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065篇 |
免费 | 1260篇 |
国内免费 | 613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72篇 |
儿科学 | 113篇 |
妇产科学 | 102篇 |
基础医学 | 882篇 |
口腔科学 | 170篇 |
临床医学 | 1186篇 |
内科学 | 1209篇 |
皮肤病学 | 106篇 |
神经病学 | 427篇 |
特种医学 | 273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798篇 |
综合类 | 2060篇 |
现状与发展 | 6篇 |
一般理论 | 1篇 |
预防医学 | 813篇 |
眼科学 | 159篇 |
药学 | 1064篇 |
15篇 | |
中国医学 | 955篇 |
肿瘤学 | 52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1篇 |
2023年 | 267篇 |
2022年 | 657篇 |
2021年 | 790篇 |
2020年 | 605篇 |
2019年 | 411篇 |
2018年 | 403篇 |
2017年 | 424篇 |
2016年 | 342篇 |
2015年 | 501篇 |
2014年 | 579篇 |
2013年 | 617篇 |
2012年 | 720篇 |
2011年 | 740篇 |
2010年 | 595篇 |
2009年 | 448篇 |
2008年 | 481篇 |
2007年 | 411篇 |
2006年 | 377篇 |
2005年 | 320篇 |
2004年 | 253篇 |
2003年 | 223篇 |
2002年 | 192篇 |
2001年 | 138篇 |
2000年 | 87篇 |
1999年 | 71篇 |
1998年 | 37篇 |
1997年 | 35篇 |
1996年 | 15篇 |
1995年 | 23篇 |
1994年 | 26篇 |
1993年 | 8篇 |
1992年 | 16篇 |
1991年 | 11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77年 | 1篇 |
197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探讨经溢液乳孔输注药物治疗单纯性乳导管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经临床检查、钼靶摄片及乳腺导管造影确诊为单纯性乳导管炎的惠者63例,其中乳导管扩张症52例,慢性乳导管炎11例。37例可触及质地较软的小包块。经溢液乳孔输注庆大霉素8万单位加地塞米松5mg混合液治疗。每周2次,治疗3周为一个疗程。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38例停止溢液,其中31例乳房胀痛消失;23例乳头溢液明显减少,溢液颜色变清。24例经第二个疗程治疗后(3~4次),其中20例溢液停止,18例胀痛消失,2例胀痛减轻;3例反复挤压乳头偶有少量溢液。37例包块经过治疗后30例包块消失,7例包块缩小或变软,2例效果不佳。结论:明确诊断为单纯性乳导管炎后方可行药物输注治疗,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72.
目的 分析外籍飞行员疾病的构成,为民航航卫决策部门和航卫保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将深圳航空公司参加2006年度体检的89名外籍飞行员按年龄分布、<中国民航航空人员体检疾病分类统计表>疾病类别进行分类计数,并与同期体检的中国籍飞行员作比较. 结果 ①外籍飞行员疾病谱前3位是老视(68.5%)、高脂血症(48.3%)和屈光不正(46.0%).②外籍飞行员年龄主要分布在36~50岁,占71.9%.③外籍飞行员老视、屈光不正患病率高于深圳航空公司中国籍飞行员(x2=75.98、40.60,P<0.01);两者高脂血症、脂肪肝、高血压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上的显著性(x2=3.82、1.46、0.04,P>0.05)结论 我国现行的飞行员体检标准与国际间的标准有一定的差别.航卫工作应加强对老年病特别是冠心病和屈光不正的预防和监测. 相似文献
73.
糖尿病雄性大鼠性腺5α-还原酶Ⅱ型活性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大鼠青春期和成年期糖尿病时性腺 5α 还原酶Ⅱ型的活性变化。 方法 :取 4 0d和 90d龄雄性Wistar大鼠各 30只 ,分别分为对照组 (C)、糖尿病组 (D)和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组 (ID)。采用薄层层析法测定各组附睾头、附睾尾、前列腺和睾丸组织内 5α 还原酶 Ⅱ型的活性。 结果 :①青春期大鼠性腺的各部位内 ,5α 还原酶 Ⅱ 型的活性D组均明显低于C组 (P <0 .0 1) ,而ID组明显高于D组 (P <0 .0 1) ;②成年期大鼠性腺的各部位内 ,5α 还原酶 Ⅱ型的活性在C、D和ID组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P均 >0 .0 5 )。 结论 :青春期大鼠性腺内 5α 还原酶 Ⅱ型的活性更易受代谢环境、激素水平及局部特异性因素的影响 ,而成年期大鼠性腺内 5α 还原酶Ⅱ 型的活性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74.
75.
目的:探讨小剂量红霉素对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白介素13(IL-13)的影响。方法:将39例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A组)和小剂量红霉素治疗组(B组),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对肺间质纤维化两组及健康对照组(C组)血清TGF-β、IL-13进行测定。结果:A、B两组血清TGF-β及IL-13水平均明显高于C组(P<0.05,P<0.05)。治疗后B组动脉血氧饱和度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B组血清TGF-β、IL-13水平均低于A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清TGF-β、IL-13水平与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肺泡-动脉氧分压差无直线相关关系。结论:细胞因子的紊乱与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有密切关系,红霉素可影响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炎症反应,改善缺氧。 相似文献
76.
