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9486篇 |
免费 | 18019篇 |
国内免费 | 10720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753篇 |
儿科学 | 3042篇 |
妇产科学 | 1076篇 |
基础医学 | 10408篇 |
口腔科学 | 3138篇 |
临床医学 | 21244篇 |
内科学 | 15121篇 |
皮肤病学 | 2198篇 |
神经病学 | 3594篇 |
特种医学 | 7113篇 |
外科学 | 15739篇 |
综合类 | 50563篇 |
现状与发展 | 37篇 |
预防医学 | 22044篇 |
眼科学 | 1802篇 |
药学 | 21604篇 |
277篇 | |
中国医学 | 20037篇 |
肿瘤学 | 743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04篇 |
2023年 | 2429篇 |
2022年 | 5870篇 |
2021年 | 7575篇 |
2020年 | 6656篇 |
2019年 | 3560篇 |
2018年 | 3785篇 |
2017年 | 5162篇 |
2016年 | 3875篇 |
2015年 | 7246篇 |
2014年 | 9237篇 |
2013年 | 11612篇 |
2012年 | 16529篇 |
2011年 | 17281篇 |
2010年 | 15831篇 |
2009年 | 14180篇 |
2008年 | 15041篇 |
2007年 | 14172篇 |
2006年 | 12262篇 |
2005年 | 9490篇 |
2004年 | 6742篇 |
2003年 | 5382篇 |
2002年 | 4043篇 |
2001年 | 3884篇 |
2000年 | 2855篇 |
1999年 | 1002篇 |
1998年 | 212篇 |
1997年 | 199篇 |
1996年 | 186篇 |
1995年 | 142篇 |
1994年 | 161篇 |
1993年 | 96篇 |
1992年 | 68篇 |
1991年 | 73篇 |
1990年 | 55篇 |
1989年 | 38篇 |
1988年 | 19篇 |
1987年 | 40篇 |
1986年 | 36篇 |
1985年 | 29篇 |
1984年 | 22篇 |
1983年 | 16篇 |
1982年 | 11篇 |
1965年 | 12篇 |
1964年 | 13篇 |
1963年 | 11篇 |
1962年 | 11篇 |
1958年 | 11篇 |
1957年 | 11篇 |
1956年 | 1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六味地黄汤含药血清对海马神经元突触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六味地黄汤益智作用的机理。方法:应用血清药理学和电生理方法,观察六味地黄汤含药血清对原代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自发突触活动的影响。结果:含药血清作用48h可明显增加海马神经元自发动作电流(spontaneous action cur-rent,sAC)和微小兴奋性突触后电流(miniature excitatory post aynaptic currenl,mEPSC)的产生频率,但并不影响mEPSC的幅度。结论:六味地黄汤可作用于突触前位点对海马神经元突触活动产生调节作用,该作用可能是其调节海马神经元的兴奋性进而发挥益智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2.
半夏厚朴汤醇提物对大鼠慢性抑郁模型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目的 :研究半夏厚朴汤醇提物对大鼠慢性抑郁模型 (CMS)的影响 ,探索其抗抑郁机制。方法 :以 1%蔗糖水摄入量作为指标 ,慢性给予各种低强度复合刺激 ,造成大鼠慢性抑郁模型。按试剂盒酶法测定血脂 ;采用乳酸脱氢酶 (LDH)释放法测定脾细胞内自然杀伤细胞活性 ;采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测定红细胞内超氧化物岐化酶活性 ;按试剂盒显色法测定血清和组织中一氧化氮合酶活性 ;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心脏中丙二醛含量。结果 :在大鼠CMS模型中半夏厚朴汤醇提物可增加动物蔗糖摄入量 ;增加其脾脏自然杀伤细胞活性 ;升高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 (HDL C)水平 (P<0 .0 5 ) ,降低甘油三酯水平 (P<0 .0 0 1) ;降低血红细胞内超氧化物岐化酶活性及血清和肝组织中一氧化氮合酶活性 ;同时抑制组织中脂质过氧化程度 ,降低心肌组织中丙二醛含量。结论 :半夏厚朴汤醇提物通过多途径而达到抗抑郁作用。 相似文献
143.
目的 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 (BTCC)染色体微卫星不稳定性的表现及与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方法检测 4 0例 BTCC患者 5个微卫星位点的改变 ,同时用同样的方法检测癌组织中BAX基因和转化生长因子 (TGF) - β 型受体基因移码突变的情况。结果 至少发生一个微卫星位点改变的阳性率为 82 % (33/ 4 0 ) ,D9S16 2、D16 S4 76、D9S5 4、FGA和干扰素 (IFN) - A1位点改变各自的阳性率分别为 5 8%(2 3/ 4 0 )、 4 2 % (17/ 4 0 )、 38% (15 / 4 0 )、 4 8% (19/ 4 0 )和 5 5 % (2 2 / 4 0 ) ,阳性检出率与良性病变差异有显著性 ,与肿瘤的分期分级无显著相关性。发生微卫星改变的 33例中 ,33% (11/ 33)和 4 2 % (14 / 33)分别可见 TGF- β 型受体基因和 BAX基因的移码突变。结论 检测染色体微卫星的改变是 BTCC早期诊断、监测复发的有效手段 ,染色体微卫星改变可能是 BTCC发生过程中多基因突变的一种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44.
145.
