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8985篇 |
免费 | 16065篇 |
国内免费 | 8867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438篇 |
儿科学 | 2373篇 |
妇产科学 | 735篇 |
基础医学 | 9139篇 |
口腔科学 | 2773篇 |
临床医学 | 18153篇 |
内科学 | 12565篇 |
皮肤病学 | 1604篇 |
神经病学 | 3482篇 |
特种医学 | 6090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13648篇 |
综合类 | 41814篇 |
现状与发展 | 42篇 |
预防医学 | 18379篇 |
眼科学 | 1680篇 |
药学 | 18255篇 |
212篇 | |
中国医学 | 15234篇 |
肿瘤学 | 6300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7篇 |
2024年 | 2224篇 |
2023年 | 2387篇 |
2022年 | 4922篇 |
2021年 | 5947篇 |
2020年 | 5395篇 |
2019年 | 3101篇 |
2018年 | 3044篇 |
2017年 | 4185篇 |
2016年 | 3165篇 |
2015年 | 5585篇 |
2014年 | 7318篇 |
2013年 | 9241篇 |
2012年 | 13312篇 |
2011年 | 14269篇 |
2010年 | 13126篇 |
2009年 | 11910篇 |
2008年 | 12146篇 |
2007年 | 11668篇 |
2006年 | 10273篇 |
2005年 | 7926篇 |
2004年 | 5843篇 |
2003年 | 4808篇 |
2002年 | 3742篇 |
2001年 | 3533篇 |
2000年 | 2644篇 |
1999年 | 932篇 |
1998年 | 195篇 |
1997年 | 146篇 |
1996年 | 154篇 |
1995年 | 130篇 |
1994年 | 129篇 |
1993年 | 91篇 |
1992年 | 62篇 |
1991年 | 50篇 |
1990年 | 38篇 |
1989年 | 38篇 |
1988年 | 36篇 |
1987年 | 36篇 |
1986年 | 40篇 |
1985年 | 23篇 |
1984年 | 20篇 |
1983年 | 14篇 |
1982年 | 26篇 |
1981年 | 2篇 |
1965年 | 4篇 |
1964年 | 2篇 |
1962年 | 2篇 |
1960年 | 1篇 |
195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 :探讨国人无综合征性耳聋 ( NSD)患者的线粒体 DNA 744 5 A→ G( m t DNA744 5 A→ G)突变的发生情况。方法 :对 32个 NSD家系 12 8例和 135例散发的 NSD患者 ,10 0例正常人 ,以 PCR法检测 mt DNA 744 5 A→ G突变情况。结果 :全部受检者无 mt DNA744 5 A→ G突变发生。结论 :国人 NSD患者的 m t DNA744 5 A→ G突变的发生率较低 ,且明显低于 mt DNA15 5 5 A→ G的突变发生率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QT离散度(QTd)作为预测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指标的意义.方法对70例冠心病患者,包括34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及30例健康者的QTd进行比较.结果冠心痛组的QTd值(61.34±20.17)ms明显大于正常组,P<0.001.其中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QTd值(76.94±22.19)ms明显高于冠心病组,P<0.005.当QTd≥60ms时,心律失常组的阳性率明显大于冠心痛组.结论QTd可作为预测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3.
早期TEN和TPN对创伤后免疫和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创伤后早期肠内和肠外营养对机体免疫和代谢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复合务患者进行早期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观察患者营养支持前后代谢和免疫指标的变化。结果 较之肠外营养,肠内组营养前后前白蛋白变化明显,淋巴细胞增殖率增加显著。而肠外营养组每日氮损失量明显小于肠内营养组。两组间免疫球蛋和T细胞亚群变化无明显差异 。结论创伤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促进机体免疫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率。而肠外营养更有利于 相似文献
64.
徐强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0,22(4):527-529
为了解QTcd、JTcd在心电图活动平板运动试验结果判断中的价值 ,对 10 0例活动平板运动试验阳性者及 80例阴性者运动前后的心电图QTcd、JTcd进行对比观察。结果表明 :运动前两组QTcd、JTcd差异均无显著性 ( P〉0 .0 5 ) ;运动后 2min运动试验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 ,QTcd、JTcd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P <0 .0 1) ;阳性组运动试验后 2minQTcd、JTcd均较运动前显著延长 ( P <0 .0 1) ;阴性组运动后 2minQTcd、JTcd与运动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 P >0 .0 5 )。认为运动试验后QTcd、JTcd延长可作为判断运动试验结果的指标。 相似文献
65.