任务调度是云计算的关键问题之一,它的调度策略与算法直接影响到云计算系统的性能与成本。通过研究基于粒子群算法和遗传算法的任务调度策略,提出了一种基于进化策略的PSO-CM算法。该算法通过在粒子群算法中引入遗传算法的交叉变异策略来提高粒子群算法的全局收敛效果,并且证明了PSO-CM算法是一种全局收敛算法。Matlab仿真实验表明,该算法能够达到全局收敛,且收敛速度和稳定性优于传统的调度算法。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钙蛋白酶在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结扎/松解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方法建立小鼠心肌I/R模型。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I/R组(冠状动脉结扎45 min,再灌注3h)及PD+I/R组(I/R前30 min静脉注射钙蛋白酶抑制剂-PD150606 1 mg/kg)。再灌注结束后,测定各组心肌梗死面积、细胞色素C含量、caspase-3活性。结果:与I/R组相比,PD150606预处理组心肌梗死区域面积明显减小,且PD150606能明显抑制由I/R引起的细胞色素C含量及caspase-3活性增加。结论:钙蛋白酶活化介导的心肌细胞凋亡在小鼠心肌I/R损伤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8.
目的 观察利拉鲁肽治疗血糖控制不佳超重2型糖尿病( T2DM)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 40例口服降糖药物联合胰岛素治疗后血糖控制不佳的超重T2DM患者,在原治疗方案不变的基础上加用利拉鲁肽注射液,连用12周. 观察治疗前、治疗后4周和12周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C肽、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指数(BMI)、血脂的变化情况. 结果 治疗后FPG、2hPG、空腹C肽、HbA1c、BMI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随着时间的增加,上述各指标均逐渐降低(P<0.05);治疗前后患者总胆固醇、高密度胆固醇、低密度胆固醇、甘油三酯、脂联素、瘦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0 例患者平均HbA1c、体重由治疗前的8.6%、74.4 kg,下降至治疗12周后的7.6%、71.1 kg,分别减少了1.0%、3.3 kg. HbA1c下降幅度与患者治疗前HbA1c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患者既往使用胰岛素呈负相关(P<0.05),与其他指标无明显相关性(P>0.05). 治疗期间无低血糖、无胰腺炎及不良免疫反应等发生. 结论 利拉鲁肽对血糖控制不佳超重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治疗效果好,可明显降低体重,改善血糖. 相似文献
79.
长夏季节时值夏秋之交,阳气尚盛,雨水渐多,是一年之中气候最炎热最潮湿的季节.湿土同类相招,同气相求,湿热之邪易伤脾阳而助胃腐熟水谷,出现一系列的脾胃疾病.与此同时,五行之间相生相克,脾胃的病变又会影响到其他四脏的变化,若不及时治疗就会变生他病.长夏时节暑必夹湿,因此治疗上必须兼顾两者,既要化暑湿以助阳气,又要清暑热以养阴液.同时根据邪气病位的不同因其势而利导之,宣上、畅中、渗下并行.长夏时节,除了既病防变外,更要注意的是在饮食、情志及体育锻炼等方面的未病先防. 相似文献
80.
Huan Xia Yin Wang Hua-Li Sun Li-Ying Gao Yu Cao Silvere D. Zaongo Rong-Nan Zeng Hao Wu Ming-Jie Zhang Ping Ma 《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2020,133(23):2803
Background:Allogeneic natural killer (NK) cell immunotherapy is recognized as a promising anti-tumor strategy, but whether it plays a role in poor CD4 recovery among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 1 (HIV-1) infected patients is unknown. 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safety and effectiveness of allogeneic NK cells immunotherapy on HIV-1 immunological non-responders (INRs) receiving antiretroviral therapy (ART).Methods:From February to April 2018, 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controlled, open-label clinical trial, which enrolled 20 HIV-1 INRs following specific inclusion criteria, was conducted at Nankai University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Participants were randomly allocated (simple randomization 1:1) to either the combined treatment (NK + ART) group (n = 10) or the control (ART) group (n = 10). The allogenic highly activated NK cells from killer cell immunoglobulin-like receptor (KIR)/human leukocyte antigen (HLA)-Cw mismatched healthy donor were prepared (108 cells in each injection) and intravenously infused to each recruited patient of NK+ART group in three courses. Key immune parameters (CD4 count, CD8 count, CD4/CD8 ratio), laboratory tests (count of blood cells, biochemistry panel) and symptoms at baseline and at month 1, 3, 6, 9, 12, and 24 were measured/collected to analyze 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the therapy. Comparisons were between the seven time-points of both groups using repeated measurement analysis of variance (ANOVA) test. Generalized estimating equations (GEE) model was performed to evaluate the overall effect of the NK+ART group vs. the ART group.Results:From baseline to 24 months, we noted a mean CD4 count augmentation (139 to 243 cells/μL) in the NK + ART group and (144 to 176 cells/μL) in the ART group (difference, 67; 95% CI, 10 to 124; P = 0.024). Our estimations revealed that NK+ART group could improve CD4 level (β = 54.59, P = 0.006) and CD8 level (β = 322.47, P = 0.010) on average among the six measurements compared with the ART group. Only two (2/10, 20%) participants in the NK+ART group developed a transient mild fever after the first course.Conclusions:This preliminary study informs that HIV-1 INRs, allogenic NK cells immunotherapy is safe and could significantly improve CD4 recovery but not CD4/CD8 ratio. The practical effects, however, need long-term follow-up observations. Further study on the potential underlying mechanism is warranted.Registration info:www.chictr.org.cn/showproj.aspx?proj=34912 (No. ChiCTR1900020634).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