重组人甲状旁腺激素1-34的氨基酸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重组人甲状旁腺激素 1-3 4的氨基酸组成 ,为该品种的结构鉴定提供依据。水解条件含 1%苯酚的6mol L盐酸 ,10 5℃水解 2 4h ;衍生方法异硫氰酸苯酯 (PITC)柱前衍生法 ;氨基酸测定色谱条件色谱柱为PhenomenexprodigyODS 10 0A。 (4 .6mm× 2 5cm ,5 μm) ;流动相A为 0 .1mol L醋酸钠 (pH6.5 ) -乙腈 (93 :7) ,B为水 -乙腈 (1:4) ;二元梯度洗脱 ;检测波长为 2 5 4nm ;流速为 1ml min ;柱温为 40℃。结果 :实验值与理论值一致 ,偏差小于 10 %。本法准确、可靠、重现性好 ,可用于该产品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46.
直电极与弯电极序列人工耳蜗植入深度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测量比较Nucleus CI 24M直电极序列和CI24 Contour弯电极序列两种型号植入体的电极植入深度。方法对41例CI 24M和8例CI 24 Contour植入者,术后拍摄耳蜗位X线平片。应用图像处理技术,比照耳蜗螺旋模板,建立电极序列的极坐标图形,测量第22号电极与耳蜗开窗处的极坐标角度,两者之差代表了电极序列的植入深度。以t检验比较两种型号植入体的植入深度状况。结果 无内耳畸形、手术条件相当的情况下,CI 24 Contour植入体的平均插入角度为413°,CI 24M植入体的平均插入角度为316°,P=0.0001。结论CI 24 Contour植入体的植入深度明显深于CI 24M。前者更有利于医师进行植入。 相似文献
147.
慢性中耳炎活动期听力重建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活动期听力重建的可能性。方法 :对 34例慢性中耳炎患者于活动期行鼓室探查 ,取出锤、砧骨 ,开放鼓峡 ,行鼓室成形术。其中 ,2 3例用自体听骨重建听骨链 (自体听骨组 ) ,1 1例用人工钛听骨重建听骨链 (人工钛听骨组 )。结果 :34例术后 3个月平均气导听力提高 1 5~ 30dBHL。术后 1年 ,自体听骨组 2 3例中 ,6例听力下降至术前水平 ,其中 1例穿孔 ;人工钛听骨组 1 1例中 ,1例听力明显下降 ,移植物完整 ,位置正常。 34例听力提高 (1 5dB以上 )率为 79.4 % (2 7/ 34) ,其中人工钛听骨组听力提高率为 90 .9% (1 0 /1 1 ) ,未见排斥 ;自体听骨组为 73.9% (1 7/ 2 3)。人工钛听骨组听力提高明显优于自体听骨组 ,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 (P <0 .0 1 )。结论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活动期行鼓室成形听力重建是可行的 ;彻底开放鼓峡 ,清除上鼓室、鼓窦入口病灶 ,选择良好的听骨赝复物 ,是手术取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8.
Nucleus24M型人工耳蜗植入后电极阻抗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人工耳蜗植入后电极阻抗的变化规律,以便确定术后进行映射调图的时间表。方法:对16例植入Nucleus CI24M型人工耳蜗患者,于术中及术后1、1.5、2、4、6个月进行电极阻抗测试,统计分析电极阻抗的变化规律。结果:患者电极阻抗在术中检测时最低,开机时最高,以后若干次随访时,阻抗逐渐下降,并在2~4个月左右趋于稳定。结论:电极阻抗的稳定提示耳蜗内生物组织的病理过程渐趋稳定;对心理物理测试配合良好的患者,术后只进行2~4个月左右的映射调图即可。 相似文献
149.
嗅觉诱发电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电刺激家兔嗅区黏膜记录的诱发电位的波形及其稳定性,探讨一种可以客观评价嗅觉功能的方法。方法:将双极刺激电极经家兔前鼻孔置于嗅区黏膜,给予电刺激,在颅顶记录嗅觉诱发电位(OEPs);改变刺激参数和部位,观察对电位潜伏期、阈值和波形的影响。结果:在颅顶前方近嗅球处记录到一组波形稳定的N1-P1-N23相复合波。潜伏期为:N1波20.6ms,P1波33.5ms,N2波58.3ms;改变刺激强度对各波无明显影响;改变刺激频率对各波影响较大,频率过高.波形分化较差。结论:正常OEPs是一组波形稳定的负-正-负3相复合波,波形稳定、重复性好,各参量可作为评价嗅觉功能变化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150.
沐舒坦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沐舒坦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 方法 对 66例符合条件的研究对象进行分层随机分配 ,在上呼吸机的同时 ,治疗组 (34例 )予沐舒坦针剂 (每次 7 5mg/kg) ,对照组 (32例 )则予生理盐水 ,两组输注时间均大于5min ,均每 6h一次 ,连用 7d。实验观察期达 2 8d ,期间观察用药后 2 4、36、48、60、72、84、96h ,各研究对象MAP、PaO2 /FiO2 的变化以及患儿并发症的发生率、两组死亡发生率。 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MAP在开始用药后 60h、72h、84h、96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均<0 0 5。两组PaO2 /FiO2 在 60h、72h ,84h ,96h亦差异显著 ,有统计学意义 ,P均 <0 0 5。治疗组及对照组脑室周围 -脑室内出血 (SHE -IVH)发生率分别为 2 9 41%、5 6 2 5 % ,χ2 =4 861,P <0 0 5 ,相对危险度降低率 (RRR) :47 72 % ,需治疗人数 (NNT) :3 7;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BPD)、气胸、死亡发生率治疗组较对照组均有下降 ,其RRR、NNT均提示有临床意义。 结论 沐舒坦在用药 60h后能显著改善NRDS的肺换气功能及降低机械通气时的平均气道压力 ,显著减少NRDS患儿中SHE IVH的发生率 ,降低BPD、死亡、气漏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