丝光绿蝇饲养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通过对丝光绿蝇的室内饲养,观察其驯化以及饲养的生物学。方法采用煮熟的鲢鱼引诱丝光绿蝇产卵,收集其卵块,置于室内采用人工配制饲料进行驯化饲养。结果丝光绿蝇第1代从卵发育至成蝇需14天,其中三龄期约5天,蛹期约6天。成蝇产卵前期约7天,卵散产。第2代从卵发育至成蝇约需13天,其中三龄期约4天,蛹期约6天。结论丝光绿蝇室内驯养在温度26℃~31℃,相对湿度75%条件下,从卵到蝇历期为13~14天,驯养初期,其生物学与自然条件下相比有所改变。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可乐定能否缓解脑缺血大鼠单胺类神经递质和内皮素水平的紊乱。方法:大鼠ip苯巴比妥30mg/kg麻醉,结扎双侧锁骨下动脉及颈总动脉致全脑缺血,采用荧光法及放免法测定单胺类神经递质和内皮素水平。结果:大鼠缺血30min再灌60min,与假手术组相比,缺血组脑中去甲肾上腺素(NE),5-羟色胺(5-HT)水平明显减少42%及24%,但DA水平明显上升33%,同时,脑与血浆中内皮素水平分别升高9 相似文献
67.
目的 探讨不同强度下低频超声波介导透皮给药对人体皮肤组织的影响。方法 以 2 4例健康青年志愿者的双上臂作为试验区域 ,每个试验者两上臂同时涂抹 1geutecticmixtureoflocalanesthetics,10min后分别采用 0 .5、1W·cm-2 的能量进行低频超声 (2 0kHz )介导 ,介导时间 10min。每 5min测量两组镇痛起始时间 ,试验结束后观察皮肤组织的变化。结果 能量为 1W·cm-2 的低频超声组平均镇痛起始时间为 32 .75± 3.73min ,0 .5W·cm-2 组为 37.6 5± 3.2 4min。低频超声可使角质层间质增宽和疏松 ,0 .5W·cm-2 组未见组织学病理损害 ,1W·cm-2 组可见点状红疹 ,类似二度烫伤。结论 能量高可更快促进药物透过皮肤 ,但高能量可引起皮肤组织病理性损害 ,0 .5W·cm-2 组能量是比较安全的低频给药方式。 相似文献
68.
中华大蟾蜍皮无机元素初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中华大蟾蜍皮中的无机元素进行分析研究并对其中6种元素进行含量测量。方法:采用原子发射光谱法进行定性,并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对其中6种金属元素进行定量。结果:钙是中华大蟾蜍皮中含量最高的无机元素。 相似文献
69.
重组人甲状旁腺激素1-34的氨基酸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重组人甲状旁腺激素 1-3 4的氨基酸组成 ,为该品种的结构鉴定提供依据。水解条件含 1%苯酚的6mol L盐酸 ,10 5℃水解 2 4h ;衍生方法异硫氰酸苯酯 (PITC)柱前衍生法 ;氨基酸测定色谱条件色谱柱为PhenomenexprodigyODS 10 0A。 (4 .6mm× 2 5cm ,5 μm) ;流动相A为 0 .1mol L醋酸钠 (pH6.5 ) -乙腈 (93 :7) ,B为水 -乙腈 (1:4) ;二元梯度洗脱 ;检测波长为 2 5 4nm ;流速为 1ml min ;柱温为 40℃。结果 :实验值与理论值一致 ,偏差小于 10 %。本法准确、可靠、重现性好 ,可用于该产品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70.
慢性中耳炎活动期听力重建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活动期听力重建的可能性。方法 :对 34例慢性中耳炎患者于活动期行鼓室探查 ,取出锤、砧骨 ,开放鼓峡 ,行鼓室成形术。其中 ,2 3例用自体听骨重建听骨链 (自体听骨组 ) ,1 1例用人工钛听骨重建听骨链 (人工钛听骨组 )。结果 :34例术后 3个月平均气导听力提高 1 5~ 30dBHL。术后 1年 ,自体听骨组 2 3例中 ,6例听力下降至术前水平 ,其中 1例穿孔 ;人工钛听骨组 1 1例中 ,1例听力明显下降 ,移植物完整 ,位置正常。 34例听力提高 (1 5dB以上 )率为 79.4 % (2 7/ 34) ,其中人工钛听骨组听力提高率为 90 .9% (1 0 /1 1 ) ,未见排斥 ;自体听骨组为 73.9% (1 7/ 2 3)。人工钛听骨组听力提高明显优于自体听骨组 ,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 (P <0 .0 1 )。结论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活动期行鼓室成形听力重建是可行的 ;彻底开放鼓峡 ,清除上鼓室、鼓窦入口病灶 ,选择良好的听骨赝复物 ,是手术取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