石位于输尿管下段24例,中段6例。上段2例。其中行原位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治疗后结石未能排出者8例。结果 碎石成功率90.6%(29/32)。2例因输尿管异常置镜失败,转开放性手术;1例输尿管穿孔后留置双J管,择期行ESWL治疗成功。B超显示肾积水较术前减轻或消失,KUB、IVP未发现输尿管狭窄。结论 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创伤小、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C)、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变化与糖尿病肾损伤的关系。方法:根据24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194例患者分为3组: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30mg/24h为单纯糖尿病组、30mg/24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300mg/24h为早期糖尿病肾病组、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300mg/24h为临床糖尿病肾病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70例作为对照组。RBP和Cys-C测定均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胱抑素C在单纯糖尿病组无明显升高(P>0.05),在早期糖尿病肾病组有所升高(P<0.01),在临床糖尿病肾病组升高最明显(P<0.01);早期糖尿病肾病组中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胱抑素C较单纯糖尿病组明显升高(P<0.01);临床糖尿病肾病组较早期糖尿病肾病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胱抑素C是检测糖尿病患者早期肾损害的良好指标,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亦是评估肾损害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CTA检查在咯血介入治疗中的价值、局限及应用策略。方法 53例咯血患者行支气管动脉CTA检查,随后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统计CTA与栓塞术中DSA检查显示支气管动脉、异常支气管动脉、侧支供血动脉的数量。所有病例术后随访1年。结果 CTA检查与术中DSA检查分别显示支气管动脉152支、123支。以DSA检查结果为标准,CTA检出的支气管动脉、异常支气管动脉、侧支供血动脉符合率分别为100%(123/123),82.3%(79/96),53.8%(21/39)。51例患者成功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术后1年内复发6例。结论 CTA检查发现支气管动脉敏感度高,有助于介入术中快速查找出血动脉和优化介入治疗方案。CTA显示异常支气管动脉及侧支供血动脉效果不够理想,介入术中应充分利用CTA提供的信息,但确认出血血管仍需要DSA检查。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技术在四肢软组织肿瘤良恶性鉴别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四肢软组织肿瘤的DTI资料(恶性肿瘤12例,良性肿瘤10例),定量分析良恶性肿瘤部分各向异性值(fractional anisotropy,FA)、相对各向异性值(relative anisotropy,RA)及表观弥散系数值(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并对可疑肿瘤侵犯部位进行肌纤维示踪,评估肌纤维形态。结果四肢软组织恶性肿瘤的FA值、RA值及ADC值分别为0.30±0.11、0.25±0.10、(0.91±0.16)×10-3 mm2/s,良性肿瘤的FA值、RA值及ADC值分别为0.11±0.09、0.12±0.08、(1.39±0.25)×10-3 mm2/s,良恶性肿瘤的FA值、RA值及ADC值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良性肿瘤周围肌纤维形态学改变为水肿、移位,恶性肿瘤的周围肌纤维主要为侵犯、破坏。结论 DTI通过显示肿瘤周围肌纤维形态变化并对肿瘤实质进行定量测量,可提高四肢软组织肿瘤正确诊断率。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Peut-Jeghers综合征(PJS)、Cronkhite-Canada综合征(CCS)和孤立性错构瘤性息肉的CT表现及影像病理联系。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7例胃肠错构瘤性息肉病(包括11例PJS,3例CCS和13例孤立性息肉)的MSCT表现,并与病理进行对照分析。结果:PJS和CCS息肉均为多发,累及消化道多个部位。孤立性息肉数量为1~4个,多累及结肠。息肉可有蒂或无蒂,小息肉表面多光整,密度均匀。大息肉表面不光整,呈分叶状,密度欠均匀。增强扫描息肉强化明显,出现沙砾状、点状低密度区5例,"树枝状轴心"7例,供血动脉增粗并进入息肉内5例,合并肠套叠PJS10例,孤立性错构瘤2例。PJS肠套叠的发生率高于CCS和孤立性息肉。结论:胃肠道错构瘤性息肉病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病史,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局限性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CT表现特征。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80例胰腺炎患者,给予CT平扫和增强扫描,分别测定其CT值。结果在CT扫描的80例中f-AIP20例,胰腺癌32例,正常胰腺28例。平扫胰腺癌病灶和f-AIP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增强扫描后,f-AIP患者CT值比胰腺癌组明显要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腺癌与门脉期、动脉期f-AIP的CT值比正常胰腺实质明显要小,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胰腺和肝脏期f-AIP的CT值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胰腺癌病灶比正常胰腺明显要小,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诊断f-AIP的特异度为100%、灵敏度为84.9%。结论对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患者,实施CT增强扫描,其增强表现特征与正常胰腺、胰腺癌均存在差异,可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有重要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